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soreness of loins)指腰部酸楚不適。臨床以腎虛較為常見。腰酸與腰痛有相似之處,且常可酸痛並見,也有虛實寒熱之別,須辨析兼證以定其治法。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中醫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腰部
- 常見病因:脊柱及周圍軟組織疾病、脊髓和脊椎神經疾病、內臟器官疾病、精神因素等
- 常見症狀:腰部酸楚不適
病因及常見疾病,檢查,鑑別診斷,治療原則,
病因及常見疾病
1.脊柱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疾患
如挫傷、扭傷所引起的局部損傷、出血、水腫、粘連和肌肉痙攣等。
2.脊髓和脊椎神經疾患
如脊髓腫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酸。
3.內臟器官疾患
如子宮及其附屬檔案的感染、腫瘤可引起腰骶部酸痛,這種患者往往同時伴有相應的婦科症候。
4.精神因素
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為主訴,但並無客觀體徵,或客觀檢查與主觀敘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識來解釋的病,這種腰酸常為癔病的一種表現。5.腎臟疾患如感染等。
檢查
1.腎虛精虧
輕者腰部酸楚不適,綿綿不已,遇勞加重,休息後緩解。重者尚伴有酸困而痛,腰膝無力,肢酸膝冷,足跟疼痛等。舌苔薄,脈沉細。
2.腎陰虛虧
腰酸膝軟,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盜汗遺精,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3.腎陽虛弱
腰酸腰軟,下肢浮腫,畏寒肢冷,氣衰神疲,陽痿,早泄。舌淡,脈沉細。
鑑別診斷
1.腰膝酸軟
是中醫所說肝腎虧損的一種症狀。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2.腰骶部酸痛
慢性盆腔炎症形成的瘢痕粘連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後及月經前後加劇。
治療原則
臨證首先宜分辨表里虛實寒熱。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證多屬表、屬實,發病驟急,治宜祛邪通絡,根據寒濕、濕熱不同,分別施治。由腎精虧損所致者,其證多屬里、屬虛,常見慢性反覆發作,治宜補腎益氣為主。
1.腎虛精虧
治宜溫養補腎。主要方劑:青娥丸(《局方》)合金剛丸(《雜病源流犀燭》)加減。
2.腎陰虛虧
治宜滋補腎陰。主要方劑:左歸丸(《景岳金書》)加減。
3.腎陽虛弱
治宜溫補腎陽。主要方劑:右歸丸(《景岳全書》)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