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交通大學(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位於江西南昌,是一所以工為主,經、管、文、理、法、教育、藝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以交通為特色、軌道為核心的,江西,是、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選、,被評為、,是國家招收和選拔培養後備軍官簽約高校、國家級智慧財產權培訓基地、、成員,2017年入選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
1971年,國家決定將機車車輛系以及鐵道工程專業併入上海鐵道學院,更名為華東交通大學,遷往江西;1978年,中央同意原上海鐵道學院不再搬遷,華東交通大學繼續在南昌建校,由原鐵道部和江西省雙重領導,以原鐵道部為主;2000年,學校轉制為“與地方共建,以管理為主”。
截至2018年1月,學校占地面積近3000畝,建築面積74.2餘萬平方米;圖書館有紙質藏書226萬冊、電子文獻233萬冊,設有18個二級學院,63個本科專業,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院士工作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另有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1個專業學位類別,12個工程碩士領域;有教職工1930餘人,正副教授530餘人,校學生23500餘人,研究生2991餘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1個
工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2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 主管部門:
- 學校官網:
- 中文名:華東交通大學
- 外文名: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 簡稱:華東交大,華交
- 創辦時間:1971年9月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類
- 屬性:
(2011年入選)
(2016年入選) - 現任領導:書記:
校長: - 本科專業:63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科研工作站1個 - 院系設定:土木建築學院、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理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等18個二級學院
- 校訓:日新其德,止於至善
- 校歌:《奮進,華東交大》
- 校慶日:9月22日
-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雙港東大街808號
- 院校代碼:10404
-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截至2018年10月)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截至2018年10月) - 知名校友:、、、、、、等
- 知名教師:、、、蔣先剛、、、、等
基本信息,校園風光,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校榮譽,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傑出校友,
歷史沿革
1971年,國家決定將上海交通大學機車車輛系以及同濟大學鐵道工程專業併入上海鐵道學院,更名為華東交通大學,遷往江西。
1975年,華東交通大學申請專業列入正式招生計畫,這是學校在南昌籌建當中的第一次招生。
1978年,中央同意原上海鐵道學院不再搬遷,華東交通大學繼續在南昌建校,由原鐵道部和江西省雙重領導,以原鐵道部為主。
1993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會計學、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專業成為學校第一批碩士學位授權點。
2000年,學校轉制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為江西省重點加強建設的五所高等院校之一。
2001年3月1日,江西省煤炭技工學校、江西省煤炭工業幹部學校、江西省煤炭職工中等專業學校併入華東交通大學,江西省煤炭倉庫併入華東交通大學。
2002年7月,江西省教育廳批准學校試辦軟體學院。
2003年12月24日,成建制一次性整體移交給華東交通大學主管。
2006年3月8日,學校成立“華東交通大學國防生學院”。4月29日,華東交通大學藝術學院成立。
2010年8月,學校被正式確定為新增開展碩士推免生工作高校。
2011年4月26日,成立。9月,學校獲選為教育部第二批“”高校。
2013年5月,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6月,學校和江西省交通幹部學院簽署了聯合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協定。8月,學校成為授予單位。
2015年11月,江西省教育廳發布《華東交通大學章程》。
2016年,學校入選“”。2017年3月,同意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華東交通大學。7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合作共建華東交通大學協定。
2018年3月,華東交通大學成為合作單位。9月12日,與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合作共建華東交通大學協定。
華東交通大學北區校門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1月,學校共有18個學院,63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經、管、文、理、法、教育、藝術等8個學科門類。
類別 | 名稱 | |
---|---|---|
二級學院 | ||
華東交通大學影視學院 | ||
獨立學院 | ||
附屬機構 | 華東交通大學子弟學校、幼稚園 | |
資料來源: |
學院 | 專業 |
---|---|
土木建築學院 | 土木工程 |
鐵道工程 | |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 |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
環境工程 | |
測繪工程 | |
建築學 |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中外合作辦學)(工程管理) | |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自動化 | |
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 | |
電子信息工程 | |
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 | |
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機械電子工程 | |
車輛工程 |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
理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
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 | 交通運輸 |
交通工程 | |
物流管理 | |
物流工程 | |
工業工程 | |
信息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類(含通信工程、信息工程) |
計算機類(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 | |
經濟管理學院 | 金融學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
