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簡稱穗,別稱、,是省會、、、、、國際商貿中心、國際、國家綜合性,首批,是司令部駐地。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是、的中心城市以及“”的樞紐城市。
廣州是,從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是的輻射中心,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時期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
廣州市總面積7434平方公里,轄11個市轄區,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廣州是華南地區最大的城市。廣州被全球權威機構gawc評為。每年在廣州舉辦的“”,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的投資。廣州的達8700多家,總量居全國前三。廣州集結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員,在校大學生總量居全國第一。
廣州人均住戶存款均居全國前三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位。廣州居中國第一位,居中國第三位。福布斯2017年“排行榜”居第二位;居第三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州
- 外文名稱:guangzhou,canton,kwangchow
- 別名:、、、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下轄地區:11個市轄區
- 政府駐地: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府前路1號
- 電話區號:( 86)020
- 郵政區碼:510000
- 地理位置:廣東省中南部,北部
- 面積:7434.4平方公里
- 人口:常住人口:1449.84萬(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機場:
- 火車站:、、、等
- 車牌代碼:粵a
- 行政代碼:440100
- 地區生產總值:22859.35億元(2018年)
- 人均生產總值:157668.1元(2018年)
- 消費品零售額:9402.59億元(2017年)
- 住戶存款總額:15032.29億元(2017年)
- 人均支配收入:55400元(2017年)
- 人類發展指數:0.869(極高人類發展標準)
- 高等學府:///
- 現任領導:市委書記:、市長:
- 城市類別:
- 捷運日均客流:767.8萬人次(2017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條件,地形地貌,水文特徵,自然資源,生物資源,礦藏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通信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交通運輸,公路,鐵路,航空,航運,市內交通,歷史文化,學派,文學,繪畫,音樂,戲曲,工藝,建築,園林,民俗,宗教,飲食,語言,旅遊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對外交流,領事機構,友好城市,合作交流,
歷史沿革
傳說廣州最早的地名為“”(或“楚亭”)。上的中山紀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著“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將“楚庭”視為廣州的雛型,是廣州最早的稱謂,距今已有2847年。傳說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騎著五色羊,拿著一莖六穗的優良稻穀種子,降臨“楚庭”,將稻穗贈給當地人民,並祝福這裡永無饑荒。說完後,五位仙人便騰空而去,五隻羊則變成了石頭。當地人民為紀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傳說五仙觀即為“楚庭”所在。由此,廣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別名。

秦朝,廣州一直是、、的行政中心。在秦末漢初與唐末,廣州曾經兩次出現過割據的小國,秦末期為,(秦的南海尉)自立為南越王,廣州成為南越王都城(公元前206年至111年)。唐代末期(又名劉龔)據廣州稱帝, 國號(公元917年至971年)以廣州作都城(當時稱興王府)。廣州地區自秦代(公元前214年)定為開始,歷代以來它的行政管轄地區,最小的範圍也據有現廣東省的中部與北部,最大的範圍包括現廣東、廣西的大部地區。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在廣州地區設南海郡。 當時南海郡尉任囂在現中山四路舊倉巷附近修建城廓,稱為“”,廣州為郡治所在地。秦漢時南海郡行政管轄範圍北至觀坪石,東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後趙佗續任南海郡尉。秦朝為了鞏固在嶺南的統治,從中原遷居五十萬居民到嶺南,其後經過兩晉、兩宋、明末三次中原移民高潮,逐漸形成了、客家與三大民系,並形成獨特的。秦末漢初時,趙佗自立為南越武帝,並把管轄範圍擴展到雷洲半島與廣西、桂林地區,以及越南北部。
漢武帝於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國後,把原割據地區劃分為九郡(後縮為七郡),廣州仍稱南海郡,歸屬交趾部後稱交州, 南海郡行政範圍縮小。交州治所在地曾移至廣西梧州,廣州城曾一度較前衰落。東漢末年,廣州屬於吳國,公元216年吳國交州刺史步騭把交州治從梧州遷回廣州,公元226年並將交州改為廣州,廣州之名由此開始。漢代廣州地區行政範圍面積約10.5萬平方公里。
廣州城市天際線

晉代,廣州仍稱南海郡,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轄範圍比漢代有所縮小, 已將東部梅縣、潮汕、惠陽等地區分出;晉代南海郡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南、北朝與隋代,廣州仍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範圍略有變化。
唐代,廣州稱為廣州都督府,是嶺南道的道治與都督府治所在地;廣州都督府行政界線南至寶安、中山,北至清遠, 西至四會;懷集,面積約4.2萬平方公里。唐末期劉岩在廣州稱帝, 號稱,廣州為,並在廣州地區設定鹹寧、常康二縣, 以模仿帝都長安。
公元970年,宋平南漢後,廢興王府仍稱為廣州(以後一直沿用廣州名稱),廣州為廣南東路路治地(簡稱廣東。廣東省之稱自此開始)。廣州行政區域範圍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元、明、清各朝代,廣州先後稱廣州路(元代),廣州府(明、清時),均為省治地(元代廣東省稱廣東道, 明代稱廣東布政司,清稱廣東省)。行政區域範圍雖有變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廣州府行政區域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
