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稱,簡稱為蘇,又稱、等,是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中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美譽。
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中部,東臨上海,南接,西抱,北依長江。蘇州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種植水稻、小麥、,出產、、,特產有、、、等。
蘇州是中國首批24座之一,有近2500年歷史,是的發祥地,為清代“”之一。蘇州人多屬,使用吳語。是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蘇州段入選。
截至2017年底,蘇州下轄5個市轄區、代管4個縣級市,全市面積8488.42平方公里。地處東經119°55′~121°20′,北緯30°47′~32°02′之間。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4.8%,海拔4米左右,丘陵占總面積的2.7%。達5442.82億元,達50350元,達4469家。
2018年12月,蘇州入選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第1名, 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第3名,2018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第3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蘇州
- 外文名稱:suzhou、soochow
- 別名:///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中國
- 下轄地區:5個區、4個縣級市
- 政府駐地: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三香路998號
- 電話區號:國際:( 86)512,國內:0512
- 郵政區碼:215000
- 地理位置:江蘇省東南部、東岸
- 面積:8488.42平方公里
- 人口:1068.4萬(2017年常住人口)
- 方言: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寒山寺等
- 機場:
- 火車站:、、、蘇州新區站
- 車牌代碼:蘇e、蘇u
- 地區生產總值:17319.51億人民幣(2017年)
- 人均生產總值:16.2萬人民幣(2017年)
- 市花、市樹:、
- 市歌:《》
- 現任領導:書記;市長
- 歷史名人:////
- 高等學校:蘇大、蘇科大、常理工等
- 人均支配收入:城鎮54400元農村27750元(2016)
- 行政代碼:320500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政治,交通運輸,公路,鐵路,航運,航空,公共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城市建設,歷史文化,方言,宗教,民俗,繪畫,戲劇,詩詞,飲食,節日,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友好城市,
歷史沿革
蘇州發現了許多遠古文化遺址,尤其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最為豐富,著名的有、、、、羅墩遺址等,其中在1992年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遺址重大發現之一。
蘇州市市徽

商末,中國西北地區姬姓周氏族首領之子、,避位讓賢,從岐山下的周原,千里南奔,來到長江下游南岸的,與當地居民結合,建立“之國”。公元前11世紀中葉,周滅商,實行。周武王尋得已在吳地為君主的泰伯、仲雍五世孫,封其為諸候。“”遂成為諸侯國,正式納入西周版圖。元年(公元前585年),繼位稱王,吳國始有確切紀年。從壽夢起,吳國國勢日盛,並開始與中原各國交往,躋身大國爭霸的行列。周靈王12年(公元前560年),吳國君位傳至二十世孫,國都南遷至今址。6年(公元前514年),闔閭繼位,命大臣伍子胥在諸樊所築城邑的基礎上擴建大城,周長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約合今制23.9公里),名闔閭城。周元王3年(公元前473年),越國滅吳,吳地悉歸越國所有。顯王35年(公元前334年),楚囯滅越囯,吳囯、越囯之地盡屬楚囯。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楚相春申君被封於江東,吳地遂成為封地。
戰國末年,秦國在其轄境行郡縣制。秦王24年(公元前223年),秦將俘楚王,以長江以北楚國之地建。次年,王翦逐次攻取楚國在長江以南之地,遂將楚郡分為、、。26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正式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吳地屬,郡治在吳國故都(即今址),並以郡治所在地設,為所轄二十六縣之首邑,吳縣之得名自此始。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項梁、在吳縣起兵反秦。秦亡後,中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領梁、楚等九郡,會稽郡亦屬楚。
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攻滅項羽,漢將乘勝過江,攻破吳縣,略定會稽。同年,劉邦封韓信為楚王,會稽等郡屬楚王封地。次年劉邦降韓信為淮陰候,分其封地東部會稽等三郡五十二城改建,以其從兄為荊王,領會稽郡,都吳。11年(公元前196年)反漢,殺劉賈,占領荊國封地。次年劉邦平定英布之叛,廢荊國仍復為會稽郡。同年封為吳王,會稽郡遂屬吳國封地。文帝前元9年(公元前171年),併入會稽郡,郡治一度由吳縣移至鄣郡(今浙江與長興縣之間),7年後復治吳縣。景帝3年(公元前154年),謀叛伏誅,廢吳國,復為會稽郡,領縣二十四,吳縣仍為首邑。元封5年(公元前106年),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分全國為十三州部,每州設刺史一人。會稽郡屬刺史。此時州尚不屬正式行政區域。公元9年,篡漢建,改吳縣為泰德縣。王莽新朝覆滅後,東漢於建武元年(公元25年)復改泰德縣為吳縣。時因會稽郡幅員遼闊,不便管理,遂於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析郡地東北部另置,西南部仍為會稽郡。新置吳郡領縣十三,吳縣為,郡治在吳縣,而會稽郡治則徙往(今浙江紹興)。
明代 張宏《西山爽氣圖》局部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興平2年(公元195年),部將攻占吳郡,入城領太守事,自此吳地一直屬三國政權。領縣十五,吳縣為首邑。寶鼎元年(公元266年),從吳郡中劃出、等五縣與的數縣另置(今浙江)。
西晉時,吳郡、郡、吳興郡號稱“三吳”。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晉滅吳統一全國,分天下為十九州,吳郡屬揚州刺史。四年(公元283年)分吳縣之虞鄉置(今一帶)。東晉鹹和元年(公元326年),封其弟為吳王,改吳郡為吳國,置行太守事。其後司馬岳雖徙封王,但吳國之名卻一直延續到東晉末。
明代姑蘇山風景畫

南朝劉宋武帝永初2年(公元421年),廢吳國之名復稱吳郡。南朝曾在南方廣置僑州僑郡,宋孝武帝大明7年(公元463年),以吳郡屬僑置。次年仍隸揚州。蕭梁天監6年(公元507年),析吳郡地置。大同年間(公元535——545年)置,隸信義郡,大同6年(公元540年)改海虞縣為常熟縣,從此崑山、常熟二縣得名。太清3年(公元549年),作亂攻陷郡城,改吳郡為。次年又恢復原置。陳武帝永定2年(公元558年)割吳郡所屬、、置;後又割、、置錢塘郡;割、、等縣屬。吳郡轄地驟減,僅領吳、崑山、常熟、嘉興四縣。禎明元年(公元587年),析揚州地增置,以原屬揚州的吳郡、錢塘郡等改隸吳州,於是吳州、吳郡、吳縣三級治所同駐一城。
隋朝建立後,變州、郡、縣三級制為州、縣兩級。開皇9年(公元589年)滅陳後廢吳郡建置,以城西有之故,易吳州為蘇州,這是蘇州得名之始。下轄吳、、、、()。11年(公元591年),因反叛騷亂頻繁,危及蘇城安全,故於蘇城西南橫山(七子山)與黃山之間另築城廓,州、縣治悉移新廓,至今該處地名仍稱新郭。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復甦州為吳州,3年(公元607年)又改州縣制為郡縣制,吳州復稱吳郡。
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復吳郡為蘇州。7年(公元624年)將隋代遷出的州、縣治遷回原址。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分全國為十道,蘇州屬。開元21年(公元733年)分江南道為江南東、西二道,蘇州屬。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蘇州為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稱蘇州,並改隸浙西道,節度使署也駐蘇城。大曆13年(公元778年)蘇州被升為江南地區唯一的。光化元年(公元898年),蘇州成為的領地,改稱中吳府。後梁開平3年(公元909年),吳越王分吳縣南部地另置,吳江建縣自此始。後唐同光2年(公元924年),錢鏐又奏請升中吳府為中吳軍,設節度使,領常、潤等州,直至宋初未有變易。同年,錢鏐在設定,嘉興從此自蘇州分離出去,領嘉興、、3縣。
蘇州園區金雞湖畔

