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20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稱字為表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表字
- 外文名:courtesy name/ style name
- 拼音:biǎozì
- 關聯:、
- 英文:courtesy name
- 起源朝代:商朝
- 盛行:周朝
- 由來:稱之為字,以表其德
基本信息,引證解釋,起源,古之稱法,名、字關係,女性的字,其它相關,
基本信息
詞目:表字
拼音: biǎo zì
注音: ㄅㄧㄠˇ ㄗㄧˋ
英文:courtesy name
詞義:舊時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
引證解釋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因稱字為表字。《舊五代史·周書·王峻傳》:“ 太祖雖登大位,時以兄呼之,有時呼表字,不忘布衣之契也。”《宣和遺事》前集:“是時溫州有方士林靈素 ,初名靈噩 ,表字歲昌 。” 清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小生姓侯,名方域,表字朝宗,中州歸德人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這個人姓尤,表字雲岫 ,本是我父親在家時最知己的朋友。”
起源
起源於商朝,盛行於周朝,後來形成了一種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許多知識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適字適之,字載之,字潤之。現代除了知識界和文化界的大家仍然使用外,普通老百姓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國人口現有十三億,同名同姓發生率過高,文化界現有意恢復表字制度,有些喜愛歷史學的人擁有表字,比如字子檀,字承啟,張策字竹朿。
舉個例子來講一下字的作用:我們平時稱謂他人之時,常用姓 職務,如,張大夫,李老師,王主任,趙師傅等等,但同姓者甚多,如一個學校可能有多位李老師,一個醫院可能有好幾位張大夫,若是呼其姓名則太過無禮,又使人感覺太過正式。若是兩人關係較近,直呼其名則使人覺得關係疏遠。
表字,又稱字,舊時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父母或師長為自己取的與本名意義相關的別名。
根據記載,古時男子20歲時取字,女子許嫁時取字。如字仲尼,字子長,李白字太白。
根據《·檀弓》上的說法,在人成年後,需要受到社會的尊重,同輩人直呼其名顯得不恭,於是需要為自己取一個字,用來在社會上與別人交往時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後,名字只供長輩和自己稱呼,自稱其名表示,而字才是用來供社會上的人來稱呼的。
北齊的認為,人名是區別彼此,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的。大部分人的名與字在意義上都是有關聯的。
古之稱法
古時怎樣稱呼名和字
在古代,由於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平輩之間,相互稱字,則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絕對不能稱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是連提都不能提,否則就是“大不敬”或叫“”,所以便產生了“”制度。
在古代名和字連起來稱呼,也是為了表示尊敬。有兩種情況,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種情況是在先秦時期,當名和字連稱時要先字後名。如:
,孔子在宋國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為“公孫”。
(hé),孔子的父親,“紇”是名;“叔梁”是字;姓為“子”。
,的兒子,“視”是名;“孟明”是字;姓為“百里”。
,的兒子,“術”是名;“西乞”是字;姓為“蹇”。
,蹇叔的兒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為“蹇”。
第二種情況是漢朝以後名字時,先“名”後“字”。如:
“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元瑜,汝南應場德進,東平公幹…··”這是曹丕《典論·論文》中的一段話,提到“”名字連稱,都是先名後字。
名、字關係
- 表字字數
字一般有一言字、兩言字。最多的是兩言字。
◆一言表字 | |||||
,字原 | 姬欣,字臧 | ,字皙 | ,字涉 | ,字叔 | ,字羽 |
孫,字昷 | ,字壽 | ,字讓 | 高均,字群 | 孫<雷大>,字 < 西-一∣升> | |
◆兩言表字 | |||||
胡適,字適之 | ,字載之 | 蔣中正,字介石 | ,字潤之 | 謝公義·字靈運 | ,字舍予 |
,字冰之 | 錢鐘書,字默存 | 周恩來,字翔宇 | ,字陽春 | ,字崇文 | ,字豫才 |
,字子玉 | ,字璇卿 | ,字英士 | ,字卓如 | ,字希文 | ,字元素 |
,字正卿 | ,字顯宗 | ,字顯宗 |
表字和名在意義上有何聯繫
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複雜,但仔細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如常見的有按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還有個長兄,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屬三國時的其中四子了:長子字伯符;次子字仲謀;排行老三,字叔弼;排行老四,字季佐。
