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簡稱“渝”。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的經濟、、、和中心,重要的戰略支點、“”和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既以、、著稱,又以揚名。
重慶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東鄰、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轄38個區縣(自治縣);2018年,重慶常住人口3101.79萬,地區生產總值20363.19億元;有、中國會展名城、之稱。
重慶是中國融貫東西,匯通南北的綜合交通樞紐。其江北機場居中國內陸“十大”空港之一,果園港為渝新歐大通道的起點。重慶地處盆地東部,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山地占76%;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境內,流程691千米。
重慶是。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岩精神”起源地,又是發祥地,“”、“”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
重慶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國家重要的基地。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高校67所,還有、、、等戰略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重慶
- 外文名稱:chongqing,chungking
- 別名:、、、、、
- 行政區類別:直轄市
- 所屬地區:中國·、長江上游地區
- 下轄地區:26個區、8個縣、4個
- 政府駐地:人民路232號
- 電話區號:( 86)023
- 郵政區碼:400000-409912
- 地理位置: 中國內陸西南部
- 面積:8.24萬平方千米
- 人口:常住人口3101.79萬(2018年)
- 方言:西南官話-、、苗語等
- 氣候條件:
- 著名景點:、、、、等
- 機場:、、
- 火車站:、、、、、等
- 車牌代碼:渝a、b、c、d、f、g、h
- 市委書記:
- 市長:
- 市樹:
- 市花:
- 最高建築:t3n、t4n(高350米)
- 軌道交通:10條(313千米)
- 高等學府:重慶大學、、等
- 地區生產總值:20363.19億元(2018年)
- 人均生產總值:65933元(9821美元)(2018年)
- 行政區劃代碼:500000
- 城市精神:登高涉遠、負重自強
- 城鎮化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5.50%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勢,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科研,衛生,文體,會展,教育,綜述,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交通,綜述,航空,公路,鐵路,水路,公共運輸,歷史文化,巴渝文化,民風民俗,宗教文化,城市象徵,非遺文化,風景名勝,綜述,主要景點,對外交流,駐渝領事機構,友好城市,著名人物,古代到近代,近現代及當代,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主詞條:
在距今200萬年前的早期,在今重慶已經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人類——。在距今2萬年至3萬年的晚期,出現了“”(今)。
夏商時期為地,《華陽國志》載: "會無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記 · 楚世家》說:“(楚武王)於是始開濮地面有之,建寧郡南有濮夷,濮夷無君長總統,各以自聚,故稱百濮也”。地區是中國主要岩鹽產區,由於鹽是古代重要的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時期巫山地區催生了巴國文明。
戰國時期,巴國從漢水流域南遷至長江上游後,先後在(今)、(今)、(今)建都。八年(前689年),巴國與楚國激戰於那處(今湖北省荊門市東南),雙方相持數月,不敵而歸。巴楚之戰時斷時續,幾乎貫穿整個巴史。
五年(前316年),秦國滅巴國後,屯兵,築巴郡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附近。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為36郡,巴郡為其一。
巴郡治,為刺史部所管轄。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於魚復(今奉節)設立江關都尉,與巴郡太守同級,管轄巴郡軍事。東漢建武十一年(35年),由江州入平定。初平元年(190年),巴郡三分,永寧郡治江州,固陵郡治魚復(今奉節),巴郡治閬中。建安六年(201年)復永寧郡為巴郡,固陵郡為巴東郡,巴郡為巴西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諸葛亮經由江州平定。
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劉備在巴東郡白帝城(今奉節)託孤。在江州築大城。
晉朝改為巴都郡,改屬梁州。東晉討伐,平定,皆由江州入。
南朝宋、齊復為巴郡,郡治皆為江州,劉宋時曾屬三巴校尉(治今奉節),蕭齊時曾屬巴州(今奉節,480年-483年)。太清四年(550年),武陵王於巴郡置楚州,大統十七年(551年)改為巴州,北周閔帝元年(557年)又改。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屬信州總管府(今奉節)。,巴郡先後是荊州、益州、、楚州的一個轄區。
開皇元年(581年),廢郡,以渝水(嘉陵江下游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治巴縣。這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隋時仍屬信州總管府(今奉節)。大業三年(607年),州廢,復為巴郡。
唐代延續渝州之稱,武德元年(618年)為渝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南平郡。渝州先隸屬於夔州總管府(今奉節),後改隸(今奉節),為轄地。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渝州,乾元二年(759年)渝州改屬劍南道東川節度使。
時,先後屬、峽西路(也叫峽路,治奉節)、(治奉節)管轄,短暫屬西川路和峽西路,兩宋大部分時間屬於夔州路管轄。崇寧元年(1102年),因謀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變”之意,改渝州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由此得名。
淳祐二年(1242年),出任四川安撫制置使,經營巴蜀。將四川制置司治所遷至重慶,並在重慶設,廣納群賢。構築了山城防禦體系,以抗擊蒙古軍。
重慶行政區劃圖

南宋寶祐六年(1258年)農曆七月,蒙古大汗蒙哥親率主力攻入四川。十一月,蒙古軍抵重慶附近地區。開慶元年(1259年)六月初,四川制置副使率戰船萬艘,溯江而上,衝破蒙古軍封鎖進入重慶。七月,蒙哥卒於南征軍中,蒙古軍遂撤圍北還,戰事告一段落。
