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地名)

馬祖(地名):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中國大陸,實際區劃,地理環境,歷史沿革,交通,海-九游会j9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祖,通常指由台灣當局管轄的,位於福建省閩江口,台灣海峽正北方,實際由中國地區之“”管轄,設“(馬祖)”。實際管轄面積29.6平方公里,轄4鄉,政治中心位於(),一般通稱“馬祖地區”,簡稱馬祖。

馬祖通行的語言是連江腔調的,當地稱為“”、“馬祖話”或。馬祖地區由馬祖島(又稱)、、()、()、、西引島及其附屬島嶼共36個島礁組成,地理名詞又合稱為,現為台灣地區“”。

註:()、()隸屬於福建福州市長樂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祖
  • 外文名稱:matsu
  • 別名:,,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南竿鄉、北竿鄉等4鄉,共137鄰
  • 政府駐地:連江縣介壽村76號
  • 電話區號: 886
  • 郵政區碼:209
  • 地理位置:,台灣海峽正北方
  • 面積:29.6055平方公里
  • 人口:10,066人(2006年4月)
  • 方言:閩東語-
  • 氣候條件:氣候
  • 著名景點
  • 機場:,北竿機場
  • 資訊編碼:350122 ljf
  • 縣花
  • 縣樹
  • 縣鳥
  • 現任領導:縣長劉增應;議長張永江
  • 實際管理:中國台灣地區
  • 屬於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中國大陸,實際區劃,地理環境,歷史沿革,交通,海上交通,空中交通,離島交通,教育,氣候,特產,地名來源,其他,佛教祖師,媽祖廟,觀光特色,

歷史沿革

馬祖地區原分別隸屬於福建福州市、與。現今實際由中國管轄,行政區劃仍為“(馬祖)”,於1953年2月在馬祖島設“連江縣政府”,並於1956年6月將原分別隸屬於(即今)的、縣的、西引島等島嶼劃歸“連江縣”代管,實際管轄面積29.6平方公里,現下轄4鄉,一般兩岸通稱“馬祖地區”,簡稱“馬祖”。
1999年,以馬祖列島為範圍的“”成立,隸屬於台灣“交通部”管理。除了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外,因為馬祖地理位置關係,成為過境或渡冬的區域,2000年成立馬祖列島保護區,主要針對白眉燕鷗、、、、、、插尾雨燕等7種鳥類。2000年6月曾在此發現於世界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臨絕種的共4對,每年的最佳賞燕鷗季是5月到8月。

行政區劃

中國大陸

大陸福建省對馬祖地區的行政區劃為連江縣(俗稱馬祖鄉),(包括、及附屬小島礁)部分屬。實際由台灣當局有效管轄。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官方逐漸有馬祖鄉的稱呼,一般“馬祖鄉”範圍還籠統包括了長樂區的白犬列島,與台灣地區實際控制的馬祖地區範圍相吻合。(註:實際上“馬祖地區”除了包括主體部分福建省連江縣竿塘鄉()外,還包括原(即今)的()、()(合稱)。)

實際區劃

馬祖地區,歸屬連江縣,實際控制於台灣地區。台灣對馬祖地區的行政區劃仍然為福建省連江縣,簡稱馬祖。現轄4鄉,即:
:10.64平方公里;
:8.94平方公里;
:5.26平方公里;
:4.76平方公里。
總計:29.6平方公里。縣政府所在地南竿鄉,縣長,縣花,縣鳥,電話區號0836,總面積29.6055平方公里(台灣的第25位),總人口10,066人(2006年4月)(台灣的第25位),人口密度349.51人/平方公里(台灣的第17位)。
馬祖

