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王

魯王:西漢,東漢,蜀漢,吳,漢趙,北周,唐朝,前蜀,金朝,元朝,明朝,太平天國,-九游会j9

魯王,中國古代王爵稱號之一。歷朝封魯王的人很多,其中比較出名的有西漢、北周宇文衍、唐朝、南明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王
  • 時代:古代
  • 類型:王爵稱號之一
  • 國家:中國
西漢,東漢,蜀漢,吳,漢趙,北周,唐朝,前蜀,金朝,元朝,明朝,太平天國,

西漢

異姓王
,漢朝諸侯王,西漢第一代魯王。祖父,母親是漢高祖劉邦和呂后的女兒,其父曾經封為,後來廢為宣平侯,姊妹為漢惠帝的張皇后。前187年,被外祖母呂后封為魯王。前179年,漢文帝撤銷魯國,張偃改為,薨逝,兒子嗣位。
同姓王
,(?—前128)漢景帝子,母。漢景帝前二年(前155)立為。吳楚七國之亂平定後,前154年徙為魯王。好治宮事狗馬,晚年愛好音樂,不喜辭辯。為人口吃。初治宮室,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宮,於舊宅壁中得古文經傳。立二十八年病死。
魯王世系
1
2 魯安王 ,劉餘之子。
3 魯孝王 劉慶忌,劉光之子。
4 魯頃王 ,又名,劉慶忌之子。
5 魯文王 劉晙,劉封之子。
6 魯 王 劉閔,之侄。

東漢

,東漢光武帝的二哥,建武十五年,追封劉仲為魯王,謚哀,即魯哀王。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侄子,次子,過繼給為子。建武二年封為魯王,建武二十八年改封北海王。

蜀漢

,字公壽,次子。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永為魯王,八年,改封為甘陵王。劉永由於痛恨太監專權,於是黃皓向進讒,劉禪便疏遠劉永,致使劉永十多年不得進京朝見。元年,永東遷洛陽,拜,封為。

,字子威。東吳孫權之子,的同母弟,長子逝世後,孫權立孫和為太子,孫霸則被封為魯王,但因孫霸特別受孫權喜愛,地位似乎和太子孫和差不多。孫權聽到孫霸和孫和不和,以學習為名禁止他們與其他人往來。
但始終覬覦太子之位,而亦因為生母王夫人被全公主所誣而令孫和太子地位有危機。全寄、、孫奇、楊竺等人皆暗中依附孫霸,中傷孫和,望令孫權廢孫和而立孫霸。與此同時,、等人要求孫權確立孫和太子之位,斷絕孫霸的野心,但都遭到孫霸及其黨羽陷害,遭孫權處罰。孫權因為久久沒有決定性動作解決立儲問題,致令兩宮之爭持續數年,期間朝中很多官員都牽涉其中。
十三年(公元250年),孫權廢孫和,改立七子孫亮為太子,並且賜死,誅殺全寄等黨羽。

