鹿角,指雄鹿的角,可以製藥;舊時作戰時的防禦設施。把帶有枝椏的樹枝削尖,尖梢朝上,埋在營寨門前或交通路口,以阻擋敵人前進。因形似鹿角而得名。語出《》:“(仲夏之月)鹿角解,蟬始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角
- 外文名:antler
- 拼音:lù jiǎo
- 注音:ㄌㄨˋ ㄐㄧㄠˇ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其它相關,
基本解釋
(1)指鹿茸,中藥名。鹿茸為、等的已長成而骨化的幼角,主要供藥用。
(2)指軍事上的防禦設備。形似鹿角而名。
(3)指官府衙門外布置的障礙物。
(4)指一種小魚。
(4)指一種蔬菜。
引證解釋
1. 鹿的角,有時指鹿茸,可入藥。
明 《本草綱目·獸二·鹿》:“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煉霜熬膏,則專於滋補矣。”
2. 軍營的防禦物。用帶枝的樹木削尖埋在營地周圍,以阻止敵人。因形似鹿角,故名。
三國 魏 曹操《軍策令》:“今月賊燒鹿角。鹿角去本營十五里, 淵( 夏侯淵 )將兵行鹿角,因使補之。”《南史·傳》:“夜掘長塹,樹鹿角為城。”《》第四八回:“又有苦竹籤、,遍地撒滿鹿角,都塞了路口。” 清 《陔餘叢考》卷十五:“蓋鹿性警,群居則環其角圓圍如陣以防人物之害。軍中寨柵埋樹木外向亦名鹿角。”
3. 小魚名。
4. 菜名。
《齊民要術·菜茹》引《南越志》:“鹿角、猴葵,色赤,生石上。南越謂之鹿角。”
5. 鎮名。在湖南省南,洞庭湖濱。
唐 《祭河南張員外文》:“避風大湖,七日鹿角 。” 清 《今世說·雅量》:“ 董蒼水渡洞庭,至鹿角,山風大作,波翻浪涌。”
其它相關
區分鹿角與鹿茸。
鹿茸是鹿角的一種。的沒有長成硬骨時,帶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
鹿角類型多樣。
鹿,一般是杈角,也有非杈角的。
1、小鹿無角;
1、小鹿無角;
2、非杈角的鹿角、從無角到多杈的過渡類型;
3、的兩個杈角多杈而且直長;
4、的兩個杈角多杈而且散開;
5、杈角杈少的鹿;
中亞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