地理環境

位於福建省閩江口外,南北綿延54公里,總面積29.52平方公里,包括東引、、、高登、、(注)、北竿、南竿、西莒和東莒等36個大小島嶼、礁嶼,最大島南竿面積10.64平方公里,全縣最高峰為北竿的。位於福建閩江口外東海中,扼閩江咽喉,西距福州約16海里,東距台灣114海里(東引至基隆90海里),南距152海里,與金門縣南北相對峙,控制台灣海峽
馬祖列島位於經度東經119.54—120.30度,緯度北緯25.56—26.23度,總面積29.6055平方公里。屬於,年平均溫18.6℃。
距離台灣本島114海浬,離金門152海浬,澎湖180海浬與閩江口相距約54海浬,離福建沿海約10多海浬。列島的陸域面積為29.52平方公里,全縣各島海岸線總長為 133 公里。
地質條件上為錐狀島嶼,地勢起伏大且陡峭。北竿島的壁山標高294公尺,為馬祖列島第一高峰。南竿第一高峰是雲台山,標是248公尺,己列為台灣地區小百岳之一。
地形多谷地、灣澳,海岸地區花崗質岩石,受風化及波浪侵蝕作用,多崩崖、險礁、、海蝕門等地形,部分灣澳地區經過沖積與堆積作用形成沙灘、礫石灘、卵石灘。全縣4鄉只有東引沒有沙灘。
極東:東引鄉東引島世尾山東岸,東經120度30分08秒;
極南:莒光鄉東莒島林坳礁南岸,北緯25度56分04秒;
極西:南竿鄉南竿島津沙村西岸,東經119度54分04秒;
極北:東引鄉西引島北固礁北岸,北緯26度23分08秒。

歷史沿革

馬祖島原名南竿塘,而列島以“馬祖”為名,系始於宋代。相傳宋時,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東螺搓漁民林願之六女默娘,秉性賢淑、事親至孝,且熱心公益,每於黑夜,輒燃薪為火,為漁舟導航,深獲鄉民感佩。某日乃父出海捕魚,不幸遇風罹難,默娘痛不欲生,乃投海尋父,卒負父屍漂至南竿島。鄉人感其孝行足式,厚葬立廟祭祀,尊稱之為“媽祖”。民間為避諱,因將“媽祖”改為“馬祖”,作為列島總名。
馬祖的開發最早始與,是大陸漁民出海捕漁時休憩避風之所,明末清初期間當地為倭寇所盤踞。到了清朝初期才又有福州沿海漁民移居此地,並逐漸形成具血緣關係的村落,其中以陳、林、曹、王、劉為大姓族群。南竿是馬祖第一大島和人口最集中地區,為連江縣縣治所在是馬祖的政經文教中心。
馬祖地區的風土民情承襲於大陸福建地區,當地語言為(長樂口音居多),當地人多稱為“平話”或“馬祖話”。馬祖因四周環海又多風,當地居民多利用花崗岩塊,沿著山坡地興建,其結構多為方正雙層獨棟建築,窗戶小開於高處,以石條為骨架,為曲線造型如火焰燃燒般的“封火山牆”,屋頂以紅或灰瓦覆蓋並於接縫處壓上石頭,以防強烈海風吹刮侵襲。部分房屋受到南洋的歐式建築影響,俗稱“洋樓”或“蕃囝搭”。
據《》載,北竿島在唐宋時屬連江縣永福鄉崇德里,元至清屬二十六都。
清初鄭氏政權常以馬祖列島為反清據點,清廷因此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後厲行和遷界,島民遷徙連江縣城近郊,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復界回遷。
1895年日本與清廷簽訂《》,並未與台灣一同割讓日本,仍為福建省治下中國領土。
民國時期南北竿和西洋均屬連江管轄。1934年,首在南竿設聯保辦事處,推行。
1937年抗日戰起,群島為日軍占據。
1945年勝利後,福建海上保全總隊及國軍進駐西犬,負責恢復秩序,維持治安。
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未能攻占馬祖列島,因此行政區劃中的馬祖鄉,從未實際運作。
成立後,政府先後於南竿、北竿、東犬、西犬各島分設鹽倉,計畫發展漁業。
馬祖於1950年12月15日成立“馬祖行政公署”,下分設南竿區、北竿區、白肯區、東涌區、四礵區、岱山區、西津區、浮鷹區等8區。1952年台灣當局放棄四礵、、西津、浮鷹4區,餘下4區依原縣恢復建制。
1953年2月連江縣、、恢復縣建制,將所屬的南竿區、北竿區改制為鄉。同年9月長樂縣所屬的白肯區劃分為白肯鎮及東肯鄉。1954年長樂縣所屬的東涌區改制為鄉。1955年設立“閩東北行政公署”,就近督導連江、長樂、羅源3縣政務。閩東北行政公署後改名為“福建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6年6月,台灣決定在實施戰地政務,撤銷“福建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將長樂及羅源2縣併入連江縣,原長樂縣的白肯鎮、東肯鄉改名為西犬鄉及東犬鄉,原羅源縣的東涌鄉改名為東引鄉,由連江縣管轄,此時連江縣共轄有南竿鄉、北竿鄉、西犬鄉、東犬鄉、東引鄉等5鄉。1971年西犬、東犬合併為莒光鄉。現今連江縣共管轄南竿、北竿、莒光、東引4鄉,總面積約28.8平方公里。

