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醫學院(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簡稱“贛醫”,坐落在江西省南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唯一獨立設定的普通高等本科醫學院,具有、學位授予權,是教育部“”試點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擔任名譽院長。
學校前身是創辦於1941年的江西省立贛縣高級助產職業學校,1958年建立贛南醫學專科學校,1988年升格為贛南醫學院並開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獲學士學位授予權,2013年獲批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1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截至2019年5月,學校占地總面積2229.63畝(含直屬附屬醫院),設黃金、章貢兩個校區,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05億元,圖書館紙質藏書126.14萬冊,電子藏書239.89萬冊。學校現有本科專業29個;有江西省一流學科1個(臨床醫學),省高校“十二五”重點一級學科2個;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070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專科生、研究生、留學生12810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個 - 主管部門:江西省
- 學校官網:
- 中文名:贛南醫學院
- 外文名: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 簡稱:贛醫
- 創辦人:
- 創辦時間:1941年
- 類別:
- 類型:
- 屬性:(2012)
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院長:
- 本科專業:29個
- 博士後: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1個
- 院系設定: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護理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等
- 校訓:立德立行,求是求新
- 校歌:《》
- 校慶日:3月16日
- 地址:黃金校區:江西省贛州高校園區(341000)
章貢校區:江西省贛州市醫學院路1號(341000) - 院校代碼:10413
- 主要獎項:全國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二等獎
- 知名校友:、、、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校史沿革,辦學實力,院系專業,師資隊伍,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對外交流,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平台,學術資源,校園文化,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風光,
校史沿革
1941年3月16日,經江西省政府決議,創立江西省立贛縣高級助產職業學校。4月籌辦,7月招生,8月1日正式開學。1944年12月,日軍占領贛州前夕,學校被迫寧都縣雲田鄉布頭村,租用民房辦學。
1945年抗戰勝利後,學校遷回贛州,並保留了寧都分校繼續辦學。並與當年在上饒建立分校。1946年,因省教育廳政策,寧都、上饒分校開始獨立辦學。1947年9月,江西省立贛縣高級助產職業學校更名為江西省立贛縣高級醫事職業學校。
1949年學校更名為江西省贛州護士助產學校。1951年贛州市立醫院附設護士學校併入學校,同年,江西省第四醫士學校和江西省第七醫士學校創建。1953年江西省贛州護士助產學校、江西省第四醫士學校合併組建江西省贛州衛生學校,吉安第七醫士學校撤銷,學生併入學校。1958年江西省贛州衛生學校升格為贛南醫學專科學校。1959年贛南醫學專科學校升格為贛南醫學院。
1962年贛南醫學院改建贛南醫學專科學校,(醫科學生)、井岡山大學(醫科學生)、景德鎮醫學專科學校(學生)併入贛南醫學專科學校,同年,贛州專署指定贛州專區人民醫院、贛州專區婦幼保健院、贛州市里第一醫院為學校教學醫院。1963年學校成立科委會。
1968年12月,贛南醫學專科學校改建贛州地區六·二六衛生人員學習班。1969年11月,更名為贛州地區六二六衛生學校。1972年1月,贛州地區六二六衛生學校更名為贛南衛生學校。1974年6月,贛南衛生學校恢復大專體制,升格為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1982年4月,學校開始準備升格為五年制本科學校。1983年,學校首創“生理衛生師資兼校醫”專業,後定名為“學校醫學”專業。1984年4月和6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分別發布通知,將贛州市第一醫院和贛州專區婦幼保健院分別列為學校的第二、第三附屬醫院。
贛南醫學院校訓石

1988年4月,贛南醫學專科學校升格為贛南醫學院,同月,將軍題寫校名。9月27日,學校舉行贛南醫學院成立大會暨開學典禮。1993年6月,學校被列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7年,國家教委公布學校為本科教學評估合格學校。2005年贛州鐵路醫院併入贛南醫學院。2013年學校獲批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1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辦學實力
院系專業
- 院系設定
(醫學技能教學研究部) | 贛南醫學院康復學院 (軍事體育教學研究部) | 贛南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職業技術學院) |
贛南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 ||
贛南醫學院護理學院 | 贛南醫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 | 贛南醫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贛南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 | 贛南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 | |
贛南醫學院第五臨床醫學院 | 贛南醫學院第六臨床醫學院 | 贛南醫學院第七臨床醫學院 |
參考資料: |
- 專業
所在院系 | 培養層次 | 專業名稱 | 授予學位 | 修業年限 |
---|---|---|---|---|
基礎醫學院 | 本科 | 臨床醫學 | 醫學學士 | 五年 |
本科 | 臨床醫學(定向) | 醫學學士 | 五年 | |
本科 | 預防醫學 | 醫學學士 | 五年 | |
本科 | 法醫學 | 醫學學士 | 五年 | |