解放前, 國民黨統治時,廣州定為市,仍為省會所在地。廣州市行政區域範圍較前各歷史時期大為縮少。 南至河南全島與芳村,東至車陂,北至白灰場,面積為248平方公里。解放後,廣州曾一度劃為直轄市,1954年全國行政區域調整時改為省轄市。 由於生產與城市發展,廣州行政區域經過多次擴展,現廣州市轄區面積達7434.4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廣州管轄的城市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市本級統籌區即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南沙,簡稱“老七區”。東山、芳村、蘿崗原為老七區之一,後因合併而撤銷,南沙為新的老七區組成部分。老四區原指越秀區、東山區、海珠區、荔灣區,但是區域調整之後,就採用老三區(老城區),指越秀、荔灣、海珠;新四區為、、、。
市轄區 | 面積(k㎡) | 人口 | 郵政編碼 | 區政府駐地 | 行政代碼 |
33.80 | 115萬 | 510030 | 越華路183號 | 440104 | |
59.10 | 89萬 | 510145 | 中山七路328號 | 440103 | |
90.40 | 155萬 | 510220 | 廣州大道南999號 | 440105 | |
96.33 | 143萬 | 510630 | 天府路1號 | 440106 | |
795.79 | 222萬 | 510080 | 廣園中路238 | 440111 | |
484.17 | 82萬 | 510700 | 香雪三路1號 | 440112 | |
786.15 | 176萬 | 511400 | 清河東路319號 | 440113 | |
970.04 | 94萬 | 510800 | 新都大道 | 440114 | |
527.65 | 25萬 | 511400 | 鳳凰大道1號 | 440115 | |
1616 | 89.08萬 | 511300 | 惠民路1號 | 440118 | |
1974.50 | 59萬 | 510900 | 新城東路99號 | 440117 | |
註:各區面積參考《區域概況》各區人口參考《廣州市2010年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廣州地處中國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是、、三江匯合處,瀕臨中國南海,東連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三水、南海和順德,北靠清遠市區和佛岡縣及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中國的“南大門”,是廣佛都市圈、粵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廣州位於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市中心位於北緯23度06分32秒,東經113度15分53秒。
氣候條件
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徵。全年平均氣溫20-22為攝氏度,是中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熱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氣溫達28.7℃。最冷月為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9~16℃。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約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7至9月天氣炎熱,多颱風,10月、11月、和3月氣溫適中,12至2月為陰涼的冬季。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於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
地形地貌
廣州屬於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區,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狂藏東北部為中低山地,有被稱為“市肺”的白雲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為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水文特徵
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涌)眾多,水域面積廣闊,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條,河寬5米以上的河流1368條,總長5597.36千米,河道密度達到0.75千米/平方千米,構成獨特的嶺南水鄉文化特色。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廣州栽培作物具有熱帶向亞熱帶過渡的鮮明特徵,是全國果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包括熱帶、亞熱帶和溫帶3大類、41科、82屬、174種和變種,共500餘個品種(其中荔枝有55個主要品種),是荔枝、龍眼、黃皮、烏(白)欖等起源和類型形成的中心地帶。蔬菜向以優質、多品種著稱,有15類127種370多個品種。花卉包括鮮切花類、盆栽植物類、觀賞苗木、食用與藥用花卉、工業及其它用途花卉、草坪、種苗等七大類。傳統品種和近年引進、開發利用的新品種3000多個。
礦藏資源
廣州市的地質構造相當複雜,有較好的成礦條件。已發現礦產47種,礦產地820處,其中大、中型礦床22處。主要礦產有建築用花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鉀、鈉長石、鹽礦、芒硝、霞石正長岩、螢石、大理岩、礦泉水和熱礦水等。轄區內能源礦產和有色金屬礦產十分短缺,呈零星分布,規模較小,品位不穩定。
人口民族
2017年,廣州市1449.84萬人,城鎮化率為86.14%。年末897.87萬人,城鎮化率為79.69%。截至到2018年5月底,廣州市登記在冊的外來人口967.33萬人,戶籍人口911.98萬人。
民族
2015年,廣州有少數民族人口71.8萬人,分屬55個少數民族。其中,戶籍少數民族人口8.8萬人,非戶籍少數民族人口63萬人。
華僑
廣州市“毗鄰港澳,華僑眾多”,是全國最大的僑鄉都市,2015年末,有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和歸僑、僑港澳眷屬近400萬人,其中市內歸僑僑眷、僑港澳眷屬近160萬人,占廣州戶籍人口近1/5,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近240萬人,分布在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分布在亞洲、北美洲、大洋洲及港澳地區。
外籍人士
