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谷(903年-970年),本姓唐,字秀實,新平(今陝西)人,北宋大臣。
陶谷早年曆仕後晉、後漢、後周,曾先後擔任單州、、、、倉部、、、戶部侍郎、、、等官職。
北宋建立後,陶谷出任禮部尚書,後又歷任刑部尚書、戶部尚書。開寶三年(970年)病逝,追贈。
基本介紹
- 本名:陶谷
- 別稱:陶學士
- 字號:字秀實
- 所處時代:五代宋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邠州新平
- 出生時間:903年
- 去世時間:970年
- 主要作品:《清異錄》
- 主要成就:為宋太祖起草禪位詔書
- 官職:戶部尚書
- 追贈:尚書右僕射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歷仕晉漢,效力後周,晚年入宋,軼事典故,精通天象,以怨報德,獨眠孤館,陶谷贈詞,雪水烹茶,依樣畫葫蘆,一蟹不如一蟹,人物評價,個人作品,家庭成員,史籍記載,影視形象,墓葬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陶谷本姓唐,後晉時期因避後晉高祖石敬瑭的名諱,改姓為陶。他在幼年時,父親被邠州節度使殺害,隨母親改嫁到楊家,十幾歲便善寫文章。
歷仕晉漢
後晉建立後,陶谷擔任校書郎、軍事判官。他曾向宰相李崧上書自薦,得到李崧的賞識,被舉薦為著作佐郎、。此後,陶谷歷任監察御史、員外郎、知制誥。天福五年(940年),廢除翰林學士之職,又命陶谷兼掌內外。
《問君能有幾多愁》中的陶谷

天福九年(944年),陶谷升任郎中,後與節度使安審信發生矛盾,遭到的彈劾。當時,朝廷正姑息武將,陶谷因此被貶為。他見審案時既不及時裁決,也不認真調查,遂提出一系列革除弊政的建議,都被朝廷採納,後拜中書。
天福十二年(947年),滅亡後晉,並在北歸時脅迫陶谷同行。陶谷躲進寺院,改穿,扮作行者,但卻被遼軍識破,持刀威逼,只得隨行。同年四月,遼太宗在殺胡林病逝。陶谷趁機投奔已經在太原稱帝的劉知遠,被授為給事中。
效力後周
廣順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後周,陶谷擔任。顯德元年(954年),周世宗柴榮繼位。陶谷改任侍郎,並隨周世宗征討北漢。當時,翰林學士正在家鄉侍奉老母,面對世宗的徵召,遲遲不至。陶谷趁機道:“魚崇諒滯留不到,是存有猶豫觀望之心。”而魚崇諒又上表陳述母親病情。便讓魚崇諒在家贍養老母,又任命陶谷為翰林學士。
顯德二年(955年),周世宗命近臣二十餘人分別撰寫《為君難為臣不易論》、《》。當時大多數都以“修文德、招遠人”為主題,只有陶谷與、、四人提出了攻取的策略。周世宗自從擊敗北漢,便經常練兵,意欲統一天下。他看到陶谷等人的策略後,欣然採納,平定南方的想法越發堅決。
顯德三年(956年),陶谷改任侍郎,加翰林學士。當時,周世宗重視農業生產,曾讓工匠用木頭雕刻出耕夫、、,放在宮中,以便使自己不忘。陶谷得知後,特意撰寫,加以歌頌。顯德六年(959年),陶谷又改任侍郎。
晚年入宋