本科 | 生物技術 | 理學學士 | 四年 |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本科 | 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方向) | 醫學學士 | 五年 |
本科 | 臨床醫學(影像診斷方向) | 醫學學士 | 五年 | |
本科 | 臨床醫學(眼耳鼻喉方向) | 醫學學士 | 五年 | |
本科 | 麻醉學 | 醫學學士 | 五年 | |
專科 | 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 | - | 三年 | |
專科 | 醫學檢驗技術 | - | 三年 | |
專科 | 臨床醫學 | - | 三年 | |
本科 | 醫學檢驗技術 | 醫學學士 | 四年 | |
本科 | 口腔醫學 | 醫學學士 | 五年 | |
專科 | 口腔醫學 | - | 三年 | |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本科 | 公共事業管理 | 管理學學士 | 四年 |
本科 | 英語 | 文學學士 | 四年 | |
本科 | 法學 | 法學學士 | 四年 | |
本科 | 套用心理學 | 理學學士 | 四年 | |
專科 | 藝術設計 | |||
本科 | 臨床醫學(醫學心理方向) | 醫學學士 | 五 年 | |
本科 | 臨床醫學(醫事法學方向) | 醫學學士 | 五年 | |
本科 | 臨床醫學(精神衛生方向) | 醫學學士 | 五年 | |
專科 | 醫藥行銷 | 三年 | ||
康復學院 | 本科 | 運動人體科學 | 教育學學士 | 四年 |
本科 | 康復治療學 | 理學學士 | 四年 | |
本科 | 運動康復 | 理學學士 | 四年 | |
護理學院 | 本科 | 護理學 | 醫學學士 | 四年 |
專科 | 護理 | - | 三年 | |
專科 | 助產 | 三年 | ||
藥學院 | 本科 | 藥學 | 理學學士 | 四年 |
本科 | 製藥工程 | 工學學士 | 四年 | |
本科 | 中藥學 | 理學學士 | 四年 | |
信息工程學院 | 本科 | 生物醫學工程 | 工學學士 | 四年 |
本科 | 物聯網工程 | 工學學士 | 四年 | |
本科 | 醫學影像技術 | 理學學士 | 四年 | |
專科 | 醫療器械製造與維護 | 三年 | ||
參考資料: |
師資隊伍
截至2019年5月,學校有教職員工4431人(含第一、第二、第三附屬醫院),專任教師1070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數450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人(在職5人),入選“贛鄱英才‘555’工程”7人,省主要學科帶頭人1人,省高校學科帶頭人5人,省青年科學家(井岡之星)培養對象1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2人,省教學名師6人(在職2人),省模範教師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37人,青年井岡學者2人,省雙千計畫2人。
贛南醫學院

學科建設
學校現有本科專業29個,其中國家特色專業2個(臨床醫學和麻醉學),江西省一流專業6個(臨床醫學、套用心理學、藥學、護理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有江西省一流學科1個(臨床醫學),省高校“十二五”重點一級學科2個;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藥學、醫學技術),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臨床醫學、護理學、公共衛生);有教育部、衛生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等部級項目5項;有省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等各級各類本科教學工程項目120餘項。
江西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一流培育學科(1個):臨床醫學。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點一級學科(2個):臨床醫學、基礎醫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藥學、醫學技術。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臨床醫學、護理學、公共衛生。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建有國家特色專業2個,教育部、衛生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2項,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1個,省特色專業4個,省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2項,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1項,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項,省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高校優秀教學團隊4個,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精品課程15門,省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省精品資源共享課17門等110項各級各類本科教學工程項目。
國家特色專業(2個):臨床醫學、麻醉學。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1個):探索“五年制”鄉鎮及社區醫務人員定向培養模式。
教育部、衛生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試點項目(2個):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3 2”三年制專科全科醫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
贛南醫學院

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臨床醫學
江西省高校特色專業(4個):公共事業管理、護理學、預防醫學、運動人體科學。
江西省高校教學團隊(4個):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團隊、第一臨床醫學院外科學教學團隊、藥理學教學團隊、超聲醫學教學團隊。
江西省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藥學類專業複合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麻醉學專業套用型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江西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1個):藥學
江西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4個):臨床醫學、預防醫學、麻醉學、護理學.