廣州作為對外貿易的視窗,外籍人士眾多,2013年,從廣州各個口岸入境出境的外國人達到520.6萬人次。截至2014年10月25日,在廣州居住的外國人為11.8萬人,其中亞洲人口為5.7萬人,歐美人口3.6萬人,非洲人口1.6萬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達21503.15億元,同比增長7.0%,人均gdp達到150678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22317美元。地區5947.00億元,增長14.0%。第一產業增加值233.49億元,下降1.0%,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6015.29億元和15254.37億元,分別增長4.7%和8.2%。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1.09:27.97:70.94。第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0.9%和79.3%。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比上年提高2.3%。
廣州已形成汽車、石油化工、電子、電力熱力生產供應、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批發零售、金融、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交通運輸10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增加值占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比重65.6%。廣州正大力實施iab計畫(、、)和nem計畫(新能源、新材料),打造若干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廣州是“‘’試點示範城市”。
2017年,廣州汽車產量達310.8萬輛,產量居全國第一。2016年,廣州總產值達4346.27億元,成為第一大支柱產業。2017年,廣州市和營業收入首次突破3000億元,增長18%左右,已成為支柱產業之一。2017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998.76億元,同比增長8.6%,占gdp的比重達9.3%,成為廣州市第五大支柱產業和第四大經濟成長引擎。廣州及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生產量在全國排第二位,已形成從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到下游系統集成的機器人完整產業鏈條。廣州市業業務總量突破600億元,其中務量完成28.67億件,居全國第一。規模居全國第一。
廣州總部經濟發展能力位居中國第三位,穩居總部經濟發展第一能級城市範圍內。廣州已吸引了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前來投資興業,並與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截至2017年9月底,累計有3萬家在廣州落戶。297家已在廣州設立921個項目,其中120家把總部或地區總部設在廣州。廣州網際網路企業超過3000家,誕生了、、、、、、等,廣州產業營收就占全國近三成。
2017年,廣州新增4000家以上,增量僅次於北京,總數超過8700家。2017年廣州專利申請量11.8332萬件,同比增長33.3%,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3.6941萬件,同比增長29.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441件,同比增長48.7%;發明專利授權量9345件,同比增長21.9%。廣州發展指數居全國前三位。2018年1-6月,廣州專利申請量達85526件,同比增長52.8%。
以廣州為首的9市將聯手港澳打造,成為世界四大之一。廣州被評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超大城市位。2016年、2017年居第三位。美國商會2018年中國最受歡迎的投資城市第一位。2016年、2017年《機遇之城》報告,廣州均居中國城市第一位。
廣州日出

第一產業
2017年,廣州都市農業總收入1912.7億元,增長0.5%。都市農業總產值1387.8億元,增長0.4%。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33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6家,省級龍頭企業38家,都市農業示範區63個。農業產業化產值60億元,增長0.5%;農業產業化規模達13.8%,提高0.6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年工業增加值5459.69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全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2%,其中,醫藥製造業增長3.5%,航空太空飛行器製造業增長4.5%,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10.1%,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下降21.4%,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長18.8%。全年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電子產品製造業和石油化工製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增長9.2%,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52.1%。其中,汽車製造業和電子產品製造業分別增長17.4%和3.9%,石油化工製造業下降4.2%。
全年規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1%,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4.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4.0%,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2.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0%,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5.3%,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下降1.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2221.51億元,增長9.8%;實現利潤總額1309.30億元,增長11.8%。
參考資料來源 |
第三產業
- 商業
廣州號稱“千年商都”,歷史上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的商業中心之一。廣州擁有商業網點10萬多個,為中國十大城市之冠。商業區、、、商業街區、等為市內較大。其中商業區被譽為華南第一商圈。
