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周

譙周:人物生平,早年經歷,上疏直諫,保全國家,因病辭世,個人作品,軼事典故,歷史評-九游会j9

譙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今四川西充)人,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

幼貧喪父,少讀,精研六經,頗曉天文,為蜀地大儒之一,門下有陳壽、等學生。諸葛亮做時,任命他做勸學從事。諸葛亮死後,譙周前往奔喪,雖然朝廷隨後下詔禁止奔喪,但譙周仍因行動迅速而得以到達。劉禪立太子時任命他做太子仆,調令家令,之後遷任,。在蜀漢任官時期,一向以反對北伐戰略而聞名。見多次北伐而虛耗蜀漢國力,因而不滿,著《》力陳北伐之失。

炎興元年(263年),魏國三路伐蜀,譙周因勸劉禪投降,被封為陽城亭侯,遷,。司馬炎稱帝後,徵召譙周入洛陽為官,譙周無奈之下帶病前赴洛陽,不久病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譙周
  • 別名:允南
  • 國籍:蜀漢
  • 民族
  • 出生地:巴西西充國(今四川西充)
  • 出生日期:公元201年
  • 逝世日期:公元270年
  • 職業:儒學家,史學家
  • 代表作品:《》
  • 人稱:蜀中孔子
  • 爵位:陽城亭侯
  • 國籍:蜀漢→曹魏→西晉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上疏直諫,保全國家,因病辭世,個人作品,軼事典故,歷史評價,家族成員,後世紀念,史籍記載,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譙周於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1年)出生於著名的書香人家。幼年喪父,受父親薰陶,自幼勤奮好學,飽讀經書,知曉天文。
譙周譙周
年間,諸葛亮為蜀漢丞相,任命譙周為勸學從事。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於病逝,譙周當時在家,聽聞這個訊息,隨即前往奔喪,時有後主詔書禁止大臣前往奔喪,但因為譙周行動迅速,得以到達。同年,領益州,譙周轉任典學從事,為益州學者之首。

上疏直諫

元年(公元238年),後主劉禪立為太子。譙周被調到太子府為仆他後轉為家令。時劉禪經常外出遊玩,沉醉於聲色之中,譙周給劉禪,援引古義,勸諫劉禪應該尊奉先帝劉備遺德,減少樂宮、後宮的增造。譙周因此被轉任為中散大夫,仍然侍奉太子。
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譙周因為看到蜀漢經常對魏國用兵,百姓因此凋瘁,譙周因此與陳祗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退朝以後,譙周書寫《》。

保全國家

後譙周升任為光祿大夫,位亞九列。雖然不參與朝政,但是卻仍以儒行見禮,後生學者們有疑問都喜歡去問譙周,而譙周也能引經據典來解答。
譙周施教育人譙周施教育人
六年(公元263年)冬,攻克江油。而劉禪因為聽從之言,認為敵兵不會來,所以不作城守調度。及鄧艾入陰平,百姓受到驚擾,逃進山野,無法禁止。鄧艾長趨直入,逼近成都。劉禪於是召群臣商議對策,譙周力排眾議,勸劉禪投降。
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被拜為相國,封晉王,認為譙周有保全國家之功,封譙周為陽城亭侯。又下書召譙周前往洛陽任職,譙周行至漢中,因為患病而停滯不前。

因病辭世

二年(公元265年)夏,巴郡文立從洛陽回蜀,見譙周,譙周因為病重所以說話說不清楚,於是寫到“典午忽兮,月酉沒兮。”意思是司馬到八月就沒了,而後司馬昭果然於八月死亡。
譙周與陳壽譙周與陳壽
司馬炎稱帝後,多次下詔書催促譙周,譙周帶病前往洛陽,泰始三年(公元267年),譙周病重臥床不起,被拜為騎都尉,譙周認為自己無功,請求回到封地,但是司馬炎不允許。
六年(公元270年)秋,譙周被封為散騎常侍,因為病重無法參拜,至冬病死。

個人作品

譙周生前撰寫學術著作多種,計百餘篇。之後,這些著作陸續散失,到唐初作《·經籍志》時,時人所見的書目只有《》(十卷),《三巴記》(一卷),《譙子法訓》(八卷),《》(二十五卷),和《五經然否論》(五卷)五種。《論語注》和《三巴記》兩書,今不存。能夠見到的其他三種,且都是後人的輯本。《譙子法訓》,原書亡佚。明人、清人各錄有輯本,但均搜括不足,除《齊交篇》有篇名外,余者皆為散條。此書以有關道德修養、男婚女嫁、治學自力等方面的內容為主,屬格言性質的書籍。