江西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醫學形態學實驗教學中心、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醫學機能學實驗教學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
江西省高校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生物化學、系統解剖學、醫學微生物學。
江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17門):預防醫學、人體解剖學、超聲診斷學、麻醉藥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醫用物理學、流行病學、護理學基礎等。
江西省高校精品課程(15門):生理學、生物化學、外科學總論、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藥理學、人體解剖學、眼科學、超聲診斷學、臨床麻醉學、病理學、管理學基礎、預防醫學、醫學微生物學、診斷學、麻醉藥理學。
對外交流
學校重視對外合作與交流,與美國、英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地區)的20餘所高校與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學校在美國林肯紀念大學建立了師生培訓基地,與德國心臟中心(柏林)成為協作單位。2005年開始招收來華留學生,畢業生中85%獲得執業資格,培養質量得到生源國的好評。2007年開始向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印度和菲律賓等國家派遣留學生和畢業生。主辦了中德醫院管理論壇、國際血管瘤論壇、梅奧醫院管理論壇、全國兒童腫瘤研討會和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研討會等項目。
贛南醫學院章貢校區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14年,學校共獲科研經費總計1092.02萬元,其中:獲國家自然科學科學基金1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省科技廳科技計畫項目等省級項目186項,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培育基地立項1項,其他對外合作項目3項,校級科研項目118項。學校共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省級及以上獎項3項、市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市社聯優秀成果獎12項。6項專利獲得授權。2014年全校教職工共發表論文6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三大檢索工具收錄64篇。
2015年,學校共獲科研經費達到2874.2萬,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 項,科技廳科技計畫項目18項,教育廳科技計畫項目40項,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4 項,省社會科學規劃重大發展戰略人才問題研究項目1 項,其他各類市廳級、校級課題400餘項。獲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學校授權專利6項,申請專利總數9項。教職工共發表論文600餘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檢索工具收錄70餘篇,其中在國際頂尖刊物《cell》、《european ur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各發表論文1篇。
學校在防治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新靶標和新技術及胸痛卒中急救、幹細胞研究與臨床轉化、油茶全產業鏈的研究與開發、免疫與炎症、分子病理檢測技術、脈管性疾病的診療技術、泌尿外科微創技術、贛南特色中草藥的研究與開發、遺傳性疾病精準醫學研究、針刺鎮痛、骨與關節退化性疾病、稀土對環境與人體健康的影響、中央蘇區醫療衛生史與健康中國戰略研究等領域形成了自身特色與優勢,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論文在國際頂尖刊物《cell》《european ur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迄今,為社會培養輸送了各級衛生健康人才6萬餘人,77.6%畢業生服務於各級醫療衛生單位並成為專業技術骨幹,成為百姓的“健康守護人”,為國家和江西省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研平台
學校擁有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有國家級科研平台2個,省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1個,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3個(培育),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建有各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163個,其中直屬附屬醫院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8所。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建有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省尿路結石現代治療中心1個。
