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君,為中國古代、的位號。縣君一號始於西漢,是指以縣名為封號的君,時漢武帝封同母異父姊為君,封號是修成,稱修成君,修成是當時的縣名,是謂縣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縣君
- 年代:唐朝
- 指:以縣名為封號的
- 始於:西漢
由來歷史,釋義,
由來歷史
唐朝時期,縣君是的品秩,三品或四品的之母可封為縣君,而五品文武官之母亦封縣君。宋朝封官員之母或正室封為縣君。金朝時,官位在四品文、武散官大將軍以上之官員,其母或正室封縣君。元朝正、官之母或正室封為縣君。明朝曾孫女為縣君。清朝時期,之女封為縣君。
釋義
1.中國古代貴族女子等級,婦女封號。漢武帝封其同母異父姊為修成君。修成為當時縣名。唐代三品、四品母封縣君,五品文武官之母或妻封縣君。宋升朝官之母或妻封縣君。宋庶子、少、司業、郎中、京府、令等官之妻封縣君。金四品文、武散官懷遠大將軍以上之母或妻封縣君。元正官之母妻封縣君。明曾孫女封縣君。清時之女,稱為“”,漢名“縣君”。此外,第十女亦封為縣君。
《晉書·后妃傳上·宣穆》:“魏八年崩,時年五十九,葬洛陽,追贈君 。”唐《虞部員外郎張府君墓志銘》:“母曰太原縣君。”宋《春娘傳》:“太守謂 玉 曰:‘汝今為縣君矣,何以報我?’”清《茶香室叢鈔·室人》:“﹝宋﹞中,改郡縣君號為七等……縣君為室人、安人、孺人。”
2.命婦的通稱。金《》卷八:“鶯鶯已是縣君,君瑞是學士。”元《》第二折:“若是得了官呵!金冠霞帔,駟馬高車,你便是夫人縣君也。”《》卷十四:“我縣君即是街南趙大夫的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