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是我國行政區劃名稱之一,中國大陸自1980年以來,隨著、的推進,大多數縣級市都以的方式建立。自1983年起,縣級市被作為行政區劃術語被正式確立下來。
縣級市一般由管轄或。但需要注意的是:存在一類縣級市由所在的省直接管理(稱“省直轄市”或稱“”),在之後單獨建制,該類縣級市與享有同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這類縣級市的行政區劃類型為,行政級別與相同。
截至2018年9月26日,中國大陸總計375個縣級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縣級市
- 外文名:county-level city
- 區劃類型:
- 確立時間:1983年
- 管轄方式:管轄或或省直轄
- 數量:375個(截至2018年9月26日)
- 始建時間:1949年
- 設立標準:需滿足8項14個指標
設立標準,發展歷程,行政劃分,名單列表,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省直轄縣級市,近期設立,
設立標準
(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以上的縣,達到下列指標,方可撤縣設市:
1、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含縣屬企事業單位聘用的農民契約工、長年臨時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登記的有固定經營場所的鎮、街、村和農民集資或獨資興辦的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城鎮中等以上學校招收的農村學生,以及駐鎮部隊等單位的人員,下同)不低於12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30%,並不少於15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80%,並不低於15億元(經濟指標均以1990年不變價格為準,按年度計算,下同);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10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100元,總收入不少於6000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6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0人至400人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撤縣設市:
1、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10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7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業的人口比例不低於25%,並不少於12萬人。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70%,並不低於12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8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80元,總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0%,道路鋪裝率不低於55%,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三)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0人以下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撤縣設市:
1、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6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20%,並不少於10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60%,並不低於8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6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不低於人均60元,總收入不少於4000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來自水普及率不低於5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5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四)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設市時條件可以適當放寬:
1、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區(盟)行政公署駐地。
2、鄉、鎮以上工業產值超過4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25億元,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超過1億元,上解支出超過50%,經濟發達,布局合理的縣。
3、沿海、沿江、沿邊境重要的港口和貿易口岸,以及國家重點骨幹工程所在地。
4、具有政治、軍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具備上述條件之一的地方設市時,州(盟、縣)駐地鎮非農業人口不低於6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4萬。
(五)少數經濟發達,已成為該地區經濟中心的鎮,如確有必要,可撤鎮設市。
設市時,非農業人口不低於10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500元,上解支出不低於財政收入60%,工農業總值中工業產值高於90%。
(六)國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區確定予以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和財政補貼縣原則上不設市。
(七)設定市的建制,要符合城市體系和布局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地質、地理環境條件。
(八)縣級市不設區和區公所,設市撤縣後,原由縣管轄的鄉、鎮,由市管轄。
發展歷程
- 專轄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到1970年專區改稱地區以前,專區管轄的市稱為“專轄市”,其行政地位與縣相同;
- 地轄市:1970年專區改為地區以後,地區所轄市(即原專區轄市)改稱“地轄市”,其行政級別與縣相同;
- 縣級市:1983年地級行政區劃改革以後,部分縣改稱“縣級市”,其地位與縣級行政區相同,一般多隸屬於地級行政區管轄。
行政劃分
縣級市,是之一,大部分縣級市的和、等平級,一般由代管。
《》所指的“不設區的市”,主要指縣級市,但是部分地級市也是不設區的市,中國僅有廣東省的東莞市和中山市、海南省的三沙市和儋州市、甘肅省的嘉峪關市這五個地級市屬於“不設區的市”,這些市俗稱“直筒子市”,其下轄的鄉鎮由地級市直接領導。在中國台灣省,也存在一種隸屬於縣管轄的行政區劃單位——縣轄市,其行政地位相當於鄉級行政區(鎮、街道),為縣政府駐地。
2018年11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分為、、三個級別。
中國行政區劃分為省、縣、鄉等三個級別,詳細實行如下原則:
- 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 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
- 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 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 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
名單列表
河北省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
、、 | |
、 | |
、、、 | |
、、、 | |
、 | |
山西省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
、 | |
、 | |
內蒙古自治區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
、 | |
、 |
遼寧省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
、 | |
、 | |
、 | |
、 | |
、 | |
吉林省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
、、、 | |
、 | |
、 | |
、 | |
、、、、、 |
黑龍江省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
、、、、 | |
、、 | |
、 | |
、、 | |
、 | |
江蘇省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
、 | |
、、、 | |
、、、 | |
、 | |
、、 | |
、、 |
浙江省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
、 | |
、 | |
、、 | |
、、、 | |
、、 | |
安徽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海南省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四川省
貴州省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
、 | |
、 |
雲南省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
、 | |
陝西省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
、 | |
甘肅省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
青海省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寧夏回族自治區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地級行政區 | 縣級市 |
、 | |
、 | |
博樂市、 | |
、、 | |
、、、、、、、、 |
資料來源
省直轄縣級市
需要注意的是,是中國行政區劃之一,屬於,是指獨立於之外單獨建制,由所在的直接領導和管理,與享有相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的縣級行政區。
中國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官網顯示,當前我國,僅河南省、、、有省(自治區)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的省直轄縣級市名單如下: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海南省:、、、、;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近期設立
2018年,陝西省彬縣、江蘇省海安縣、湖北省京山縣、黑龍江省漠河縣、山西省懷仁縣、貴州省興仁縣、安徽省潛山縣、廣西壯族自治區荔浦縣、山東省鄒平縣、甘肅省華亭縣、雲南省水富縣、河北省灤縣等12縣“撤縣設市”先後獲批。
2017年,河北省平泉縣、浙江省玉環縣、陝西省神木縣、四川省隆昌縣、湖南省寧鄉縣、貴州省盤縣6個縣獲批“撤縣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