交通

海上交通

海路方面,有台馬輪(計有550席位)或合富輪(軍租船,保留一般民眾50席位)從南竿的福澳港以及東引的中柱港通往台灣,由基隆開往馬祖方向時,原則上當月份單號先開往南竿(約次日早上七時到達)再轉往東引,當月份雙號先開往東引(約次日早上六時到達)再轉往南竿,每周一為台馬輪公休日不開航,如風浪太大有可能停航。此外還有金龍輪與閩珠貳號通過每周一至五在南竿的福澳港與福州的之間往返兩次通行。

空中交通

現今公司在經營馬祖至台灣航線,有南竿-台北、南竿-台中、北竿-台北航線。
(北緯26°09'02" 東經119°57'13")位於南竿島東側,機場設施包括航站大樓、塔台、長1580米寬30米的主跑道及一座直升機坪,於2003年1月23日啟用。機場可供dash 8-300、200及等型客機起降,起降受限能見度5000米、雲高1500呎,卻無法夜航。
馬祖南竿機場馬祖南竿機場
北竿機場
(北緯26°13'31" 東經120°00'00")位於北竿島東側,於1994年1月17日啟用,跑道長1120米。機場可飛航dash 8-300型50多人座客機,起降受限能見度2400米、雲高780尺。

離島交通

馬祖列島各島間以交通船(當地俗稱“小白船”)聯繫,其中重要的港口有南竿的福澳港。

教育

高級中學
馬祖高級中學
連江縣立中山國民中學
連江縣立中正國民中學
連江縣立介壽國民中學
連江縣立東引國民中學
連江縣立敬恆國民中學
國民國小
連江縣立中正國民國小
連江縣立介壽國民國小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國小
連江縣立東引國民國小
連江縣立東莒國民國小
連江縣立坂里國民國小
連江縣立敬恆國民國小
連江縣立塘岐國民國小

氣候

馬祖地區屬亞,有分明的四季天氣,冬冷潮濕,春夏交際多霧,秋天一般天候穩定。馬祖的緯度略高於台灣北部(約一度),惟因靠近中國大陸的大陸型氣候,氣溫比台北低,年平均溫度為18.6℃,早晚溫差亦大,每年氣溫12月至2月間最低,3月份以後慢慢上升;7、8月氣溫最高,月平均溫度在29℃左右,此後逐漸下降,2月份月均溫最低,僅10℃左右。
風速在10月至3月間,大陸冷氣團南下,有強烈東北季風吹襲,故風速最大;尤其是3至5月間,開始吹南風形成多雲霧的天氣,這是有名的平流霧。每年春天,南風從台灣海峽帶來暖濕空氣,和氣溫較低的馬祖地面、水域接觸,便形成濃霧。的厚度可達七、八百公尺以上,天氣好時的日間太陽輻射最多只能消除雲層頂部一部分,因此;如果平流霧歷久不散,能見度驟降,這就是為何馬祖地區的航班常常於此季節飛飛停停的原因。
馬祖地區全年降雨量多集中於4至5月,颱風則多發生於7、8月,年平均雨量約1060公釐,不到台灣雨量的一半,雨季集中在4至9月的梅雨季及。