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贛南油茶產業開發協同創新中心。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農村(社區)醫學教育研究中心。
江西省重點實驗室(1個):江西省腦血管藥理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江西省高校臨床醫學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高校天然藥物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2年,全館紙質圖書藏書量為65.7042萬冊。期刊種類980種,其中中文期刊959種,外文期刊21種。現有萬方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中國知網cnki、醫學教學素材庫、重慶維普資料庫、銀符考試模擬題庫、愛思唯爾全醫學平台clinicalkey、愛思唯爾mdconsult臨床醫學資料庫、springer資料庫、國道外文(醫學)專題資料庫、metel國道多媒體教學資源庫、美國科研出版社、worldscinet資料庫(wsn)、百鏈搜尋、贛州高校圖書館聯盟、超星電子圖書、讀秀資料庫等17個資料庫,比較系統完整地收藏了生物醫學科技、人文社會科學的印刷型和數位化文獻信息資源,初步建立了數字圖書館框架。
- 學術刊物
《贛南醫學院學報》是由贛南醫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醫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於1980年,刊名為《贛南醫專學報》,內部資料,不定期出版,1987年12月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改為半年刊,公開發行,1989年改為《贛南醫學院學報》季刊,2002年改為雙月刊,大16開,逢雙月底出版,國內統一刊號cn:36-1154/r,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1-5779。
贛南醫學院學報

《贛南醫學院學報》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資料庫-數位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贛南醫學院學報》1997年獲第二屆江西省優秀科技期刊先進科技期刊獎,2003年獲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獎,2008年獲第三屆江西省優秀期刊版式設計獎,2009年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校園文化
- 校徽
1、以“贛南醫學院”的英文縮寫“gmu”為設計元素,變形為一組奮飛的鵬鳥,象徵贛醫人團結奮進、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與時代氣質。喻意贛南醫學院各項事業協調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和遠大的發展前景。
校徽

2、圖形整體似雙手捧起紅“十”字的情形,突出醫學教育,象徵著贛南醫學院堅持“教學立校、科研興校、人才強校”的辦學方針,以人為本,注重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教學相長。同時,喻意贛醫人以畢生的時間和精力,投注於人類神聖的醫學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美好形象。
3、圖案主體下方“1941”為建校時間,寓意贛南醫學院多年辦學歷史積澱所形成的發展平台。
4、外圈中文校名“贛南醫學院”用毛體字,顯得莊重大氣,與英文校名“gannanmedicaluniversity”和諧形成一圓形,象徵贛醫人團結一致,開放式辦學,不斷取得新成績,獲得新突破。
- 校訓

“立德立行,求是求新”作為該校校訓,言簡意豐,內涵深刻,十分貼切地表達了該校的辦學理念、治校方略,與學校發展所積澱的文化底蘊、人文精神一脈相承,體現了該校特有的精神與文化。
校訓共兩句八個字,既相互獨立,又相互承接,聯為一體,構成了三層邏輯遞進關係。一是表達出贛醫人堅持內在品德與外在言行培養並重,以“培植善念,付諸善行”為已任。二是彰顯出贛醫人以腳踏實地、不懈追求的治學態度,涉獵新知,追求卓越。三是喻示著贛醫人秉承往聖,開啟來賢,推陳出新,志存高遠的企盼與追求。這三層意思集中體現了贛醫精神的核心。
校訓在句式上很有特點,“立”、“求”二字對仗工整,富有新意;四個詞全部源自典籍,頗有古韻,是該校辦學歷史、辦學傳統和校園文化的凝練;同時,又貼近現實,歷久彌新,昭示該校科學發展、與時俱進、開拓求新的精神風貌,為一代又一代贛醫人預留出了廣闊的詮釋、演繹和想像的空間。
- 校歌
《》,何少華作詞,羅曉婷作曲。
走進我們的校園,
校歌曲譜

就聞到了紅土的芳香。
仰望我們的校旗,
就澎湃著熾熱的情感。
紅土地上,
放飛金色的希望;
贛江源頭,
揚起理想的風帆。
啊,我們是贛醫人,
新時代的贛醫人,
這裡是圓夢的地方。
立德立行,求是求新,
我們成為堅實的棟樑。
走進我們的校園,
就懷揣著崇高的嚮往。
