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鴨綠江
- 發源地:長白山南麓
- 長度:795千米
- 年徑流量:327.6億立方米
- 平均流量:1,040立方米/秒
- 流域面積:6.19萬平方千米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河口風景區
- 建議遊玩時長:3-4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夏季避暑納涼的好去處
- 河長:王曉萍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名稱來源,水系構成,源頭,幹流,支流,水文特徵,河道落差,水力資源,洪水特徵,流域概況,地貌,氣候條件,自然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土地資源,治理開發,水電開發,水庫建設,旅遊開發,橋樑建設,
名稱來源
古稱,稱為馬訾水,始稱鴨綠江(隋唐時期為大同江),因其江水清澈,關於鴨綠江其名的來歷主要流行著兩種說法:

一說源自於滿族先民的語言(滿語稱為yalu ula,意為“邊界之江”)的說法。史書記載女真常年生活在婆豬江畔(鴨綠江支流)。
另有因江水顏色似鴨頭之色而得名(唐朝《》);二說因上游地區有鴨江和綠江兩條支流匯入,故合而為一,並稱為“鴨綠江”;
水系構成
源頭
鴨綠江發源於吉林省南麓。
幹流
鴨綠江幹流沿中朝國界線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吉林省的、、、遼寧省的丹東市和朝鮮的,在遼寧附近流入北部的。鴨綠江幹流全長795千米,其中部分575千米,部分220千米。為327.6億立方米,其中7-9月徑流量占全年徑流總量的36%,8月份最多,可達15%,2月份最少,僅占5.9%。年為113萬噸,以粉沙為主。其中7-9月輸沙濃度為每立方米0.48kg-0.72kg,其他月份0.17kg-0.46kg。
支流
鴨綠江主要支流在朝鮮境內有、長津江、慈城江、和忠滿江等;中國境內有、蒲石河和瑗河等。
渾江
亦名混江,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和遼寧省東北部,屬入海河流支流。是遼寧省丹東市與本溪市的交界河流。渾江發源自吉林省北部的哈爾雅範山,自恆仁縣流經寬甸縣、等4個鄉,沿途匯集南岔河、正岔河、太陽岔河、里岔河、紅土崖河、板石河、黑溝河、旱蔥溝河等支流,最終在下露河渾江口處注入鴨綠江。渾江全長445公里,流域面積15044平方公里,是鴨綠江水系的最大支流。
璦河
位於遼寧省丹東市中部,是鴨綠江水系較大的支流之一。璦河發源於寬甸木垛子嶺,流經寬甸縣、和丹東市,於匯入鴨綠江。璦河全長189公里,流域面積5902平方公里,徑流量31.49億立方米。
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是鴨綠江水系較大的支流之一。蒲石河發源於遼寧省寬甸縣北四方頂子,由北向南貫穿寬甸縣全境,在太平灣水庫下約5公里處匯入鴨綠江。蒲石河全長121.8公里,流域面積1212公里,年均徑流量8億立方米。
禿魯江
位於朝鮮北部,發源於狼林山西南的小白山,沿途匯集前川、南川等支流,自南向北注入鴨綠江。禿魯江全長238.5公里,流域面積5207平方公里,是鴨綠江水系在一側的最大支流。
虛川江
位於朝鮮北部,發源於山脈,自南向北流經中部,在惠山西南4公里處注入鴨綠江。虛川江全長210.7公里,流域面積4948平方公里,是鴨綠江水系在朝鮮境內較大的支流之一。
水文特徵
河道落差
鴨綠江河道落差大,平均坡降為1.7‰,河源段海拔高程在1000-1500米之間,河道平均坡降達9.05‰。長白至臨江段,兩岸高山連綿,河谷切割較深,河道彎曲,行船困難。臨江以下兩岸山勢逐漸降低,河道坡降變緩,至渾江匯流處,河道坡度平均為0.75‰,水豐電站以下河勢逐漸寬展,進入中下游,水流分叉、沙洲漫布,到九連城馬市台處進人感潮河段。下行至河口的口門列為潮區。水豐電站至愛河口一段長59公里,江面寬400--500米,平均坡降為1‰,河口至浪頭一段長28公里,江面寬約500-1000米,平均坡降為0.5‰。
水力資源
鴨綠江流經長白山地,河谷陡窄,比降大,水力資源230萬千瓦。乾支流多良好壩址。其支流璦河水能蘊藏量25萬千瓦。截至2006年,璦河上已建成9座電站,總裝機9368千瓦,年發電量3471萬度。水豐發電站是中朝合營的第1座大型電站,此外還有雲峰、桓仁、回龍山、太平哨等以發電為主、結合防洪、灌溉、航運等大中型綜合性水利工程。
洪水特徵
鴨綠江洪水主要發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大洪峰流量為17200立方米/秒。由於歷史上曾發生過特大洪峰和水災。為防止水患,於民國年間在丹東市內江岸一帶修築了多處土壩和混凝土結構的江堤。江堤高五公尺,寬二公尺,長二公里,設有十四座壩門,以減少洪水造成的損失。
流域概況
鴨綠江
地貌
源頭至河口落差2440m,河口多年平均徑流量291億m。流域地勢東北部高,西南部低,海拔2一]445m。
臨江以上為上游,沿江兩岸山嶺連綿,海拔500—1500m。河床坡度極陡,一般在1%~4%。因受地形影響,降雨不均,夏多冬少,汛期年降雨量870mm。長白縣城以上,多高山峽谷,森林茂密,坡降陡,水流急.谷寬50~150m,水能資源豐富。
臨江至水豐為中游,水量增加,坡度變緩,谷寬200—2000m。
水豐至人海口為—廠遊河段,河谷開闊,兩岸有低山丘陵和較窄平原,江心多沙洲。江中島嶼近200個,以文安灘為最大,丹東附近江寬5km,流到東溝分兩支入黃海。支流受構造控制.多與幹流成直交。
