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角洲

長江三角洲:歷史,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理特點,地理主體,地形,水系,氣-九游会j9

長江三角洲是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中國第一大經濟區,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中國率先躋身世界級的地區。

根據國務院2010年批准的《》,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 21.07 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19%。其中陸地面積186802.8平方公里、水面面積23937.2平方公里。

(註:本詞條介紹的是長江三角洲,並非,如有修改需要請移至相關詞條進行修改,謝謝!)

基本介紹

歷史,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理特點,地理主體,地形,水系,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人口,總量,變動,區域含義,地理概念,工業經濟概念,城市經濟概念,經濟,農業,工業,建築業,財政,居民收入,對外貿易,金融業,園區,交通,鐵路,公路,機場,航運,橋樑,海港,捷運,社會,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人文,旅遊,概況,景點,

歷史

長江三角洲基底為揚子準地台的一部分。喜馬拉雅構造運動中斷沉降。第四紀新構造運動中,地殼和海平面頻繁升降,最後一次大海侵結束後,長江攜帶的泥沙不斷沉積,開始在江口發育三角洲。
長江三角洲範圍圖長江三角洲範圍圖
由於的作用,主江流不斷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併入北岸。紅橋期、黃橋期、金 沙期、海門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壩、沙洲群,形成今天長江北岸最大的沖積平原城市鹽城,以及、、、、、、、、諸縣地。江口附近的、、等沙島,也將按此規律併入北岸。江口沙嘴也同步延伸。北岸沙嘴延伸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6~8米。南岸沙嘴經、太倉、外岡、馬橋一線向東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與錢塘江北岸相連後達杭州灣,包括上海市全部,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的杭嘉湖平原。沙嘴內側的淺水海灣被淤封成為古太湖的前身。此後淺水海灣不斷淤淺,逐漸演變為湖盪羅布、河道交錯的低平原。南岸沙嘴外側濱海地區不斷淤積成濱海平原。
長江入海的地方,由於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斷淤積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陸地。萬里長江由西向東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斷淤積,滄海桑田,歷經千萬年,終於形成坦蕩、寬闊的三角形的陸地。

行政區劃

長江三角洲行政區劃
省級行政單位市級行政單位縣級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考資料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長江三角洲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是長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沖積平原

地理特點

長江三角洲的地理頂點在江蘇省真州鎮附近。
在六七千年以前,是一個三角形港灣,長江河口好似一隻向東張口的喇叭,水面遼闊,潮汐作用顯著。在海水的頂托下,長江每年帶來的4.7億噸泥沙大部分沉積下來,在南、北兩岸各堆積成一條沙堤。
北岸沙堤大致從揚州附近向東延伸至如東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黃河、淮河沖積成的里下河平原,另外還有沖積成陸的(即南通平原)。
南岸沙堤從江陰附近開始向東南延伸,直至上海市的漕涇附近,並與北岸沙堤相連線,形成了。位於長江北岸,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為一碟形窪地。窪地中心湖盪連片,主要有、大縱湖等。
長江三角洲上散布著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殘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構成,少數由燕山期花崗岩和粗面岩組成。
長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
面積約為5萬平方公里。這裡地勢低平,海拔基本在10米以下,零星散布著一些孤山殘丘,如南京的、揚州高郵、儀征的捺山、常州溧陽的南山、無錫的惠山、蘇州的天平山、常熟的虞山、的佘山和天馬山等。其中常州的南山海拔508米,為吳越第一峰;它們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於之中,有的成為遊覽區,有的成為花果山。
長江三角洲是中國河網密度最高的地區,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網長度 達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個。長江三角洲河川縱橫,湖盪棋布,農業發達,人口稠密,城市眾多。在中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號稱中國的“金三角”。
由於地勢低洼歷史上,洪澇災害異常嚴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國家投資興修水利工程,西擋淮水,東擋海潮,開挖運河,增強排灌能力,使這個十年九澇的多災區變成江淮流域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