宋太祖開寶8年(公元975年),吳越王改中吳軍為平江軍,隸。太平興國3年(公元978年)吳越納土歸宋,恢復甦州建置,轉屬兩浙路轉運使。政和3年(公元1113年)敕升蘇州為,屬江南道浙西路,於是蘇州又有之稱。宣和5年(公元1123年)置浙西提舉司,建炎4年(公元1130年)置浙西提點刑獄司,治所均在平江城。
元代始行行省制。至元12年(公元1275年)設江淮行省,置浙西路軍民宣撫司,次年即改宣撫司為平江路,屬江淮行省。18年(公元1281年)昇平江路為達魯花赤(蒙語長官之意)總管府。至元28年(1291年)劃江而治,江南設,蘇州屬之。元貞元年(1295年)升崑山、常熟、吳江、嘉定四縣為州。元末至正16年(公元1356年)入據平江,建大周政權,一度改稱隆平府,次年張士誠接受元朝封冊,復改為平江路。
明太祖吳元年(公元1367年),改平江路為,隸江南行中二書省。永樂19年(公元1421年)遷都北京,南京成為陪都,以江南為省,蘇州府屬之。
清以後改南直隸為,置左、右兩布政使。蘇州仍稱府,屬縣不變,隸右布政使。順治18年(公元1661年)將右布政使自江寧移駐蘇州。雍正2年(公元1724年)升太倉州為直隸州。3年(公元1725年)分江南省為安徽、江蘇兩省,於是江蘇巡撫、江蘇布政使、蘇州府治和長、元、吳三縣縣治同駐蘇州一城。鹹豐10年(公元1860年)進駐蘇州,以蘇州為省會,建,實行省、郡、縣三級制。同治2年(公元1863年)清軍攻陷蘇州,恢復建置如舊。光緒32年(1906年)以太湖西山置,隸蘇州府。
清宣統3年(1911年)10月10日(公曆,以下同),爆發。11月5日,蘇州宣布獨立,原江蘇巡撫自稱蘇軍都督,設都督府於蘇州。12月3日,改蘇軍都督為江蘇都督,實行軍民合治,稱中華民國軍政府江蘇都督府,府所設蘇州。
民國元年(1912年)1月,廢蘇州府,復將長洲、元和二縣及太湖、靖湖二廳併入吳縣,同時將併入吳江縣,併入常熟縣,新陽縣併入崑山縣。從此,地名稱蘇州,建置稱吳縣。民國3年(1914年),實行省、道,縣官制,分一省為數道,於蘇、常之地設蘇常道,治所蘇州,吳縣屬之。民國16年(1927年)4月,國民政府建都南京,江蘇省會遷至鎮江,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制。同年6月,成立蘇州市政籌備處。次年11月,縣、市分治,在蘇州市政籌備處基礎上,正式建立蘇州市。民國19年(1930年)5月,江蘇省政府以緊縮開支為由,又撤銷蘇州的市級建置,復併入吳縣。民國22年(1933年),江蘇省分區設定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作為省的派出機構,吳縣屬於第三區,區署設蘇州。同年十二月,第三區改稱無錫區,區署駐。民國25年(1936年),無錫區改稱第二區,仍隸。民國26年(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1月19日,蘇州淪陷。次年5月,日偽江蘇省政府在蘇州成立,管轄蘇南地區十六個淪陷縣城,吳縣屬之。民國29年(1940年),中國共產黨在蘇南東路地區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將東路地區先後劃分為三個級六個行政區,蘇州均隸屬於蘇南第一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9月,蘇州縣人民抗日自衛會在常熟東塘市成立。次年2月,蘇州縣政府成立,蘇州縣人民自衛會撤銷。由於日偽殘酷清鄉,民主政權相繼撤銷。至民國34年(1945年)7月,在蘇兩北行政辦事處的基礎上,吳縣抗日民主政權恢復成立。民國34年(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偽江蘇省消亡,國民政府還都南京。蘇州仍稱吳縣,隸屬江蘇省江南行署。後江南行署撤銷,又隸屬第二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直至解放。
蘇州閶門

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後,下設13個鎮人民政府,同年9月改設東、南、西、北、中5個區公所;1950年5月各區公所撤銷,由公安部門接管。1951年11月初經蘇南人民行政公署批准,市政府決定按原區公所轄區建立東、南、西、北、中5個區。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1)蘇州市為省轄市。(2)設立。蘇州專區轄常熟市和常熟、吳縣、吳江、太倉、崑山、無錫、宜興、江陰、太湖辦事處(相當於縣)1市8縣1處,專署駐蘇州市。(3)設立。松江專區轄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嘉定、川沙、松江、寶山、嵊泗、上海10縣,專署駐松江。同年,太湖辦事處改為震澤縣,蘇州專區轄1市9縣。同年6月26日,嵊泗縣劃歸浙江省領導。1954年,常熟市改為省直轄市,並仍接受蘇州專署督導。1956年,將宜興縣劃歸鎮江專區,原轄鎮江專區的武進縣劃入蘇州專區,轄9縣。
1958年8月25日,原由省直轄的蘇州市劃歸蘇州專區領導;撤銷常熟市,併入常熟縣。無錫縣劃歸無錫市領導,武進縣劃歸常州專區。4月8日,撤銷松江專區,所屬的松江、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6縣劃入蘇州專區。4月12日,原江蘇省松江專區管轄的嘉定、寶山、上海3縣劃歸上海市管轄。11月21日,川沙、青浦、南匯、松江、奉賢、金山6縣,劃歸上海市管轄。蘇州專區轄1市7縣。