漢趙

,漢趙光文帝之子,永嘉二年封魯王。
,之子,魯王。

北周

宇文衍,後改名宇文闡,北周宣帝長子,母親是。二年出世,大象元年正月封魯王,不久後立為太子,二月登基為帝,即北周靜帝

唐朝

(619年-643年4月29日),唐高祖第七子,母孫嬪。
生於武德二年(619年),武德三年(620年)封魯王。貞觀二年(628年),授散騎常侍。貞觀五年(631年),任西韓州刺史,不久改任華州刺史。貞觀八年(634年),改任梁州刺史。貞觀十年正月(636年),改封漢王,改任梁州都督。貞觀十七年(643年),改任隴州刺史。
李元昌少好學,善,又善畫馬。與太子關係良好,常在一起遊玩,俱謀取帝位。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漢王李元昌、兵部尚書等陰謀發動政變,事敗,唐太宗想要將他特敕免死,受到大臣、李世勣阻止。四月六日(4月29日)李元昌被賜自盡於家,時年二十五歲。妻子被籍沒。當年十月十五日(12月1日),又以國公禮葬於雍州之高陽原。
,唐高祖李淵第十九子,母宇文昭儀。自幼好學問,善草書、隸書,通音律,有美譽,和同母兄韓王李元嘉十分友愛。631年,封魏王。636年,改封燕王,受實封八百戶,任幽州。640年,徙封魯王,轉任兗州都督。649年,加增實封千戶。655年,轉任刺史。歷任、、定州刺史,。685年,轉任。688年,越王起兵反對,事泄被捕。李靈夔被流放,自殺。武則天改李靈夔、李藹為虺氏,直至唐中宗復辟稱帝的神龍初年,李靈夔父子恢復生前爵位,並還復李姓。李靈夔子李詵、:清河王李詵早逝;范陽王李藹,察知越王李貞必將失敗,告發李貞的陰謀而免死,任右,但後來還是被殺害。李藹之子李道堅嗣魯王。李唐皇室的這支魯王后裔繁衍至今,有名的如中國偶像級學神。

前蜀

,前蜀開國皇帝之子,魯王。

金朝

,金大將。女真名撻懶。叔父盈哥(穆宗)之子。金太祖時參與對遼作戰。六年(1122),擒遼樞密使。代完顏渾黜為奚六路軍帥,經略奚霫之地。降伏奚部,所得郡府,以契丹、漢官攝治。
征宋時,三年(1125),為路都統,率部攻宋。五年,為元帥左監軍,經略 山東。招降宋知。七年,奉命與完顏宗弼等,分路南下侵宋,負責攻略淮南。八年,出兵接應完顏宗弼軍渡江北歸。薦宋降臣劉豫為皇帝,統治中原地區,並將奸賊秦檜縱歸南宋。十五年,為左副元帥,封魯王。促使金廷廢劉豫傀儡政權。
元年(1138),入朝,與、領三省事,、領三省事結為一黨,專橫跋扈,力主以河南、陝西之地歸還宋朝,誘使宋向金稱臣。遭到完顏宗磐、等的強烈反對。尋被控為與宋勾結,圖謀作亂。金熙宗處死完顏宗磐、,赦免完顏昌,解除其兵權,出為燕京行台尚書左丞相。他至燕京(今北京),與翼王完顏鶻懶等謀反。謀泄自燕京南逃,被追兵捕獲,押至,處死。

元朝

孛思忽兒·,姓孛思忽兒,氏,長子。大德十一年三月,襲萬戶,尚祥哥剌吉公主,六月,封大長公主,賜雕阿不剌金印,加封魯王。至大二年,賜平江稻田一千五百頃。間,加封皇姊大長公主。天曆間,加號皇姑徽文懿福貞壽大長公主。至大三年,雕阿不剌薨,葬末懷禿。
孛思忽兒·,雕阿不剌嫡子也。至大三年,甫八歲,襲萬戶。四年七月,襲封魯王,尚班公主。元統元年,阿里嘉失利薨。至順間,封朵兒只班號肅雍賢寧公主。
孛思忽兒·,魯王雕阿不剌之弟、阿里嘉室利之叔也。自幼奉世皇旨,養於斡可珍公主所,是為不只兒駙馬,後襲統其本部民四百戶。成宗時,奉旨尚普納公主;至順間,封鄆安大長公主,授桑哥不剌金印,封鄆安王,職千戶。元統元年,授萬戶。二年三月,加封鄆安公主號皇姑大長公主;加封桑哥不剌魯王。以疾薨,年六十一。