南宋元年(1275年),元軍再次集中兵力合攻重慶。景炎三年(1278年)二月,重慶被攻破,入城時元軍遭到激烈抵抗,元軍繼而征降夔州(今奉節),至此宋元戰事基本結束。
元代,至元十六年(1280年)分夔州路(今奉節)析置重慶路,今重慶直轄市所轄地區在整個元朝主要分為以重慶主城為治所的重慶路和以奉節為治所的夔州路。四川行省重慶路管轄巴、江津、南川3縣,之後又劃忠、涪、瀘、合4州來屬。至正二十年(1360年),農民軍建都於此,國號“”,轄今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洪武四年(1371年),滅國,復改為重慶府,隸屬於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整個明朝,今重慶直轄市依舊分為重慶府和夔州府。重慶府轄2州、11縣、1廳,包括、、、、、、、、、、、、、廳。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6月,張獻忠攻占重慶。之後重慶被大西軍、清軍、南明軍隊輪番占領、蹂躪十餘次,最後幾乎淪為空城。從崇禎十七年(1644年)到康熙二年(1663年),以清廷四川總督李國英重築通遠門為標誌性事件,長達19年的重慶爭奪戰才告一段落。據《重慶通史》記載:經過明末清初的戰亂之後,康熙四年(1665年),重慶主城(即渝中半島)全城僅有3000人。
清初,發生的“湖廣填四川”運動使重慶具有了悠久的移民歷史和豐富的移民文化,奠定了近現代重慶社會的根基。今重慶直轄市所轄地區在整個清朝仍分為重慶府和夔州府,後又分出酉陽直隸州和忠州直隸州。光緒十六年(1890年),中英簽訂《》,重慶開為商埠。光緒十七年(1891年)3月,在朝天門附近設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在中被日本打敗,根據當年4月簽訂的《》中規定,重慶成為第一批向日本開放的內陸通商口岸。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在今王家沱設立了日本租界。同年,法國在今南岸區附近先後建立了水師碼頭和兵營。
十年(1921年),重慶設埠督辦處,任命為督辦,籌辦市政。其時重慶城區範圍未定,權以城關即今部分及原縣城附近一帶居民區為轄區。民國十一年(1922年),將商埠督辦處改為市政公所。民國十五年(1926年),又改為商埠督辦公署,拓展城區,開始進行城市建設。民國十六年(1927年),又將商埠督辦公署改為市政廳,劃定重慶兩江上下游南北兩岸30華里為市區,但無明確邊界。
民國十八年(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編制為國民政府二級乙等四川省轄市,首任市長潘文華。水陸總面積93.5平方公里,人口28萬。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不忍國權喪失、國民受辱的重慶人民,以30年租期到期和為契機,開展了多次鬥爭。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月10日,以劉湘為省主席的四川新省府在重慶成立。同年6月18日,四川省政府遷離重慶。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頒布《》;11月16日,國民政府主席,交代屬下的文官、參軍兩處幹員清點好中華民國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先離南京而首途重慶;12月1日正式於重慶辦公。在成為“戰時首都”之後,重慶成為中國抗戰時期大後方的、、、文化中心,的政治舞台,更是世界遠東指揮中心,以及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不屈之城”。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重慶市將原有的6個區改設為12個區,巴縣龍隱鄉(小龍坎、沙坪壩、磁器口一帶)劃入重慶市。5月5日,遷都至重慶的國民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甲等中央院轄市(即直轄市),析出四川省,重慶亦成為繼南京、上海、天津、青島、北平後的第六個中央院轄市,轄區範圍大致為今,即、、以及、,而北碚市(今)為中央行政院和所在地。1939年至1940年,川渝省市劃界,巴縣、江北縣位於城郊的區域陸續劃歸重慶市,重慶面積約130平方公里。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發布命令明定重慶為中華民國陪都。
民國三十年(1941年)6月5日,重慶市渝中區公共防空大隧道中,躲避日軍地毯式戰略轟炸的7764名市民窒息死亡,史稱“”。
從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陸海軍航空部隊聯合對重慶進行了長達六年多的狂轟濫炸,史稱“”。歷經長達6年半的轟炸,重慶沒有倒下,當時英國首相、美國總統、副總統等不少外國政要,紛紛致電、致信重慶人民,鼓勵和歌頌重慶人民的堅毅。
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在重慶對宣戰,德國大使館關閉;12月31日,蔣介石在渝中區設立(今的前身)昭示國民政府、重慶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同年12月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重慶成為(流亡政府)臨時駐地。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結束,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在其後的制憲國大中,以法律形式規定重慶為中華民國永久。同年,抗戰勝利後,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在重慶進行了為期43天的和平談判,史稱“”。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10日,在重慶較場口舉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大會”時發生騷亂事件,、遭到毆打,郭沫若、、和新聞記者及勞協會員等60餘人也被打傷。中國共產黨稱之為“血案”、“慘案”,而國民政府方面則稱之為“較場口事件”。
1949年9月2日,重慶發生火災,延燒18小時,死亡近萬人,重慶建築損失大半,史稱“九二火災”;10月11日,總統令宣布政府將於10月15日第二次移渝辦公;10月13日,代總統由廣州飛桂林,行政院各首長由廣州遷往重慶;10月15日,宣布國民政府正式在重慶辦公;11月27日,中國國民黨中央直接授權中統對關押於、的400多名政治犯進行“最後解決”,史稱重慶”11.27”大屠殺。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重慶,隨後成為駐地,為西南大區代管的中央直轄市,駐地亦設在重慶。
1950年至1952年,設立,隸屬於。1950年行署駐地為重慶市黃桷埡,1951年遷駐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東行署區被撤銷,與、、重組為四川省。
1954年7月,北碚市併入重慶市,重慶直轄市被撤銷,重慶與四川合併,重慶從直轄市降為。
1955年,貴州省桐梓縣17個鄉劃歸重慶市。
1959年1月,四川省的、,的劃歸重慶市。
1964年,爆發,開始,重慶成為三線建設核心城市。
1964年至1968年4年間,從上海、江蘇、東北等地內遷三線職工27萬餘人,占重慶當時企業職工的1/4以上。
1965年和1979年,中國三線建設重點控制鐵路工程和襄渝鐵路相繼通車。
1975年,重慶主城區三線建設內遷而來的外來職工達到最高峰,總人數43.5萬人,占當時重慶市區人口的1/4。
1976年1月,四川省江津地區江北縣歸入重慶市,將綿陽地區的潼南縣劃入江津地區。1981年,江津地區更名為永川地區。