1960年,撤銷震澤縣,併入吳縣。1961年,設立(駐楊舍鎮)。1962年,蘇州市改為省轄市;原由無錫市領導的無錫縣劃入蘇州專區,轄8縣。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蘇州地區的常熟、太倉、崑山、吳縣、吳江、沙洲縣劃歸蘇州市領導;常熟縣撤銷,改設常熟市;蘇州市共轄1市5縣4區(平江、金閶、滄浪和郊區)。1986年9月起,經國務院批准,先後撤銷沙洲、崑山、吳江、太倉(1993年)4縣,改設張家港、崑山、吳江、太倉4市。蘇州市共轄5市1縣4區。1993年,蘇州被國務院批准為“”。
1983年3月1日,江蘇省實行市管縣新體制。撤銷蘇州地區,將原屬蘇州地區的江陰、無錫二縣劃歸無錫市,吳縣、吳江、崑山、太倉、沙洲、常熟劃歸蘇州市。蘇州市領五縣一市。
1983年,撤銷常熟縣,改設常熟市。1986年,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1989年,撤銷崑山縣,改設崑山市。1992年,撤銷吳江縣,設立吳江市。1993年,撤銷太倉縣,設立太倉市。1995年,撤銷吳縣,設立吳縣市。
2001年,蘇州市郊區更名為虎丘區;同年,撤銷市,分設、。
2012年,撤銷蘇州市、、,合併設立蘇州市;撤銷市,設立蘇州市。
行政區劃
截止2017年12月,蘇州市轄5個市轄區:(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代管4個縣級市:、、、。全市共設36個街道和53個鎮,其中蘇州市區設29個街道和21個鎮。
區縣名稱 | 面積(k㎡) | 人口(人) | 下轄街鎮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
86 | 1649701 | 12個街道 | 215001 | ||
496 | 693576 | 6個街道,4個鎮 | 215131 | ||
745 | 1158410 | 6個街道,7個鎮 | 215000 | ||
223.36 | 572313 | 5個街道,2個鎮 | 215010 | ||
1176.68 | 1275090 | 8個鎮 | 215200 | ||
1094 | 1510103 | 6個街道,8個鎮 | 215500 | ||
864.9 | 1646318 | 10個鎮 | 215300 | ||
999 | 1248414 | 8個鎮 | 215600 | ||
620 | 712069 | 1個街道,6個鎮 | 215400 | ||
註:2010年六普常住人口數據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蘇州分別隸屬於兩個一級的自然地理區:長江三角洲平原地區和地區,分屬於4個二級自然區:沿江平原沙洲區、蘇錫平原區、太湖及湖濱丘陵區、陽澄淀泖低地區。地貌特徵以平緩平原為上,全市的地勢低平,自西向東緩慢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和一帶僅2米左右。
蘇州最新衛星圖

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50米,分布在西部山區和太湖諸島,其中以最高(342米),還有南陽山(338米)、縹緲峰(336米)、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201米)、(182米)、(171米)、(262米)、(252米)等。
氣候
蘇州屬於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溫15.7℃,1月均溫2.5℃。7月均溫28℃。
水文
蘇州古城境內河港交錯,湖盪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於西隅的太湖和;東有澱山湖、;北有;中有、、;長江及京杭運河貫穿市區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東進淀泖後,經入江;運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盛澤;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黃浦江東泄入江,由此形成蘇州市的三大水系。
由於蘇州城內河道縱橫,又稱為水都、水城、水鄉,十三世紀的《》將蘇州讚譽為。被法國啟蒙思想家稱讚為“鬼斧神工”。
自然資源
蘇州水網密布,土地肥沃,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和)、等。
蘇州地區密布,周圍是全國著名的水稻高產區,農業發達,有“水鄉澤國”、“天下糧倉”、“”之稱。有宋以來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主要種植水稻、、,出產、、,特產有、、、等。

人口
2016年末蘇州市常住人口1062.5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02.24萬人。蘇州市戶籍人口678.2萬人,戶籍人口出生率11.2‰,自然增長率4.85‰。
蘇州市統計局日前公布去年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11月1日零時,該市常住人口達1061萬,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5年共增加15萬人,增長1.44%。數據顯示,該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95萬人;具有高中文化(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223萬人。
蘇州人口以漢族江浙民係為主。截至2011年,少數民族常住人口為1.6萬人,有47個少數民族成份,占常住總人口的0.15%。
蘇州園林

經濟
綜述
2016年,蘇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4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5%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14.5萬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2.2萬美元。服務業占比首次超過50%。
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30億元,增長10.8%。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17.2億元,增長5.9%。
年末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12.8萬戶,總註冊資本4.4萬億元,蘇州成為省內首個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00萬戶的城市。全年新增私營企業8.3萬戶,增長27.7%;新增個體工商戶10.9萬戶,增長12.3%。新增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註冊資金分別增長57.1%和19.1%。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48.49億元,下降7.8%。
全年新設外商投資項目784個,實際使用外資60億美元。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18081億元,其中出口10817億元,進口7264億元。
第一產業
蘇州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4.6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降0.3%。全年糧食總產量97.68萬噸。
全年新建成高標準農田3.5千公頃,新增現代農業園區面積4.9千公頃,年末現代農業園區總面積達75.5千公頃。
全年新建成高標準農田3.5千公頃,新增現代農業園區面積4.9千公頃,年末現代農業園區總面積達75.5千公頃。
第二產業
蘇州市實現工業總產值35767億元,增長0.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679億元,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產值785億元,增長1.8%;外商及港澳台資工業產值19653億元,增長1.3%;民營工業產值10400億元,增長0.6%。
製造業新興產業產值15265億元,增長2.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9.8%,提高1.1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3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0135億元,增長1.5%;實現利潤1816億元,增長15.0%。
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856億元,下降5.1%。
製造業新興產業產值15265億元,增長2.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9.8%,提高1.1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3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0135億元,增長1.5%;實現利潤1816億元,增長15.0%。
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856億元,下降5.1%。
類型 | 開發區 | ||
---|---|---|---|
國家級開發區 | |||
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 | |||
國家級高新區 | 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
國際商務區 | 蘇州工業園區國際商務區 | ||
保稅區 | |||
保稅物流園區 | 蘇州工業園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 | 蘇州高新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 | 太倉保稅物流中心(b型) |
出口加工區 | |||
省級園區 | 蘇州相城經濟開發區 | ||
花橋國際商務城 |
第三產業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163.24億元,增長16.0%。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37億元,增長10.7%。
蘇州市擁有國家級特色商業街18條,擁有億元以上市場82個,實現市場成交額5878億元,增長5.6%。
實現旅遊總收入2078億元,增長11.5%,其中旅遊外匯收入21.56億美元。
郵政業務收入132.95億元,增長22.5%。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5864.26億元,比年初增加2205.16億元,增長9.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21924.44億元,比年初增加2724.34億元,增長14.2%。
各類證券交易額4.87萬億元,期貨市場交易額2.84萬億元。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3家,年末上市公司總數達113家,累計募集資金1582億元。
國家 | 企業 | ||||
---|---|---|---|---|---|
美國 | 納貝斯克 | 百特 | 施樂 | 普爾思 | |
沃爾瑪 | 杜邦 | 埃克森美孚 | 禮萊 | 華納蘭伯特 | |
ferro | trw | fmc | ppg | 雪弗龍 | |
amd | 3m | 甲骨文 | 普萊克斯 | 艾利不乾膠 | |
艾默生電氣 | 摩托羅拉 | 霍尼韋爾 | 卡特彼勒 | 通用汽車 | |
美鋁 | 德福爾 | 旭電 | 安普 | ||
泰科國際 | 固瑞克 | ||||
伊頓 | 德士古 | 道氏化學 | 強生 | ||
加拿大 | 加拿大鋁業 | 瑪格納 | inco | ||
日本 | 丸紅 | 索尼 | 夏普 | 日立 | 瑞薩 |
松下 | 豐田 | 住友 | 東綿 | 日綿 | |
日本通遷 | 日本電波 | 大日本油墨 | |||
山葉 | 任天堂 | 愛普生 | 新日本 | 新日鐵 | |
精工 | |||||
電裝 | 喜瑪諾 | 小松 | 妮飄 | ||
日清 | 兼松 | 旭化成 | 旭玻璃 | ||
牧田 | |||||
韓國 | 三星 | 現代 | |||
易買得柳道萬和(yudo) | |||||
法國 | 埃爾夫·阿奎坦 | 液化空氣 | |||
施耐德電氣 | 拉法基 | ||||
聖戈班 | 羅納普朗克 | ||||
道達爾 | 達能 | ||||
索迪斯 | 歐朗科技 | ||||
英國 | bp | 葛蘭素史克 | boc | 翠豐控股 | |
德國 | 西門子 | 戴姆勒克萊斯勒 | 蒂森克虜伯 | 馬爾集團 | |
赫思特 | 羅伯特博世 | 英飛凌 | zf集團 | ||
大眾 | 巴斯夫 | 魏德米勒集團 | |||
舍弗勒摩擦產品 | |||||
義大利 | (瑪泰) | 霞飛諾 (高端眼鏡生產) | 意法半導體 | ||
荷蘭 | 阿克蘇諾貝爾 | tnt | |||
澳大利亞 | 博思格鋼鐵 | ||||
瑞士 | 諾華(山多茲) | 迅達 | 先正達 | 羅技 | 瑞芙臣 |
西卡 | |||||
芬蘭 | stora-enso (紫興紙業) | 芬歐匯川 | 通力電梯(kone) | ||
挪威 | 海德魯 | ||||
瑞典 | 愛生雅 | 利樂包裝 | |||
丹麥 | 丹尼斯克 | 格蘭富 | |||
新加坡 | 益海嘉里 | ||||
外資銀行 | 巴黎國際銀行 | j. p. 摩根大通銀行 | |||
(台海兩岸合資) | 池田銀行 | ||||
台灣合作金庫銀行 |
政治
蘇州市委書記:
蘇州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
蘇州市委副書記:
蘇州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
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
交通運輸
公路
截至2012末,蘇州市公路總里程1309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5公里。
蘇州市區有5個長途客運站:蘇州北廣場汽車客運站、、、、。
鐵路
蘇州市區共有、、、、唯亭站等5個鐵路客運站及一個貨運站,除此之外郊縣還有、、等3個鐵路客運站。
蘇州站是上海鐵路局直屬站,是京滬鐵路中辦理旅客運輸的一等站,位於蘇州古城區北端外城河北岸。
航運
蘇州港是2002年由原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張家港港、常熟港和太倉港三港合一組建成的新興港口,原三個港口相應成為蘇州港張家港港區、常熟港區和太倉港區。
蘇州轄區內最大的港口--太倉港位置圖