廣州五次被福布斯評為第一位。2017年,廣州實現9402.6億元,同比增長8%,連續30年穩居全國第三。住宿餐飲業零售額以1143.24億元的總量位居全國第一。人均消費品零售額居中國第一位。商品進出口總值971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其中,商品出口總值5792.15億元,增長12.3%;商品進口總值3922.21億元,增長16.0%。
- 金融
2017年,廣州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998.76億元,同比增長8.6%,占gdp的比重達9.3%,成為廣州市第五大支柱產業和第四大經濟成長引擎。2017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51369.03億元,比年初增加3838.84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49332.53億元,增加3395.19億元。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34137.05億元,增加4467.23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3312.73億元,增加4427.19億元。15032.29億元。
廣州累計培育境內外上市公司154家,總市值2.71萬億元,其中境內a股上市公司100家,總市值1.68萬億元。廣州股權交易中心累計掛牌、註冊展示企業8740家,累計流轉及融資交易額1992.44億元。廣州新三板掛牌企業477家,總市值1270.11億元,募資總額128.96億元,其中51家企業入選創新層,位列全國省會城市第一。
2017年,廣州有證券公司3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60.90億元,淨利潤65.60億元。證券分支機構325家,股票賬戶數1390.39萬戶,股票交易額71038.98億元。期貨公司7家,全年代理交易量4.05億手,代理交易額23.88萬億元;營業收入16.37億元,淨利潤4.90億元。
2017年末全市擁有保險法人機構5家,市場主體102家。全年原保費收入1127.3億元。其中,財產險原保費收入255.8億元;壽險業務原保費收入680.8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原保費收入190.6億元。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及給付269.7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128.3億元;壽險業務賠付支出109.1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支出32.3億元。
2017年3月19日,中證報價系統南方運營中心正式落戶廣州並啟動了中證報價私募股權市場上線儀式該項目的落地,標誌著兩所(滬深交易所)、兩系統(全國股轉系統、中證報價系統)在京滬廣深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兩大金融品牌項目落戶廣州,被譽為國際金融界的f20—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落戶廣州,全國最頂級的風險投資論壇——從2017年開始在廣州、深圳輪流舉辦。2017年6月26日,廣州市花都區成為改革創新試驗區。
- 會展
2017年,全市重點場館共舉辦展覽場次678場,同比增長23.0%;展覽面積989.6萬平方米,居全國第二,同比增長10.4%;會議場次7768場,同比增長9.0%;參展參觀參會人數1570.3萬人次,同比增長5.5%。享譽全球的從20世紀50年代一直在廣州舉行,以規模最大、時間最久、檔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榮膺“中國第一展”的稱號。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主詞條:、】
清末年間,於三年在廣州開設,以培養翻譯人才,大量教會學校也在此時成立,並在後來成立港澳分校,分別是、培道、培英、協和、。在年間開辦以教授新學。當時書院林立,著名的有、、聖心明德書院、、、、、、番山書院、。
廣州擁有82所高校,在校大學生總數達113.96萬人,數量居全國第一;廣州集結了全省97%的國家重點學科、80%的高校,是中國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國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華南地區的科教中心。落戶廣州。產學研基地已明確落戶廣州。正式落戶。將在廣州建設分校區。
2017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3.41萬人,在校研究生9.07萬人,畢業生2.41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30.93萬人,在校生106.73萬人,畢業生28.41萬人。技工學校招生7.65萬人,在校生22.97萬人,畢業生5.66萬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6.27萬人,在校生19.60萬人,畢業生7.29萬人。普通中學招生17.65萬人,在校生50.94萬人,畢業生16.10萬人。普通國小招生19.11萬人,在校生100.47萬人,畢業生13.98萬人。幼稚園在園幼兒48.35萬人。小學生數量超過北京、上海。
著名國小 | 著名中學 | ||||
---|---|---|---|---|---|
、、、、、、、、、、等 | 、、、、、、等 |
校名 | 主管部門 | 辦學層次/性質 |
---|---|---|
教育部、省政府 | a類 | |
教育部 | a類 | |
國務院僑辦 | ||
教育部、省政府 | ||
省政府、市政府 | 、、 | |
農業部、省政府 | 、 | |
省政府 | 、、、 | |
省政府 | ||
教育部、衛計委、省政府 | 、 | |
省政府 | 、 | |
省政府 | ||
法務部、省政府 | ||
省政府 | ||
省政府 | 碩士點 | |
省教育廳 | 碩士點 | |
省政府 | 碩士點 | |
省公安廳、省教育廳 | 本科 | |
省政府 | 本科 | |
省政府 | ||
省政府 | ||
省教育廳 | 本科 | |
省教育廳 | 大學本科(民辦)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大學本科 (獨立學院)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註:參考資料《廣東省教育廳 - 普通高校》 |
校名 | 主管部門 | 辦學層次/性質 |
---|---|---|
省政府 | ||
民航總局 | ||
省政府、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水利廳、省教育廳 | ||
省政府 | ||
省教育廳 | ||
省政府 | 大學專科 | |
省教育廳 | ||
省政府 | ||
省教育廳 | ||
省政府 | ||
省政府 | ||
省司法廳 | ||
省委黨校 | ||
省體育局 | ||
省文聯 | ||
省衛生廳 | ||
省婦聯 | ||
省農墾集團公司 | ||
省電信公司 | ||
省科協 | ||
省教育廳 | ||
共青團廣東省委 | ||
省文化廳 | ||
廣州市政府 | ||
廣州市政府 | ||
廣州市政府 | ||