市場行銷* | |
會計學 | |
人力資源管理 | |
經濟統計學 | |
藝術學院 | 音樂學 |
環境設計 | |
產品設計 | |
數字媒體藝術 | |
舞蹈表演 | |
國際學院 | 會計學 |
軟體學院 | 軟體工程 |
軟體工程(道鐵工程) | |
軟體工程(橋樑工程) | |
軟體工程(軌道信號) | |
軟體工程(鐵道運輸工程) |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
體育與健康學院 | 體育教育 |
運動訓練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翻譯 | |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法學 |
公共事業管理* | |
漢語言文學 | |
資料來源: |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1月,學校共有職工193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500多人。有“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傑青”、“萬人計畫”、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井岡學者”特聘教授、“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等高端人才60餘位;有江西省高校教學團隊6個,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學團隊1個。
雙聘院士:()
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 :劉燕德、徐長節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趙軍輝、劉燕德等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徐長節
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徐尤南、蔣先剛、鄭曉芳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批准時間 |
---|---|---|
道路與鐵道工程教學團隊 | 2008.11 | |
大學數學教學團隊 | 徐保根 | 2008.11 |
工商管理教學與實踐創新團隊 | 2008.11 | |
給水排水工程教學團隊 | 2010.10 | |
電氣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 2010.10 | |
工程圖學教學團隊 | 蔣先剛 | 2010.10 |
資料來源: |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批准時間 |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團隊 | 2013 |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根據2018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4個,教育部試點專業3個,教育部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江西省卓越人才培養計畫試點專業6個,江西省級品牌專業17個,江西省級特色專業10個;1個,江西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江西省級精品課程10門,江西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1門,全國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環境保護培訓基地1個,江西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江西省高等學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1項。
類別 | 名單 | ||
---|---|---|---|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指揮類國防生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 華東交通大學-南昌海立電器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工學) | ||
國家級特色專業 | 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 |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通信工程 | ||
教育部綜合改革項目專業 | 土木工程 | ||
江西省級特色專業 | 建築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通信工程、運動訓練、音樂學、體育教育、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會計學、交通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江西省卓越人才培養計畫試點專業 | 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法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交通運輸 | ||
江西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工程力學實驗中心、機電工程訓練中心、載運工具設計製造及套用實驗教學中心、給水排水工程實驗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套用實驗中心、化學實驗中心、物理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 | ||
江西省高等學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 | 套用型、複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 ||
資料來源: |
類別 | 課程名稱 | |
---|---|---|
全國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示範課程 | 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 | |
江西省級精品課程 | 水處理工程 | 高頻電子線路 |
道路與鐵道工程施工技術 | 人力資源管理 | |
遠動技術 | 電工電子學 | |
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 | 土力學 | |
工程材料及機械製造基礎 | 資料庫技術 | |
江西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 工程製圖 | 流體力學 |
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 | 高等數學 | |
工程材料及機械製造基礎 | 會計學 | |
資料庫技術 | 機械原理 | |
道路與鐵道工程施工技術 | 電力電子技術 | |
智慧財產權法學 | java語言程式設計 | |
供變電技術 | 電工電子學 | |
電路原理 | 微積分 | |
泵與泵站 | 中外美術史 | |
離散數學 | 機械製圖 | |
資料來源: |
- 教學成果
2014年,學校劉二根教授等主編的《線性代數》、塗曉斌教授等主編的《計算機繪圖》、丁振凡教授主編的《java語言程式設計》、王永祥副教授等主編的《工程項目經濟分析》四部教材成功入選“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學校共有10項成果獲2014年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9項。
2017年,學校5項教學成果獲省級一等獎,其中研究生層次2項(並列第四),本科層次3項(並列第三);二等獎7項,其中研究生層次2項,本科層次5項。
項目名稱 | 獲獎類別 | 時間 |
---|---|---|
