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莉(國家一級演員)

馬莉莉(國家一級演員):早年經歷,演出經歷,主要作品,社會活動,獲獎記錄,社會評價-九游会j9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莉莉,,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江蘇人,1949年2月28日生。1960年 入藝校班。1964年畢業後進愛華滬劇團;1973年轉上海滬劇團(今)。1982年,她在《》中成功塑造了一角,這也是她表演和演唱藝術趨於成熟的一個標誌。1991年獲頒發的;1993年獲國家頒發的“優秀專家”稱號;還曾被評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

現任副院長,上海市委員、上海市政協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莉莉
  • 國籍
  • 出生地:人
  • 出生日期:1949年2月28日
  • 職業
  • 畢業院校:楊浦區藝校滬劇
  • 代表作品:《》、《》、《》、《》等
早年經歷,演出經歷,主要作品,社會活動,獲獎記錄,社會評價,

早年經歷

1960年馬莉莉了被愛華滬劇團的學館上海楊浦區戲曲學校錄取。。

演出經歷

1961年學館進行匯報演出。馬莉莉表演了兩齣戲,一出文戲《》,一出武戲《》。她雖然年紀小,卻把雌老虎的蠻橫無理、欺軟怕硬演得頗有幾分意思,在《盜草》中居然能從二張半桌子上"倒扎虎"翻下,這在以往滬劇舞台上是很罕見的,因此得到了老師的好評。
1964年學館畢業,遂成為愛華滬劇團的隨團演員。開始是打字幕,打追光,參加合唱等。但一有機會,她就在台邊幕側認真觀摩演出,並默默地記在腦子裡。1964年國慶,劇團在大華戲院演出《》,一位扮演甜女的演員突然生病,不能上台,開場前十分鐘,馬莉莉被指派頂此角色,後來角色不僅頂了下來,而且頂得很好,後來甜女的角色就由她演了。
1969年又宣布各區級劇團一律解散,下放“五七”幹校。正當馬莉莉和劇團其他一同志準備出發時,通知:愛華滬劇團的同志留下。留下來的愛華滬劇團奉命搞“文藝革”。他們編演了一出反映知識青年生活的現代戲《金訓華》,由飾演金訓華,馬莉莉飾妹妹。
馬莉莉
1970年劇團又接到"移植樣板戲"的任務,馬莉莉等被派到北京學習""京劇《》。馬莉莉扮演鐵梅一角。因此嶄露頭角,人們慢慢地認識了這位年輕演員。
1971年新修改版《金訓華之歌》中飾金訓華妹妹
1973年,愛華滬劇團與上海人民滬劇團合併成上海滬劇團,馬莉莉隨團加入。這是馬莉莉藝術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上海滬劇團薈萃了眾多滬劇名家。並團不久,她就出演了《沙家浜》中的主角。
1974年至1976年 《雪夜春風》中飾;《追豬苗》中飾彩霞;《銀錠飛轉》中飾;;《紅山窯》中飾。
1977年,粉碎"四人幫"不久,馬莉莉就參加了《》、《金繡娘》的排演,在這兩個戲中分別扮演韓英和金繡娘b角。1977年1月,馬莉莉與她的同學結了婚。1978年5月她生下了女兒。但產假未滿,又投入了《艱難的歷程》的排演。她克服了種種困難,換得了演出的成功。
1978年 《艱難的歷程》中飾趙七嫂,《朋友》中飾
1979年 《》中飾;《女兒的回憶》中飾陳芳萍;《》中飾劉曼萍。
1980年 《》中飾張志新;《》中飾
1981年《》中飾白蓮花;《》中飾林月鶯
1982年 《借共糠》借貸中飾大囡;《梅龍春曉》中飾余春梅;《日出》中飾陳白露
1983年 《》中飾林素雲;《尋娘記》中飾梅莘
1984年 《麗人行》中飾梁若英;12月參加“第四屆中國現代戲年會”,參演劇目《日出》《尋娘記》
1985年《啼笑姻緣》中一飾二角沈鳳喜、何麗娜
1986年《男性王國的女人》中飾熊欣慧
1987年 參加電視劇《》拍攝飾小桃紅;參加滬劇電視劇《屋檐下的白玉蘭》飾梅莘;參加“滬劇流派演唱會”《鐵漢嬌娃》中“”一柳。
1988年 《紅伶冤》中飾程月春
1989年 3月參加“滬劇界中年演員聲屏大賽”,參賽劇目《紅伶冤》中探監一折和《日出》中陳白露臨終曲,9月隨團赴香港參加“88年中國地方戲曲展”
12月參加喜劇電視《冒險家的樂園》拍攝,飾
1989年 《》中飾白靈,馬莉莉緊緊抓住白靈性格中一個"韌"字。《》參加89上海文化藝術節,榮獲優秀成果獎,馬莉莉榮獲首屆上海戲劇表演主角獎。
1991年馬莉莉推出了個人演出專場。除了展現其各個代表作的片斷以外,她還趕排了《賽金花詠嘆調》,還反串京劇《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斷。她專門邀請年輕的話劇導演擔任專場的導演,又選擇上海戲劇學院實驗劇場作為演出場地。幾個月以後,這台演出又闖進了劇壇。在劇場、中國兒童劇場連演五場,座無虛席。朱鎔基、曾慶紅、等領導同志也趕來觀看演出,朱基鎔同志對馬莉莉說:一個人演這么多戲,不容易。沒想到你還會唱京戲,這個演出可以看出你多方面的才能,真是多才多藝。北京的同行與專家們也稱讚說:“上海展示了一台有文化的演出。”
1991年 《明月幾時圓》中飾韓玉芬;12月舉辦《馬演出專場》
1992年3月赴北京舉辦《馬莉莉演出專場》
1993年馬莉莉出任分院院長,並推出了新戲《》。馬莉莉扮演鐘佩文。《》赴福州參加第三屆中國戲劇節榮獲創作獎、演出獎,馬莉莉榮獲優秀演員獎,並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戲劇》。
1994年1月帶團赴香港演出。演出劇目《》;《雷雨》;《》;《羅漢錢》;《》(折子戲)
1995年《人間熱土》中飾8月參加滬劇電視劇《》拍攝。
1996年5月參加“滬劇界六代名家新秀大匯演”劇目《申曲之戀》中飾後半場的蘇小蘭
1997年參加《當家人》《今天我生日》一集拍攝,飾護士長黎鈺
1998年2月參加越劇電視劇《兩代怨夢》拍攝,飾陸夫人,6月起參加東視《老娘舅》拍攝,飾董慧芳
1999年 《》中飾羅秀珍;宋慶齡在上海》中飾宋慶齡
2000年2月參加“新千年聯誼盛會”傳統經典京劇《》演出,反串
2001年 《》中飾阿慶嫂
2002年 《石榴裙下》中飾湘蘭夫人
2003年 《家》中飾錢夫人, 新版《宋慶齡在上海》中飾
2004年3月6日蘇州開明大戲院祝賀震芳滬劇團成立三周年《羅漢錢---夫妻相商》、《》
2004年3月27、28日青少年活動中心中心劇場《蘆盪火種》
2004年5月2、3日藝海劇院〈蘆盪火種〉
2004年8月 赴香港演出《石榴裙下》、《羅漢錢》、《借黃糠》《庵堂相會》折子戲
2004年9月 《紅燈記》中飾李奶奶