廣州市政府 | ||
省教育廳 | 大學專科(民辦)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省教育廳 | ||
註:參考資料《廣東省教育廳 - 普通高校》 |
科學技術
2017年,廣州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00家以上,增量僅次於北京,總數超過8700家。2017年廣州專利申請量11.8332萬件,同比增長33.3%,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3.6941萬件,同比增長29.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441件,同比增長48.7%;發明專利授權量9345件,同比增長21.9%。廣州發展指數居全國前三位。2018年1-6月,廣州專利申請量達85526件,同比增長52.8%。
廣州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世界級)

2017年末,全市縣級及以上國有研究與開發機構、科技情報和文獻機構154個。全市在穗院士人數5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9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2人,以及國外、境外機構獲評院士9人。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5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9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946家,市級企業研發機構2624家。省級重點實驗室213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56家。國家級、省級大學科技園6個。
廣州城市形象logo

廣州是珠三角的龍頭城市,集結了全省70%的科技人員和95%的博士。截至2017年4月,在廣州工作的獲得者6人、77人,中央“”專家216人、“”專家95人。廣州市共有新型研發機構28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813家(國家級18家,省級548家),各級重點實驗室337家(國家級17家,省級196家),數量均居全省第一。創新獲國家、省科技獎勵占全省。並建成華南規模最大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集群。廣州曾經獲得全球超級計算機六連冠。中國和新加坡合作在廣州設立。美國落戶廣州。美國斯坦福國際研究院在廣州設研究院。
文化事業
- 傳媒
2017年末,全市有廣播電台2座,電視台3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為100%。
- 場館
2017年末,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事業單位)7個,文化館13個,文化站167個,公共圖書館14間,檔案館31個,博物館和紀念館31個。
通信事業
廣州是中國三大通信樞紐、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和網際網路國際出入口之一,國際出口頻寬超2000g,是中國內地最大的網際網路出口,國際局電路可直達70多個國家和地區,基本形成通達全球的網路架構。4g用戶約915.8萬戶,規模全國第一。基本實現了光纖鋪設到小區及部分商廈,並建立了寬頻數據、互動式視頻等業務平台。廣州市話程控化、市話和行動電話普及率均居中國省會城市之首。2018年5月2日,中國移動在廣州等五個城市開展外場測試,每個城市建設超過100個5g基站。
醫療衛生
廣州是中國三大醫療中心之一。2017年末,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不含村衛生室)3126個,其中,醫院243個,婦幼保健機構12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6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7個,衛生監督機構14個。全市擁有床位9.02萬張,增長2.6%,其中,醫院床位8.17萬張,增長3.4%。全市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4.50萬人,增長5.1%;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97萬人,註冊護士6.56萬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495人,衛生監督機構衛生技術人員433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五八醫院 |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海軍醫院 | |||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 武警廣東總隊醫院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五七醫院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二一醫院 | ||||
廣州市中醫院 | 廣州市腦科醫院 | 廣州市兒童醫院 | 廣州市婦嬰醫院 | |
南方醫院 | 廣東祈福醫院 | |||
廣州南方醫院 | ||||
廣州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 | ||||
參考資料。註:所列醫院均為醫院總稱,醫院分院暫未列出。 |
體育事業
2017年,廣州舉辦國際級、國家級單項比賽86次,廣州運動員獲得世界冠軍22項23人次,亞洲冠軍20項20人次,全國冠軍153項185人次。2018年11月,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
名稱 | 時間 | 圖片 |
---|---|---|
1987年 | ![]() | |
2001年 | ||
2007年 | ||
2007年 | ||
第一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 | 2010年 | |
2010年 |
交通運輸
公路
鐵路
鐵道線路 | ||||
火車站 | ||||
歷史上的火車站:(),舊廣州南站()
航空
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機場,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空中絲綢之路”重要國際航空樞紐。飛行4f級。已成為中國面向東南亞和大洋洲地區的第一門戶樞紐。2017年機場旅客吞吐量6583.69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33.85萬噸,分別增長10.2%和8.3%。開通國際航線149條,通達亞、非、歐、北美和大洋洲五大洲共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4月26日,二號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將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50萬噸、飛機起降量62萬架次的使用需求。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