地方高校面向基層一線多維互動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 |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2014 |
緊貼社會需求多模式培養複合型套用人才的創新與實踐 | 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 2012 |
網路版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研製與實踐 | 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 2002 |
資料來源: |
學科建設
根據2018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院士工作站,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另有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工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2個,11個專業學位類別,為碩士學位研究生推免工作單位;有3個“十三五”江西省“一流學科”,8個“十二五”省級重點學科(含高水平學科、示範性碩士點),4個學科獲江西省高校學科聯盟首批牽頭學科。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控制科學與工程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鐵路環境振動與噪聲工程研究中心
- 重點學科
類別 | 名單 | ||
---|---|---|---|
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一級學科 | 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體育學 | ||
江西省“十二五”示範性碩士點 | 土木工程、工商管理 | ||
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學科 | 交通運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 ||
江西省高校學科聯盟首批牽頭學科 | 控制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體育學、機械工程 | ||
江西省一流學科(優勢學科) | 交通運輸工程 | ||
江西省一流學科(成長學科) | 控制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 | ||
資料來源: |
- 學位授予
學科門類 | 學科名稱 |
---|---|
工學 | |
工學 | |
工學 | 土木工程 |
學科門類 | 學科名稱 |
---|---|
工學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
機械工程 |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
電氣工程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
土木工程 | |
光學工程 | |
建築學 | |
經濟學 | 統計學 |
套用經濟學 | |
管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工商管理 | |
教育學 | 體育學 |
理學 | 數學 |
化學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法學 | 法學 |
人文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資料來源: |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金融(mf)、套用統計(mas)、法律(jm)、體育(mpe)、翻譯(mti)、工程(含12個領域)、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會計(mpacc)、工程管理(mem)、藝術碩士(mfa)
- 學科評估
在2017年中,學校學科建設取得以下成績:
序號 | 一級學科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位次百分位 |
---|---|---|---|---|
1 | 0811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b- | 30%~40% |
2 | 0823 | 交通運輸工程 | b- | 30%~40% |
3 | 0814 | 土木工程 | c | 40%~50% |
4 | 0810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c | 50%~60% |
資料來源: |
學校榮譽
截至2018年1月,學校獲評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是江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和江西省高校心理素質拓展綜合實訓基地,獲評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和江西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連續14年),全省高校心理素質拓展及實訓中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落戶學校。
截至2018年1月,學校為國家級大學生實踐基地、全國cad套用工程培訓基地、中國物流學會產學研基地。2016年8月,學校入選首批“全國高校創新創業50強”。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18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20餘個省部級學科平台,其中包括1個,1個,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江西省院士工作站1個,江西省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工程實驗室、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1個,江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江西省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實驗室1個,江西省產學研示範基地2個,江西省優勢創新團隊5個。學校是江西省首個國家級培訓基地,高鐵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入選ctti來源智庫100強。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批准時間 |
---|---|---|
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安全與環境創新團隊 | 2008 | |
交通工程材料安全技術創新團隊 | 2008 | |
超導微波積體電路系統創新團隊 | 2012 | |
智慧型光電檢測技術及裝備科技創新團隊 | 2015 | |
複雜系統建模、控制與運行最佳化創新團隊 | 2015 | |
資料來源: |
機構類型 | 機構名稱 |
---|---|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 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運維安全保障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載運工具與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鐵路環境振動與噪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江西省重點實驗室 | 江西省射頻通信與感測器網路重點實驗室 |
江西省載運工具與裝備重點實驗室 | |
江西省先進控制與最佳化重點實驗室 | |
江西省建築過程模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 |
江西省體質健康與運動干預重點實驗室 | |