明朝

(1370年─1389年)明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生,生兩月而封。十八年就籓兗州。好文禮士,善詩歌。餌金石藥,毒發傷目。帝惡之。二十二年薨,謚曰荒。
(1403年─1466年)朱檀之子,母妃湯,信國公和女,撫育教誨有度。永樂元年三月始得嗣。成祖愛重之。車駕北巡過兗,錫以詩幣。宣德初,上言:“國長史、紀善王貞,奉職三十年矣,宜以禮致其事。”帝謂曰:“皇祖稱王禮賢敬士,不虛也。”許之。二年薨。
(1467年─1473年)朱肇煇之子。
魯莊王 (1476年─1523年)朱泰堪之子。
魯端王 朱觀𤊟(1528年─1549年)莊王在位久,世子當漎,當漎子健杙皆前卒,健杙子端𤊟嗣。狎典膳秦信等,遊戲無度,挾娼樂,裸男女雜坐。左右有忤者,錐斧立斃,或加以炮烙。信等乘勢殘殺人。館陶王當淴亦淫暴,與觀𤊟交惡,相訐奏。帝念觀𤊟尚幼,革其祿三之二,逮誅信等,亦革當淴祿三之一。二十八年,薨。
(1551年─1594年)朱觀𤊟子,有孝行,捐邸中田湖,贍貧民,辭,給貧宗。前後七賜璽書嘉勞。萬曆二十二年薨。
朱壽鏳 (1596年─1600年)朱頤坦次子。
朱壽鋐 (1601年─1636年) 朱頤坦三子。
魯肅王 朱壽鏞 (1636年─1639年) 朱頤坦四子。
魯安王 朱以派 (1640年─1642年) 朱壽鏞長子,崇禎十五年,清兵攻,自縊而亡。
魯王 朱以海 (1644年─1662年)朱壽鏞子,字巨川,號恆山,別號常石子。曾擔任南明的監國。

太平天國

(1837--1867年),又名懷幫,乳名柱。壇城西南小任莊人。名將,太平天國封其為魯王。
鹹豐三年(1853年),在雉河起義,任乾回響,在壇城結捻為藍旗旗主。加入起義的捻軍。
鹹豐六年,任乾外出。張建勛、母占鰲乘機勾結縣城地主團練,夜襲壇城,大肆殺戥。任柱力戰不支,率18位弟兄,殺出重圍,奔渦陽龍山。
鹹豐七年,任柱隨張宗禹部捻軍,渡淮南征,為藍旗主將,屢立戰功。次年,家鄉遭傅振倫部洗劫,回師救援,任乾在畢圩戰死,任柱被推為藍旗旗主。後與張宗禹部聯合,活動於豫、鄂、陝等省,天王封他為魯王,賜名任化邦。
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底,苗沛霖部圍蒙城兵敗,苗為部下所殺,收降苗部餘眾,聲勢大振。次年七月十九日,陷落後,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部,與任柱、張宗禹部會師,推較為首,組成新,沿用太子天國年號。同治四年五月,新捻軍在山東高樓寨設伏,十八日一舉圍殲部一萬餘人,捻軍小將,斬殺僧格林沁於麥田之中。同年九月,任柱、賴文光部東捻軍一舉突破重兵把守的開封蘆花崗。勞師無功遭貶,哀嘆:“任化邦之騎最悍.誠項羽之儔,人中之怪傑也”。
同治六年初,李鴻章繼任剿捻欽差大臣,節制湘、淮各軍。當年二月十九日,東捻軍奇襲淮軍主力劉銘傳部,在湖北尹隆河畔,身先士卒,殺入敵陣,擊斃總兵唐殿奎、唐履安等。劉銘傳嚇得脫掉官服,坐以待斃;由於鮑超部及時趕來,猛攻後路,任柱被迫撤出戰鬥。此役,淮軍遭到沉重打擊,部分洋槍隊被殲。李鴻章哀嘆:“任柱稱雄十年,擁騎萬匹,東三省及蒙古馬隊(指僧部),俱為戰盡,實今日第一等騎將好漢”!
同治六年六月,東捻軍進入山東,李鴻章急調20萬大軍,十一月將東捻軍圍困於贛榆一帶。劉銘傳以兩萬兩白銀,五品頂戴,收買捻軍叛徒潘貴升,送給洋槍一支。十一月十七日,清軍發起總攻,血戰兩天,雙方傷亡甚眾。十九日,任柱率部突圍,馬到之處敵人紛紛倒斃,潘貴升趁機竄至任柱身後,突然開槍偷襲,任柱飲彈犧牲,年僅30歲。犧牲後,其妻朱氏避難於渦陽娘家。兩個兒子下落不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