廣州空港綜合保稅區正式獲得國務院批覆,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空港綜合保稅區。
航運
廣州港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主樞紐港。2017年,完成59011.74萬噸,增長8.4%,居華南第一位,國內沿海港口第四位,全球港口第六位;完成貨櫃吞吐量2037.20萬國際標準箱,增長8.0%。
廣州捷運遠期規劃

廣州港已開通了87條國際航線、105條內貿航線。馬士基、達飛、地中海等全球前21名船運巨頭均在廣州港開展業務,現已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蓮花山港、、廣州開發區穗港碼頭和增城新塘港已開通往返香港的客、貨輪,花都區開通往返香港的貨輪。廣州內河與100多條河道相連線。
市內交通
- 公交
【主詞條:】
廣州公車有市區巴士(含夜線)、、城際巴士、機場專線、大學城專線(廣字頭、大學城字頭)、華南樓巴、旅遊線、高峰專線、科學城專線、商務線、捷運接駁線等路線;其中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三個郊區有自己的公交系統,另蘿崗k01、k02為免費巴士。
- 有軌電車
廣州海珠有軌電車已經開通,增城有軌電車試驗段一、二號線規劃2016年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規劃2017年開通運營。
- 無軌電車
廣州市內居民多稱“電車”,於1960年通車運營,是廣東省內唯一一座有系統的城市。線路共14條。
- 公共腳踏車
2010年6月22日開通了服務。
- 渡輪
、太平通津、、大阪倉碼頭、等。
- 水上巴士
廣州首條水上巴士線於2007年開始運營,該線串起、、、四大碼頭。
- 捷運
【主詞條:】
截至2018年5月,廣州捷運共有13條運營線路(1號線-9號線、13號線、14號線、廣佛線及apm線),總長為391.6千米,共206座車站,開通里程居全國第三,世界前五,日均客流量預計達820萬人次。2017年12月31日,單日客流量達到1002.57萬人次,刷新歷史紀錄。
已開通 | |||
建設中 | 廣佛捷運燕崗-瀝滘段 | 廣州捷運3號線東延段 | 廣州捷運5號線東延段 |
廣州捷運7號線二期 | 廣州捷運8號線北延段 | ||
規劃中 | |||
參考資料來源 |
歷史文化
廣州自古以來是廣東乃至嶺南區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建築、藝術、宗教、戲劇、音樂、文學、繪畫、工藝、飲食、園林、風俗等各個文化領域,處處表現出悠久的歷史淵源和鮮明的個性。廣州的、、南越國水閘遺址等三處南越國史跡正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分類 | 項目名稱 |
---|---|
傳統音樂 | |
傳統舞蹈 | -沙坑醒獅 |
傳統戲劇 | |
曲藝 | |
傳統美術 | |
廣州 | |
傳統技藝 | 製作技藝 |
傳統醫藥 | |
民俗 | |
參考資料來源 |
學派
南宋時期,南宋名臣與弟子在廣州創立了嶺南歷史上第一個學術流派--菊坡學派,是當時嶺南學術的主流學派,他們強調的是的學問。是嶺南歷史上第一位,其重要門生有、、李春叟、何文季等。明代,在繼承學說的基礎上,創立了“”,並在全國各地創辦書院近40所,弟子多達數千人,遍布大江南北,成的一大門派,促進了明代的發展與繁榮。清代,廣州形成了以為代表的“”,其著作《》論證了與門戶之見是毫無依據的,主張打破門戶之見;《》更傳到日本,成為日本高等學校治專業的必讀書。鴉片戰爭後,在廣州創辦“”,培養人才以變法強國,重要門生有、、等;、丘逢甲等積極創辦和推廣新式學堂,培育了一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為辛亥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
文學
東漢,廣州漢學者寫出了我國第一部地區性的物產專著《》,是廣東最早著書立說的學者。宋代,珠三角成為嶺南文學中心,廣州的、是有全國影響的人物,崔與之更是開嶺南之始。明代,廣州以、詩社為代表的文人社團盛行,代表人物有、、、、、、、、、等。清代,廣州出現了以“”和“”為代表的一批詩人,包括、、、、、、、、、等,使嶺南詩壇與中原、江浙詩壇三足鼎立。“”的詩作在清代詩壇享有極高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居於重要地位。
繪畫
嶺南畫壇從明清起有較大發展,人才輩出,廣州有、、、、、、、、、、等。20世紀初,在廣東產生了“”,創始人、、均為番禺人。他們在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東洋、西洋畫法,自創一格,著重寫生,章法、筆墨不落陳套,色彩鮮艷,學者甚眾,與京津派、三足鼎立,成為20世紀主宰中國畫壇的三大畫派之一。代表人物有、、、、、、、、、、、、、、、、、等。另外是19世紀起源於廣州的一種繪畫藝術。
1910年廣州規劃圖

音樂
明清時期是藝術的興盛期,廣州的代表人物有、、、、、、等,著名曲目有《》、《》、《》、《》、《》、《》、《》等。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一帶產生了,湧現了和人稱“”的、、何少霞等名家,以及“四大天王”的、、、何浪萍等音樂人才,創作出《》、《》、《》、《》、《》、《》、《》、《》等著名樂曲。20世紀40年代後,不少廣東音樂名曲更成為了國宴、迎賓音樂而被譽為“國樂”。番禺區沙灣鎮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廣東音樂之鄉”。與、並稱為“嶺南三秀”。
戲曲
,源自南戲,廣泛流傳於廣東、港澳和海外華人社區。清朝解禁粵劇後,粵劇在廣州黃沙成立,此後廣州逐漸成為粵劇活動的中心之一,在廣州的粵劇著名劇目有《》、《》、《驚夢》、《》《》、《》、《》、《紅了櫻桃碎了心》、《》等。廣州歷來的粵劇劇團有、廣東省粵劇團、、等等,而粵劇名伶有:、、、、、、、郎筠玉、、著名編劇有、、等。
粵劇

工藝
“三雕一彩一繡”是廣州傳統工藝美術的主要代表,即、、廣州、、。還包括、、、、等。清代以來,廣州工匠根據西方客戶的要求,選擇各種名貴材料,精鏤細刻,形成了新穎、生動逼真、精巧細膩的廣雕藝術品,更成為朝廷貢品,故宮博物院均有收藏,代表人物有、、、等。是廣州特有的釉上彩瓷工藝品,已有300多年歷史。作為外銷瓷,廣彩在清代享有崇高的國際聲譽,有“世界官窯”之稱,許多國家的皇室用瓷都是廣彩瓷品。是中國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代成為朝廷貢品,到明代中期已揚名海外,18世紀風靡了英國皇家及上流社會,英、法、德、美各國博物館均有收藏,故宮博物院也收藏有不少廣繡的優秀作品。
廣州十三行

建築
是嶺南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因其在屋的兩邊牆上築起兩個像鑊耳一樣的擋風牆而得名。鑊耳屋象徵著官帽兩耳,具“獨占鰲頭”之意。在明清時期,一般是出過高官的村落,或有功名的鄉紳方能採用,後來只要是發了財的村民,都會建造一所鑊耳屋以顯示其富有與氣派。廣州現存的鑊耳建築群有、、、、、、古村、等。