1983年3月3日,四川省8個縣併入重慶市,重慶成為中國第一個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的。至此,重慶面積23113.95平方公里,轄9區12縣。
1992年,重慶闢為沿江開放城市。
1996年9月15日,重慶市代管四川省、和。
1997年3月14日,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重慶直轄市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共43個區市縣,面積82402.95平方千米,3002萬人。
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政府機構正式掛牌。重慶至此在歷史上第三次成為直轄市。
2009年1月16日,國務院發布《》,確定為“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重慶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和定位。
2010年6月18日,中國第三個副省級新區、中西部第一個國家級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2017年3月31日,國務院批覆成立。

行政區劃
主詞條: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重慶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204個街道、611個鎮、193個鄉、14個。駐渝中區人民路232號。 | ![]() |
地 名 | 常住人口(萬人) | 駐地 | 面積(平方千米) | 行政區劃代碼 | 郵編 |
---|---|---|---|---|---|
64.95 | 七星崗街道 | 23 | 500103 | 400010 | |
160.74 | 陳家壩街道 | 3453 | 500101 | 404000 | |
114.08 | 荔枝街道 | 2941 | 500102 | 408000 | |
33.27 | 新山村街道 | 103 | 500104 | 400080 | |
84.98 | 寸灘街道 | 221 | 500105 | 400020 | |
113.39 | 覃家崗街道 | 396 | 500106 | 400030 | |
118.69 | 楊家坪街道 | 431 | 500107 | 400050 | |
85.81 | 天文街道 | 262 | 500108 | 400064 | |
78.62 | 北溫泉街道 | 751 | 500109 | 400700 | |
107.84 | 古南街道 | 2747 | 500110 | 400800 | |
76.39 | 棠香街道 | 1434 | 500111 | 400900 | |
160.25 | 兩路街道 | 1457 | 500112 | 401120 | |
100.58 | 龍洲灣街道 | 1823 | 500113 | 401320 | |
46.2 | 城西街道 | 2390 | 500114 | 409700 | |
82.43 | 菩提街道 | 1421 | 500115 | 401220 | |
133.19 | 幾江街道 | 3216 | 500116 | 402260 | |
136.06 | 南津街街道 | 2343 | 500117 | 401520 | |
109.61 | 中山路街道 | 1579 | 500118 | 402160 | |
56.43 | 東城街道 | 2589 | 500119 | 408400 | |
72.52 | 璧城街道 | 915 | 500120 | 402760 | |
68.72 | 巴川街道 | 1341 | 500151 | 402560 | |
68.23 | 桂林街道 | 1585 | 500152 | 402660 | |
70.1 | 昌元街道 | 1077 | 500153 | 402460 | |
169.12 | 漢豐街道 | 3964 | 500154 | 405400 | |
66.40 | 梁山街道 | 1888 | 500155 | 405200 | |
41.44 | 芙蓉街道 | 2892 | 500156 | 408500 | |
18.63 | 葛城街道 | 3289 | 500229 | 405900 | |
59.56 | 三合街道 | 2899 | 500230 | 408200 | |
67.67 | 桂陽街道 | 1517 | 500231 | 408300 | |
70.80 | 忠州街道 | 2187 | 500233 | 404300 | |
89.66 | 雙江街道 | 3636 | 500235 | 404500 | |
75.33 | 永安街道 | 4098 | 500236 | 404600 | |
46.23 | 高唐街道 | 2955 | 500237 | 404700 | |
39.1 | 柏場街道 | 4015 | 500238 | 405800 | |
38.65 | 南濱街道 | 3014 | 500240 | 409100 | |
49.13 | 中和街道 | 2453 | 500241 | 409900 | |
55.65 | 鐘多街道 | 5168 | 500242 | 409800 | |
50.64 | 漢葭街道 | 3897 | 500243 | 409600 | |
以上信息參考: |
地理環境
主詞條:
位置
重慶位於、,地跨東經105°11'~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轄區東西長470千米,南北寬450千米,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千米。
地勢
重慶地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為主,東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兩座大山脈,坡地較多,有“”之稱。總的地勢是東南部、東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
氣候
重慶屬,年平均氣溫16~18℃,長江河谷的、、等地達18.5℃以上,東南部的黔江、等地14~16℃,東北部海拔較高的城口僅13.7℃,最熱月份平均氣溫26~29℃,最冷月平均氣溫4~8℃,採用候溫法可以明顯地劃分四季。年平均降水量較豐富,大部分地區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總降水量的70%左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說。
重慶年平均相對濕度多在70%~80%,在中國屬高濕區。年日照時數1000~1400小時,日照百分率僅為25%~35%,為中國年日照最少的地區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僅占全年的35%左右。主要氣候特點可以概括為: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空氣濕潤,降水豐沛;太陽輻射弱,日照時間短;多雲霧,少霜雪;光溫水同季,立體氣候顯著,氣候資源豐富,氣象災難頻繁。
重慶在地形和氣候雙重作用下,多霧,素有“”“”之稱。年平均霧日是104天,有世界霧都之稱的英國倫敦年平均霧日只有94天,遠東霧都的日本東京也只有55天。璧山區的雲霧山全年霧日多達204天,堪稱“世界之最”。
水文