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發動,代周稱帝。陶谷搶先擬好禪位制書,作為宋太祖受禪之用。建立後,陶谷改任尚書,仍充任翰林承旨。他與竇儀不和,擔心竇儀的聲望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便依附宰相,與趙逢、等人一同排擠竇儀,使得竇儀至死未能。
唐寅畫作《陶谷贈詞圖》

此後,陶谷累遷至刑部尚書、戶部。開寶三年(970年),陶谷病逝,終年六十八歲,追贈右僕射。
軼事典故
精通天象
陶谷精通,曾對同僚道:“西南方,當有皇帝出現,契丹皇帝必定不能歸國。”不久,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而遼太宗則在歸國途中病逝。這時,光芒指向北方。陶谷又道:“從此契丹會自相殘殺,不能擾亂中原了。”契丹後來果然多次發生政變,一直到亡國也未能侵入中原。
以怨報德
後晉時期,陶谷曾得到李崧的提攜。後漢建立後,李崧遭到宰相迫害。他在家稱病不出,並問前來探望的族侄:“現在朝廷上對我有什麼看法?”李昉道:“陶谷經常在大眾場合極力詆毀您。”李崧嘆道:“當初陶谷只是一個小小的判官,是我把他提拔為集賢,這才逐漸得到重用,我有什麼地方對不住他姓陶的?”李崧遇害後,李昉曾因公事拜訪陶谷。陶谷問道:“你認識侍中李崧嗎?”李昉道:“他是我遠房。”陶谷恬不知恥的道:“李崧遇害,我出過力。”李昉不禁汗出。
獨眠孤館
陶谷曾出使,在的牆壁上寫了十二個字:“西川狗,百姓眼,馬包兒,御廚飯。”時人都不解其意。南唐宰相宋齊丘解釋道:“‘西川狗’即蜀犬,是個‘獨’字;‘百姓眼’即民目,是個‘眠’字;‘馬包兒’即爪子,是個‘孤’字;‘御廚飯’即官食,是個‘館’字。這十二個字說的就是‘獨眠孤館’。”
陶谷贈詞
後周年間,陶谷出使江南。他容色凜然,。南唐宰相對親友道:“陶谷並非端介君子,我有辦法讓他。”他讓歌妓(一作秦蒻蘭)扮作之女,舊衣竹釵,每天早晚在中灑掃庭院,果然引誘了陶谷。陶谷贈送《春光好》,詞云:“好因緣,惡因緣,奈何天,只得郵亭一夜眠?別神仙。琵琶撥盡相思調,知音少。待得續斷弦,是何年?”
傅抱石畫作《陶谷贈詞圖》

數日後,南唐中主在設宴招待陶谷。陶谷岸然危坐,作矜持狀。李璟便將秦弱蘭喚到席間,命她演唱《》。陶谷羞慚之下捧腹大笑,連酌連飲,最後醉倒狂吐。南唐君臣都對他鄙薄不已,在他回國之時只派幾個小吏在郊外設薄宴相送。當陶谷回到京師汴梁,《春光好》之詞早已傳遍,而他也因這一外交桃色醜聞始終不得重用。
陶谷贈詞的故事流傳甚廣,後世多有演繹:元代劇作家根據這一故事,創作了《》,但卻把時代改到宋初,並把結局改為“陶谷無顏回宋,只得投奔,後與秦弱蘭團聚”。而明代畫家則根據陶谷贈詞前後的場面,創作《》,並在畫作右上方題詩一首:“一宿姻緣中,短詞聊以識。當時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發紅。”現代畫家傅抱石也創作過同題畫作《陶谷贈詞圖》,描繪秦弱蘭在澄心堂宴會上歌唱《風光好》的場景。
雪水烹茶
陶谷有一小妾,曾是太尉的。他在雪天之中,以雪水烹茶,並問小妾道:“党家會欣賞這個嗎?”小妾道:“黨太尉是個粗人,怎知這般樂趣?他就只會在中淺斟低唱,飲。”她意在譏諷陶谷,認為比起党家富貴奢華的生活,取雪烹茶的風雅太顯寒酸。陶谷聽罷,默然不語。
依樣畫葫蘆