是清末豪門富商在廣州城西“西關角”(今荔灣區)一帶興建的具嶺南特色的廣州傳統民間住宅形式,被稱為“西關大屋”,主要分布在、寶華路、西、上下九路等地。清末至民國時期,廣州還出現了、、租界等的建築,以及從、香港等英屬殖民地傳入的建築。
園林
在18至19世紀初期,廣州、一帶曾湧現出由商人興建的規模宏大、雍容華麗的,包括潘家花園、、在內的眾多名園,被稱為“行商庭園”。它們不僅是的巔峰之作,還引發了清代時期各國模仿“中國式”園林的盛況。廣州現存的清代古典式有,是之一。
民俗
在南漢時就已有之,到19世紀中葉,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幾天舉行,花木湧入城市,十里長街,市民結伴“行花街”,熱鬧非凡,越辦越旺,發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許多城市都有此俗。廣州民俗還有、、、、、、、、鳳舞、、、、、、、誕、金花誕、等。
宗教
廣州宗教歷史源遠流長。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除道教屬中國本土宗教外,其餘的均由國外傳入。傳入廣州市時間最早的是佛教(255年),其次是道教(306年),伊斯蘭教於唐初傳入,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別在明末、清初傳入廣州。廣州宗教文化底蘊深厚。至2014年末,廣州市依法登記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有81個,信教民眾118萬人。在廣州舊中軸線上分布了五大宗教近10間重點寺觀教堂。
飲食
廣州是中國十大美食之都,民間有“”的美譽。是的主體和代表,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口味上以清、鮮、嫩、滑、爽、香、脆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鮮味。既符合廣東的氣候特點,又符合現代營養學的要求,是一種科學的飲食文化。
廣州著名的菜點有:、、、、、、、、、等。廣州特色小吃有、、、、、、、、、等。廣州飲食業由“四園”為代表,分別為酒家、南園酒家、酒家和北園酒家,再輔以諸如、、、等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字號。
語言
是中國南方地區的重要方言之一。廣義的廣州方言又稱“廣府話”、“白話”,屬粵方言廣府片,是粵語的代表方言,通行於以廣州為中心的、粵中和粵北部分地區,以及廣西東南部。狹義的廣州方言指廣州話,專指廣州市區通行的粵語。粵方言是廣府民系的一個重要文化特徵,又是廣府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客家語主要分布在、、、等
旅遊名勝
廣州旅遊資源豐富,其中以、、白雲山、、、、、、、、、、、、、、、等景點最為盛名。
廣州的文物古蹟眾多,截至2010年,已公布的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共322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3處。、、、等都有1000多年的歷史。此外,還有始建於隋朝的,明朝的、、,清朝的、等。近代革命歷史紀念地有同志主辦的、、、、、等。廣州傳統有、等節日。
2017年,廣州接待過夜旅遊人數6275.6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6%。其中,入境旅遊者900.48萬人次,增長4.5%;境內旅遊者5375.14萬人次,增長5.8%。在入境旅遊人數中,外國人345.74萬人次,增長4.9%;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554.74萬人次,增長4.2%。旅遊業總收入3614.21億元,增長12.3%。旅遊外匯收入63.14億美元,增長7.6%。
5a級 | |||||
4a級 | |||||
文化旅遊區 | |||||
3a級 | 增城 | ||||
增城 | |||||
梯面鎮景區 | 度假區 | ||||
從化 | |||||
增城大埔圍美麗鄉村景區 | 從化 | ||||
參考資料來源 |
分類 | 名稱 | |||
人文歷史 | ||||
宗教古蹟 | ||||
革命歷史 | ||||
自然風光 | 度假區 | |||
科學公園 | ||||
主題公園 | ||||
商圈 | 商圈 | |||
藝術創意園 | 289藝術park | |||
酒吧街 | 沿江路酒吧街 | 珠江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 | 環市路酒吧街 | 酒吧街 |
旋轉餐廳 | 旋轉餐廳 | 廣州旋轉餐廳 | 旋轉餐廳 |
(白金五星) | |||
(天倫萬怡大酒店) | |||
鉑爾曼大酒店 | |||
廣州君悅酒店 | |||
參考資料來源 |
著名人物
廣州著名人物,除了本來就是廣州人,也包括曾在廣州過的名人,如孫中山、李濟深等。
領域 | 姓名 |
---|---|
商界 | *、、* |
文學界 | *、、*、*、*、*、*、、* |
哲學界 | *、、* |
書畫界 | *、*、*、*、* |
戲劇界 | 、 |
影視界 | 、 |
音樂界 | *、 |
醫學界 | 、*、、、* |
起義界 | 、*、*、*、 |
革命界 | |
軍事界 | 、*、* |
政治界 | |
實業界 | 、、、、* |
科技界 | 、 |
工程界 | 、* |
教育界 | 、陳寅恪、、*、*、、 |
武林界 | 、*、* |
宗教界 | 、、、、禪師、 |
註:姓名後帶*的是廣州藉名人,不帶*的為在廣州過或發於廣州的名人。 |
城市榮譽
中國衛生城市 | |||
中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 國際可持續交通獎 | ||
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城市 | 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範城市 |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 2016和2017年第三位 |
世界一線城市 | 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第三位 | 國家衛生城市 | 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第34位 |
第三位(國家重要中心) | 中國法治政府評估排名第三 | 全球科研城市50強 | 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
2018城市產業競爭力全國第4 | 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 2018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綜合第4 | 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 |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3 | 2018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4 | 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第5 | 2018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第5 |