匯集在醫學的殿堂,
就維繫著人類的安康。
風雨兼程,
留下奮進的足跡;
青春歲月,
綻放智慧的光芒。
啊,我們是贛醫人,
新時代的贛醫人,
這裡是拼搏的疆場。
繼往開來,奮發向上,
我們托起明天的太陽。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姓 名 | 職務 |
李恭進 | 黨委書記 |
劉 潛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曾澤鑫 | 黨委副書記 |
陳 亮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黃瑞忠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葉軍明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肖樹輝 |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張小康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彭維傑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參考資料:
歷任領導
姓名 | 學校名稱 | 職務 | 起訖年月 |
---|---|---|---|
熊慬(女) | 江西省立贛縣高級助產職業學校 | 校長 | 1941.4-1946.3 |
熊雲珍(女) | 江西省立贛縣高級助產職業學校 | 校長 | 1946.4-1947.8 |
熊雲珍(女) | 江西省立贛縣高級醫事職業學校 | 校長 | 1947.9-1949.7 |
鐘華、李鳳桐、王志健 | 江西省贛州護士助產學校 | 校長 | 1949.10-1951.3 |
李鳳桐 | 江西省贛州護士助產學校 | 校長 | 1951.4-1953.3 |
劉德洪 | 江西省第四醫士學校 | 校長 | 1951.5-1953.3 |
張德華 | 江西省贛州衛生學校 | 校長 | 1953.4-1954.8 |
蔡德潤 | 江西省贛州衛生學校 | 校長 | 1954.8-1958.6 |
周晚輝 | 江西省贛州衛生學校 | 黨支部書記兼校長 | 1954.8-1958.7 |
樂峰(女)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黨委書記兼校長 | 1958.6-1959.5 |
於清友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黨委副書記 | 1958.8-1959.5 |
林仁通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副校長 | 1958.6-1959.5 |
蔡德潤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副校長 | 1958.6-1959.5 |
陳鳳九 | 贛南醫學院 | 院長 | 1959.5-1962.8 |
於清友 | 贛南醫學院 | 黨委副書記 | 1959.5-1960.4 |
林仁通 | 贛南醫學院 | 副院長 | 1959.5-1962.8 |
蔡德潤 | 贛南醫學院 | 副院長 | 1959.5-1962.8 |
吳洞昌 | 贛南醫學院 | 黨委副書記 | 1960.5-1962.8 |
吳洞昌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黨委副書記 | 1962.8-1966.12 |
陳鳳九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校長 | 1962.9-1966.12 |
楊文義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副校長 | 1962.9-1966.12 |
林仁通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副校長 | 1962.9-1966.12 |
張元暉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黨委書記 | 1963.8-1966.12 |
楊文義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革委會主任 | 1968.3-1968.12 |
朱毓萬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軍代表 | 1968.3-1968.12 |
高惠亭 | 贛州地區六二六衛生人員學習班 | 革委會主任 | 1969.1-1969.12 |
高惠亭 | 贛州地區六二六衛生學校 | 革委會主任 | 1969.12-1972.1 |
高惠亭 | 贛州地區六二六衛生學校 | 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 革委會主任 | 1969.1-1972.1 |
贛南衛生學校 | 1972.1-1973.4 | ||
高惠亭 | 贛南衛生學校 | 黨委書記 | 1972.1-1974.5 |
譚亮(女) | 贛南衛生學校 | 黨委副書記 | 1972.1-1974.5 |
譚亮(女) | 贛南衛生學校 | 革委會副主任 | 1973.4-1974.6 |
譚亮(女)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黨核心小組副組長 | 1974.6-1978.11 |
常修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副校長 | 1978.2-1984.8 |
容敬校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副校長 | 1978.2-1983.12 |