還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況也很多,因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稱或尊稱。所以人們喜歡用它,如孔樁,字;,字子路;,字子長;,字子建;蘇軾,字子瞻;,字子美;,字。
這些表字雖然常見,但是與本名聯繫不大,實際上伯(孟)仲叔季和子,還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們後面的那個字如“策”、“權”、“思”、“長”、“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這個主要成分與本名意義是有聯繫的,下面分別作介紹:
- 並列式
意義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係,所以又叫“並列式”。如:
,字原。廣平曰原,意思相同。
,字子淵。淵,回水也,意思相同。
,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字子遲。須、遲都是“待”義。
,字平子。衡、平義同。
,字務觀。游、觀義同。
曾鞏,字子固。鞏、固義同。
,字孟堅。堅、固義同。
,字子輿。軻、輿都是車。
- 輔助式
意義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為輔助,稱做“輔助式”。如:
,字伯鸞。鸞和鴻都是飛禽,但不是一種,鴻雁和可以互為輔助。
,字士衡。機、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為輔助。
,宇漁仲。樵是打柴的,漁是釣魚的,常為侶伴,互相輔助。
,字笠翁。漁翁常戴蓑笠。
,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製品,互為輔助。
- 矛盾式
意義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這種情況可稱為“矛盾式”,如:
,字皙。點為黑污,皙為白色。
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劉過,字改之。改了就不為過錯。
,字無功。成績和無功正好相反。
- 擴充式
意義相順的:即表字與名往往出自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為名的意思作補充解釋或修飾,這種情況,可稱做“擴充式”。如:
,字偉長。《孔叢子》曰:“非不偉其體乾也。”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對名作了補充解釋。
曹操,字孟德。《荀子·勸學》篇說:“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話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對名作了修飾性解釋和補充。
,字。《周易》說:“。”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
,字鴻漸。《周易》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字對名作了解釋。
高明,字則誠。《》曰:“誠則明矣。”名和字在一句話中,誠是明的前提條件,明是誠的後果。
,字廷益。《尚書》說:“謙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話中,謙是前提條件,益是謙的後果。
- 延伸式
意義相延的:即表字意為名字意思的延伸。這種情況可稱之為“延伸式”。如:
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這是對白意的延伸。
,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釋了牧的含義。
,字士達。士達,即士進的意思,進一步延伸了達的含義。
,字永錫。永錫是“永錫難老” 的省約,出自《詩經·魯頌》,延伸了錫的含義。
,字太簡。也是延伸強調了。
女性的字
女性自然也有表字,《》中言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東漢末年大儒有註:“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不過因為史書上寫女子甚少,寫了也大多寫某某氏,名字記載甚少,因此例子較少,現列出一些。
,字昭君。
,字娥姁。
,字昭姬。
,又名姬,字惠班。
,字大虎。
,字小虎。
,字瓊芝。
,字令姜。
,字若蘭。
,字洪度。
,初名幼薇,表字蕙蘭。
,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
,字子霞,
,原姓周,字幼芳。
,字惠仙。
,字仲姬,一字瑤姬。
,原名顧媚,又名眉,字眉生,別字後生。
,名白,字小宛。
,原姓邢,名沅,字圓圓。
,又名卞賽,字雲裝
,字貞素
,字冒綠。
,字蕊仙,一字葉仙。
,名春,字梅仙。
,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
,字仲賢。
其它相關
字的構成的一些形式:
在字前加男子的尊稱“子”字:如字子產,字子美
在字前加排行字表示排行:字仲尼;也有隻以排行作為字的。
另外在古文中,名與字時,習慣上先後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