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賁中郎將是漢朝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警備團團長,負責保衛國家最高領導人。領導漢朝的虎賁騎兵。三國魏,蜀、吳沿之。東晉哀帝罷。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復置。齊、梁、陳及北魏、北齊沿置。唐時避諱,或稱武賁中郎將。魏,晉、宋為第五品。梁為五班。陳七品。北魏、北齊均為第六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虎賁中郎將
- 朝代:漢
- 類型:官職
- 領域:歷史
歷史沿革,史書記載,
歷史沿革
將,公元3年(西元始三年)前後置,統領禁兵,主宿衛,秩,隸屬。東漢因之。光武帝、明帝時常以侍中兼領之,其後多以貴戚充任,或領兵出征。下屬有左右僕射、左右各一人。三國魏,蜀、吳沿之。東晉哀帝二年(364)罷。武帝永初元年(420)復置,屬領軍。齊、梁、陳及北魏、北齊沿置。西晉時領有營兵,東晉後無營兵,止為侍從。北齊時屬府,員十五人。唐時避諱,或稱武賁中郎將。魏,晉、宋為第五品。梁為五班。陳七品。北魏、北齊均為第六品。
史書記載
《》曰:,古官也。《書》稱,三百兩,虎賁三百人,擒紂於牧之野。言其猛怒,如虎之奔赴。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賁郎。古有勇者,改奔為賁。中郎將,冠兩鶡尾。鶡,鷙鳥中之異勁者也。每所攫取,應爪摧碎。鶡尾,所貢。
《周禮·夏官下虎賁氏》曰:“虎賁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軍旅會同,亦如之。舍則守王閒。(閒,┕苫互也。)
《尚書·牧誓》曰: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受戰於牧野,作《牧誓》。
《周書》曰:古有虎賁士千人,以牛投牛,以馬投馬,以車捧車。
《漢書·百官公卿表》曰:期門僕射,秩比千石。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賁郎,置,秩。
《》曰:從太守,遷將。
又曰:馬後不以私家乾朝廷,兄為虎賁中郎將,訖永平世不轉。
又曰:太后姊壽等,私呼與敖戲爭鬥,上特詔曰:”爾,蒙國厚恩,位在中臣,宿衛禁門,當進人不避仇讎,舉罰不避親戚。今者反於殿中,交通輕薄,虎賁蘭內所使,至命欲相殺於殿下,不避門內,畏懦恣縱,故不逐捕,此皆生於不學之門所致也。”
又曰:、任傀皆從遷虎賁中郎將。
《續漢書》曰:魯國為北軍中候,三日,遷虎賁中郎將。
又曰:將,比二千石。(主宿衛也。)左右僕射、左右各一人。(僕射主虎賁郎將,陛長主直,虎賁朝會在殿之下。)
又曰:虎賁武騎皆鶡冠、虎文單衣,襄邑歲獻織成虎文雲。鶡者,勇雉也,其斗死乃止。
又曰:虎賁中郎將,秩比二千石。虎賁中郎,比。,比。虎賁郎中,比。節從虎賁,比。皆無員數,掌宿衛侍從。虎賁武騎皆?冠,虎文單衣。
《後漢書》曰:建武十八年,夏旱,公卿皆暴露請雨。洛陽令著車蓋出,門候將衛士鉤令車,收案。有詔免令官,拜湯虎賁中郎將。上常嘆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何湯之謂也。”
《漢官典職》曰:將,主虎賁千五百人,至千人。
《漢名臣奏》曰:丞相奏:“以來,深考古義,推萬變之備,於是制宣室出入之義,正輕重之罰。故司馬殿省闕至五六里,擊刀斗禁門。自近臣侍側尚不得著劍入,防未然也。陛下聖德純備,海內。此國家之明制,必前後備。”
《》曰:期門騎者,工射獵人。及能用五兵,材力二百人。以為虎賁郎。
《晉紀》曰:欲復虎賁中郎將,疑應直與不。訪之僚佐,鹹莫能定。參軍劉蘭之對曰:“昔為《秋興賦》,序云:‘兼虎賁中郎將,寓直於散騎之省。’以此言之,是直官也。”
《後魏書》曰:膂力絕人,尤善騎射。太祖曾親征翟猛,茂為中軍,執幢。時大風,諸軍旌旗皆偃仆,茂於馬上持幢,初不傾倒。太宗異而問之,征茂所屬,具以狀對。太宗謂左右曰:“記之。”尋征詣行在所,試以騎射,太宗深奇之,以茂為將。
《九州春秋》曰:袁術為虎賁中郎將。張讓殺,術斫閣起火。(《魏志》曰:術燒南宮嘉得青門也。)
《環濟要略》曰:漢武帝好微行,因置,與之期於殿門。平帝改為虎賁中郎。
《張純別傳》曰:純字伯仁,郊廟、冠婚、喪紀禮儀多所。上甚重之,以純兼虎賁中郎將,一日數見。
《三國演義》第三回曰:卓大喜,觀其人,乃將李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