譚亮(女)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黨委副書記 | 1978.12-1981.12 |
鄭熹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黨委書記 | 1979.4-1984.12 |
林仁通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副校長 | 1981.3-1983.12 |
吳雲生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副校長 | 1982.4-1984.1 |
吳宣成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副校長 | 1982.12-1984.1 |
鐘垓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副校長 | 1983.12-1987.7 |
陳方榮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副校長 | 1983.12-1988.9 |
吳雲生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黨委書記 | 1984.1-1986.5 |
余承棕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黨委副書記 | 1984.1-1985.6 |
吳宣成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校長 | 1984.1-1988.9 |
王宏志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黨委副書記 | 1985.6-1986.11 |
劉文通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黨委副書記 | 1985.6-1988.12 |
余德潤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黨委書記 | 1986.5-1988.9 |
王宏志 | 贛南醫學專科學校 | 副校長 | 1986.12-1988.9 |
余德潤 | 贛南醫學院 | 黨委書記 | 1988.9-1993.2 |
劉有志 | 贛南醫學院 | 黨委副書記 | 1988.9-1995.4 |
陳方榮 | 贛南醫學院 | 副院長 | 1988.9-1995.6 |
王宏志 | 贛南醫學院 | 副院長 | 1988.9-2004.6 |
何俠寶 | 贛南醫學院 | 副院長 | 1992.7-1998.4 |
何明 | 贛南醫學院 | 紀委書記 | 1992.7-1995.6 |
羅忠民 | 贛南醫學院 | 黨委副書記 | 1993.6-2004.4 |
吳述仁 | 贛南醫學院 | 黨委副書記 | 1995.6-2000.3 |
曾浩 | 贛南醫學院 | 紀委書記 | 1995.6-2009.8 |
陳方榮 | 贛南醫學院 | 院長 | 1995.6-1999.11 |
黃林邦 | 贛南醫學院 | 黨委委員、院長助理 | 1998.7-1999.12 |
曾浩 | 贛南醫學院 | 黨委副書記 | 1999.11-2009.8 |
黃林邦 | 贛南醫學院 | 副院長 | 1999.12-2001.8 |
沈建華 | 贛南醫學院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2000.1-2001.8 |
沈建華 | 贛南醫學院 | 黨委書記 | 2001.8-2004.8 |
黃林邦 | 贛南醫學院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2001.8-2012.7 |
曾祥運 | 贛南醫學院 | 副院長 | 2001.8-至今 |
韓立民 | 贛南醫學院 | 副院長 | 2005.7-2010.12 |
李紅勇 | 贛南醫學院 | 黨委書記 | 2007.3-2011.12 |
劉潛 | 贛南醫學院 | 副院長 | 2009.1-2017.5 |
王柏群 | 贛南醫學院 | 副院長 | 2010.11-至今 |
劉民 | 贛南醫學院 | 副院長 | 2010.12-至今 |
張裕生 | 贛南醫學院 | 紀委書記 | 2011.2-至今 |
陳亮 | 贛南醫學院 | 副院長 | 2012.3-至今 |
黃林邦 | 贛南醫學院 | 黨委書記 | 2012.7-至今 |
韓立民 | 贛南醫學院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2012.7-2017.5 |
劉潛 | 贛南醫學院 | 院長 | 2017.5-至今 |
王柏群 | 贛南醫學院 | 副院長 | -2018.1 |
參考資料:
校園風光
圖書館:館內使用金盤自動化管理系統,文獻採訪、編目、流通、期刊的管理和讀者查詢等業務工作實現了全面自動化管理。館內設有科技文獻檢索室、存本圖書閱覽室、教工閱覽室、學生閱覽室和兩個多媒體閱覽室,截至2012年,共設有1200多個閱覽座位。閱覽室每周開放80小時。
月牙湖:位於行政樓前,與行政樓背面的“臥龍”景觀區遙相呼應,湖中設定醫學誓言組雕,希波克拉底誓言,以賦予廣場神聖的意義,為醫學生步入醫師的宣誓廣場。同時通過噴泉水景營造一種輝煌的氣勢,展望了學校美好的前景。
學海湖:位於教學廣場,取“學海無涯苦作舟”之意,通過流水知識牆、船形親水台等相關景觀元素的設定,激勵學子們努力學習,共創明日的輝煌。
星光湖:位於宿舍區水景,通過散置的醫學發明小品,記錄醫學名人的文化廊等,賦予景觀有生命的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