地理主體

地處長江以南,是長江三角洲的主體。該平原以太湖為中心,狀如一隻大盤碟,地形呈周高中低。這樣的地形特點使這裡上有長江和太湖上游來的洪水,下有海潮倒灌,夏秋季節又常遭颱風暴雨襲擊,洪澇災害十分頻繁。當地人民為抗禦自然災害,大力開挖河渠,排除積水,修圩建閘,逐步形成了溝溝相通、渠渠相連的稠密水網。

地形

北至小洋口。南臨杭州灣。海拔多在10米以下,間有低丘(如、、、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長江年均輸沙量4~9億噸,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三角洲不斷向海延伸。長江以南、、市、金山區一帶的古海拔多為4~6米;長江以北、市、、如皋市一帶的古沙嘴7~8米。

水系

長三角區域內河湖眾多,水網密布,主要有江蘇的、、、、和浙江的杭州西湖、紹興東湖、嘉興南湖、鄞縣東錢湖等著名湖泊,除淮河、長江、、等重要河流以外,還有江蘇的、蘇北灌溉總渠、新沭河、,浙江的甌江、靈江、苕溪、南江、飛雲江、鰲江、曹娥江等水系。

氣候

長江三角洲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年均最高和最低氣溫都顯著增加,增溫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溫率明顯高於小城鎮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應對大城市氣溫基本上都是增溫作用,其中對平均最低氣溫的增溫率及貢獻率最大,對平均最高氣溫都最小。長江三角洲氣溫變化趨勢和增溫率、城市化效應的增溫率及增溫貢獻率與其他地區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長三角的資源主要分布於江蘇、浙江兩省,其中江蘇的礦產資源相對豐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產和大量的非金屬礦產,另有一定數量的金屬礦產。浙江的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多用於建築材料的生產等用途。上海礦產資源相當貧乏,基本無一次常規能源,所需的能源都要靠其他省市的支援。但是,具有一定數量和較高質量的二次能源生產,產品主要是電力、石油油品、焦煤和煤氣(包括液化石油氣)。其他可以利用開發的能源還有沼氣、風能、潮汐及太陽能。
長江三角洲

土地資源

長三角地區生態系統類型複雜,地表覆蓋多樣。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共有6大類14小類,分別是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它林地)、草地(包括高覆蓋度草地、中覆蓋度草地和低覆蓋度草地)、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庫、坑塘、海塗和灘地)、建設用地(包括城鎮用地、農村居民點用地和公交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包括裸土地和裸岩石用地)等。

水資源

長江三角洲包括三角洲平原及周邊丘陵山地,天然的水環境良好,多年平均當地水資源量為537.79億立方米,長江幹流多年平均過境水量9730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長江總體水質尚好,主泓水質多為ⅱ類,沿岸部分具有ⅲ類水。太湖是上海、蘇州、無錫的主要飲用水源,但水質一直在下降,總體為ⅲ類水(占70 %) ,ⅱ類水僅占15 %,其他河道、小湖泊均為ⅳ類和ⅴ類水。錢塘江水系以ⅱ類、ⅲ類水為主。京杭運河為ⅴ類、劣ⅴ類水。

人口

總量

江蘇、浙江、上海“兩省一市”統計局發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統計結果顯示,2010年“兩省一市”範圍的長三角常住人口達到15610.59萬人。
長江三角洲

變動

長三角區域的人口自然變動情況與全國的情況趨於一致,部分地區略有不同。經過建國後的兩次人口生育高峰,長三角兩省一市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已經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逐漸過渡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狀況,其中,江蘇、浙江兩省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近年來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上海市的人口自然變動繼續維持負增長。
長三角區域內的人口構成變化的最明顯趨勢是人口老齡化,由於計畫生育政策的嚴格執行,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條件的改善,少兒人口的比重呈下降趨勢,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較快,老齡化社會的形成有加快的趨勢。

