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

錢鐘書:人物生平,主要作品,散文,小說,學術著作,人物貢獻,人物軼事,少年生活,代-九游会j9

錢鐘書(1910年10月20日—1998年12月19日),江蘇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鐘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前結識。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學士學位。1941年,完成《》《》的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創作的《》,列入。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鐘書開始寫作《》。1976年,由錢鐘書參與翻譯的《》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鐘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鐘書
  • 別名:錢仰先,字哲良、默存,號槐聚
  • 國籍
  • 民族
  • 出生地:縣
  • 出生日期:1910年10月20日(公曆11月21日) 
  • 逝世日期:1998年12月19日
  • 職業:作家、文學研究家、翻譯家
  • 畢業院校:,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副院長
    清華大學教授
  • 代表作品:《》《》《》《》《》
  • 配偶:(1935年結婚)
  • 研究領域:、
  • 異名:中書君
  • 字號:字默存,號槐聚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散文,小說,學術著作,人物貢獻,人物軼事,少年生活,代父寫序,人物評價,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1910年10月20日(公曆11月21日),錢鐘書出生於江蘇的一個教育世家,伯父錢基成,父親(子泉),叔父錢基厚()。
錢鐘書
1925年,錢鐘書十五歲返家度暑假,乃得知《》《》《》 等選本,從此開始系統閱讀,是一生之始。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園,不僅因為他數學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英文水平高到讓同學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獲得滿分,於1929年被外文系錄取。
1932年,在古月堂前結識。
1933年,與訂婚。外國語文系畢業後,在(今華東師範大學)任教。
1935年,以第一名成績(87.95分,為歷屆中美和中英庚款平均分最高)考取英國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赴英國英文系留學,與楊絳同船赴英。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學士學位。之後隨妻子楊絳赴從事研究。女兒出生。
1938年秋,與楊絳乘法國郵船回國。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系主任,並開始了《》的寫作。
在湘西兩年。完成《》最初部分,約相當於《談藝錄》初稿的一半。完成《》 的布局、構思,有《中書君近詩》一冊。有論文《中國詩和中國畫》。此文後來收入了《二十周年紀念文集》《》和《》。
1941年,由廣西乘船到上海,爆發,被困上海,任教於震旦女子文理學校,其間完成了《》《》的寫作。散文隨筆集《》由開明書店出版,是“開明文學新刊”之一。寫作《》。其時困頓於上海淪陷區時期的經歷和情緒,對《圍城》題旨和書名的確定有重要的影響。
1945年,抗戰結束後,任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年中,其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詩文評《談藝錄》得以相繼出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
1947年,長篇小說《》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9年,回到清華任教。
1949—1953年內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並負責外文研究所事宜。1953年院系調整,清華改為工科大學,文科部分併入。錢鐘書擺脫教務,在文學研究所工作。
1955—1957年,在、、等人的支持下,窮兩年之力完成了《》,選注了宋代81位詩人的297首作品。
1957年因父病到湖北省親,有《》五首絕句,寄寓了對當時形勢的感受。此年父親錢基博病逝。
1958年,《》由出版,列入。
五十年代末成立《》英譯本定稿小組。袁水拍任組長,、錢鐘書、葉君健任組員。小組的工作至文化大革命爆發暫時中斷。
1966“文化大革命爆發。、均被“揪出”作為“資產階級學術權威”,經受了衝擊。有人寫大字報誣陷錢鐘書輕蔑領袖著作,所幸錢鐘書作為“先遣隊”去河南省羅山縣的“五七幹校”,一度擔任過信件收發工作。
1969年11月,錢鐘書作為“先遣隊”去河南省的“五七幹校”。不久,“五七幹校”遷至淮河邊上的河南東嶽。1970年7月,楊絳也來幹校。在“”,錢鐘書一度擔任過信件收發工作。1970年6月,女婿被逼含冤自殺。
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鐘書返回北京,開始寫作《》。
1975年,海外誤傳錢鐘書的死訊,在港、台、日本等地引起了一陣悼念活動。此誤傳於1977年前後被澄清。《管錐編》初稿完成,此後又陸續修改。
錢鐘書
1976年,由錢鐘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詩作《老至》寄寓了對形勢的感受。
1979年4月至5月,六十九歲的錢鐘書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赴美國訪問。訪問了、貝克萊分校等,大受歡迎。《管錐編》 1—4冊由相繼出版。《舊文四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書收有《中國詩和中國畫》《讀〈拉奧孔〉》《》《》等4 篇文章。《宋詩選注》重印。
1980年11月,赴日本訪問。在作《》的演講,《圍城》重印。
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1983年,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的身份主持中美比較文學雙邊討論會,並致開幕詞。《》和《》被列入上海抗戰時期文學叢書。
錢鐘書
1984年,錢鐘書的《》由香港廣角鏡出版社出版。
1985年,《》由出版。此書包括《》和《》上半部的3篇文章,共7篇文章。
1989年,《錢鐘書論學文選》由舒展編成,由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此書包含有錢鐘書新補手稿約20餘萬字的內容。
1990年12月,電視連續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獲得普遍好評。
1991年,全國18家電視台拍攝《中國當代文化名人》,錢鐘書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謝絕拍攝。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鐘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主要作品