2008年,蘇州港投入使用100個左右的萬噸級碼頭,張家港港和太倉港區年貨物吞吐量均超過1億噸。
航空
機場 | 備註 | 性質 |
---|---|---|
1994年2月開通聯航,後停航 | 軍用機場 | |
蘇州若航直升機場 | 2013年7月投入運營 | 民用直升機場 |
公共運輸
- 捷運
截至2017年4月15日,蘇州已開通1號線、2號線、4號線、4號線支線,總長121公里。規劃7條軌道交通線路,遠期規劃為9條線路,規劃總里程(含延伸段總長)380公里。
2020年蘇州捷運交通線網示意圖

於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車。
於2013年12月28日通車試運營。
蘇州捷運4號線及4號線支線2017年4月15日開通試運營。
- 有軌電車
共規劃8條線路,總長116km。總體定位為高新區內部公交骨幹系統;是滿足客流需求,適應並引導城市發展,展示高新區特色風貌的生態公交系統。2012年9月11日,蘇州高新區有軌電車1號線開工建設,2014年10月26日建成通車。
- 公車
公車普通車單一票價為1元,空調車單一票價為2元,多為無人售票車。
但是蘇州某些市郊線路實行“翻牌票價”,價格不一,一般為3—5元。
- 計程車
桑塔納、帕薩特起步價均為12元(含燃油補貼2元)(3公里以內)
3—5公里,桑塔納為1.8元/公里,帕薩特為2.0元/公里
5公里以上,桑塔納2.7元/公里,晚上23點至次日凌晨5點為3.24元/公里
帕薩特3.0元/公里,晚上23點至次日凌晨5點為3.6元/公里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末,蘇州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096所(含幼稚園),在校學生125.28萬人,畢業生30.78萬人,教職工總數9.72萬人,其中專任教師7.95萬人。在蘇州的普通高等院校20所,獨立學院4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19.22萬人,畢業生4.97萬人;成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3.4萬人,畢業生1.94萬人。學前三年幼兒入學率達99.9%,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率、鞏固率繼續保持在100%,全市國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9.7%。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預計達到63.3%。被教育部確定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示範區。
蘇州大學