鴨綠江上游沿岸有小片地區為玄武岩外,整個河床由前岩石構成,流至河口灣處沖積層開始向外擴展。河流流過的大部分河谷很深,與峽谷相似。
氣候條件
鴨綠江沿江為候濕潤性溫帶季風氣,冬季寒冷,夏季溫暖。上中游自然條件相差很大:7月份平均氣溫,上游為18~22℃,中游為23.2℃;1月平均氣溫,上游為-17℃~-22℃,中游為-14.8~-15.9℃。每年12月初至4月中為江面冰封期,不能通航。由於鴨綠江位在叢山之中,並且離海洋不遠,因此沿途雨量充沛,中下游年降水量可達11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6~9月。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森林為野生動物提供安全的棲息地,獸類有野豬、狼、虎、豹、熊和狐狸,鳥類有雷鳥、雉雞等,河中鯉魚和鰻魚甚多,在入海口一帶,盛產大銀魚。
植物資源
鴨綠江全流域氣候涼濕,分布以紅松、楓樺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下游多櫟林。
土地資源
鴨綠江沿江可耕地約8.9萬公頃(22萬畝),中下游土地主要適宜耕作水稻,在中、上游山區適宜種植玉蜀黍、小米、大豆、大麥和甘薯等。
治理開發
水電開發
1937年開始建設水豐水電站,1941年發電。1955年成立中朝鴨綠江水力發電公司,雙方合營水豐發電廠並進行了恢復改建;1959年中朝共同興建的雲峰水電站於1965年發電。經中朝鴨綠江幹流規劃推薦的太平灣水電站1982年由中方開始建設,1 985年發電。渭源(亦叫老虎哨)水電站1978年由朝方開始建設,1984年發電。鴨綠江幹流上現已建成4座大中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8萬kw,年發電量77.4億kw·h(包括水豐水庫兩側的擴建電站),占可開發水能資源的77%。同時在中國境內支流渾江上建成了桓仁水電站為龍頭的梯級電站,在朝鮮境內支流禿魯江上也建成了禿魯江水電站。
鴨綠江幹流可開發水能資源有250萬千瓦,年發電量100億度。截至1984年,鴨綠江幹流上共建成四座大中型水電站,分別是水豐水電站、雲峰水電站、太平灣水電站和老虎哨水電站,總裝機量188萬千瓦,年發電量77.4億度。另外,在鴨綠江的支流渾江上也建有恆仁、回龍山、太平哨三座中型水電站,總裝機量45.5萬千瓦。
水庫建設
名稱 | 所在地 | 庫容量 |
---|---|---|
吉林通化 | 26.62億立方米 | |
水庫 | 吉林省集安縣 | 6.26億立方米 |
遼寧丹東 | 121.1億立方米 | |
水庫 | 遼寧丹東 | 77.8億立方米 |
渾江中游 | 34.6億立方米 |
旅遊開發
丹東鴨綠江大橋:丹東鴨綠江大橋,又稱為,位於丹東市城區,是鴨綠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六大核心景區之一。
鴨綠江大橋共建了二座。第一座建於1909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開閉式橋樑。該橋於1950年中被美國飛機將半段橋身炸毀,炸毀部分的橋墩猶存。1988年,丹東市政府將斷橋開發為遊覽區。第二座橋建於1940年,是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是中朝兩國的交通要道。
水豐湖景區:水豐湖位於丹東市寬甸縣東南的中朝邊境線上,全長162公里,湖泊面積415平方公里,素有中國東北第一大泊之稱。水豐湖水色碧綠,擁有成群的水鳥野鴨,是鴨綠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六大核心景區之一。
老虎哨景區:旅遊景區是以中朝合建的水庫為中心開發的旅遊景區。景區融合了、中朝邊境旅遊等多種元素,是鴨綠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六大核心景區之一。老虎哨距集安市區60公里,有“神龜”、“小灕江”、“金龍灣”等景觀。
太平灣景區:太平灣風景區是鴨綠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的重點景區。距丹東市五十公里,距青山溝景區九十八公里,與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平安北道朔州郡隔江相望。
虎山景區:虎山景區距離丹東市約12公里,是鴨綠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六大核心景區之一,國 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內有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中朝邊境“”、睡觀音、長城歷史博物館、古道遺址等景點,是一個融合了古代軍事文化遺址、邊境旅遊和等多元素的旅遊景區。
橋樑建設
名稱 | 位置 | 長度 | 建成時間 |
---|---|---|---|
長惠大橋 | 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 148米 | 1936年 |
臨江鴨綠江大橋 | 吉林省臨江市 | 600米 | 1935年 |
集安鴨綠江大橋 | 吉林省集安市 | 589米 | 1937年 |
丹東鴨綠江大橋(一橋) | 遼寧省丹東市 | 944米 | 1911年 |
丹東鴨綠江大橋(二橋) | 遼寧省丹東市 | 940米 | 194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