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友(?-253年),字文悌,(今江西樟樹市)人,漢族,三國東吳名將。
聶友少為縣吏,至京城常與大將軍諸葛恪等人交往、辯談,因時論精闢,聲名四溢。吳赤烏四年(公元241年),孫權將圖珠崖(今海南島),以問軍師全琮,琮曰:“殊方異域,隔絕瘴海,水土氣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自生疾病,轉相污染,往者懼不能,反所獲何?可多致猥虧江岸之兵,以冀萬一之利。愚臣窮所不安。”孫權不聽信。諸葛恪推薦聶友為珠崖太守,孫權詔加聶友為將軍與校尉陸凱同往,獲勝。孫權大悅,徵拜丹陽太守。後遭孫峻忌妒,欲以為鬱林太守。聶友發病卒,年僅三十三。其墓在豫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聶友
- 別名:文悌
- 國籍:東吳(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豫章郡(今江西樟樹市)
- 逝世日期:253年
- 職業:將領
- 主要成就:討伐儋耳郡的叛亂
人物資料,軼事典故,歷史記載,人物評價,聶友生年之謎,
人物資料
聶友(?-253年),字文悌,豫章郡(今樟樹市)人。聶友有口才,年輕時擔任縣吏。元年(222年),被流放到交州,縣令讓聶友護送虞翻出,虞翻和他交談一番後感到非常驚奇寫信給豫章太守(173-244,會稽山陰人),讓他任命聶友擔任。豫章郡當時有,會見了他問:“縣吏聶友,可以擔任什麼職務?”功曹回答說:“這個人只是縣裡的小吏而已,應該可以擔任我的助手曹佐。”說:“議論的人認為他應該擔任,就麻煩您讓出位子吧。”於是任命聶友為。後來派遣聶友到國都,很是與他友愛。當時士人間討論的兩位孫子、,在國都內沒有能和他們比擬的人了,但卻認為聶友可以與之為伍,聶友因此知名。後來擔任將軍,討伐的叛亂,不久就被平定了。大軍還師後被任命為太守。
群英7

在大軍退還時,聶友就知道諸葛恪活不久了,寫信給說:“當人強盛,河山可拔,一朝羸縮,人情萬端,言之悲嘆。”被誅殺後,大將軍很是忌憚與諸葛恪交好的聶友,想要把聶友派到遙遠的交州擔任鬱林太守,聶友氣憤擔憂下生病去世。
軼事典故
聶友亦有夜射白鹿引發的一件逸聞趣事。
三國時候東吳的聶友,字文悌,豫章郡新淦縣人。年輕的時候家庭貧寒,地位低下,經常喜歡用弓箭打獵。
有天夜裡他在燈火照耀下看見一隻白鹿,用箭射中了它。聶友第二天尋找白鹿的蹤跡,血跡已到盡頭處,卻沒有看到白鹿在哪裡。而聶友已飢餓睏倦,就躺倒在一棵梓樹下休息。仰頭看見一枝箭射插在樹枝上,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己昨天所射中白鹿的那枝箭,他奇怪為什麼會這樣。聶友於是回到家裡帶上乾糧,率領一幫子弟,手拿著斧頭來砍伐這棵梓樹。梓樹有少許血流出,於是就把它切割成兩塊木板,拉回家放進池塘中。
木板時常沉沒在水裡,但有時也浮出水面。木板浮出水面,聶友家裡總會有吉祥喜慶的事情。聶友每次要去迎接賓客,常常乘坐這木板。有一次木板忽然在渡水途中要沉沒下去,客人非常恐懼,聶友大聲責罵這木板,木板又重新浮出了水面。
聶友的仕途官運非常如意,官位升遷到丹陽太守。他在丹陽郡做官一年多後,這木板忽然隨著來到丹陽。負責外事的官吏來稟報說:“池塘中的木板進入丹陽城來了。”聶友驚異地說:“這木板來到這裡,必定有它的用意。”聶友隨即辭去官職回家。他下到船艙里,就關閉了船艙的門窗,這兩塊木板夾持在船的兩邊,一天時間就到達了豫章。
從此之後只要木板浮出水面,就反而預示為有災禍發生,聶友家非常不得志。現在新淦縣北面二十里有個地方,名叫封溪,那裡是聶友砍伐梓樹切割成木板放進池塘的所在地,那棵梓樹,現在還在,就因為被聶友從前砍伐過,那梓樹的枝葉都向下生長。
歷史記載
《三國志吳書傳》:
1.丹楊太守聶友素與恪善,書諫恪曰:“本有遏東關之計,計未施行。今公輔贊大業,成先帝之志,寇遠自送,將士憑賴威德,出身用命,一旦有非常之功,豈非宗廟神靈社稷之福邪!宜且案兵養銳,觀釁而動。今乘此勢,欲復大出,天時未可。而苟任盛意,私心以為不安。”恪題論後,為書答友曰:“足下雖有自然之理,然未見大數。熟省此論,可以開悟矣。”於是違眾出軍,大發州郡二十萬眾,百姓騷動,始失人心。
2.始恪退軍還,聶友知其將敗,書與曰:“當人強盛,河山可拔,一朝羸縮,人情萬端,言之悲嘆。”恪誅後,忌友,欲以為鬱林太守,友發病憂死。友字,人也。
《》:
聶友有脣吻,少為縣吏。徙交州,縣令使友送之,翻與語而奇焉,為書與豫章太守,令以為。郡時見有功曹,斐見之,問曰:“縣吏聶友,可堪何職?”對曰:“此人縣間小吏耳,猶可堪曹佐。”斐曰:“論者以為宜作,君其避之。”乃用為。使至都,友之。時論謂顧子默、子直,其間無所復容,恪欲以友居其間,由是知名。後為將,討儋耳,還拜丹楊太守,年三十三卒。
人物評價
1.《》:友有脣吻;
2.聶友出身貧寒,所以開始時只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小吏,直到後來遇到和後才開始潛龍入淵,大施才華。而從從始至終都與聶友友善,以及聶友的仕途可以看出,聶友其人才幹過人,能文能武,是一位大才,所以諸葛恪被殺後,最忌憚的就是擔任丹陽太守的聶友,所以第一時間就開始對聶友下手。
聶友生年之謎
吳書里說,聶友是在被殺當年憂憤逝世的,時年三十三歲,這本無疑義。
但據《永豐三修譜》(明崇禎1631年修譜,藏吉水下鷗)記載,聶友出生在初平四年癸酉(193年)七月初六日子時,吳太帝嘉和(和有誤應是禾)五年丙辰(236年)二月初十除太守,與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