散文

年份作品
1937
《十七世紀英國文學裡的中國》
1941
《》
1945
《》
1945
《》

小說

年份作品
1947
《》

學術著作

年份作品
1948
《》
1958
《》
1978
《古典文學研究在現代中國》
1979
《》
1980
《》
1981
《》
1981
《管錐編增訂》
1984
《》
1985
《》
1988
《》
1995
《》
1996
《》
2003
《錢鐘書手稿集 容安館札記》
2005
《》
2011
《錢鐘書手稿集·中文筆記》

人物貢獻

錢先生在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別是在科學地揚棄中國傳統文化和有選擇地借鑑外來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楊絳與錢鐘書楊絳與錢鐘書
錢鐘書以一種文化批判精神觀照中國與世界。在精熟中國文化和通覽世界文化的基礎上,錢先生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總是表現出一種清醒的頭腦和一種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絕任何一種理論學說,也不盲從任何一個權威。他畢生致力於確定中國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宮殿中的適當位置,從而促使中國文學藝術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學藝術的總的格局中去。為此,他既深刻地闡發了中國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蘊和獨特價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歷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評中國人由於某些幻覺而對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橫掃了西方人由於無知而以歐美文化為中心的偏見。錢先生對於推進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人了解西方的學術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人物軼事

少年生活

因為伯父沒有兒子,按照慣例,錢鐘書一生下來就過繼給了伯父。鐘書四歲,伯父教他認字。六歲,送入秦氏國小,不到半年,因為一場病,伯父讓他呆在家不再上學。後來進私塾,伯父又嫌不方便,乾脆自己教鐘書。上午伯父出去喝茶,給一銅板讓他去買酥餅吃,給二銅板讓他去看小人書。鐘書經常跟伯父去伯母娘家,那有一個大莊園,鐘書成天貪玩,耽誤些功課,伯母娘家人都抽大煙,總是半夜吃夜餐,生活無規律。一回來,父親見鐘書染上許多壞毛病,大罵,但他總不當著其他孩子的面罵。鐘書十一歲,考取,而伯父不久也去世了。儘管父親負責他的學雜費,但其它開支無法彌補,沒有作業本,他就用伯父曾釘起的舊本子;筆尖斷了,他就把竹筷削尖替用。鐘書十四歲考上桃塢中學,父親在清華大學任教,對鐘書的作文始終不滿意,他從此用功讀書,閱讀了大量的書,漸漸地他可以代父親寫信、寫詩,父親的臉上終於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錢鐘書

代父寫序

錢鐘書18歲時考入美國聖公會。他常為父親代筆寫信,由口授而代寫,由代寫信而代做文章。
一次錢鐘書代父親為鄉下一家大戶代作墓志銘。偶然間,他聽見父親對母親稱讚那篇文章,這是錢鐘書第一次聽到父親稱讚他,高興得簡直要跳起來。楊絳晚年回憶,錢穆的《》1931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他請錢基博為之作序。錢基博就讓錢鐘書代筆。序寫好後,父親一個字也沒有改動。《國學概論》出版時,沒有人看出這篇序是一個剛滿20歲的年輕人代寫的。

人物評價

錢先生是中國古典文化裡面最後一個風雅之士。他是一個純淨的讀書人,不但半點沒有在政治上向上爬的雅興,而且避之唯恐不及。錢先生自負有之,但很有分寸。(評)
錢鐘書的記憶能力無疑是超凡的,他精通多種語言,能背誦無數的詩詞和文獻,能將經史子集隨手拈來、頭頭是道,比起今天電視上外強中乾的學術超女超男來判若雲泥。
錢鐘書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被譽為是“博學鴻儒”、“文化崑崙”。
錢鐘書還是個幽默大師,他健談善辯,口若懸河,舌璨蓮花,雋思妙語,常常令人捧腹。錢氏的健談雄辯大有孟子、韓愈遺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幾乎無人不曉。

人物紀念

錢鐘書故居,位於無錫市健康路新街巷30號、32號,系錢家祖遺產業——錢繩武堂,建於1923年,占地面積為二畝四分八厘八毫,系七開間三進明清風格又吸取西式建築之特點。
錢鐘書故居錢鐘書故居
錢氏舊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極具歷史人文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