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plateau)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地區,地勢相對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如我國的青藏高原、雲貴高原。
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稱,它是在長期連續的大面積的地殼抬升運動中形成的。
有的高原表面寬廣平坦,地勢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則是山巒起伏,地勢變化很大。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中國的,面積最大的高原為南極。高原最本質的特徵是︰地勢相對高差低而海拔相當高。高原分布甚廣,連同所包圍的盆地一起,大約共占地球陸地面積的45%。高地的形成與地球的形成有很大聯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原
- 外文名:plateau
- 名詞類別:地理學
- 最大高原:南極冰雪高原
- 特點:面積廣大,地形開闊等
類型,特點,形成,分布,
類型
高原(plateau)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地區,地勢相對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如我國的青藏高原、雲貴高原。

按高原面的形態可將高原分幾種類型:一種是頂面較平坦的高原,如中國的內蒙古高原;一種是地面起伏較大,頂面仍相當寬廣的高原,如中國青藏高原;一種是分割高原,如中國的雲貴高原,流水切割較深,起伏大,頂面仍較寬廣。
黃土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高原大部分為厚層黃土覆蓋。陝西黃土高原地層出露完整,地貌形態多樣,是中國黃土自然地理最典型地區。
不同高原的類型反映高原的起源及其隨後受的歷史。最常見的是構造高原,非洲大部分為這樣一種隆起的,阿拉伯半島和的德乾高原也是同樣的地形。規模小得多的高原有斷層塊和地壘,它們是沿系統隆起的高原,或是相鄰斷塊沉降時仍居高處的部分。地壘通常比較大的斷層塊更易分辨。翹起斷塊是個變異,這樣的高原具有一個比較陡的邊和一個徐緩傾斜的地面。
包圍在以內的高原稱為山間高原。在美國,這種類型的景觀分布於和之間,常用盆地和山脈(basin and range)這個術語來表示。然而,盆地和山脈地形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它包括的大部分、西藏、四川的一部分和蒙古。、亞美尼亞和伊朗都由山間高原構成,有些作者甚至擴大到把地中海、愛琴海和都歸入山間盆地一類里。山間高原在安地斯山系內也很常見;世界上可通航的最高水體,拔海3,810公尺(12,500尺),就位於這樣一個高原上。山間高原、地壘和斷層塊通常與年輕的褶皺山脈有關。
內蒙古高原

特點
高原海拔高,氣壓低,含量少,利用這一低壓缺氧環境,可提高人體的體力,故其成為體育界耐力訓練的“寶地”。1968年第1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高原城市舉行,來自非洲高原的運動員,囊括了和馬拉松的5項冠軍及5項亞軍、2項第三名的好成績。此後,高原成了世界各國體育界中長跑、馬拉松、競走等耐力項目的訓練“寶地”。
川藏高原

另外高原地區接受多,時間長,非常豐富。水的沸點低於100℃,如用普通飯鍋煮飯,則會夾生。
高差小是高原與山脈的不同之處,儘管其產生方式可以相同。不過,高原地區易受河流和冰川的侵蝕和切割。古老的受到侵蝕之後,隆起成為高原,於是開始再一次經受。例如︰的亞耳丁、斯堪的那維亞的菲耶爾德(fjeld)高原以及阿帕拉契山系內的阿利根尼-坎伯蘭高原。在其他地方,切割作用更加徹底,所以原始的高原表面幾乎沒有什麼殘餘。這種原始表面是從一致的峰高推斷出來的,所以,對於是否有這樣的侵蝕面存在,已經在地貌學者當中引起了爭論。就是這樣一個地區,那裡已假定有原始侵蝕面,但個別幾個平面是否存在常有爭論。除了對選定侵蝕面提出問題以外,隆起的地區還可能經歷過嚴重的翹曲作用,因而我們無法肯定是先前的一個海拔低的平原隆起的結果。
在乾旱和乾旱地區,切割作用常導至形成平板狀地體,尤其是如有堅固的蓋頂岩石存在的話。西南部典型的邊疆景色,那裡的原始地面已被侵蝕成為和地垛(較小的)。由於地勢高,高原常造成其獨有的局部氣候。在盆地和山脈地形中,高度連同周圍大山造成的遮雨效應一起發生作用,產生出乾旱和半乾旱環境。
形成
形成年代較短的高原一般比較平坦,而年代較長的則因長期受風化侵蝕,比較低矮,而看起來和山地一樣。美國東部的的西端實際就是這種像山的高原,或稱台地。
分布
世界上主要高原:
(海拔)
名稱 | 平均海拔(米) | 面積(萬平方公里) |
青藏高原(亞洲,中國) | 4500 | 250 |
帕米爾高原(亞洲,中國) | 4000 | 10 |
(南美洲) | 3800 | 35 |
(最大高原)(南美洲,巴西) | 300~1500 | 500 |
(非洲,衣索比亞) | 2200 | 45 |
(北美洲,墨西哥) | 2000 | 35 |
雲貴高原(亞洲,中國) | 2000 | 30 |
(亞洲,橫跨多個國家) | 2000 | 30 |
格陵蘭冰雪高原 | 1900 | 187 |
歐洲:、、
非洲:、、喀麥隆高原、、、、、、
大洋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中國境內主要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