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頜龍的化石是較為完整的骨骼。現時已知的物種只有美頜龍(c. longipes),不過於1970年代在法國發現的較大標本曾一度被認為是另一物種的c. corallestris。已知的美頜龍標本是兩個接近完整的骨骼,一個標本是從德國發現長約89厘米,另一個標本則是從法國發現長約125厘米。德國標本(編號bsp as i 563)是於1850年代在的中被發現。索侯芬石灰岩亦發現了一些完好的化石,如始祖鳥仍有羽毛輪廓及一些提通階時期的翼龍目仍有翼膜銘刻。較大的法國標本(編號mnhn cnj 79)是於1972年在法國東南部近尼斯發現的。
物種學史
約翰·a·華格納(johann a. wagner)於1859年概略的描述了這個標本,於1861年才進行詳細的描述,並命名了長足美頜龍(compsognathus longipes)。於1868年初,假定這個標本是與恐龍有親緣關係,而於1896年,確認這些化石為恐龍的成員。倫姆(john ostrom)於1978年詳細的重新描述這個物種,令它成為當時最知名的細小。德國標本現時在德國的國家古生物和地質收藏館中展覽。
美頜龍出現在電影《》(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以及《iii》(jurassic park iii)。在《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中,美頜龍被錯植為三迭美頜龍(compsognathus triassicus),結合美頜龍的屬名以及的種名;原美頜龍是美頜龍的三迭紀遠親,出現在《侏羅紀公園》的原著小說。美頜龍通常在英文中被暱稱為"compys"。它們通常被敘述成小群體動物,這行為來自於《侏羅紀公園》的原著小說。但沒有科學證據顯示美頜龍與原美頜龍有這種社會行為。
在德國標本的附近發現了一些直徑10毫米的蛋。於1901年,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解釋這是皮膚的骨化。1993年的重新描述中指它們其實是未成熟的蛋。]但是,後期的研究懷疑這些蛋是否屬於,因為它們都是在之外被發現。一個保存完好的,在兩條輸卵管中有兩顆未生的蛋。故此對那些化石被認為是美頜龍的蛋仍存有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