重慶的主要河流有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等。長江幹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流程長達665公里,橫穿巫山三個背斜,形成著名的、和湖北的,即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嘉陵江自西北而來,三折於渝中區入長江,烏江於涪陵區匯入長江,有、、,即嘉陵江小三峽。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重慶共發現礦產68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54種,涵蓋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散元素、冶金輔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等礦種。現實優勢礦產有天然氣、、煤、、、、、石膏、用灰岩、鹽礦、等。共發現並開採的礦產68餘種,約占世界已知礦種的27%,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4種,主要有煤、天然氣、、、岩鹽、鋁土、汞、、鋇、大理石、、重晶石等。特別是煤、天然氣、、、鍶礦、和鋇礦等的儲量、品位在中國都有明顯優勢。
生物資源
重慶有6000多種各類植物,其中有被稱植物“活化石”的、水杉、、銀杉、珙桐等珍稀樹種,森林覆蓋率20.49%。僅號稱“巴渝峨眉”的,亞熱帶樹木就達1700多種,存留著1.6億年以前的”活化石”水杉及、等世界罕見的珍稀植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和名勝區,植物種類達333科5880種,有、方竹、、大茶樹、人參等珍稀植物52種,有、金錢豹等國家級保護動物36種;有1500多種植物和207種動物,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47種,珍稀動物23種。
重慶是中國重要的中藥材產地之一,大面積山區生長的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藥材有、白朮、、黨參、貝母、、厚朴、黃桕、、元胡、當歸等,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黃連產量居全國第一,是著名的”黃連之鄉”。
水資源
重慶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在5000億立方米左右,每平方公里水面積全國第一,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438.28萬千瓦,可開發量750萬千瓦,重慶每平方公里擁有可開發水電總裝機容量是全國平均數的3倍,此外,還有豐富的地下熱能和飲用礦泉水。
人口民族
人口
抗戰期間,大量人口內遷,遷至重慶地區的達100萬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市區人口突破百萬。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時,人口已達至125萬餘人。抗戰勝利後,隨著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大量工礦企業、機關學校遷離,重慶人口規模逐步萎縮。但人口仍保持在百萬以上,成為當時全國第七大城市。
2018年,重慶常住人口3101.79萬人,比上年增加26.6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31.59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5.50%,比上年提高1.42%。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79.29萬人,市外外來人口177.44萬人。
民族
重慶是中國唯一轄有的直轄市,轄4個自治縣、1個享受民族自治地方優惠政策的區(黔江區)、14個民族鄉。
2012年,重慶人口以漢族為主體,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滿族、彝族、壯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哈尼族、、、、拉祜族、、、羌族、仡佬族等5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193萬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39.8萬人,其次苗族約4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重慶市人口的5.8%。
重慶城市風光

政治
職位 | 任期 | 姓名 |
---|---|---|
市委書記 | 1997年6月~1999年9月 | |
1999年9月~2002年10月 | ||
2002年10月~2005年12月 | ||
2005年12月~2007年11月 | ||
2007年11月~2012年3月 | ||
2012年3月~2012年11月 | ||
2012年11月~2017年7月 | ||
2017年7月始~ | ||
市長 | 1997年6月~1999年6月 | |
1999年6月~2002年10月 | ||
2002年10月~2009年11月 | ||
2009年11月~2016年12月 | ||
2016年12月始~2018年01月 | ||
2018年1月~ |
經濟
綜述
重慶經濟建設基本形成大農業、大工業、大交通、大流通並存的格局,是和長江上游地區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
解放碑夜景

2018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20363.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378.27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328.79億元,增長3.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656.13億元,增長9.1%。
第一產業
重慶耕地面積162.2萬公頃,農用耕地開發度較高,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商品豬肉生產基地、全國著名的優質水果、榨菜、桐油、烤菸產地,其中,有梁平的“柚子之鄉”、潼南的“黃桃之鄉”、涪陵的“榨菜之鄉”、黔江的“烤菸基地”。另外,是中國著名的種豬基地,其更為全國三大豬種之首,有“華夏國寶”之稱;為全國最大的長毛兔生產基地。
重慶市有栽培植物560多類,其中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紅薯4大類,尤以水稻居首。經濟作物名優品種主要有油菜、花生、桐子、生漆、茶葉、蠶桑、甘蔗、黃紅麻、菸葉等。果樹作物主要有柑桔、甜橙、柚、桃、李等,尤以最具盛名。飼養動物有60餘種,生豬、羊、牛、兔是優勢畜種。重慶市有江河魚類120多種,魚類養殖遍及各區縣,、是重慶的魚類養殖基地。
2018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05.03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種植業963.81億元,增長4.8%;畜牧業263.65億元,增長0.8%;林業73.33億元,增長13.5%;漁業77.49億元,增長5.5%;農林牧漁服務業26.76億元,增長8.3%。
2018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026.77萬畝,比上年下降0.6%。糧食綜合單產356.60公斤/畝,增長0.6%。
重慶主城夜景

第二產業