區域含義

地理概念

長江三角洲地區指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兩省一市。

工業經濟概念

以上海為龍頭的江蘇、浙江經濟帶。這裡是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長江三角洲快速積聚的國際資本和民間資本,不僅規模越來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強有力地推動著這一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
長三角城市分工長三角城市分工
“超級巨人”上海,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已超1.6萬億元,位列中國第一;一批“小巨人”城市其國內生產總值都成飛速增長。經濟總量基本都過千億人民幣。為“長三角”都市圈帶來豐富性和層次感的縣域經濟,極具競爭力。2005年11月揭曉的市競爭力排名中,有七個“長三角”的縣市(區)進入前十位。縣域經濟的崛起,使“長三角”城市連片化、都市化成為可能。
這一經濟巨人群,更直接吸引了眾多世界級經濟巨人的目光。截至2007年,世界500強企業已有400多家在這一地區落戶,其中,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和中國總部的就有逾200家,僅在蘇州投資的有81家,投資項目達188個。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地區契約利用外資累計已近1500億美元;長江三角洲已變成一個吸引國際資本與技術的強大磁場。
在“長三角”這個都市圈裡,作為經濟發展主力軍的企業獨領風騷。2007年,長三角集中了近半數的中國經濟百強縣,聚集著100多個年工業產值超過100億元的產業園區,還有包括萬向集團、金山石化、揚子乙烯、大眾汽車、上海貝爾、東方通信等在內的數千家巨人型企業。

城市經濟概念

長江三角洲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大地區,該地區工業基礎雄厚、商品經濟發達,水陸交通方便,是中國最大的外貿出口基地。

經濟

2009年,長三角兩省一市國內生產總值(gdp)達72494.10億元,占同期中國經濟總量的21.29%。其中,第一產業產值為3538.76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10.05%,第二產業產值為36476.64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23.14%,第三產業產值為32478.7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22.00%。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長三角2009年三次產業結構為4.88∶50.32∶44.80,與2008年相比,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了2.49個百分點,而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比重則分別下降了0.17個和2.32個百分點。

農業

2009年,長三角第一產業增加值3538.76億元,以當年價計算,增長7.0%;長三角第一產業總產值5972.57億元,以當年價計算,增長5.69%。從第一產業總產值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上海市第一產業總產值為283.15億元,占長三角第一產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74%;江蘇省第一產業總產值為3816.02億元,占長三角第一產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3.89%;浙江省第一產業總產值為1873.40億元,占長三角第一產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1.37%。

工業

2009年,長三角工業增加值達到32391.9億元,占中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3.95%。第二產業總產值為36260.88億元,比上年增長5.16%。

建築業

2009年,長三角建築業增加值4084.74億元,占全國建築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8.24%。從建築業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上海市建築業增加值為593.03億元,占長三角建築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4.52%,占全國建築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65%;江蘇省建築業增加值為2101.43億元,占長三角建築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1.45%,占全國建築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38%;浙江省建築業增加值為1390.28億元,占長三角建築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4.04%,占全國建築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21%。

財政

2009年,長三角地區一般預算收入為7911.45億元,同比增長12.26%,比2008年同期增長速度降低約5.39個百分點。其中,江蘇一般預算收入在長三角中占比最高,約40.08%,其次為上海32.11%。2009年,長三角地區一般預算支出為9598.95億元,同比增長18.89%,比2008年同期增長速度降低4.14個百分點。其中,江蘇一般預算支出在長三角中占比最高,約41.21%,其次為上海31.15%。

居民收入

2009年,長三角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穩步提高。長三角地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009年為24667元,比2008年增長了4973.2元,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為16609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097.8元。2009年長三角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0112元,比2008年增加了778.7元,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為7661元,比上年增加了489.9元。職工年平均工資2009年為38711元,比上年增長了3606元。

對外貿易

2009年長三角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8042.6億美元,比上年(下同)下降13.5%,占全國外貿比重36.4%。其中,出口4741.5億美元,同比下降15%,占全國出口比重39.5%。貿易順差1440.4億美元。

