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虞國
- 國家領袖:虞仲
- 所處時代:周朝時期
- 姓氏:姬姓
- 位置:今山西平陸縣北
- 滅亡時間:前655年
- 滅亡原因:假道伐虢
基本簡介,受封建國,借道於晉,虞國滅亡,虞國名人,宮之奇,百里奚,相關成語,相關信息,
基本簡介
虞國,周初所封諸侯國,,在今山西省南部和平陸北一帶。始為之子的曾孫(排行第二,受封於虞,故曰虞仲)。公元前六五五年被晉國所滅。
前655年,虞國君貪圖的寶馬和珍玉、借道給南下討伐的晉國軍隊,晉軍滅虢國回師途中,順手牽羊又滅亡了虞國。
受封建國
滅了商朝後,尋求、的後代(準備加封承祀),找到了周章。由於周章已經做了吳地君主,便把吳地封給了他。並封周章的弟弟在成周之北的舊時夏都遺址之地,建立虞國,是為虞仲,列為諸侯之一。

借道於晉
晉獻公十九年(公元前658年),說:“當初我的先君莊伯、武公討伐晉國內亂,可是經常幫助晉君公室攻伐我曲沃,又匿藏晉國的流亡公子,結果造成禍亂。如今不誅討虢國,必然會給子孫後代留下憂患。”於是派遣帶著屈地出產的去向虞國借路。虞國借給了路,就出兵攻伐虢國,奪取它的而返歸。
虞國滅亡
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晉國又向虞國借路去攻伐。虞國的大夫勸諫虞國國君說:“對晉國是不可以借路給它的。借路給它的話將會趁機滅亡虞國。”虞國國君說:“晉國和我國同姓,是不應該攻伐我國的。”宮之奇說:“(虞國的祖先)、 ,是太王的兒子,太伯因為逃亡離去,所以沒有繼位。、,是王季的兒子,做周文王的,對王室建有功勳而記錄在冊,(記勛的典冊)保存在朝廷的盟府。(虢國與晉國的血緣比虞國與晉國的血緣要近,)現在晉國連虢國都要滅掉,還會對虞國有什麼愛憐之心呢?況且虞國同晉君的血親關係能夠超過(五服以內的)桓叔、莊伯家族嗎?桓叔、莊伯家族有什麼罪過,卻盡行誅滅諸公子。虞國同,就好比嘴唇與牙齒,嘴唇沒了牙齒就會受凍。”虞公不肯聽從,便應許晉國借路。帶領自己的家族離開虞國。那年冬天,晉人滅掉虢國,逃奔周朝京都。晉軍返回時,偷襲滅掉虞國,俘虜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作為秦穆姬的陪嫁隨員,同時繼續保持原先虞國的山川祭祀。
虞國名人
宮之奇
辛宮裡人,春秋時虞國大夫,明於料事,具有遠見卓識,忠心耿耿輔佐虞君,並推薦,共同參與朝政,對外採取了聯虢拒晉的策略,使國家雖小而強盛。晉獻公想討伐虢國,便派人給虞君送去名馬和寶玉,以此借道虞國。虞君答應了,宮之奇以唇亡齒寒諫言而被拒絕,晉國滅掉虢國之後果然順道滅掉虞國,而宮之奇料到虞國大難臨頭,便帶領家族離開了虞國。
“晉請以之乘與之壁,假道於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公曰:‘存焉。’對曰:‘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昵之,雖諫,將不聽。’乃使荀息假道於虞,曰:‘冀為不道,人自顛轉,伐鄍三門。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今虢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敢請假道以請罪於虢。’許之,且請先伐虢。宮之奇諫,不聽,遂起師。夏,晉、帥師會伐虢,滅。”(《左傳·僖公二年》) 。
百里奚
百里奚,姜姓,字子明,春秋虞國(今山西平陸北)人。其早年時於虞國任大夫,虞國滅亡後被晉國俘虜,秦穆公聽聞百里奚賢名,便以求婚於晉,晉國將百里奚作為陪嫁臣送給了秦國。百里奚不堪其辱,逃到南陽,被楚人所執以牧牛為生。秦穆公知奚賢,遂以緝拿逃奴為由,用奴隸身價――五張羊皮將百里奚贖回,拜為大夫,因號“五羖大夫”。史載其“三置晉國之君”,“救荊州之禍”,“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使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基礎。
及卒,“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 杵”(《左轉》《史記》均有記載)
相關成語
關於虞國借道幫助晉國滅掉而自己又反遭滅國的故事,《左傳》有詳細記載,而《史記》採信了《左傳》的說法。這個故事就是千古流傳的成語“”、“”、“”、“”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