重慶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和國家重要的基地,形成了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中國國內最大汽車產業集群,亦形成了裝備製造、綜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費品製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群,還是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全球第二大的手機生產基地。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重慶有近代工廠和手工工場415家;截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四川同類工廠僅583家,重慶占四川廠家總數的71%,資本數、工人數均占全四川三分之二以上,在四川,乃至西南,重慶仍是工業最集中,最發達的城市。
抗戰初期,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大量企業內遷至重慶。短時間內,企業數猛增至300多家。在約300平方公里內,兵工廠17家,聚集了9萬多員工,接續著中國工業的命脈,也撐起了國家和民族救亡圖存的工業脊樑。抗戰時期,全國械彈2/3是“重慶造”,重慶成為以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城市。
2018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997.70億元,比上年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0.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下降7.7%,股份制企業增長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10.7%,私營企業增長2.8%。分門類看,採礦業下降13.1%,製造業增長0.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0%。
2018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產業看,汽車產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7.3%,機車產業下降0.3%,電子產業增長13.6%,裝備產業增長4.8%,化工產業增長1.5%,醫藥產業增長9.3%,材料產業增長11.0%,消費品產業增長1.9%,能源工業增長1.7%。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8%,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2.0%,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9.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43.0%,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8%,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5.0%,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1.4%,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0.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5.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5%。
第三產業
重慶是中國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基地,已形成了農業農村和、商貿物流、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擁有、、內陸首個—、以及、、、、,過境72小時內免簽,進口整車、水果、肉類、生鮮海產等口岸。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重慶城內有商業行業27個,店鋪字號3058家,而同期各類工廠僅400餘家,重慶一直是西南最大的商貿中心城市。截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除中央、中國、中國農民銀行重慶分行外,重慶市共有銀行13家(錢莊23家);同年8月,原在重慶設有支行的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三行成立了聯合辦事處。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10日,交通銀行重慶支行正式開業。中央信託局遷入中央銀行辦公,郵政儲金匯業局於1938年初遷渝,4月在重慶設了重慶分局。改組後的“四聯總處”設在重慶;11月,、、、四行的總行或總管理處內遷到渝,中央信託局、郵政儲金匯業局都設在重慶。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底,重慶金融業總資本達到64725.8萬元,是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600萬元的40.45倍。
2018年,重慶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710.00億元,比上年增長5.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995.48億元,增長6.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57.17億元,增長5.3%;金融業增加值1942.33億元,增長6.9%;房地產業增加值1134.72億元,增長0.6%;其他服務業增加值4416.43億元,增長14.8%。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514.15億元,比上年增長14.7%。

社會
科研
民國十九年(1930年)9月,中國西部科學院在北碚創立,該院由發起,下設生物、理化、地質、農業四個研究所和博物館,圖書館、兼善學校等單位,從事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四川中心工業試驗所在重慶成立,四川中心農事試驗場在成立。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中國化學會重慶分會成立。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中國水利工程學會、中國護士學會由南京遷重慶。
2018年,重慶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重慶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1.95%。截至年底,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180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市級及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38個,其中國家級中心10個。新型研發機構75個,其中高端研發機構26個。全年共受理專利申請7.21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27萬件。獲得專利授權4.5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570件。截至年底,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2504家,有效發明專利2.79萬件。全年技術市場簽訂成交契約2952項,成交金額266.10億元。