特產

酒品系列
,循古法釀製,使用與天然的為原料,全年均適宜品嘗。東引陳高,使用與天然山泉為原料,為中精品。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與馬英九進行自1949年政治分立以來(66年),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唔時,一行在晚宴時,就帶有馬祖老酒。
東引陳高,被稱為台灣白酒之王,是馬祖列島最暢銷的,也是台灣“總統府”指定的“”酒。
海產與魚面
是馬祖地區的特產,黃魚淋上老酒清蒸有絕佳的風味。
馬祖魚產加工品最常見的是與,使用新先鮮去皮魚肉及等原料製成。
糕餅、糯米酥
、、迷你糕等,系以糯米或製成的糕點。馬祖酥類似,唯有不同原料口味。芙蓉酥上裹有美味香脆。迷你糕福州話荸齊又稱梅梨糕等,過去是馬祖民間的小點心。
馬祖酥、、迷你糕等,系以糯米或地瓜粉製成的糕點。
馬祖酥類似沙琪瑪,唯有不同原料口味。
馬祖酥
與馬祖同名的馬祖酥,原名起馬酥,是流行於閩東地區的甜食。1992年赴馬巡視,品之後大為驚艷,說道:只有馬祖才能吃到的好點心,得改名馬祖酥才名副其實。於是從此有了新名字。
馬祖酥其實類似台灣傳統點心地瓜酥,是以麵粉、雞蛋為原料。先經過和面,切成小片油炸。起鍋冷卻後,與漿拌勻壓實,再切成小片,配茶或咖啡都很美味。
馬祖酥最早只有天美軒與寶利軒兩家傳統老店製造,因為馬祖開放觀光,銷量大增,遂有多家餅店跟進。
相傳中國明朝大將曾鎮守於馬祖,為了能夠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還能填飽肚子,戚繼光將軍將 圓型的麵餅中間戳一個洞,讓烤熟以後的麵餅可以穿過繩子綁在腰間或胸口,方便將士們行軍、執行任務時食用,因而得名。
馬祖(地名)
麥蔥
在馬祖俗稱,這種野蔥普遍生長於馬祖四鄉五島的山坡地,每到冬、春兩季,就是野蔥生長的旺季,在北竿鄉懷道樓(以前的831)旁的山坡地、莒光堡旁的山坡地一帶生長的最多最易摘采。

地名來源

馬祖地名,確實因為馬祖澳天后宮而得名。引迄今為止天后宮還立一座公元1943年的[重修碑記,以資追察來由,碑文首行清楚記載著:島以後名,有斯宮也……由於天后宮位在閩江口航道上,中外船隻常泊於馬祖澳避風險,或等候潮汐,待機引導航向福州馬尾港。據村中耆老口述,清末天后宮還是兩層樓高木結構的廟宇,航行船隻為辨識方位,易於當成航標。1842年《》開放,福州首批被列為通商的口岸,往來福州的商船日益頻繁,閩江口外多險礁,自然需要海圖辨位,廟和所在澳口馬祖澳,被劃入在航海圖中,是在1843年4月,英國海軍派艦測繪馬祖列島分布情形,清末福建侯官人陳壽彭,留學英國期間,到英國海軍海圖官局將第三版china sea directory譯成《新譯中國江海險要圖志》,於1899年譯成,交付上海經世文社出版,志內將馬祖列島劃分成、馬祖東列石、馬祖列島以及東沙四部分,大部分礁嶼或島名仍然通用,並首次有出現於,相當精確。
稽察馬祖列島海圖,被劃在《新譯中國江海險要圖志》第五十七圖版內。把南竿島標示成,靠近翰林角附近後澳標示為馬祖澳,將馬祖澳天后宮標示成媽祖廟,南北竿之間海域,標示成馬祖海峽,“馬祖列島”的地名,正式首見於文獻。然而和媽祖澳的地名,其發現時間應該再往前推算,翻開清初康熙年間出刊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福建通志》,地圖中清楚標示有南竿塘、媽祖澳和媽祖廟的地名。由此可知,清初以前媽祖澳的天后宮就已經存在,地方上傳說蔡牽起造四座天后宮,其中包括馬祖澳的天后宮,這種說法必須更正,至少馬祖澳的天后宮肇建的年代,遠比清初嘉慶年間早約一百年。