金融業

銀行業
2009年,上海、浙江和江蘇兩省一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總額為138582.58億元,比2008年增加30494.8億元,增長28.21%,存款總額占全國比重為17.67%,比2008年低4.92個百分點;貸款發放量增長平穩,兩省一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總額為104204.7億元,比2008年增加24219.21億元,增長30.28%,貸款總額占全國比重為18.79%。
證券業
2009年末,上海地區集合理財產品共有9個,首發規模超過150億元,涵蓋股票、債券、貨幣、fof、混合型等多種形式。江蘇省境內上市公司由上年末的117家增加到128家。2009年末浙江省證券經營機構數位居全國第三。全年證券市場交易規模增長72.8%,交易總額居全國第三,證券營業部平均利潤水平居全國第二。期貨公司綜合實力和盈利能力繼續保持領先,期貨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金額居全國第一,增長87.6%。期貨公司規範運作水平持續提升,實現規模增長和強化風險管理雙重目標。總體來看,長三角地區證券市場表現良好,在金融業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保險業
2009年,長三角地區保險業平穩發展。如圖所示,兩省一市2009年保費收入總額2218.23億元,比上年增長14.83%,占全國比重為19.92%,略高於2008年。上海,江蘇和浙江保費收入均有所上漲,其中,江蘇省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907.7億元,依然為長三角之首,占據長三角保費收入41%的份額。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別實現保費收入665.03億元、645.5億元。從增幅來看,江蘇省增長較快,同比增長17.06%。

園區

截至2010年,長三角兩省一市已建成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15個,國家級保稅區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8個。除此之外,長三角還擁有4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各地還擁有眾多不同類型的省市級開發區,其中,上海建成寶山工業園區等市級工業開發區26個,江蘇則有省級開發區116個,浙江有省級開發區100個。
2009年,與中西部地區相比,長三角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受經濟危機的影響較大,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均出現了負增長。2009年長三角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23.69億元,占全國54個國家級開發區總量的28.90%,同比下降了0.72個百分點,其中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最多,達到1120.09億元,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最快,為31.27%。

交通

2009年,長三角地區公路總里程達26.2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達7821公里,同比增長0.77%和5.21%,內河航道總里程達43621公里。長三角港口吞吐量為27.06億噸,比上年增長12.97%。
2009年,長三角地區共完成客運周轉量3578.3億人公里,占全國的14.44%,其中公路完成2011.2億人公里、鐵路完成653.7億人公里、水運完成15.1億人公里,分別占全國的比例為14.95%、8.3%、21.88%;完成貨運周轉量25250.2億噸公里,占全國的20.83%,其中鐵路完成672.2億噸公里、公路完成2403.8億噸公里、水運完成21637.8億噸公里,分別占全國的比例為2.66%、6.61%和37.67%。

鐵路

京滬鐵路、、滬杭高鐵、、京滬高鐵、、滬杭鐵路、、滬蓉高鐵合寧段、、、、滬通鐵路(建設中)、(建設中)、江蘇(建設中)、(建設中)、(建設中)、(建設中)、、(建設中)、。

公路

滬昆高速公路、、、、、、、嘉紹高速公路、、、、寧合高速公路、、、、、、、常州西繞城高速、江蘇、、、鹽淮高速公路、、、寧淮連高速公路、、、(起點黑龍江省,終點為海南省)、、、、、、揚州繞城高速公路。

機場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航運

上海港、、、、、()、、、、、南通、鹽城、連雲港港、、、、、、、、。

橋樑

、、、、(建設中)、、、、、、(建設中)、、、杭州錢江大橋、錢江二橋()、()、()、()、、、、、(錢江十橋)、、、、、、三大通道(、、等。

海港

江蘇954公里海岸線上,建設中的三大沿海港群(自北向南建設以連雲港港為龍頭,包括灌河口海港組和的北部港口群;以鹽城為龍頭,包括鹽城中部港口群;以為龍頭,包括呂四港和的南部港口群。)正串珠成線,串出一個南融長三角、北聯、溝通中西部的江蘇“”。2007年8月,《江蘇省沿海開發總體規劃》出台,江蘇將利用10年時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萬億元。依託沿海大港建設,打造以新能源、海洋特色產業、現代物流業、臨港大型石化產業為重點的沿海產業帶,加速形成新型工業化基地和現代農業基地。

