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樹(?—652)年,歷任瀧、南扶、建、萬、普、南、施等州刺史,為嶺南隋唐顯赫人物。當時廣東的珠江幹流中,陳氏為瀧州最大豪族,與高涼馮洗氏、寧氏並稱嶺表三大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龍樹
- 逝世日期:652
- 職業:酋長
- 性別:男
- 任職:瀧、南扶、建、萬、普、南、施等州刺史
俚僚豪族,開州拓疆,羅竇戰亂,相關文獻,
俚僚豪族
陳龍樹其祖父為梁新、石二州刺史,世襲宋平郡公。在任職其間,給西江南岸流域僚族帶來了中原文化與道德規範,得到了土著民族民眾的擁戴,並推舉為“酋長”,並子孫世襲。其父為刺史,陳朝光大初年授南靖太守,大建中除刺史,封安靖郡公。
隋朝中期,、乘冼夫人撤出廣州之機,煽動各首領出兵圍困廣州城,後兵敗被馮盎所殺。史書載:“未幾,番禺人反,首領皆應之,圍(韋)洸於(廣)州城,進兵屯衡嶺。(冼)夫人遣孫(馮)暄帥師救洸。(馮)暄與逆黨素相友善,故遲留不進。夫人知之,大怒,遣使執(馮)暄,繫於州獄。又遣孫 (馮)盎出討佛智,戰克,斬之。
陳龍樹逃往瀧州西山,後轉安州(今)投靠,請求寧猛力發兵回瀧州,寧猛力藉故多推託。直到病逝後,陳龍樹跟隨歸附唐朝,陳龍樹歸唐後,繼承瀧州刺史職。
開州拓疆
端溪羅竇諸洞,隋設,本屬瀧州陳姓勢力範圍,但未編戶入籍,屬羈糜郡縣,行政由地方酋長擔任長官。山區依然未被,各洞僚酋長各自為政,境內俚僚交雜。當時粵西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尚未設有具體州縣,統稱“蠻地”,是地方豪族勢力爭奪的地方。馮、陳、寧三大家族便利用這一歷史空隙,威逼利誘,迫使他們成為屬下之民。
唐武德四年(621年),陳龍樹上報朝廷,配合朝廷州縣制度的實施,把(信宜境內)增設信義、潭峨兩縣,同時設南扶州管轄懷德、信義、潭峨三縣,次年,增設、,屬南扶州管轄。陳龍樹被唐朝任命為南扶州第一任刺史。
羅竇戰亂
南扶州的建立,引起了羅竇僚人的不滿,涉及了當地土著首領的利益,誘發了溪垌首領抗爭,為了維護自身部族的利益,羅竇各溪垌聯盟起來,合兵把陳龍樹趕回到瀧州,占領了南扶州治(今鎮隆鎮),南扶州開始了寄治瀧州4年的日子。貞觀元年(627年),因陳龍樹退回瀧州,嶺南酋帥馮盎、談殿迭相攻戰,企圖掠奪特亮、扶萊二縣。貞觀二年,都督李光度與陳龍樹聯手平定僚人叛亂, 復置南扶州,自瀧州還治故縣(隆)。
各首領與陳龍樹之間的戰爭,是僚人之間的入籍與反入籍之戰,陳龍樹暫時的勝利,並沒有帶來安定,信宜各溪垌依然如故。
貞觀二年至貞觀五年間,各依然與陳龍樹的戰鬥依然不斷,陳龍樹與馮盎的矛盾糾紛並不因戰爭息然,馮盎擁兵十萬,時不時略州控夷。而對近在咫尺的陳龍樹不聞不問,見死不救。
馮盎坐觀虎鬥得機會,乘機身自入朝,自告奮勇平亂,太宗詔盎率二萬兵眾為各路軍先鋒,進行剿除。
馮盎僚亂平定後,產除了瀧州豪門陳氏進入的基地,為馮氏家族永據高涼打造了堅定的後盾。
陳龍樹是僚族酋帥,與地方僚族關係錯縱複雜,因此陳龍樹並得不到朝廷信任,先後被調任瀧、南扶、建、萬、普、南、施等州刺史,也是嶺南酋帥中,調離最多地方的酋長。儘管如此,陳龍樹所到任的地方,他都認真施政,破除僚人陋俗,禁止人囗賣買,緝拿罪犯,盜賊不敢露面,治安穩定。陳龍樹也因政績良好被封鄱陽開國男。陳龍樹在唐高宗永徽年中因病終日不食而逝。
相
相關文獻
《廣東通志初稿》是明清《廣東通志》最早的版本,現代學者稱之為“海內孤本”。其書卷13記曰:,其先鄢陵人,父法念為梁新、石二州刺史,遂居瀧水,世襲宋平郡公。佛智為羅州刺史,陳 光大初授南靖太守,以訓蠻俗。大建中除西衡州刺史,封安靖郡公,子龍樹仕唐歷瀧南扶、建、萬、 普、南、施六州刺史。所至鎮俗緝奸,盜賊屏息,封鄱陽開國男。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瀧州開陽人也。代為嶺表酋長。父龍樹,欽州刺史。集原幼有孝行,父才有疾,即終日不食。永徽中,喪父,嘔血數升,枕服苫廬,悲感行路。資財田宅及僮僕三十餘人,並以讓兄弟。則天時,官至左豹韜衛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