主要作品

作品
飾演人物
鐵梅
沙家浜
阿慶嫂
 /
陶斯亮
女兒的回憶
陳芳萍
少奶奶
張志新
白蓮花
林月鶯
陳白露等
尋娘記
梅莘
沈鳳喜、何麗娜等
白靈
鐘佩文
宋慶齡

社會活動

人到中年須保養
身為、、白玉蘭獎與映山紅獎得主的中年滬劇演藝名家馬莉莉,雖然在幾年前跨過一次“大病”的坎,卻從病中汲取了“人到中年須保養”的養生良方,重又煥發了火熱的藝術青春,除院裡的演出外,還參加螢屏《》《精彩老朋友》等節目的友情出鏡,容光煥發,神采奕奕。探其頤養之術。
馬莉莉馬莉莉
保護上海方言
“現在很多上海小囡已經不會講、講不好上海話了,這讓我非常擔憂。”日前,在市政協召開的專題會議上,市政協委員、演員馬莉莉將這個話題一拋出,就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不少委員認為,“規範和保護上海話已經被提上日程,而最重要的,是弘揚上海城市文化,留住城市之魂。”
“保護方言,其實就是保護上海城市文化,因為方言就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我很難想像,一個不會講上海話的人,他如何去唱、去聽滬劇,而如果失去演員和聽眾,這門藝術又如何才能傳承下去?”馬委員認為,滬劇、等上海特有的地方文化與方言的關聯度非常大。
振興滬劇
馬莉莉不僅在藝術方面不懈地探索、創新,而且對滬劇如何振興和繁榮經常進行思考,她認為改革開放對文藝事業是一種推動。80年代末戲曲不太景氣,作為一個戲曲演員,有一種責任感,不能讓戲曲消沉下去,而戲曲要振興,必須對文藝體制、機制和藝術本體進行深刻的改革,這是唯一的出路。1993年她通過創辦浦東分院,作過一些探索。1998年浙江著名越劇演員工作室到上海演出《孔乙己》,馬莉莉受到觸動和啟發,也堅定了她闖一番事業的決心。經過深思熟慮,在有關領導的支持下,她與上海滬劇院鑒訂了協定,於1999年7月創建了馬莉莉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獲獎記錄

滬劇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備註
2008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獲獎
1999第五屆中國映山紅民間戲劇節編導演一等獎獲獎
1995第三屆中國“唱片”獎獲獎
1994第一屆寶鋼高雅藝術獎獲獎
1994第一屆寶鋼高雅藝術獎獲獎
1993----國家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專家”獲獎
1993第三屆中國戲劇節優秀演員獎獲獎
1991----三八紅旗手獲獎
1990第一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主角獎獲獎
1988----滬劇界中年演員聲屏大賽“十佳”獲獎
1982----三八紅旗手獲獎

社會評價

馬莉莉扮相亮麗,雍容大方,戲路寬廣,尤其擅長飾演心理成熟的中青年女性形象。她的表演追求真實,自然、細膩。她“演啥像啥”。(丁是娥評)她既注意對角色的感情體驗和人物性格的刻畫,又能冷靜、理智地把握分寸,力求使真實、自然的形體動作與滬劇特殊的達到和諧統一,從而傳達出滬劇特有的魅力。她是一位唱做俱佳的演員,嗓音圓潤甜美,吸收、借鑑、、諸派唱腔,融會貫通,為塑造具有特定性格的人物服務。唱腔流暢、舒展、華美,貼合人物感情,親切而又動人。成為滬劇界極有影響的一位中青年演員。(整理自新華網,丁是娥的點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