江西省道路與鐵道工程重點實驗室 | |
江西省岩土工程基礎設施安全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 |
江西省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安全與維護重點實驗室 | |
江西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江西省結構工程高校重點實驗室 |
江西省工程實驗室 | 江西省農產品光電檢測技術與裝備工程實驗室 |
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 | 江西省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 |
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江西省光電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江西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 | 交通基礎設施環境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
南方山地果園智慧型化管理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 |
稀有金屬冶金全流程一體化控制協同創新中心 | |
江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交通運輸與經濟研究所 |
女性研究中心 | |
體育健身研究中心 | |
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 | |
江西省交通與工程套用翻譯研究中心 | |
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高鐵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
江西新型智庫數據中心 | |
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國學推廣與藝術設計研究中心 |
江西省軟科學研究基地 | 江西省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軟科學研究基地 |
江西省院士工作站 | 岩土工程院士工作站(院士) |
資料來源: |
科研成果
- 綜述
截至2018年1月,學校三年來獲得了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34項,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500餘項,其中,“863計畫”“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以上項目690餘項;在中國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800餘篇,其中,1000餘篇被sci、ei、istp檢索;獲發明專利89項、實用新型專利252項。
- 項目承擔
2017年,學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1項,重點基金1項,面上項目1項,青年基金12項,海外合作項目1項,地區基金42項,總經費達2602.5萬(含傑青)。
2018年,學校1個項目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重點專項立項,66個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 ,直接經費數2407.2萬元,其中,面上項目7項,地區項目39項,青年項目19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1項。
- 科研獲獎
2017年度,學校獲4項2017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其中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技術發明獎三等獎1項。
獲獎項目 | 獎項類別 | 完成人 | 時間 |
---|---|---|---|
中國鐵路客票發售和預訂系統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2000 | |
車輛輪軌誘發的環境振動與噪聲控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2011 | |
非線性閾值協整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套用研究 |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 2013 | |
資料來源: |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12月底,華東交通大學圖書館館藏中文印刷型文獻為215萬冊,外文印刷型文獻4.97萬冊,非印刷型文獻233萬冊。訂各類中外文期刊21077種:其中中文期刊17059種,外文期刊4018種。學校設立了軍事閱覽室1個,土木建築特色閱覽室1個。
2010年3月19日,由倡議發起成立了,可以在聯盟的1100餘萬冊圖書、近4億條元數據中享有一站式檢索、線上閱讀、原文傳遞以及館際互借等文獻服務。
山水學園

- 學術期刊
《》設立了“交通科學與工程”、“交通管理與控制”、“學科基礎與前沿”、“學科交叉”四個欄目。期刊被波蘭《》(ic)、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科技、等國際國內重要資料庫全文收錄。《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度和2014年度兩次獲教育部發展中心《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一等獎》。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1月,學校與、、法國雷恩高商學院、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立交通大學等亞洲、、的40多所大學開展合作辦學、學分轉換及師生交流交換項目,合作培養國際化高素質人才。
多功能抗風揭聯合實驗室 | 中鐵武漢電氣化局實驗中心華東交大實驗室 | etap電力系統仿真分析聯合實驗室 |
虛擬儀器聯合實驗室 | 智慧交通聯合研究院 | 電力系統仿真分析聯合實驗室 |
資料來源: |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徽
華東交通大學校徽包括徽志、徽章。
學校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以白灰為主色調。徽志上方為英文校名“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中間是由“華東交大”拼音簡寫組成的列車圖案,體現了學校的特色,蘊含著銳意進取、不斷開拓之意;主圖案中內嵌英文字母“ecjtu”,是校名的英文縮寫;下方是中文校名。
徽章為教職員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佩章,教職員工佩戴的為紅底白字,本專科生佩戴的為白底紅字,研究生佩戴的為黃底紅字。
- 校旗
學校校旗為矩形,長、寬比例為3:2,旗面尺寸為240cm×160cm,可根據需要,按照比例縮放;旗面中上方為華東交通大學徽志,下方為手寫體校名;校旗底色為綠色,徽志和校名為白色。
精神文化
- 校訓
日新其德,止於至善

校訓釋義:“日新其德”出自《易經·大畜卦》,“止於至善”出自《·大學》。《易經·大畜卦》講全面繁榮的“大畜”局面要靠“日新其德”的賢才去開創和維護,《禮記·大學》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二篇均有一個“大”字,同大學之道正合。
