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龍,屬於原蜥腳下目,生存於侏羅紀早期到中期,是最晚存活的原蜥腳下目恐龍之一。雲南龍與有接近親緣關係。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物種學史,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雲南龍體型較輕,具有相當碩長頭骨。已知兩個有效種,其中最大的一種身長可達13米,而高度可從2米到3米,其略呈圓筒狀,具小型的齒列,牙齒極為怪異。牙齒呈筒狀,邊緣扁平,好像是鑿子一般模樣。牙齒尖端沿一定角度磨蝕形成尖銳的咀嚼面,很類似於蜥腳類恐龍的齒型。
物種學史
由在1942年命名,他建立了雲南龍科來包含雲南龍,該科只有雲南龍一屬。在1951年,楊鐘健命名了第2個種巨碩雲南龍(y. robustus),但這個種已被包含於模式種之內。這個分類上的混淆導因於最早的標本是未成年個體,而巨碩雲南龍的標本是完全成長的個體。
雲南龍化石

分布範圍
是黃氏雲南龍(y. huangi)發掘於1939年的中下部祿豐組的紫紅色中,是一具不完整骨架,但具有近乎完全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