著名高中 | 江蘇省常熟中學 | 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 | 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 | |
江蘇省震澤中學 | 江蘇省太倉中學 | 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 |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 | |
張家港常青藤中學 |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 | 蘇州外國語學校 | ||
著名國中 | 蘇州市立達中學 | 蘇州市振華中學 | 蘇州市草橋中學 | 蘇州市平江中學 |
蘇州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 | 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 | 金雞湖學校 | 蘇州市景范中學 | |
吳中區木瀆實驗中學 | 吳江青雲中學 | 蘇州市高新區第一初級中學 | 蘇州外國語學校 | |
著名國小 | 蘇州市實驗國小 | 蘇州市平江實驗學校 | 蘇州市新蘇師範附小 | 吳中區蘇苑實驗國小 |
吳中區寶帶實驗國小 | 蘇州高新區實驗國小 | 蘇州市楓橋實驗國小 | ||
蘇州市滄浪實驗國小 | 蘇州市敬文實驗國小 | 蘇州外國語學校 | 蘇州市金閶實驗國小 |
院校 | 建校時間 | 性質 | 主管部門 |
---|---|---|---|
1900 | 211工程,2011計畫 | 江蘇省教育廳 | |
2005 | 公立 | 江蘇省教育廳 | |
2006 | 民辦 | 江蘇省教育廳 | |
1960 | 省市共建 | 江蘇省教育廳 | |
1958 | 公立 | 江蘇省教育廳 | |
2013 | 民辦 | 江蘇省教育廳 | |
崑山校區 | 2006 | 公立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 | 2012 | 公立 | 教育部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
江蘇省教育廳 |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
江蘇省教育廳 |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
江蘇省教育廳 | |
江蘇省教育廳 | |
江蘇省教育廳 |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科學技術
2009年末,全市人才總量突破90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達到5萬人。
2016年,全市財政性科技投入95.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5.9%。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7%。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920家,累計4133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38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6.9%,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省級以上民營科技企業1472家,累計達11825家。全年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10.1萬件和5.1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4.5萬件和1.2萬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7.6件,比上年增加10.1件。
2018年5月2日,中國移動在蘇州等五個城市開展外場測試,每個城市建設超過100個5g基站。
文化事業
2009年末,蘇州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文化館12個,博物館27個,公共圖書館12個。全市累計6個項目列入聯合國《》,2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8人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平江、山塘歷史街區分別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歷史文化名街。
蘇州曾經舉辦過多次國際盛會:2004年舉辦。 2007年12月22日,永久落戶蘇州太湖的首個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全國性一級民間社團組織——成立,永久壇址設在內的太湖天城。
體育事業
2006年舉辦。2012年3月27日,蘇州獲得2015年第53屆舉辦權。
截止2014年,蘇州有世界冠軍16人,包括本土運動員和外地交流運動員。奧運冠軍有、、、吳靜鈺。
2015年8月7日北京、南京、武漢、蘇州、廣州、東莞、深圳和佛山獲得2019年第二屆男籃世界盃舉辦權。
醫療衛生
2009年末,全市有各類衛生機構2380個,年末衛生機構擁有床位3.6萬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2萬人,其中醫生1.68萬人,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100%,全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3%。
(蘇州市兒童醫院) | 蘇州市口腔醫院 | 蘇州第五人民醫院 |
蘇州中醫醫院 | 常熟中醫醫院 | 崑山中醫醫院 |
城市建設
蘇州城建城早,基本保持著古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古蹟名園”的獨特風貌。
環球188

由於蘇州古城區對蘇州古城的保護措施,規定蘇州市區不能建設150米以上高樓,古城區內建築高度不得高於23米,即高度不得超過北寺塔,多數高樓位於高新區(虎丘區)與工業園區。
蘇州在建或規劃的高樓有:園區湖東總高度310米的新鴻基大廈、450米以上的、500米的以及位於東方之門旁,總高度超過700米的超高層建築。
截至2012年底,蘇州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200米以上高樓共8座(如將東方之門算為2座合龍建築為9座):
建築名稱 | 建築高度 | 所處區域 |
---|---|---|
301.8 | 蘇州工業園區 | |
環球188購物中心a塔 | 282 | |
購物中心b塔 | 258 | |
香格里拉大酒店a塔 | 232(b塔146.7) | 虎丘區 |
中潤蘇州中心 | 228 | 吳中區 |
新地國際公寓雙塔a塔 | 210 | 虎丘區 |
雙塔b塔 | ||
蘇州高新廣場 | 202 |
歷史文化
方言
吳語是中國形成最早的方言之一,現代吳語至今保留了相當多的古音、古字詞。吳語的最主要特點在於保留全部的聲母,具有音,三分。吳語保留全部,因清濁對立而各分陰陽,一般具有七到八種聲調,是為最正朔的音。蘇州話區分,箭-劍、清-輕、酒-久這些都是不同音的。
蘇州話以優雅著稱,所謂就常用來形容蘇州話。一種方言好聽與否,主要取決於語調、語速、節奏、發音以及辭彙等方面。蘇州話語調平和而不失抑揚,語速適中而不失頓挫,蘇州話的發音有些的感覺。
吳語至今已有三千年歷史,吳語區有長達千年的經濟文化中心史。吳語保留眾多漢語因素,而蘇州話是吳語的核心。
宗教
主要宗教場所有:道教宮觀有(位於觀前街)、(園區)、(位於景德路)、上真觀等;佛教有、寒山寺、(位於人民路)、、(木瀆鎮)、包山寺(吳中區西山島)園區、來風寺、常熟虞山興福寺、張家港鳳凰山永慶寺、、雙杏寺、吳江平望鎮小九華寺、崑山海藏寺等寺廟;其他宗教的有、使徒堂、、石路太平坊清真寺等。
民俗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蘇州有曬書習俗。這一天將圖畫書籍曬於庭中,防蟲蛀腐蝕,收效尤大。各寺院廟宇將所藏經書搬出來曬一曬,僧人趁機召集鄉村老婦開“翻經會”,由她們在烈日下翻經曝曬,宣稱“翻經十遍,再世可轉男身”。又有民諺云:“六月六,狗腐浴。”(蘇州方言將洗澡叫做腐浴)是日將狗、貓牽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明代 張宏《擊缶圖》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乞七節,又名。民間傳說這天晚上,成群結隊飛向銀河,搭成鵲橋,讓牛郎和織女在銀河鵲橋上相會。民間習俗,在七夕之夜祭祖織女,並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叫做“乞巧”。七夕這天,家家戶戶用麵粉加糖拌和結實,切成2寸左右長條,扭成芒結形狀,經油煎後,鬆脆香甜,名日巧果,是乞巧節必備供品。吳地還有用茶杯盛鴛鴦水(井、河兩水的混合物),置於庭院中承接露水攪和,待日出後任其照曬,待水面生膜,姑娘們各將小針投入,使針浮於水面,視水底針影,若成雲龍花草狀,為“得巧”,如椎似杵者為“拙兆”。尚有用線穿針孔以辨目力好壞等節俗。
繪畫
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蘇州,無疑是文化的主體。吳地繪畫歷史源遠流長。從五六千年良渚文化的玉、物上刻畫和描繪的裝飾圖案開始,到明代以吳門命名的“”,無不散發著藝術的光輝。
吳地繪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已取得很大的成就,出現了、,、等書畫大家,這一時期的吳地繪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發出了耀眼的光輝。唐代最為突出的畫家有、、。兩宋時期,蘇州一帶花鳥畫家的成績比較顯著,山水畫也達到了新的高度。到了元代,蘇州畫家們回響了趙孟頫的“”思想,用寫字的筆來繪畫山水、花鳥和人物,藉以抒發性情。此時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後世影響深遠。他的巨作《》是世界美術史中不多見的傑作。受文人畫的發展,元代的花鳥畫也開始向水墨方向發展。
明代的蘇州繪畫形成了文化修養和風雅生活相結合的繪畫藝術風氣,強調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等要素,作品多為即興抒情之作,提倡清新素雅而趨於平淡天真的藝術風格。這些近乎職業化的文人畫家又積極地推動了文人畫風氣的蔓延,到了、時期,由於、、、的努力,最終形成了有著廣泛影響的“”,成為明代繪畫的主流形態。到了明代晚期,吳門畫派的畫家們重視繼承古人的筆墨傳統,把對風格的追求作為藝術的重要目的。而且,由於他們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有各自的美學追求,從而也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在這一時期,湧現出了一批師法自然,重視寫生的優秀畫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明代蘇州畫家精湛的筆墨技法和師法自然的繪畫思想,對後世畫壇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吳門畫派引領畫壇至今,600年間從未中斷,人才輩出。
戲劇
蘇州是和的故鄉。
崑劇

