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登庸:祖先,從漁夫到將軍,篡位前的準備,建立莫朝,受禪稱帝,後黎遺臣復興運動,與-九游会j9

莫登庸(mạc đăng dung,1483—1541),名諱,諡號仁明高皇帝(nhân minh cao hoàng đế),廟號(mạc thái tổ),越南莫朝(1527—1592)開國,1527年至1529年期間在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莫登庸
  • 外文名:mạc thái tổ
  • 別名:安興王(即位前)安南都統使(明朝封)
  • 國籍:越南
  • 民族:京族
  • 出生日期:1483年
  • 逝世日期:1541年
  • 職業:君主
  • 諡號:仁明高黃帝
  • 廟號:莫太祖
祖先,從漁夫到將軍,篡位前的準備,建立莫朝,受禪稱帝,後黎遺臣復興運動,與明朝的關係,逝世,後世評價,家族,兄弟,姊妹,子女,

祖先

莫登庸是陳朝的七世孫、的五世孫。莫登庸祖籍平河南堆(即至靈縣龍洞社),後來其祖父莫萍遷居到了古齋社(今海防市)。莫萍生莫檄,莫檄則娶同社人鄧椿的長女鄧氏好,生下了三子:莫登庸、莫篤信、莫(言厥)。

從漁夫到將軍

莫登庸年幼的時候家境十分貧困,因此自小從事漁業為生。長大後,以健壯而且武藝高強,考中力士成為(一說考中武舉成為宿衛)。1508年,莫登庸被威穆皇帝任命為天武衛都。
1511年,莫登庸被襄翼皇帝進封為武川伯。1516年,因襄翼皇帝暴虐,鄭惟㦃發動兵變將其殺害。鄭惟㦃立黎光治為帝,但不久黎光治就被鄭惟㦃的哥哥鄭惟岱劫持到了西都(今清化),將其殺死。而安和侯阮弘裕得知襄翼帝被弒,舉兵攻打並劫掠了東都升龍,擁立為帝,遷到了西都。大臣黎廣度不服,投奔了的叛軍。陳皓叛軍則趁機占據了東都。發兵鎮壓後,兩位討敵有功的軍閥鄭綏和阮弘裕等人發生衝突,互相攻伐。鐵山伯支持鄭綏,1517年,阮弘裕從前往朝見黎昭宗,當時莫登庸正在鎮守山南,陳真建議莫登庸在中途將其截殺,但莫登庸不忍,因此阮弘裕幸免於難。
之亂失敗之後,黎廣度被押解進京。在莫登庸的奏請下,黎廣度被誅殺。
當時年幼,各地將領擁兵自重,互相攻伐。鐵山伯陳真發兵驅逐了阮弘裕,控制了升龍。陳真以黎昭宗的名義,令阮公度率步兵、莫登庸率水兵追擊,阮弘裕逃到了。官軍掘開了阮弘裕父親阮文郎的墳墓,開棺斬首。莫登庸本欲率軍進攻,但收到了阮弘裕寫給他的一封信和一首詩,於是擁兵不戰,阮弘裕得以率軍回到清化。
驅逐阮弘裕後,大權在握,僅僅只是個傀儡。莫登庸也十分畏懼他,令兒子娶陳真的女兒為妻。當時有人創作了一首詩,稱陳真會篡位成為明君。因此國舅褚啟、壽國公鄭侑、瑞郡公吳柄建議黎昭宗殺之。黎昭宗遂誘陳真進入宮殿之中殺害。但陳真的餘黨黃維岳、阮敬、阮盎等發動叛亂,劫掠升龍;逃到了嘉林菩提津避難,下令阮弘裕率軍勤王,但阮弘裕按兵不動。不得已之下,黎昭宗想起了莫登庸,於是派遣恭儉侯何文正、檜溪伯黎大堵前往,邀請莫登庸出山,並委之以兵權。莫登庸把黎昭宗迎到了菩提津。莫登庸率水軍駐紮珥河,派人詔諭阮盎等人投降,阮盎回書要求殺死褚啟、鄭侑、吳柄三人。莫登庸遂將三人處死,但阮盎、阮敬等仍舊拒絕歸順。
莫登庸認為菩提津離餘黨的勢力範圍太近,將黎昭宗迎到了寶洲(屬慈)。杜岳、副都御史阮豫反對,被莫登庸殺死。與此同時,鄭綏、阮敬等人擁立黎榜為帝,公開與黎昭宗對抗;不久又廢之,改立黎槱為帝。
黎昭宗見莫登庸不能平叛,令阮弘裕前來助陣。阮弘裕領清化兵、莫登庸領山南兵,攻打阮盎、阮敬于山西,阮弘裕慘敗,自認為不能得勝,率軍先回到了清化,只留莫登庸軍與阮盎等人相持。只得更加重用莫登庸,任命他為提統水步諸營事,掌管討伐阮盎叛軍的所有兵馬。
1519年,戰局開始得到轉機。先是莫登庸在菩提津大破鄭綏的兵馬,鄭綏挾持黎槱退往安朗;不久莫登庸又在慈廉掘開堤壩大破鄭綏軍,擒獲黎槱殺之。以此功績,莫登庸被封為明郡公。黃惟岳、阮盎、阮敬都投靠了莫登庸,莫登庸的勢力越來越壯大。
1521年,莫登庸被封為仁國公,節制十三道水步諸營,掌握後黎朝朝廷的軍權;黎昭宗親自來到莫登庸的邸宅,晉升莫登庸為;隨後莫登庸率軍前往京北諒源地方鎮壓了陳昇(陳皓之子)的餘黨。次年,莫登庸又鎮壓了黎克綱、黎伯孝的叛亂。