“日新其德”的“德”有兩層含義:第一,內在的精神追求。“德者,本也。”德是體,是“內聖”。水有源,木有本,源遠自然流長,本固自然枝繁。詩曰:“聿修厥德”,修德是華東交大念茲在茲的根本任務;第二,外在的實踐與結果。“德者,得也。”德是用,是行動,是“外王”。學好專業知識,提升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達到“薄施廣濟”的事功,都屬於德的外在範疇。內以外顯,外因內成,內外一致。校訓中明確點出這個“德”字,體現了學校的價值取向與社會擔當。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有永不停息、生生不息、與時俱進之意,是一種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時而變的狀態。“日新其德”包含了希聖希賢的道德追求、自強不息的生命追求、上下求索的科學追求、勇於創新的技術追求。
“至善”就是最高、最好的善,超越對待的善,是中國傳統的最高人格理想和社會理想,此處理所當然地賦予了時代內涵。“止於至善”是指決意到達最高的善而不改變、不遷移,是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
“日新其德、止於至善”二句是因果關係,是遞進關係。“日新其德”是因、是途徑,“止於至善”是果、是目標。“日新其德”讓人知進,“止於至善”讓人知止,合起來便是“知進退存亡”。“至善”就是至正。《易經·乾卦·文言》說“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日新其德、止於至善”符合、,符合科學發展觀,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準確體現,是黨的教育事業的高尚追求。
- 校歌
《奮進,華東交大》英雄城北贛江畔,挺立我華東交大。 前路坎坷何所懼,團結拼搏壯大。 春風桃李遍天下 ,千秋傳承佳話,代代弘揚創業志, 奮進!向前進!華東交大! 師生攜手齊奮發,榮耀我華東交大。 情系山河創偉業,譜寫如歌年華。 走南闖北雄心在,笑看江山如畫,千帆齊發向天涯, 奮進!向前進!華東交大! |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
黨委副書記 | |
副校長 |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黃稚龍、陳夢成、 |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
黨委委員、校長助理 | 陳進 |
資料來源: |
歷任領導
- 歷任校長
姓名 | 任期 |
---|---|
王朝陽 | 1982年-1986年 |
徐保林 | 1986年-1996年 |
張安哥 | 1996年-2007年11月 |
- 歷任書記
姓名 | 任期及職務 |
---|---|
耶言夫 | 1979年7月-1980年8月,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 |
黃澎 | 1983年4月-1984年9月,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 |
李相夫 | 1984年9月-1999年10月 ,黨委書記 |
張安哥 | 1999年12月-2012年2月,黨委書記 |
資料來源: |
傑出校友
姓名 | 擔任職務/個人成就 |
---|---|
十八屆中央委員,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
原鐵道部副部長,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 |
廳長、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 | |
紅橋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 |
副市長、黨組成員 | |
中共耒陽市委書記 | |
廳長 | |
辦公廳副廳長 | |
廣東副市長,黨組成員 | |
資料來源: |
姓名 | 擔任職務/個人成就 |
---|---|
東南沿海鐵路福建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副局長 | |
副局長 | |
忻群 | 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
周清和 |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
集團公司黨委書記 | |
中國總會計師 | |
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會計師 | |
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獲2014年度“”鐵道工程師獎 | |
電務公司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 | |
王宏利 | 中鐵港航局集團董事、副總經理,中鐵港航東南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
中鐵建監事會主席兼審計監事局局長 | |
王巍 | 中鐵建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
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
張成 | 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
中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 |
郭繼明 | 總會計師 |
公司總會計師 | |
中鐵武漢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 | |
高洪光 | 中車大連機車有限公司職工,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張大勇 | 鐵路總公司機務局工作,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王衛安 | 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濟師兼規劃發展部部長 |
賈洪 | 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
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 |
劉為民 | 副總經理、黨委委員 |
曾欣 | 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運營公司董事長 |
譚文舉 |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運營分公司總經理。 |
杜勁松 | 中車時代電氣股份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 |
劉忠 | 南昌水業集團黨委書記、高級工程師 |
何文 | 中鐵信託董事、中鐵會計機構負責人,“2010年中國總會計師年度人物” |
賀文成 |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總會計師 |
王懷忠 | 總經理助理、發展與市場部經理 |
單勇 |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資料來源: |
姓名 | 擔任職務/個人成就 |
---|---|
副校長,獲得者,獲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
黨委書記 | |
黨委書記 | |
(威海)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 |
教授,博士生導師、土木系主任,獲得者 | |
萍鄉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 |
資料來源: |
姓名 | 擔任職務/個人成就 |
---|---|
現任香港上市公司眾安集團副總裁兼首席人才官 | |
杭州聯縱國際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 | |
的創始人之一,“”,百度高級技術總監 | |
溫永紅 | 深圳南華西集團董事長 |
鄒淦榮 | 有限公司董事長 |
景開強 | 高級會計師,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
徐湘武 | 曾任執行董事、副總裁,兼任管理中心總經理 |
資料來源: |
姓名 | 擔任職務/個人成就 |
---|---|
2009年全國田徑錦標賽金牌獲得者,2014年三級跳遠冠軍 | |
女子馬拉松冠軍 | |
2015年亞洲錦標賽女子鐵餅冠軍,2015年全國田徑冠軍賽冠軍 | |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