軼事典故

蜀漢滅亡後,一部分蜀漢大臣被招往洛陽任職,譙周也在其中之列,但是譙周因為病重到了漢中就無法前行了,蜀郡文立從洛陽回蜀時路過漢中,於是就去看望譙周,但是譙周已經因為病重有些語言障礙了,於是就用筆寫出了“典午忽兮,月酉沒兮”,典午是指司馬,月酉是指八月,就說司馬到八月就沒了,到了八月,晉文王司馬昭果然去世。
五年(公元269年),陳壽任本郡()中正,辭官還鄉前去和譙周告別,譙周告訴他:“孔子七十二,劉向、揚雄七十一去世,我已經年過七十,也命不久矣,今後恐怕不會再見到了。”陳壽懷疑譙周以方術得知自己的壽命,所以假借孔子等人的壽命只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

歷史評價

:“身長八尺,體貌素樸,性推誠不飾,無造次辯論之才,然潛識內敏。”“譙周詞理淵通,為世碩儒,有董、揚之規。”
李通:“抑抑譙侯,好古述儒,寶道懷真,鑒世盈虛,雅名美跡,終始是書。我後欽賢,無言不譽,攀諸前哲,丹青是圖。嗟爾來葉,鑒茲顯模。”
:“譙周說後主降魏,可乎?曰:自為天子而乞降請命,何恥之深乎!夫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先君正魏之篡,不與同天矣。推過於其父,俛首而事讎,可謂苟存,豈大居正之道哉!”
:“周謂偷生苟免,亡禮希利,要冀微榮,惑矣。且以事勢言之,理有未盡。禪既闇主,周實駑臣,方之申包、、、大夫種,不亦遠乎!”
:“人知之惡,而不知譙周之為尤惡也。……國尚可存,君尚立乎其位,為異說以解散人心,而後終之以降,處心積慮,唯恐劉宗之不滅,憯矣哉!讀周仇國論而不恨焉者,非人臣也。周塞目箝口,未聞一讜言之獻,徒過責姜維,以餌愚民、媚閹宦,為先驅以下蜀,國亡主辱,己乃全其利祿;非取悅於民也,取悅於魏也,周之罪通於天矣。服上刑者唯周,而馮道末減矣。”
袁枚:“將軍被刺方豪日,丞相身寒未暮年。惟有譙周老難死,白頭抽筆寫降箋。”

家族成員

父:譙岍,字榮始,尚書學者,精通河圖緯書。
子:、譙賢、。
孫:,譙熙子,晉朝隱士。
,譙賢子,晉揚烈將軍、梓潼太守。

後世紀念

在四川萬卷樓景區內,建有和。譙公祠為漢魏建築,祠後就是譙周墓。譙周曾在()居住過,故宅在今順慶城區譙賢鋪,其子譙熙遵父囑言,將靈柩運回原籍安葬。
譙公祠譙公祠
明三十八年(1559年)徙墓於城西十里,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仍迎歸葬於縣署後,萬曆初移葬縣署西北隅(今南充市工人文化宮大門內)。“文化大革命”中,譙周墓被損毀,1988年,原拔款修復,墓地移入工人文化宮後院大花園中。譙公祠是2006年實施改造時,在景區內原五虎殿位置新建的,由山門、廊軒、正殿組成,整個建築大氣而不失古樸莊重,有著濃厚的歷史氛圍,形象地展示了譙周的高尚人格、學術成就和歷史功績。
譙周墓譙周墓
譙公祠陳展內容包括“譙周生平”、“蜀中孔子”、“全國之功”幾個部分,展示了譙周的高尚人品、學術成就和歷史功績。正殿中央有譙公巨幅畫像,四周牆壁繪有展示其生平事跡的14幅大型工筆重彩壁畫。
是2007年4月移葬到譙公祠後山的。如今的譙周墓,為條石所砌圓形墓。正中立有石碑,上書“蜀漢光祿大夫譙周”之墓,其左右仿漢魏之式立有約一米高的石俑二個。

史籍記載

《三國志-卷四十二·蜀書十二·杜杜尹李譙郤傳》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三國演義中,譙周多以星相家和反戰者的角色出現。
三國志12的譙周三國志12的譙周
譙周本是手下,圍成都,譙周論天命,力勸劉璋投降,投降後被劉備任用。曹丕廢自立,譙周與、等商議,譙周言天象祥瑞,乃與群臣共同推戴劉備為帝。,譙周言天象,以為不宜北伐。諸葛亮以譙周為太史,與蜀中眾臣同領後方事務。諸葛亮,譙周上書言天象吉凶,勸不要出兵。第五次北伐,譙周作《仇國論》,以為不宜興兵。姜維第八次北伐,譙周上書言天象,勸阻出兵。進圍成都,譙周力勸後主投降。

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六出祁山)、王鳳文(三分歸晉)飾演譙周
劉傑版譙周劉傑版譙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