篡位前的準備

莫登庸權勢日熾,欲控制,派女兒進入宮中服侍黎昭宗,實際上是監視黎昭宗的一舉一動。莫登庸封其長子為毓美侯,掌金光殿;莫登庸本人出行的時候則皇帝的儀衛。署衛阮構、都力士明山伯阮壽、覃舉等人反對,莫登庸殺之。黎昭宗不能忍,1522年,黎昭宗與范獻、范恕等人密謀,與的鄭綏秘密相約討伐莫登庸,不久黎昭宗也隻身逃出升龍,來到山西明義縣的夢山中躲避。莫登庸得知後,派黃惟岳前往追捕,黎昭宗發兵抗拒,黃惟岳被殺。與此同時,莫登庸召集群臣,聲稱黎昭宗被奸臣劫持到外地,擁立昭宗的弟弟為帝,,是為。
黎昭宗在山西的時候本來前來勤王的勢力很大,但由於聽信宦官范田的讒言導致人心渙散。而鄭綏的部將阮伯紀前來參謁,范田恐其爭權,慫恿將其殺死。鄭綏十分惱火,發動兵變,將黎昭宗劫持到了清化。
莫登庸遙廢黎昭宗為陀陽王,並屢次挾持黎恭皇進攻鄭綏和黎昭宗。1524年,黎恭皇晉升莫登庸為、、仁國公;1525年莫登庸又被封為都將、總率天下水步諸營,在一舉攻滅了鄭綏的勢力,擒獲黎昭宗,押往升龍囚禁。次年莫登庸指使沛溪伯範金榜將黎昭宗殺害。
此時莫登庸的黨羽遍布朝中,莫登庸決定篡奪皇位。早在1524年被任命為的時候,莫登庸就奏請封的兒子陳實為弘休伯,試圖尋求陳真餘黨的支持。到了1527年,在莫登庸的授意下,朝廷派人前往莫登庸的祖籍地宜陽古齋社,給莫登庸,封安興王。不久又炮製了一首頌揚周公輔佐的詩。莫登庸從古齋前往升龍,在他的授意下,群臣建議。武睿等忠於後黎朝的大臣不服,辱罵莫登庸,皆被殺。

建立莫朝

受禪稱帝

1527年4月,莫登庸接受了的,成立,明德,黎恭皇被廢為泰王。不久脅迫黎恭皇與太后鄭氏鸞一起自殺。莫登庸封莫護(原名武護)為、中官阮世恩為蒞國公,以他們為左輔右弼。莫登庸怕生變亂,因此在之初一切遵守後黎朝的法度,試圖尋求後黎朝的支持。可是大多數後黎朝功臣子孫多逃竄外國或隱姓埋名,有的甚至聚眾成匪。阮弘裕的兒子安清侯阮淦率其子弟逃往哀牢(寮國),國主乍斗將其安置在岑州,圖謀恢復後黎朝,後來成為了莫朝在國內最大的敵對勢力。次年,莫登庸認為天下逐漸趨於太平,方才開始改革兵制、田制、祿制、地方官制。
1529年,莫登庸以年老為由讓位給兒子,自稱,退隱到了宜陽縣古齋的祥光殿,以漁為業,遨遊自樂。事實上,莫登庸退隱到古齋時仍遙控著莫朝的朝政,其真正目的是為了為其子莫登瀛的外援。

後黎遺臣復興運動

1530年,清化人黎意自稱後黎朝宗室的外孫,在椰州起兵,宣布恢復的光紹年號。後黎朝遺臣紛紛投奔其麾下,短短旬月之間各郡縣紛紛回響,兵至數萬人,屯兵馬漆江。莫登庸親自征討,但屢戰屢敗,只得退回升龍,留太師麟國公莫國楨防禦。莫國楨退守。
黎意的勢力越來越大,攻入了。得知此事,率軍親征,與莫國楨合兵擊之,被黎意大敗。此時黎意聲名大振,退往椰州享樂。莫國楨得知黎意無備,率師偷襲,將其擒獲,於升龍。黎意的殘部逃往哀牢投奔,使阮淦勢力得到壯大;同時阮淦找到了一位名叫的人士,自稱是黎昭宗之子,將其立為皇帝(是為後),試圖讓其歸國復位。
為了防止後黎朝的叛亂,莫登庸下令收繳全國百姓手中持有的槍劍及尖刀等武器,違者依法論處。這在一定程度上使莫朝的治安狀況有所好轉,出現了“道不拾遺、外戶不閉”的情景。