衛生
2018年末,重慶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524個。其中,醫院8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01個,鄉鎮衛生院872個,村衛生室10847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22.04萬張。其中,醫院床位16.24萬張,鄉鎮衛生院床位4.20萬張。重慶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0.9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7.63萬人,註冊護士9.51萬人。
主城區 | 陸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西南醫院) | 陸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 陸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
---|---|---|---|
(江北區分院) |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二四醫院 | 武警重慶總隊醫院 | ||
重慶市北碚區中醫院 | 江津區中心醫院 | ||
區縣 | |||
開州區人民醫院 | |||
銅梁區中醫院 | |||
綦江區人民醫院 | |||
以上參考: |
文體
2018年末,重慶共有博物館100個,文化館41個,公共圖書館43個,藝術表演團體13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04%;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27%。全年生產電視劇3部、故事影片19部、電視卡通片702分鐘。出版各類報紙26737萬份,各類期刊4466萬冊,圖書15270萬冊(張)。公共圖書館人均圖書擁有量0.58冊(張)。重慶共有國家級綜合檔案館40個、市級專業檔案館1個、市級部門檔案館4個。
2018年,重慶獲世界三大賽獎牌13枚,其中金牌4枚。獲全國最高水平比賽獎牌54枚,其中金牌13枚。重慶有標準體育場36個、體育館39個、游泳池(館)31個。
會展
重慶是長江上游地區的“會展之都”,擁有“”、“雲計算博覽會”、“渝交會”、“汽車工業展”、“西部農交會”、“立嘉機械展”、“老年產業博覽會”、“休閒立業博覽會”、“四季購物節”等一大批展會;重慶先後榮膺“中國節慶名城”、“中國十大影響力會展城市”、“中國最佳會展目的地城市”等稱號。

主詞條:
重慶建川博物館 |
重慶國博中心 |
教育
綜述
民國二十八年(1937年)以前,重慶以中等教育為主,普通中學20所,師範及職業學校9所,加上原巴縣(巴南區大部)的普通中學、師範及職業學校8所,總共37所。高等院校,重慶只有國立和省立教育學院(即今的前身)兩所。1937年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重慶遂形成以高等教育為主,中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為輔的格局。高等教育方面,先後遷到重慶的大專院校有:、中央政治學校(後改為中央政治大學)、復旦大學、、陸軍大學、兵工學校、國立社會教育學院、國立音樂學院、國立江蘇醫學院、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國立上海醫學院、國立醫藥專科學校、國立中央工業專科學校等。
2018年,重慶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學校65所,成人高校4所,中等職業學校183所,普通中學1122所,普通國小2893所,幼稚園5607所,特殊教育學校38所。
中等教育
2018年,重慶有普通中學1122所,普通高中招生20.14萬人,在校生60.77萬人,畢業生20.41萬人;普通國中招生36.89萬人,在校生104.56萬人,畢業生31.14萬人。
高等教育
2018年,重慶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學校65所(未含軍校),成人高校4所。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辦學層次 | 備註 |
---|---|---|---|
中華人民解放軍陸軍 | 本科 | 級別副軍級 | |
級別副軍級 | |||
教育部 | |||
重慶市 | |||
重慶市教委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重慶市 | 專科 | ||
重慶市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 |||
重慶市教委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民辦 | |||
重慶市 | |||
重慶冶金成人學院 | |||
參考資料: |
交通
綜述
重慶的地形複雜,大山大水,自古就有“蜀道難”之說。重慶地處中國中部和西部地區結合部。也是長江上游地區唯一匯集水、陸、空交通資源的超大型城市,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共建成了“二環十射”高速公路網和“一樞紐八幹線”鐵路網,港口年吞吐量1.6億噸,江北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國“八大”機場之一,以、等為支撐,構建起航空、鐵路、內河港三個交通樞紐。
航空
重慶將建設“一大四小”五座民用機場,江北機場成為國家區域樞紐機場,國際貨郵吞吐量西部地區領先。2017年8月29日,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和第三跑道正式投入運營。2018年,重慶民航完成飛機起降31.4萬架次,同比增長5.3%;旅客吞吐量4287.5萬人次,同比增長8.1%;貨郵吞吐量38.4萬噸,同比增長4.2%。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民用機場 | |||
軍用機場 | |||
在建機場 | |||
- | - |
公路
重慶是國家公路運輸樞紐,2017年底,重慶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3023公里。公路路網密度179公里/百平方公里。
- 高速公路
【主詞條:】
2017年,重慶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3023公里,新增省際出口通道3個、通道總數達到19個。除城口外,其餘區縣均通高速,“四小時重慶”全面實現。按照“三環十二射多聯線”高速公路網路規劃,到2022年,實現所有區縣通高速,重慶總里程突破4000公里,省際對外出口達到24個。 | 重慶高速公路網示意網 |
三環 | |||
---|---|---|---|
十二射 | |||
(在建) | |||
多聯線 | (在建) |
- 普通公路
重慶有、319國道、、、和等數條國道通向全國。2016年,重慶普通國省幹線公路總里程1.5萬公里,覆蓋重慶90%的鄉鎮、aaa級以上景區。農村公路重慶總里程12.4萬公里,行政村通暢率100%,撤併村通達率100%。 | 重慶市普通省道規劃路線方案表和示意圖 |