崑劇是中國首個,興起於元末明初時蘇州的崑山、一帶,自明代、萬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慶年間,崑劇由於得到革新而迅速興盛,其時在蘇州城鎮、鄉村,人們對崑劇迷戀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組織業餘班社,舉行唱曲活動,一年一度的虎丘曲會,幾至“傾城闔戶”,“唱者千百”。在崑劇鼎盛時期,以蘇州為中心,其流布範圍幾乎遍及全國各大城市,獨霸劇坋二百餘年。崑劇的繁榮,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演員,也出現了一批著名的作家,為後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傳奇劇本。如崑劇《》、《》,其中《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於2004年4月重新主持製作,兩岸三地藝術家攜手打造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至今已經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場,場場爆滿,並且登入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
蘇劇有《》、《竇公送子》,京劇《》,滑稽戲《滿意勿滿意》等。
詩詞
描述蘇州的詩詞有以下作品:
(李白) | (張繼) | (杜荀鶴) | (劉長卿) | (常建) |
(劉禹錫) | (李白) | (白居易) | (王安石) | (賀鑄) |
(杜牧) | (白居易) | (柳永) | (李商隱) | (范成大) |
飲食
蘇州是東部飲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飲食文化之一(京式、蘇式、廣式)——蘇式飲食文化的發揚地。
采芝齋糖果

蘇州小吃是中國之一(南京夫子廟小吃、上海、蘇州玄妙觀小吃和湖南長沙火宮殿小吃並稱為中國四大小吃)。“”是的蘇式餐館;“老蘇州茶酒樓”以傳統而聞名;“麵館”和“綠揚餛飩”等物美價廉,比較適合大眾消費。遍布蘇州的麵店,表明澆頭品種很多、講究湯水的蘇式麵條是廣受歡迎的小吃。
- :、、、、等,碧鳳坊、李公堤為中國餐飲文化名街。
- 蘇式招牌菜:、響油鱔糊、、清溜蝦仁、氽糟、母油整雞、湯、、、、薰魚、(魚巴)肺湯、三件子、、暖鍋、等。
- :輕糖松子、粽子糖、澆切片、三色松子軟糖、脆松糖、松子南棗糖等。
- :蘇州製作蜜餞的歷史可上溯到三國時代,清代是蘇式蜜餞的鼎盛時期,其中以“張祥豐”最為著名,歷來是“宮廷食品”。蘇式蜜餞現有160多個品種,以金絲蜜棗、奶油話梅、金絲金桔、白糖楊梅、最為著名。
生煎饅頭 | 油氽緊酵 | 半緊酵小籠 | 半緊酵蟹粉小籠 | 小籠饅頭 |
縐紗湯包 | 蟹粉湯包 | 香菇青菜素包 | 鮮肉大包 | 鮮肉中包 |
豆沙饅頭 | 開花饅頭 | 荷花饅頭 | 壽桃包 | 秋葉包 |
素菜燒賣 | 鳳尾燒賣 | 蟹粉燒賣 | 蝦仁燒賣 | 金魚燒賣 |
鮮肉蒸餃 | 四喜蒸餃 | 青菜餃 | 蝴蝶餃 | 孔雀餃 |
雞冠三角餃 | 知了餃 | 沈永興饅頭 | 桂花糖油山芋 | 桂花糖芋艿 |
焐酥豆糖粥 | 桂花雞頭肉 | 八寶雞頭肉 | 桂花焐熟藕 | 鮮肉棕 |
灰湯棕 | 白沙棕 | 綠豆棕 | 豬油夾沙棕 | 三角棕 |
小腳棕 | 筆棕 | 棗泥麻餅 | 蜜汁豆腐乾 | 蝦子醬油 |
清湯魚翅 | 母油整雞 | 太湖蓴菜湯 | 翡翠蝦斗 | 松鼠桂魚 |
節日
旅遊節 | 中國蘇州國際旅遊節(每年4-5月) 中國蘇州國際絲綢旅遊節(9月20日—25日) |
---|---|
風俗節 | 玄妙觀迎財神(2月上旬,農曆正月初五) 甪直水鄉服飾文化節(4月) |
花樹節 | 西山太湖節(3月1日—10日) 虎丘花會(3月—5月) 杜鵑花會(3月—6月) 荷花節(7月—8月) 蘇州天平紅楓節(中國三大觀楓地之一,11月) |
廟會節 | 神仙廟會(5月)廟會(9月—10月) |
風景名勝
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甲天下,甲江南”的美稱,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有“東方水都”之稱。
蘇州古城遺存的古蹟密度排名第三,14.2平方公里。蘇州古城和蘇州園林為世界文化遺產和"雙遺產"集於一身,而、、是三張國際級、重量級的品牌。蘇州園林甲天下,為之一,其中九座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截止2009年有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為世界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吳中第一名勝”深厚的文化積澱,使其成為遊客來蘇州的必游之地。
蘇州現有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常熟)、12個(崑山周莊、吳江、吳江、吳江、吳中、吳中、太倉、崑山、崑山、常熟、吳中東山、張家港),保存較好的古鎮(如吳江的黎里、、,太倉等)、(吳中、),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二的、。
截至2014年末,蘇州市共有5a級景區點8家,4a級景區點28家,3a級景區點20家。蘇州被確定為全國智慧旅遊試點城市。
截至2009年,蘇州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處,現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園林73處,其中和列入,並同、與、、、、等9個古典園林,分別於1997年12月和2000年11 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景區名稱 | 景區級別 | 景區地址 |
---|---|---|
景區 | aaaaa | 蘇州工業園區 |
蘇州市東北街178號 | ||
崑山市周莊鎮全福路121號 | ||
蘇州市吳江區同里鎮中川南路1號 | ||
蘇州市虎丘山門內8號 | ||
蘇州市留園路338號 | ||
常熟市尚湖環湖南路(尚湖) | ||
蘇州古城西南部 | ||
aaaa | 蘇州市園林路23號 | |
蘇州市闊家頭巷11號 | ||
蘇州市高新區金山路87號 | ||
景區 | 蘇州市東大街1號 | |
蘇州高新區華山路西南側 | ||
蘇州市寒山寺弄24號 | ||
蘇州市留園路西園弄18號 | ||
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 | ||
蘇州市木瀆鎮東側 | ||
蘇州市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西山鎮金庭路 | ||
蘇州 | 蘇州吳中區光福鎮西側 | |
景區 | 蘇州市吳中區藏書鎮兵聖路穹隆山 | |
東山景區 | 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 | |
景區 | 蘇州市吳江區松陵鎮雲梨路919號 | |
常熟方塔古蹟名勝區 | 常熟市方塔園 | |
常熟市商城中路1號 | ||
崑山市千燈鎮尚書路1號 | ||
崑山市馬鞍山東路1號 | ||
崑山市錦溪鎮旅遊公司 | ||
太倉國家級風景區 | 太倉市市區東亭北路 | |
aaa | 蘇州高新區長江路462號 | |
蘇州鎮湖刺繡藝術館 | 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繡館街1號 | |
蘇州市黃橋街道太陽路 | ||
蘇州工業園區現代大道南施街北 | ||
景區 | 張家港市塘橋鎮東渡苑 | |
張家港市香山風景區 | ||
張家港市市區沙洲東路 | ||
景區 | 崑山市巴城鎮湖濱中路15號 | |
常熟市梅李鎮通塔路1號 | ||
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寶塔街12號 | ||
(弇山園) | 太倉市城廂鎮縣府西街40號 | |
太倉市城廂鎮南園東路7號 |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文物所屬朝代 | 文物單位地址 |
綽墩遺址 | 新石器至周 | 崑山市 |
唐宋 | 甪直鎮 | |
五代 | 虎丘 | |
北宋 | 盤門內 | |
及正殿遺蹟 | 北宋 | 定慧寺巷 |
南宋 | 觀前街 | |
宋 | 滄浪亭街 | |
崇教興福寺塔 | 宋 | 常熟市 |
宋~清 | 人民路 | |
紫金庵羅漢塑像 | 宋~明 | 東山西卯塢 |
及宋代石刻 | 南宋~明 | 人民路 |
元 | 城西南 | |
元 | 園林路 | |
寂鑒寺佛龕及造像 | 元 | 藏書天池山 |
軒轅宮正殿 | 元 | 東山楊灣村 |
太倉石拱橋 | 元 | 太倉市 |
明 | 文衙弄 | |
東山民居 | 明 | 東山鎮 |
趙用賢宅 | 明 | 常熟市 |
宅第 | 明 | 太倉市 |
明清 | 東北街 | |
明清 | 留園路 | |
明清 | 景德路 | |
明清(重建) | 澹臺湖東 | |
清 | 小新橋巷 | |
清 | 闊家頭巷 | |
清 | 中張家巷 | |
清 | 馬醫科 | |
清 | 吳江區 | |
彩衣堂 | 清 | 常熟市 |
清 | 吳江區 | |
1860-63 | 東北街 | |
民國 | 東山鎮 | |
近代 | 吳江區 |
之 |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之蘇州 | |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之蘇州 | 端午節之蘇州端午習俗 | 之蘇州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
- 入選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江南:、、、、、。
- 園林
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顧辟疆所建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蘇州因此素有“人間天堂 ”的美譽。
蘇州現有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等九座園林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城區另有、、等73處園林遺存。
- 紅色旅遊
沙家浜蘆葦盪風景區:是、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華東地區最大的生態濕地之一,一區占地1000多畝,已建成革命傳統教育區、水生植物觀賞區、紅石民俗文化村、蘆葦水陸迷宮、美食購物區等功能區域和竹林幽徑、阡陌葦香、柳堤聞浪、隱湖問漁、雙蓮水暖等一批景點。瞻仰廣場占地1.33萬平方米。
小橋流水