其他

佛教祖師

馬祖(709—788),俗姓馬,名道一,世稱“馬祖道一”,因在江西弘揚,又稱“江西馬祖”。唐代(今屬四川)人。幼年跟隨資川(今屬四川)(又名唐和尚)出家學禪,在(今屬重慶市)圓律師處受具足戒,再到隨弟子大師學禪十年。後到福建、江西等處弘揚禪學。唐大曆四年(769年)住持,因得官吏支持,發展甚大,稱為“”。唐貞元四年(788年),於(今靖安)寶峰寺“大莊嚴塔”。敕謚“大寂禪師”。後人輯有《馬祖道一禪師語錄》、《馬祖道一禪師廣錄》。
馬祖雖得法於懷讓,卻淵源於。他根據六祖慧能的主張,倡導“”,後來怕落入知解的舊套,又倡導“”。教人堅定自己的主觀意識,不承認任何客觀世界的存在,認為如想成佛,只能在內心去求。他在禪宗的發展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佛教史上有“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的說法。他有法嗣、等139人,後多為一方宗主,散布天下。六祖慧能的後世,以馬祖的門葉最為繁榮,南嶽懷讓、馬祖道一、百丈懷海一系發展出溈仰、臨濟二宗,與、雲門、三宗世稱“”。他們形成禪宗發展的極盛階段。
馬祖禪師歸骨之地“寶峰寺”,在有關部門的關注下,修葺一新,正以嶄新的面貌呈現於人們面前。

媽祖廟

為了紀念媽祖,全國多地都建有媽祖廟,逢時節到都會祀奉媽祖,有些地方還會連續幾天大張旗鼓進行隆重祭拜,屆時有很多海外華僑都會回來參加。全世界已有媽祖廟近5000座,信奉者近2億人。其中媽祖廟主要以福建莆田(媽祖信仰的發源地)、福建其他沿海地區,台灣地區,港澳地區,大陸地區以及世界其他華僑同胞較多的地方都有媽祖廟。

觀光特色

2012年8月28日起大陸觀光客赴台自由行新增4個試點城市,包括、濟南、、和深圳,現今台灣地區已進入兩岸交流的關鍵時代,由於現階段兩岸的開放政策,與的簽署,陸客赴台旅遊的開放,在歷史地位上扮演重要樞紐位於台灣前哨站的馬祖,希望吸引更多大陸居民的觀光旅客,來進一步行銷、推展馬祖當地風光。
馬祖的四鄉五島各有特色,許多古蹟都逐一被國際學者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評選行列,此外,美不勝收的馬祖更是被電影、廣告片相中為拍攝場景,來過此地的人都稱猶如希臘境界。馬祖希望用地方特色吸引觀光人潮帶動商機,以取代原本駐地軍人的消費力,地方觀光局常態的觀光發展規劃,主要是以軍事、宗教、自然生態,以及聚落文史保存等四個軸線,作為地方欲強化推廣的特色,馬祖政府表示希望可以透過度假區的興建,同樣獲利,並達到雙贏。
根據台灣“幸福城市”調查結果,馬祖被評為中國台灣地區最具幸福感的縣市之一。馬祖致力成為全方位多元化的海上桃花源,通過提升幸福生活質量,為馬祖帶來新契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