北宋年間,陶谷自認為久在,功勞不小,便指使向皇帝推薦自己,希望能得到重用。宋太祖笑道:“我聽說翰林學士起草,都是參照前人舊本,再換幾個字句,不過是而已,算不上什麼貢獻。”陶谷聽聞後,題詩自嘲道:“官職須由生處有,文章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年年依樣畫葫蘆。”太祖得知,更加不願重用陶谷。
一蟹不如一蟹
北宋時期,陶谷出使。吳越王設宴款待,席上擺了各種各樣的螃蟹,從大到小,一共擺了十幾種。陶谷笑道:“這真是。”他是在譏諷錢俶比不上開國君主,吳越國。宴罷,御廚端上葫蘆羹。錢俶笑道:“時御廚常做葫蘆羹,現在的御廚也依樣做了些。”他卻是在譏諷陶谷只會依樣畫葫蘆。
人物評價
:陶谷,自至國初,文翰為。然其為人,傾險狠媚,自漢初始得用,即致李崧之禍,由是莫不畏而忌之。太祖雖不喜,然藉其詞筆足用,故尚置於。
:⑴ 谷強記嗜學,博通經史,,鹹所總覽;多蓄法書名畫,善。為人雋辨宏博,然奔競務進,見後學有文采者,必極言以譽之;聞達官有聞望者,則巧詆以排之,其多忌好名類此。⑵ 自唐以來,翰林與中書舍人對掌訓辭,頌宣功德,箴諫闕失,不專為文墨之職也。宋興,亦采詞藻以備斯選,若谷之才雋,著之敏達,澹之治跡,錫之策慮,冕之敦質,鹹有可觀。然豫成之詔,見薄時君,終身不獲大用。及夫險詖忌前,酣鳷少檢,附勢希榮,構讒謀己,皆無取焉。
王夫之:⑴細行不矜,終累大德,以下,名臣正士、志不行而道窮者,皆在此也,君以之而不信,民以之而不服,小人以之反持以相抗,而上下交受其詘。以困於閨帷之議,而陶谷之挫於南唐,尤無足怪也。⑵積亂之世,君非天授之主,國無永存之基,人不知忠,而忠豈易言哉?人之能免於無恆者,斯亦可矣。馮道、趙鳳、范質、陶谷之流,初所驅使者,已而並肩矣;繼所並肩者,已而俯首矣;終所俯首者,因以稽顙稱臣,駿奔鵠立,而洋洋自得矣;不知今昔之面目,何以自相對也!則如通者,猶有生人之氣存焉,與之有恆也可矣,若遽許之曰周之忠臣也,則又何易易邪!
:文翰,自以久次,意希大用。然為人傾側很媢,初作翰林承旨,力排竇儀,儀以是不得相位。及在中書,谷自言出於魏氏,以舅事仁浦,每見,輒望塵下拜。帝素薄之,選置,未嘗及谷。
個人作品
陶谷著有《》二卷,分為天文、地理、草木、花果、蔬藥、禽獸、蟲魚、居室、器具等37類648條,採摘隋唐五代及宋初之典故,考證源流演變過程。
家庭成員
祖父:,歷任慈、絳、澧三州。
父親:唐渙,曾任刺史。
母親:柳氏,後改嫁楊崇本。
兒子:陶鄑,曾任。
兒子:陶邴,官至。
孫子:陶寔,陶邴之子,曾任校書郎。
史籍記載
《宋史·卷二百六十九·列傳第二十八》
《·卷二百八十八·後漢紀三》
《·卷一·宋紀一》
《續資治通鑑·卷三·宋紀三》
《續資治通鑑·卷四·宋紀四》
《續資治通鑑·卷五·宋紀五》
《續資治通鑑·卷六·宋紀六》
影視形象
2005年《》,飾演陶谷。
墓葬紀念
位於陝西省彬縣劉家灣村東邊台地上,呈不規則圓丘形,高5米,東西長12米,南寬5米,北寬6.5米。1957年12月邠縣在墓前立一通,上書“宋代文人陶谷墓”,2003年9月陝西省政府將陶谷墓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陶谷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