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位於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沖山村北山,主體工程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紀念館分三個篇章,展現了新四軍太湖抗日初建、重建、擴建時期的曲折歷程。館內不僅陳列了新四軍戰士用過的生活用品、作戰工具、信件等,還再現了抗戰時期的蘆葦溝、通信船以及聯絡站,讓人身臨其境。
地方特產
名稱 | 相關簡介 |
---|---|
蘇繡 | 蘇繡的歷史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蘇繡與湖南的湘繡、四川的、廣東的粵繡並稱為“”。並為四大名繡之首.。蘇繡的題材以人物、山水、花鳥、動物為主,有繡片、冊面、屏條、屏風等。新中國成立後,蘇州藝人成功地創造了,其代表作是“雙面貓”。 |
絲綢 | 蘇州是絲綢的故鄉,太湖流域留存有新、舊石器時代的遺址,見證著絲綢歷史的悠久。園區唯亭鎮草鞋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紡織品實物殘片;吳興錢山漾出土了四千七百年前的絲織品實物;吳江梅堰又出土了四千年前的大批紡輪和骨針 ,以及帶有絲絞紋和蠶紋的陶,這都說明了蘇州古代先輩很早就掌握了養蠶紡絲的技術。 |
桃花塢木板年畫 | 桃花塢木板年畫是中國江南主要的民間木板年畫。桃花塢位於江蘇省蘇州市以北。(桃花塢位於江蘇蘇州閶門內北城下)桃花塢年畫源於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由繡像圖演變而來,到明代發展成為民間藝術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為鼎盛時期,每年出產的桃花塢木版年畫達百萬張以上。 |
宋錦 | “錦”是一種高級絲織品,蘇州出產的與南京的、四川的蜀錦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錦”。其織造工藝考究,經絲有面經和底經兩重,故又稱“重錦”。 |
碧螺春 |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 |
蘇州婚紗 | 蘇州虎丘婚紗位於蘇州城北,是蘇州專業從事婚紗製造、批發的生產基地,為中國二大婚紗大型生產基地之一。 |
- 美食
簡介 | 圖片 | |
---|---|---|
太湖梅鱭 | 梅鱭,又名湖鱭,俗稱毛葉魚、刀鱭,宋代蘇東坡稱為“銀刀”,又名湖鱭其他地區也有稱為鳳尾魚或烤子魚。鱭魚,體側扁,腹稍潤、尾細長,銀白色;體形略扁薄,頭尖小而口大,兩眼著生於頭的前上端,腹部稍闊,尾則細狹,鱗細色白,整體呈窄長的毛竹葉狀。 | ![]() |
太湖白蝦 | 太湖白蝦,亦稱脊尾白蝦。素有“太湖白蝦甲天下”之說。太湖白蝦形狀與其它淡水蝦別無二致, 白蝦色白殼薄,通體透明。《湖州府志》載:白蝦,出太湖,色白殼軟,而味鮮。白蝦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民間美食者喜用白蝦製成醉蝦,別有一番風味。 | ![]() |
采芝齋糖果 | 蘇式糖果享譽中華,有明貨、炒貨、軟糖、特味4大類150多個品種,如松子糖、粽子糖、花生糖、三色松子軟糖、脆松糖、松子南棗糖等,其中以采芝齋獨家生產的粽子糖最為有名。 | ![]() |
松鼠桂魚 | 此魚色澤醬紅,外脆內嫩,甜酸適口,乾隆食後大為讚賞,便傳揚出名。 如今,松鼠魚以桂魚作原料。桂魚肉質細嫩,骨疏刺少,經剞花、油炸後、頭大口張,尾部翹起,內似翻毛,形似松鼠,澆上蝦仁、筍乾、番茄醬鹵時還會發出嗤嗤如松鼠的叫聲。 | ![]() |
陽澄湖大閘蟹 | 大閘蟹,又名金爪蟹。產於。蟹身不沾泥,俗稱清水大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2011年9月起,帶有防偽標誌。夫人有“不知陽澄湖蟹好,今生何必在蘇州”。 | ![]() |
叫化雞 | 叫化雞是江蘇常熟名菜,又稱黃泥煨雞。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叫化子,沿途討飯流落到常熟縣的一個村莊。一日,他偶然得來一隻雞,欲宰殺煮食,可既無炊具,又沒調料。他來到腳下,將雞殺死後去掉內臟,帶毛塗上黃泥、柴草,把塗好的雞置火中,待泥乾雞熟,剝去泥殼,雞毛也隨泥殼脫去,露出了的雞肉。約100多年以前,常熟縣城西北勝地的“”菜館根據這個傳說,去粗取精,精工效法創製此雞。 | ![]() |
著名人物
時代 | 著名人物 | ||
---|---|---|---|
時期 | 朝代 | 人物 | 相關簡介 |
古代 | 春秋 | 吳地始祖 | |
之一的吳王 | |||
鑄劍大師 | |||
鑄劍大師 | |||
西楚霸王 | |||
漢代 | 皇后 | ||
皇后 | |||
文學家 | |||
三國 | 吳國大將 | ||
吳國大將 | |||
天文學家 | |||
兩晉 | 文學家 | ||
南北朝 | 書畫家 | ||
書畫家 | |||
文字訓詁學家 | |||
唐代 | 詩人 | ||
詩人、畫家、鑑賞家 | |||
、 | “草聖” | ||
雕塑家 | |||
宋代 | 政治家、文學家 | ||
軍事家 | |||
北宋 | 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 | ||
元代大畫家 | |||
元末 | 巨富 | ||
起義首領 | |||
明代 | 、唐伯虎 | 畫家 | |
、 | 畫家 | ||
、、 | 畫家 | ||
、況鐘、 | 政治家 | ||
、、 | 政治家 | ||
、 | 文學家 | ||
建築家、明故宮設計者 | |||
、張羽、、 | “吳中四傑” | ||
書法家 | |||
“曲聖” | |||
明末清初 | 思想家 | ||
毛晉 | 出版家 | ||
、、 | 傳奇名妓 | ||
散文家 | |||
醫學家 | |||
玉雕大師 | |||
科學家 | |||
清代 | 、錢謙益 | 詩人 | |
、、、 | 婁東畫派四王 | ||
毛宗崗,, | 文學批評家 | ||
經學家 | |||
、 | 醫學家 | ||
、 | 書畫家、金石學家、古文學學家 | ||
清代帝師、政治家 | |||
、 | 外交家 | ||
中國資本主義改良代表人物。 | |||
近代 | 近代民主人士 | ||
史學家 | |||
