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

邾:編碼信息,詳細註解,宋本廣韻,方言集匯,英文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九游会j9

邾,中國漢字,讀作:zhū。該字的主要字義是今 天山東省境內的一個先秦古國,故址在今鄒城市周圍地區。邾國故城遺址即為邾國國都舊址,2006 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邾
  • 拼音:zhū
  • 注音:ㄓㄨ
  • 部首:ㄓㄨ
  • 結構:左右結構
  • 形聲:從朱、阝聲
編碼信息,詳細註解,宋本廣韻,方言集匯,英文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

編碼信息

:mbky,u:90be,gbk:dba5,
86: ribh,
五筆98: tfbh,
: hdnl,
總筆畫數:8,
部外筆畫: 6,
筆順編號:31123452,
: 27927,
: cjk
統一漢字 u 90be,
筆順讀寫: 撇橫橫豎撇捺折豎。

詳細註解

[名]
1. 古國名 [zhu state]
邾,時所封國也。始封之君曰俠,為魯附庸。從邑,朱聲。——《》
2. 在今山東
3. 古邑名 [zhu city]。戰國楚地,楚宣王滅邾國,遷其君於此,故名。在今湖北省。
4.姓。顓帝玄孫陸終第五子曰安,賜姓曹,周武王時封安的後裔曰邾挾為附庸,居於邾,後為楚滅。(見《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
5.“邾”即是《》雍州的“朱圉”,《漢書·地理志》的“朱圄”,在冀縣南梧中聚,可確定在今甘肅西南。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羅馬字
陟輸
平聲
合口三等
tryo/tiu
ţĭu

方言集匯

1. 粵語:zyu1
2. 客家話:[腔] zhu1 [台灣四縣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英文解釋

a feudal state which existed b.c.700-469; now in shandong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邾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6
《》陟輸切《》《韻會》追輸切,𠀤音朱。《》魯附庸國,顓頊之後所封也。《春秋·隱元年》公及邾儀父盟於蔑。《注》邾,今魯國鄒縣也。《》邾鄒同聲,實一地。春秋時邾用夷,故邾謂之,合邾婁之音為鄒,故邾攺名鄒也。《》湽州,古。兗州,邾文公所遷,邑有孟軻冢。楚滅之,遷之江夏,故江夏亦有,今為黃州。
又《集韻》锺輸切,音侏。地名。漢都。《》此郳犂國,春秋時小邾子國也。

說文解字

1.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六】【邑部】邾
江夏縣。從邑朱聲。陟輸切
2.清代『說文解字注』
江夏縣。二志同。曰。都。按芮都邾,見。今湖北黃州府城去故二里許是也。今大江東流徑城南。隔江相望者曰。水經曰。又東過南北是也。曰。楚宣王滅邾。徙居於此。王隱地道記,注皆有此說。但此事不見。時楚之強。未必滅此彈丸而尚以地居之。葢此地古名邾。魯附庸國古名。依許所說。本不相謀。無庸牽合。從邑。朱聲。陟輸切。古音在四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