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橫(?—公元前202年),秦末起義首領。原為齊國貴族,在、大澤鄉起義後,田橫與兄、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後占據齊地為王。後漢高祖統一天下,田橫不肯稱臣於漢,率五百門客逃往海島,劉邦派人招撫,田橫被迫乘船赴洛,在途中距洛陽三十里地的首陽山自殺。
海島五百部屬聞田橫死,亦全部自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橫
- 國籍:齊國
- 出生地:狄縣
- 逝世日期:公元前202年
- 職業:齊王
- 主要成就:起自布衣,復齊稱王
- 事跡:不肯稱臣劉邦,自刎而死
- 兄弟:田儋、田榮
人物生平,復辟齊國,烹殺酈生,逃亡海島,守義不辱,人物評價,歷代評價,贊詩,墓地,後世紀念,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復辟齊國
田橫是中國秦末起義首領。原為齊國貴族。陳勝起義後,隨從兄田儋在狄(今山東東南)舉事反秦,田儋自立為齊王。後田儋與秦軍交戰敗亡。
田橫兄田榮自立為齊王,以田橫為將軍,盡占齊地。稱後,大封諸侯。田榮因負未出兵助楚,未封王,對項羽心懷不滿,遂聯絡趙將反楚。
項羽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十分惱怒,於是就起兵北伐齊國。齊王田榮被打得大敗,逃跑到平原,平原人把田榮殺死了。其後項羽就燒毀蕩平了齊國都城的城郭,所過之處都大加屠戮,齊國人無法忍受,互相聚集起來反叛他。田榮的弟弟田橫,收募起齊國的散兵,得到好幾萬人馬。反過頭來在攻打項羽。而在這時,漢王劉邦帶領諸侯的軍隊擊敗楚軍,進入。項羽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就放開齊軍回去,在彭城對漢兵發起攻擊,接著就是與漢軍的多次交鋒,在相持不下。因此田橫再次得以收復齊國大小城邑,立田榮之子為齊王,田橫自為丞相輔佐他,並專斷國政,所有政事,無論大小,皆由田橫決定。
烹殺酈生
田橫平定齊國三年之後,劉邦派到齊國,向齊王田廣和丞相田橫遊說,要他們歸順漢朝。田橫認為此事可行,就解除了齊國在對漢軍的防備。漢將韓信本來帶兵將要向東攻打齊國。齊國起初曾派華無傷、田解帶領軍隊在歷下駐紮以抗拒漢軍,等到漢使者到來,就廢棄了守城的戰備,放任兵士飲酒,並派使者與漢朝講和。但韓信在平定了趙國、燕國之後,用的計策,越過平原,突然出擊,打敗了齊國在歷下駐紮的守軍,接著又攻入臨淄。齊王田廣、丞相田橫見漢軍突然出現,非常生氣,認為自己被酈食其出賣了,立刻烹殺酈食其。齊王田廣往東逃到,丞相田橫逃到,守相田光逃向城陽,將軍田既帶領軍隊駐守膠東。這時,楚國派來帶領軍隊救助齊國,齊王田廣與龍且在高密會師。漢將韓信與在高密大破齊楚聯軍,殺死楚將龍且,俘虜齊王田廣。漢將繼續追擊,又俘虜了齊國守相田光。灌嬰繼續進軍,到達博陽。而田橫聽到齊王田廣已死,就自立為齊王,轉過來與灌嬰交戰。在嬴下,田橫的軍隊被灌嬰打得大敗。田橫逃到梁地,投歸。這時,彭越擁兵梁地,在楚漢之間保持中立,又像為了漢王,又像為了楚王。韓信在殺死了楚將龍且之後,命令曹參繼續向膠東進軍,大敗田既並在戰鬥中殺死了他;韓信又命灌嬰追擊齊將田吸,在千乘將他擊敗並斬殺了他。這樣,韓信便平定了齊地,向劉邦上書,請立自己為齊國假王,劉邦也就因勢立韓信為齊王。
逃亡海島
過後一年多,劉邦消滅了項羽,就自立為皇帝,封彭越為梁王。田橫害怕被殺,就帶領他的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中,居住在一個小島之上(今山東的田橫島)。劉邦聽到這個訊息後,認為田橫兄弟本來就平定了齊國,齊國的賢士大都依附於他,如今要讓他流落在海中而不加以收攬的話,以後恐怕難免有禍患。因此就派使者赦免田橫之罪並且召他入朝,田橫卻辭謝說:“我曾經烹殺了陛下的使者酈食其,現在我又聽說酈食其的弟弟是一個很有才能的漢朝將領,所以我非常害怕,不敢奉詔進京。請求您允許我做一個平民百姓,呆在這海島上。”使者回來報告,劉邦立刻下詔給酈商說:“齊王田橫將要到京,誰要敢動一下他的隨從人員,立刻滿門抄斬!”接著又派使者拿著符節把皇帝下詔指示酈商的情況原原本本地告知田橫,並且說:“田橫若來京,最大可以封為王,最小也可以封為侯;若是不來的話,將派軍隊加以誅滅。”田橫於是和他的兩個門客一塊乘坐驛站的馬車前往。