2018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第6名 |
對外交流
領事機構
截至2017年8月25日,各國駐廣州達到60個,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廣州是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的創始會員。
外國駐廣州總領事館一覽表
序列 | 國名/設館日期 | 總領事姓名 | 領區 |
1 | 美國 1979.08.31 | charles edward bennett | 粵桂閩瓊 |
2 | 日本 1980.03.01 | saito norio | 粵桂閩瓊 |
3 | 泰國 1989.02.12 | vasin ruangprateepsaeng | 粵瓊 |
4 | 波蘭 1989.07.22 | joanna skoczek | 粵桂瓊 |
5 | 澳大利亞 1992.12.09 | dominic trindade | 粵桂閩瓊湘滇 |
6 | 越南 1993.01.18 | nguyen tien hong | 粵 |
7 | 馬來西亞 1993.10.24 | muzambli bin markam | 粵閩瓊贛湘 |
8 | 德國 1995.11.07 | helmut lueders | 粵桂閩瓊 |
9 | 英國 1997.01.14 | matthew james rous | 粵桂湘閩瓊贛 |
10 | 法國 1997.04.24 | bertrand furno | 粵桂閩瓊 |
11 | 菲律賓 1997.05.23 | marie chalotte g·tang | 粵桂湘瓊 |
12 | 荷蘭 1997.09.15 | marjo johanna jacoba crompvoets | 粵桂閩瓊 |
13 | 加拿大 1997.11.20 | rachael bedlington | 粵桂閩瓊湘贛 |
14 | 高棉 1998.07.01 | heng poeu | 粵閩瓊 |
15 | 丹麥 1998.09.23 | anja villefrance | 粵桂閩瓊 |
16 | 義大利 1998.11.04 | laura egoli | 粵桂閩瓊湘贛 |
17 | 韓國 2001.08.28 | hwang soon-taik | 粵桂閩瓊 |
18 | 印度尼西亞 2002.12.12 | ratu silvy gayatri | 粵桂閩瓊 |
19 | 瑞士 2005.10.10 | didier boschung | 粵桂閩瓊湘贛 |
20 | 比利時 2005.12.20 | joris salden | 粵閩瓊滇桂 |
21 | 新加坡 2006.04.13 | chua teng hoe | 粵瓊湘桂滇黔 |
22 | 古巴 2006.11.08 | isabel perez suarez | 粵桂瓊 |
23 | 紐西蘭 2007.04.26 | rachel angela maidment | 粵桂湘閩瓊 |
24 | 俄羅斯 2007.04.05 | prosvirkin alexander lvovich | 粵閩瓊滇贛桂 |
25 | 希臘 2007.05.15 | grigorios tassiopoulos | 粵閩瓊桂湘滇黔 |
26 | 印度 2007.10.18 | y.k. sailas thangal | 粵閩湘瓊滇川桂 |
27 | 奧地利 2007.11.25 | dietmar schwank | 粵瓊湘滇黔桂 |
28 | 挪威 2008.02.18 | espen rikter-svendsen | 粵閩瓊桂 |
29 | 科威特 2008.02.21 | malek h m a alwazzan | 粵閩瓊桂 |
30 | 墨西哥 2008.04.25 | carlos ignacio giralt cabrales | 粵瓊閩湘贛桂 |
31 | 巴基斯坦 2008.06.27 | ali ahmed arain | 粵閩湘瓊桂 |
32 | 以色列 2009.03.22 | nadav cohen | 粵閩瓊桂 |
33 | 西班牙 2009.06.14 | marcos gomez martinez | 粵閩湘桂瓊黔滇 |
34 | 衣索比亞 2009.06.14 | melaku legesse | 粵湘閩贛瓊桂 |
35 | 阿根廷 2009.07.21 | jaime j. goldaracena | 粵閩瓊桂 |
36 | 厄瓜多 2009.09.08 | erika mariella molina rodriguez | 粵 |
37 | 巴西 2010.04.15 | jose vicente da silva lessa | 粵瓊桂閩湘黔滇 |
38 | 智利 2010.12.29 | carlos marin san martin | 粵瓊桂閩 |
39 | 馬里 2011.07.18 | alima danfakha gakou | 粵閩瓊桂 |
40 | 烏干達 2011.08.15 | solomon rutega | 粵閩瓊桂 |
41 | 伊朗 2011.12.23 | khalil shirgholami | 粵閩湘桂 |
42 | 土耳其 2012.01.12 | batu kesmen | 粵閩瓊桂 |
43 | 斯里蘭卡 2012.03.27 | shereen shanika dissanayake | 粵閩瓊桂贛 |
44 | 烏克蘭 2012.05.30 | nemyria maksym | 粵黔瓊湘桂 |
45 | 寮國 2013.09.23 | bounpan kongnhinsayaseng | 粵瓊贛閩 |
46 | 秘魯 2013.10.02 | david guillermo gamarra silva | 粵桂黔瓊滇湘 |
47 | 吉爾吉斯斯坦 2014.04.08 | maksat ishenbekovich tentimishov | 粵閩贛湘瓊桂 |
48 | 奈及利亞 2014.07.09 | shakirundeen adewale oloko | 粵桂瓊 |
49 | 象牙海岸 2014.07.12 | tobokoue koyeman francois | 粵閩瓊贛桂 |
50 | 剛果(布) 2014.08.15 | elenga albert | 粵瓊閩桂 |
51 | 哥倫比亞 2014.12.12 | juliana victoria ortega parra | 粵桂黔滇瓊 |
52 | 安哥拉 2015.11.06 | joao baptista da costa | 粵閩瓊桂 |
53 | 卡達 2015.11.10 | ali ghanem a.f.al-hajri | 粵桂閩瓊 |
54 | 阿聯 2016.06.15 | rahma abdulrahman alshamsi | 粵桂瓊 |
55 | 尚比亞 2016.06.28 | kalimi robert kaela | 粵閩瓊桂 |
56 | 沙烏地阿拉伯 2017.01.01 | mohammed abdullah h. alburaithin | 粵閩桂瓊 |
57 | 塞內加爾 2017.03.06 | mouhamadou el bachir diack | 粵閩桂瓊 |
58 | 尼泊爾2017.04.25 | ravibhattarai | 粵桂閩瓊 |
59 | 蘇丹2017.05.15 | adam yousif mohamed mohamedain | 粵贛閩湘貴瓊浙桂 |
60 | 葡萄牙2017.07.17 | andre cordeiro | 粵瓊閩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