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步當時流傳的一首歌謠韻律而寫的,反其意而用之,憑高弔古,抒發了元初結束多年戰亂之後“四海一家”的變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雁門關外
- 創作年代:金
- 作品出處:遺山集
- 文學體裁:七律
- 作者:元好問
正文,作者生平,
正文
四海於今正一家,生民何處不桑麻。
重關獨居千尋嶺,深夏猶飛六出花。
雲暗白楊連馬邑,天圍青冢渺龍沙。
憑高弔古情無盡,空對西風數去鴉。
作者生平
(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唐詩使人元結合裔。高祖元誼,北宋宣和年間官忻州神武軍使,定居秀容。出生七月,過繼叔父元格;格歷任掖縣、陵川令,衛紹王大安二年(1210)卒於隴城 。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地位;作有《》,編有《中州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