與明朝的關係

早在1522年的時候,出逃山西,黎昭宗的母親鄭氏鸞與弟弟(即後來的)都未及隨行,留在了升龍。鄭氏鸞派人秘密出使明朝,通告了莫登庸驅逐國主之事。當時嘉靖帝剛剛繼位,派遣編修、俞敦詔諭其國,但在龍州聽說大亂,只得返回。1525年,黎昭宗遣使赴明朝貢並請求冊封,希望得到明朝的支持,但被莫登庸阻止。次年莫登庸賄賂欽州判官唐清,要求為其所立的傀儡黎恭皇請求冊封,但唐清被兩廣總督逮捕入獄,冊封之事成為泡影。
1528年,莫登庸篡奪後黎朝皇位之後,遣使赴,聲稱後黎朝子孫滅絕,無人可以繼承皇位;臨終前囑咐讓大臣莫氏權管國事。同時宣稱莫氏得到了群臣擁戴和百姓的擁護,請求明廷冊封其為。嘉靖帝派人暗中前往訪查,得知莫登庸系篡位,因此暗中訪查黎氏子孫,並痛罵了莫朝的使者。莫登庸畏懼,重金向明朝進貢,雙方關係方才和緩。此後不少後黎朝逃亡明朝通告其篡位之事,請求明廷協助恢復後黎朝,都因莫登庸通過向邊境官員行賄而失敗了。
1533年,流亡哀牢的後策劃重建後黎朝,同時派遣鄭惟僚出使明朝,自稱世孫,通告莫登庸篡位之事。1537年,嘉靖帝下令列舉了莫登庸十大罪,令、前往雲貴、兩廣調度軍糧,以總督軍務、毛伯溫軍務,以都督僉事江桓、牛桓為左右總兵,準備發兵征討安南,但在嚴嵩、等人的勸說下取消了計畫。不久抓獲了莫朝的間諜,這使嘉靖帝大為震怒,下令依照原來的計畫征討。汪文盛傳檄安南,若有擒獲莫登庸父子者,賞賜官爵及白銀萬兩;同時下書莫登庸處,稱若其能夠投降,即赦免其罪。
得到此訊息後,莫登庸派遣阮文泰出使明朝,獻表請降。1540年,莫登庸留皇帝守國(此時已逝世,子莫福海繼位),自己與侄兒莫文明以及大臣武如桂、杜世卿、鄧文值等四十餘人自縛,經過邊境的(今中越邊境的),前往汪文盛的軍中投降,頓首認罪;並獻上地圖和金銀珠寶等物,請求內屬明朝的。同時割讓一帶的安廣、、澌浮、金勒、古森、了葛、安良、羅浮諸洞土地給明朝。明朝遂取消了進攻計畫。
莫登庸派遣阮文泰、許三省等人赴燕京獻表投降,明將毛伯等人也來到燕京,奏稱莫登庸投降之事。嘉靖帝準其投降,令廣西頒賜《》,封莫登庸為使,子孫世襲此職,安南內政悉聽其管理。

逝世

與此同時,後派遣、、鄭公能、賴世榮等人已經攻取了清化,占據了南部的大片土地,在西都重建後黎朝。後黎朝的紛紛前去投奔,支持後黎朝的莫朝地方官員也紛紛倒向後,越南進入了。
1541年,莫登庸逝世,皇帝()開始親政。死後廟號太祖,諡號仁明高皇帝,葬安陵(an lăng)。

後世評價

由於莫登庸篡奪了後黎朝的皇位,後來又向明朝歸還了很小部分越南侵占中國的土地,傳統越南史官不承認莫氏皇位的正統性,並且給予莫登庸非常差的評價。近代越南歷史學家對其評價也不好,稱他為亂臣賊子和。越共學者們對莫登庸的評價依然非常差,污衊莫登庸投靠外國,“非常無恥”。

家族

兄弟

莫池厥
慈王 莫佳督

姊妹

莊和長公主 莫玉?
慶艶公主 莫玉慧(莫璤,初嫁進郡公阮領,後改嫁臨國公裴堵)
秀花公主 莫玉英(嫁武護)

子女

弘王(恆王) 莫正中
莫復山
莫仁撫
廣王 莫
莫仁鄺
莫岱慶
(失名)
(失名)
(失名)
有一女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