- 橋樑
重慶是茅以升橋樑委員會2005年年會認定的中國唯一的“”。截至2014年底,重慶建成和在建橋樑統計共達1.3萬餘座,其數量在全國城市中列居首位。其中高速公路橋樑2974座,普通公路橋樑8462座,市政橋樑1551,輕軌專用橋4座,鐵路橋16座。重慶主城區長江、嘉陵江已建和在建橋樑41座。
重慶千廝門大橋

鐵路
重慶是全國性綜合鐵路樞紐。截至2016年底,重慶形成“一樞紐八幹線”網路格局。“渝新歐”國際貨櫃班列實現常態化、一卡通運行,全程開行時間縮短至13天,成為中歐陸上貿易主通道。2017年,重慶鐵路營運里程達到2371公里。
【主詞條:】
高鐵站台 | |||
普通站台 |
水路
重慶是長江上游乃至中國西部最大的內陸港口城市,也是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域內長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形成了以重慶市區為中心的長江上游水運網,通航河流達136條。沿江建有萬州、涪陵等港口和客貨碼頭數十個,千(萬)噸級輪船可終年通航。1926年至1934年,重慶兩江沿岸共有渡船碼頭40個;1935年,先後修建了江北、千廝門、太平門、飛機壩、金紫門、儲奇門碼頭。
長江上游地區最大港口——重慶港

截至2016年,重慶“一乾兩支十線”航道體系和“四樞紐九重點”現代化港口集群建設加快推進,重慶航道里程4472公里,其中四級以上航道1400公里;建成投用全國最大鐵公水聯運樞紐港(),建成開港。
2017年,重慶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9721.84萬噸,比上年增長13.5%。國際標準貨櫃吞吐量141.76萬標準箱,增長11.7%。
公共運輸
內公共運輸形勢豐富多樣,包含公共汽車、、捷運、過江索道、扶梯、電梯以及過江輪渡等,其中,軌道交通和公共汽車是主要的公共運輸工具。此外,在重慶路上幾乎看不到腳踏車和電動車。
- 特色交通
重慶主城區有兩條全國獨一無二的過江索道:、,最早建成時間於1986年。
重慶主城區有兩處作為公共運輸使用的自動扶梯和升降式電梯,分別是連線菜園壩和兩路口的亞洲第一長扶梯:;連線凱旋路和較場口的升降式電梯:。
- 軌道交通
【主詞條:】
截至2018年12月,重慶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共有10條,運營里程313千米,里程總長度位居中國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
歷史文化
主詞條:
巴渝文化
是長江上游最富有鮮明個性的民族文化之一。起源於,它是指和巴國在歷史的發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間,大自然的薰陶、險惡的環境,練就一種頑強、堅韌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戰而稱。
巴渝文化代表:()、、()、陪都文化、、文化、、、等。
- 陪都文化
- 方言文化
,亦稱重慶話、渝語,屬西南官話。狹義的,專指重慶人的“展言子兒”,即歇後語或陷語,於諧趣幽默里見智慧。明代,大量湖南、廣東籍居民進入重慶,曾經一度占重慶市區人口的40%以上。重慶郊縣依然保留移民的方言島,渝西有大片客家話區和老湘語區,所以在語言上,較西南官話其他方言硬、直、平。
- 飲食文化
重慶飲食喜麻辣,以不拘一格使用各種材料創作新菜見長。重慶亦是火鍋的發源地之一;2007年3月,重慶市榮獲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火鍋之都”稱號。重慶飲食文化代表:、川菜、(重慶菜、渝派川菜)、、回鍋肉、酸菜魚、辣子雞、泉水雞、、老鴨湯、、、、粉蒸肉、燒白、、重慶小吃等。
民風民俗
重慶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春節、十五觀燈、、以及懸酒幌、、、等民風民俗,涵蓋婚喪嫁娶、文娛遊戲、鬼神觀念、崇拜禁忌、歲時節令、工商交易等各個範疇,與中國其他地區比較,無不大同小異。
重慶美食

由於古時候重慶地域閉塞,道路坎坷,氣候濕熱,巴渝人在衣食住行娛樂等生活方式與習俗上,又帶有自己十分獨特的色彩,爽直中帶幾分魯莽,熱情中帶幾分狡黠,幽默中帶幾分土俗,認真中帶幾分滑稽,閒逸中帶幾分急躁,寬容中帶幾分排外。
宗教文化
重慶市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截至2015年末,重慶有宗教活動場所548處,宗教院校1所(重慶佛學院);道教有活動場所33處;伊斯蘭教有清真寺8處;天主教有活動場所66處;基督教活動場所162處。
城市象徵
市樹:
黃桷樹系桑科,榕屬,落葉喬木,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忍高溫,耐潮濕,抗污染。自古重慶地名以黃桷冠之者眾,北魏《水經注》記載:“江水又東經黃桷峽(銅鑼峽)”。宋朝《圖經》云:“塗山之足,有黃桷樹,其下有黃桷渡”。1986年,黃桷樹被定為重慶市樹。
市花:
山茶花系山茶科,常綠小喬木,花期長,抗污染,容易栽培,品種達到73種。花色鮮艷,有多種顏色,栽培有2000年余的歷史。1986年,山茶花被定為重慶直轄市市花。
非遺文化
截至2014年底,重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44個,市級388個,區縣級1852個。
【主詞條:】
民間文學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巫儺詩文 |
巫溪民間故事 | 男女石柱神話 | 吳麼姑傳說 | 巴文化傳說 | |
民間音樂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
(國家級) | (國家級) | 三江號子 | ||
民間舞蹈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巫舞 | 架香童子舞 | 萬古鯉魚燈舞 | ||
傳統戲劇 | (國家級) | (國家級) | 面具陽戲 | 接龍儺戲 |
曲藝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江北評書 | - | |
雜技與競技 | 中塘向氏武術 | 清江黃氏雜技 | ||
民間美術 | (國家級) | 大足石凋 | ||
傳統美術 | (國家級) | (國家級) | - | - |
傳統技藝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永川(國家級) | 製作工藝(國家級) | (國家級) | |
老臘肉製作工藝 | 朗溪竹板橋造紙 | |||
傳統醫藥 | 劉氏刺熨療法(國家級) | (國家級) | 郭氏養生按摩手法 | 縉雲山道醫養生 |
民俗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國家級) | 塘河婚俗 |
嘗新 | 姜家舞龍習俗 | 華岩寺臘八節 | 榮昌殺年豬習俗 | |
(註:資料來源國家級名錄截至2014年12月,市級名錄截至2010年5月) |
風景名勝
主詞條:
綜述
重慶擁有山、水、林、泉、瀑、峽、洞等自然景色,共有自然、人文景點300餘處,其中有世界文化遺產1個(),世界自然遺產2個(旅遊區、重慶喀斯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個,國家森林公園24個,國家地質公園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個。

截至2018年1月31日,重慶共有224個a級景區,其中:5a級8個,4a級85個,3a級77個,2a級52個,1a級2個。2017年,重慶接待入境旅遊人數358.35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19.48億美元,分別增長13.2%和15.5%。