捷運

城市運營線路首條捷運開通時間線路長度
上海













1995年4月10日
567公里
南京










2005年5月15日
378公里
蘇州


蘇州捷運4號線
2012年4月28日
119公里
杭州


2012年11月24日
107公里
寧波

2014年5月30日
49.22公里
無錫

2014年7月1日
56公里

社會

科技事業

2009年,長三角地區r&d支出總額為1768.6億元,其中上海432億元、江蘇717.1億元、浙江619.5億元。專利申請受理量為34.5萬件,其中上海5.3萬件、江蘇17.4萬件、浙江10.9萬件。專利申請授權量為20.2萬件,其中上海3.5萬件、江蘇8.7萬件、浙江8萬件。

教育事業

2009年末長三角兩省一市共有普通中等學校、國小和特殊教育學校合計17137所,比2008年增加42所。其中普通中等學校7020所,比2008年增加453所;國小9911所,比2008年減少411所。

文化事業

截至2010年,中國的三大文化產業帶(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中,文化產業資產擁有量超過1000億元的省市自治區有6個,長三角的上海、江蘇、浙江均在其中。

人文

長江三角洲有理性、開放、創新和兼容並蓄的人文精神,有良好的人文環境。江浙滬三地的精神財富,單看能量有限,合起來潛辦無窮。特別是江蘇經濟長期以來在強勢文化的影響下得到了長足發展,創造了“蘇南模式”和經濟成長奇蹟。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新時期,江蘇人並沒有停滯不前,而是及時對文化進行再造,用“創業、創新、創優”來提升和修正傳統文化中的不足之處,使之更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促進經濟升級,使得經濟發展提速,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領跑長三角。專家在探徇江蘇富民的緣由時,一致用了“文化再造”一詞。從另一角度看,現代市場經濟確立了經濟發展的文化價值體系,塑造了現代人文性格,自由、平等、開放、競爭、誠實信用、開拓創新成了現代人文精神的重要特徵,由此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旅遊

概況

江浙滬兩省一市擁有25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48個國家aaaa級旅遊區,擁有中國總量20%左右的旅行社,在中國百強國內旅行社中占有一半的席位。而且這三個省市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脈相連,在旅遊資源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景點

上海景點
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中華藝術宮(原世博會中國館)、世博會主題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科技館恒隆廣場正大廣場上海歡樂谷、梅賽德斯賓士文化中心(原世博文化中心)、尚街、8號橋、m50智造局同樂坊、、佘山國家森林公園、世界地質公園、澱山湖、奉賢碧海金沙海灘、上海野生動物園上海植物園上海世紀公園滴水湖
江蘇景點
(5a)、(4a)、(3a)、(3a)、(2a)、、、、、、,,寺,,,、、、、、、、棗林灣、、
南京
、、、、、、、中山陵
無錫
、、、、、、、
、、、、、、、
常州
、亞細亞影城、、、、武進隔湖(西太湖)風景區
蘇州
、、、、、、、、、、、
南通
、、、、、、、、、、、、、、、、、、、、、、、等
連雲港
、、、、、、、、
、、、、、、、、
鹽城
、、、、 、、、
金山、、、、、、、、、、瓦屋山
、、、、、、
、、、、、、
浙江景點
杭州
、、、、、、、、宋城、、
寧波
、、、、、、、、
溫州
、、、、、、
紹興
、、、、、、、、、、
湖州
、、、、、、、、
、、、、
、、、、、、、
、、、、、、、、
、、、、、、、、
台州
天台山、、、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