葉聖陶、 | 現代文學家和教育家 | ||
刺繡大師 | |||
著名建築大師。 | |||
現代 | 、、 | 當代作家 | |
、、 | 當代作家 | ||
社會學家 | |||
影視明星 | |||
、 | 著名主持人 | ||
糜熙昭、 | 著名獨立電影導演 | ||
,, | 物理學家 | ||
、、 | 物理學家 | ||
、沈驥英、顧乃勤 | 醫學和婦產科專家 | ||
、 | 醫學和婦產科專家 | ||
美術教育家、油畫家 | |||
國畫大師 | |||
化學家 | |||
農牧專家 | |||
顧添籟 | 建築學家 | ||
植物學家 | |||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 | 奧運冠軍 | ||
(祖籍) | 前nba球星 | ||
兩彈元勛等。 |
榮譽稱號
榮譽 | 榮獲時間 |
---|---|
2018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第3名 | 2018年 |
第二批“” | |
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第6 | |
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第3名 | |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7 | |
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第1名 | |
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8 | |
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 |
世界二線城市 | |
城市產業競爭力指數第5 | |
中國法治政府評估第四 | |
潛在的國家重要金融、文化中心 | |
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第三 | |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第8 | 2017年 |
“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8 | |
世界特色魅力城市 | |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 | |
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 | |
美麗山水城市 | |
中國小康社會建設示範獎 | 2015年 |
2015年、2016年 | |
中國十大智慧城市 | 2015年 |
中國科協創新驅動示範市 | 2015年 |
2014年 | |
中國服務外包最具投資環境城市 | 2013年 |
中國大陸創新能力最強城市 | 2012年 |
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 2012年 |
2012年、2017年 | |
2016年 | |
中國十大 | 2009年、2011年、2012年、2016年 |
2009年 | |
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 | 2007年 |
2006年 | |
2004年 | |
2003年 | |
全球九大新興高科技城市 | 2001年 |
2000年 | |
1998年 | |
1999年 | |
1997年、2000年、2004年、2007年、2012年 | |
1982年 |
友好城市
市或區 | 國家 | 城市 | 結好時間 |
---|---|---|---|
蘇州市 | 義大利 | 威尼斯市 | 1980.03.24 |
加拿大 | 1980.10.20 | ||
日 本 | 1981.06.06 | ||
日 本 | 1981.06.13 | ||
美 國 | 1988.06.07 | ||
羅馬尼亞 | 1995.09.20 | ||
韓 國 | 1996.03.21 | ||
拉脫維亞 | 里加市 | 1997.09.22 | |
埃 及 | 依斯梅利亞市 | 1998.03.03 | |
法 國 | 格勒諾布爾市 | 1998.09.20 | |
荷 蘭 | 柰梅亨市 | 1999.09.23 | |
丹 麥 | 埃斯比約市 | 2002.08.20 | |
巴西 | 阿雷格里港市 | 2004.06.22 | |
馬達加斯加 | 塔那那利佛市 | 2005.11.29 | |
德國 | 康斯坦茨市 | 2007.10.18 | |
紐西蘭 | 陶波市 | 2008.02.07 | |
澳大利亞 | 洛根市 | 2009.11.09 | |
瑞典 | 2012.08.22 | ||
相城區 | 韓 國 | 1998.04.23 | |
吳中區 | 德 國 | 1999.08.16 | |
紐西蘭 | 2000.02.18 | ||
姑蘇區 | 馬爾他 | 桑他露西亞市 | 2001.11.09 |
吳江區 | 法 國 | 布爾昆-雅里昂市 | 1993.10.07 |
澳大利亞 | 1995.06.07 | ||
日 本 | 1996.10.10 | ||
韓 國 | 市 | 2000.09.27 | |
日 本 | 2006.10.08 | ||
南 非 | 2006.11.14 | ||
美 國 | 2011.12.09 | ||
張家港市 | 澳大利亞 | 1995.08.08 | |
日 本 | 1999.05.28 | ||
俄羅斯 | 2004.10.11 | ||
美國 | 麗浪多 | 2007.05.21 | |
常熟市 | 日 本 | 1989.05.12 | |
日 本 | 1991.07.26 | ||
澳大利亞 | 1995.04.30 | ||
美 國 | 1995.05.12 | ||
法 國 | 1996.07.16 | ||
加拿大 | 本拿比市 | 2009.07.20 | |
崑山市 | 美 國 | 南艾爾蒙地市 | 1993.06.7 |
納米比亞 | 赫魯特方丹市 | 2003.07.21 | |
日本 | 2006.05.16 | ||
太倉市 | 義大利 | 2000.02.23 | |
英國 | 2013.12.18 |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