重慶名勝古蹟圖

主要景點
主要景點 | |||
---|---|---|---|
及(4a) | (4a) | ||
景區(5a) | -小小三峽(5a) | (5a) | (5a) |
萬盛(5a) | (5a) | (5a) | 雲陽龍缸景區(5a) |
豐都(4a) | 奉節-景區(4a) | 忠縣(4a) | (4a) |
(4a) | (4a) | (4a) | (4a) |
(4a) | (4a) | (4a) | 榮昌(4a) |
(4a) | (4a) | (4a) | 風景區(4a) |
(4a) | 海蘭雲天溫泉度假區(4a) | (4a) | (4a) |
貝迪頤園溫泉(4a) | (4a) | (4a) | (4a) |
華岩旅遊區(4a) | 加勒比海水世界(4a) | 石柱(4a) | 上邦溫泉旅遊區(4a) |
(4a) | 旅遊區(4a) | (4a) | 風景區(4a) |
(4a) | (4a) | 重慶(4a) | 彭水(4a) |
合川(4a) | (4a) | 北碚(4a) | 雲陽三峽梯城(4a) |
(4a) | 璧山觀音塘濕地公園(4a) | (4a) | 巫山神女景區(4a) |
潼南(4a) | 銅梁(4a) | 涪陵(4a) | 開州漢豐湖(4a) |
名人紀念 | |||
(4a) | 開縣劉伯承同志紀念館(4a) | 潼南故里景區(4a) | |
楊滄白故居 | 雲陽張飛廟(4a) | ||
甘寧將軍墓 | 墓 | ||
劉仁故居 | 劉子如故居 | (4a) | |
何其芳故居 | 重慶 | ||
歷史名鎮、特色鎮 | |||
(4a) | 酉陽龔灘古鎮(4a) | 酉陽(4a) | 黔江濯水古鎮(4a) |
對外交流
駐渝領事機構
1876年9月13日,英國以“”為藉口,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其中規定英國可向重慶派駐領事。1890年,在渝設立第一個總。1896年,法國、日本、也分別在渝設立總領事館。1902年,在渝建立俄羅斯公館。1904年,在渝設立。
抗戰時期,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隨著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內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蘇、英、法、加、新、澳等30餘國,先後在渝開設大使館,此外,還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渝設立外事機構。
截至2017年1月,駐渝總領事館共有10家。
總領事館 | 成立日期 | 大使英文名 | 領區 |
2000.03.01 | cecilleelbeleidi | 渝、川、滇、貴 | |
2004.12.10 | kheldara | 渝、鄂、湘、陝 | |
2005.01.01 | takashihoshiyama | 渝、川、滇、貴、陝 | |
2010.12.30 | oliviav.palal | 渝、滇、貴 | |
2010.02.04 | - | 渝、川、貴、滇、陝、甘 | |
2011.12.01 | kebedeabera | 渝、川、貴 | |
2012.02.11 | philipperheault | 渝、川、滇、貴 | |
2012.11.27 | lóránddióssi | 渝、川、滇、貴 | |
2013.09.20 | koensizoo | 渝、川、陝 | |
2013.12.30 | sergiomaffetton | 渝、川、滇、貴 |
友好城市
重慶曾獲“國際友好城市特別貢獻獎”;截至2017年3月,重慶與41個城市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城市 | 國家 | 城市 | 國家 |
---|---|---|---|
法國 | 市 | 俄羅斯 | |
美國 | 扎波羅熱州 | 烏克蘭 | |
加拿大 | 南非 | ||
日本 | 杜塞道夫市 | 德國 | |
萊斯特市 | 英國 | 布里斯班市 | 澳大利亞 |
設拉子市 | 伊朗 | 省 | 埃及 |
仁川廣域市 | 韓國 | 南特倫德拉格郡 | 挪威 |
匈牙利 | 泰國 | ||
科爾多瓦省 | 阿根廷 | 泰國 | |
安特衛普 | 比利時 | 墨西哥 | |
巴西 | 瑞士 | ||
高棉 | 白俄羅斯共和國 | ||
土耳其 | - | - |
著名人物
主詞條:
古代到近代
東周秦(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201年) | - | - | - | - | - | - | - | ||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 - | - | - | - | - | - | - | ||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 - | - | - | - | - | ||||
蜀漢(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 - | - | - | - | - | - | |||
晉南北朝(公元264年—公元580年) | - | - | - | - | - | ||||
隋唐五代(公元581年-公元959年) | - | - | - | ||||||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 |||||||||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 |||||||||
清朝(公元1636年—公元1912年) | |||||||||
- | - | - | - |
近現代及當代
軍政界 | |||||||||
陳崇功 | 童憲章 | 董鴻詩 | 董鴻詞 | 李湛陽 | |||||
鄧懋修 | |||||||||
趙尚輔 | 李肇甫 | 李公度 | 吳梅修 | 楊柏舟 | |||||
文教界 | 陳光績 | ||||||||
註:姓名標有*為晚清進士、翰林。 | |||||||||
當代作家、詩人 | |||||||||
胡甫臣 | |||||||||
工商界 民國時期實業家 | |||||||||
趙資生 | 汪代璽 | ||||||||
晚清巨商 | 楊文光 | 劉繼陶 | - | - | - | - | |||
科技界 (含兩院院士) | |||||||||
醫藥衛生界-中醫 | 文仲宣 | 熊廖笙 | 李巽芳 | 孔健民 | 周湘船 | 鄒趾痕 | |||
醫藥衛生界-西醫 | |||||||||
- | - | - | |||||||
革命烈士 | |||||||||
抗戰時期,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應徵赴前線浴血奮戰的350萬渝川籍將士(其中重慶籍官兵達96萬名),有64萬多人傷亡。李宗仁的回憶錄中曾感慨:“川軍將士以寡敵眾,只有戰死的忠烈沒有投降的懦夫” | |||||||||
藝術界 書畫 | 饒其寅 | ||||||||
釋破山 | 釋竹禪 | ||||||||
音樂 | |||||||||
- | - | ||||||||
戲曲.戲劇 | |||||||||
體育界 | |||||||||
影視界 | |||||||||
- | - |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
2018年03月,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第6位。2018年10月,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第7位。2018年城市產業競爭力全國排名第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