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xí guàn,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風俗、社會習俗、道德傳統等通過實踐或經驗而適應習慣於做艱苦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習慣
- 外文名:habit
- 拼音:xí guàn
- 釋義:通過實踐或經驗而適應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相關名言,
基本解釋
[habit;custom;practice] 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風俗、社會習俗、道德傳統等
◎ 習慣 xíguàn
習慣於做艱苦工作
引證解釋
1. 亦作“ 習貫 ”。原謂習於,後指逐漸養成而不易改變的行為。
《大戴禮記·保傅》:“少成若性,習貫之為常。”
漢 應劭《<風俗通>序》:“俗間行語,眾所,,莫能原察。”
《沉淪》一:“這也是他近來的一種習慣,看書的時候,並沒有的。”
2. 習俗,風尚。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那么您死啦,沒有棺材睡又有什麼關係呢?這都是一種習慣!”
《征塵》:“我掏出兩角錢遞給他,不知應該說什麼。假如習慣允許我的話,我真想擁抱他。”
3. 對新的情況逐漸適應。
清 《聊齋志異·水莽草》:“生便遣 三娘 操作。 三娘 雅不習慣,然承順殊憐人。”
巴金《滅亡》第八章:“我在那裡住了兩個月就完全習慣了,猶如在自己家裡一般。”
相關名言
- 習慣就是習慣,誰也不能將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樓。 ()
- 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春秋*)
- 總以某種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養成習慣()
- 壞習慣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
- 習慣是在習慣中養成的()
- 大事使我們驚訝,小事使我們沮喪,久而久之,我們對這二者
- 都會()
- 根深蒂固的惡習決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玉外納)
- 習慣實際上已成為天性的一部分(亞里士多德)
- 習慣能造就第二天性()
- 習慣比天性更頑固(昆圖斯)
- 是否真有幸福並非取決於天性,而是取決於人的習慣()
- 習慣成自然
- 思想(且不論好壞與否)行為習慣,這就是人生的規律 (特賴因)
- 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查·艾霍爾)
- 習慣是行為的女兒,不過女兒反過來養育母親,並按母親的模樣生下自己的女兒,不過更,更幸運了(傑·泰勒)
- 習慣是社會的巨大的和最可貴的維護者(威·詹姆斯)
- 大多存在於良好的習慣中(佩利)
- 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習慣抵得上一磅智慧----(托·布·里德)
- 是巨大的(西寒羅)
- 任何事物都不及習慣那么神通廣大()
- 習慣就是一切甚至愛情中也是如此(沃維納格)
- 習慣之始,如蛛絲,習慣之後,如繩索
- 習慣使社會階層自行分開,不相混雜(威·詹姆斯)
- 當你開始依照習慣行事,你的進取精神就會因此而喪失----()
- 習慣支配著那些不善於思考的人們()
- 許多富有創見的人並沒有想到這一點他們被習慣引入歧途()
- 人喜愛習慣,因為造它的就是自己() 成的啊(忒壬斯)
- 討飯三年懶做官(日本)
- 拴慣了的狗,不能帶去打獵()
- 習慣要靠習慣來征服(坎普滕的托馬斯)
- 一個釘子擠掉另一個釘子,習慣要由習慣來取代()
- 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自己()
-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貧難改舊家風
- 以為一個曾以某種方式完成某種行為的人不會再作出相同的舉動,這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一種誤解。只要乾過,就一定會再乾,實際上他早已乾過了(切薩雷·帕)
- 一個人如果每年根除一種惡習,那么他用不了多久就成為的人(坎普滕的托馬斯)
- 在克服惡習上,遲做總比不做強(利德益特)
- 壞習慣像餅子,碎了比保存起來好(英國)
- 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養成一種做好事的習慣。(亞里士多德)
- 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巴金)
- 習慣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會變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
- 不良的習慣會隨時阻礙你走向成名、獲利和享樂的路上去。( )
- 人喜歡習慣,因為造它的就是自己。( )
- 習慣,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隸。(高 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