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明憲宗朝內閣首輔):人物經歷,早期經歷,投機鑽營,請罷西廠,排除異己,萬歲閣-九游会j9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萬安,(約1417—1488年),字循吉。明代眉州(即今四川省東坡區尚義鎮萬沖村)人。正統十三年(1448年)進士。、外戚、奸臣,官至,卒贈,諡文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安
  • 朝代:明
  • 職務:內閣首輔
  • 籍貫:四川省
人物經歷,早期經歷,投機鑽營,請罷西廠,排除異己,萬歲閣老,家族成員,人物評價,萬安墓,

人物經歷

早期經歷

萬安《》評價“長身魁顏,眉目如刻畫,外寬而深中”,《》評價“安狀貌魁岸,儀觀甚偉,自未第時,人皆知”。
正統十三年(1448年)進士,選,授。歷任、、、、、。

投機鑽營

成化五年(1469年),兼任,入參贊機務。萬安巴結永昌的養子、同榜進士李泰,李泰年齡比萬安小十二歲,萬安以兄事之,得其歡心。李泰每次升遷,必然推薦萬安在自己之上。所以推薦閣臣時,李泰再次推薦萬安說:“你先入閣,我還擔心不能入閣嗎?”於是萬安得以入閣,而李泰突然暴病去世。
萬安沒有真才實幹,身居高位,卻萬事推脫,熱衷結交宦官。寵冠後宮,萬安獻殷勤,自稱子侄。萬貴妃曾經對自己無家族而羞愧,聽到萬安的巴結十分高興。萬貴妃的弟弟與萬安兩家來往密切,勢力余家穩固。、與萬安交惡,萬安趁機誣陷兩人下獄除名。
成化九年(1473年),進。歷任。成化十三年(1477年),加,歷任。,晉升、、。萬安作為,與南人結成朋黨,和內閣、、等為首的北人黨,互相傾軋。

請罷西廠

成化十八年(1482年),宦官失去了明憲宗的寵信,請罷,明憲宗不許。萬安再次上奏請求解散西廠,明憲宗同意了萬安的建議,這件事得到朝廷內外的稱讚。
《文華大訓》書成,晉升、。又晉升、,再進。

排除異己

明憲宗迷信道教,萬安通過彭時的族弟,勾結道士、鄧常恩,藉機排除異己,劉珝、、、、等人遭到貶謫,從此朝臣再也沒人敢與萬安對立。
明孝宗繼位,萬安草擬登基詔書,禁止言官,受到庶吉士,御史、的上奏揭發。不學無術的倪進賢,巴結萬安,每日與萬安講,得到萬安的寵信。在其授意下,倪進賢考中進士,並且官至。
明孝宗一日於宮中得疏一小,裡面都是談論房中術,末尾還署名曰“臣安進”。明孝宗於是命太監持至內閣曰:“此大臣所為耶?”萬安愧汗伏地,不能出聲。及諸臣彈劾的奏章入,復令懷恩命萬安讀之。萬安數跪起求哀,無去意。懷恩直接上前摘其曰:“可出矣。”萬安始惶遽索馬歸第,乞休去。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外稱快。
尚於道上望三台星,冀復用。居一年,弘治二年(1489年)三月卒,輟朝一日,加特進,贈,諡文康。

萬歲閣老

成化七年(1471年),天現異象,大臣認為君臣相隔,需要召集大臣議政。、強烈要求,於是相約御前召對,並說:“初次見面,感情還未融洽,不要多言,要說等到以後”。等到明憲宗召見大臣時,彭時說天變可畏,明憲宗回答說知道了,彭時剛向明憲宗說起國事,萬安立刻磕頭帶頭大呼萬歲,準備退朝。彭時、商輅沒有辦法,只有跟著叩頭退朝。
經歷這件事情後,宦官戲謔朝臣說:“我們曾經說不召見,等到召見,只是大呼萬歲而已。”這件事成為了一時的笑柄,萬安被成為“萬歲閣老”,明憲宗從此再也不召見大臣了。
入閣,希望面見皇帝商議國事,萬安勸阻說:“以前彭時面聖,一語不發,叩頭大呼萬歲,貽笑大方。我們每事盡言,太監擇而聞之,上無不允者,勝面對多矣。”作為閣臣,萬安無能畏事且善於委過於人的面目暴露無遺。

家族成員

萬安在朝二十年,每遇科舉考試,必令其門生為考官,子孫甥婿多登第者。
子:萬翼,官至南京禮部侍郎。
孫:萬弘璧,官至。

人物評價

:《易》稱內君子外小人,為泰;外君子內小人,為否。況端揆之寄,百僚具瞻者乎!以下諸人,雖不為大奸慝,而居心刻忮,務逞己私。同己者比,異己者忌;比則相援,忌則相軋。至萬安、要結近幸,蒙恥固位。猶幸同列多賢,相與彌縫匡救,而穢跡昭彰,小人之歸,何可掩哉!

萬安墓

眉山市東坡區境內,有多處萬安墓,俗稱“閣老墳”,其中,位於優勝村五組劉家灣半山坡上的較為可靠。解放初,該墓曾為附近農民打開,用墓石鑿磨子,後為政府下令封閉。至今,只露一小洞在半坡上,墓內有些什麼東西,尚不得而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