守義不辱
在離洛陽三十里遠,有一個叫屍鄉(今河南省偃師市首陽山鎮)的地方,這一天田橫等人來到此地驛站。田橫對漢使說:“作為人臣拜見天子應該沐浴一新。”於是就住下來。田橫對他的門客說:“我田橫起初和漢王都是南面稱孤的王,而現在漢王做了天子,我田橫卻成了亡國奴,還要北面稱臣侍奉他,這本來就是莫大的恥辱了。更何況我烹殺了酈食其,再與他的弟弟酈商同朝並肩侍奉同一個主子,縱然他害怕皇帝的詔命,不敢動我,難道我於心就毫不羞愧嗎?再有,皇帝陛下召我來京的原因,不過是想見一下我的面貌罷了。如今皇帝就在洛陽,現在我割下我的頭顱,快馬飛奔三十里的功夫,我的容貌還不會改變,還是能夠看一下我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說完之後,田橫面向東方故土,遙拜齊國山河,口唱:“大義載天,守信覆地,人生遺適志耳!”遂橫刀自刎。命兩個門客手捧他的頭,跟隨使者飛馳入朝,奏知劉邦。劉邦看到田橫的頭後說道:“哎呀!能有此言此行,真是了不起的人呀!從平民百姓起家,兄弟三人接連稱王,難道不是賢能的人嗎!”劉邦忍不住為他流下了眼淚。然後劉邦拜田橫的兩個門客為,並且派兩千名士卒,以諸侯王的喪禮安葬了田橫。
安葬完田橫之後,兩個門客在田橫墓旁挖了個洞,然後自刎,倒在洞裡,追隨田橫死去。劉邦聽說此事之後,大為吃驚,認為田橫的門客都是賢才。劉邦聽說田橫手下還有五百人在海島上,又派使者召他們進京。這五百門客聽到田橫已死,他們也都在島上自殺。由此更可以了解田橫兄弟確實是能夠得到賢士擁戴的人。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 劉邦:“嗟乎!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哉!”
- :“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聖,余因而列焉。不無善畫者,莫能圖,何哉?”
- :“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楚、漢之際,豪桀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後,然皆及身而絕。橫之志節,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虖!”
- 程昱:“昔田橫,齊之世族,據千里之地,擁百萬之眾,與諸侯並南面稱孤。”
- 諸葛亮:“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
- :“秦項之際,天下交兵。六國樹黨,自置豪英。田儋殞寇,立市相榮。楚封王假,齊破酈生。兄弟更王,海島傳聲。”
- :“余既博觀乎天下,歇有庶幾乎夫子之所為……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跪陳詞而薦酒,魂仿佛其來享”。
- :“昔田橫,齊之遺虜,漢高祖釋酈生之憾,遣使海島,謂橫來,大者王,小者侯,猶能以力自剄,不肯以身辱於劉氏。韓信以全齊之地,束手於漢而不能死於牖下。自古同功一體之人,英雄豪傑之士世,亂則藉以剪伐,承平則理必猜疑。與其受韓信之誅,豈若死田橫之節也哉。”
- 洪邁:“田橫既敗,竄居中。遣使召之,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橫遂與二客詣。將至,謂客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北面事之,其愧固已甚矣!’即自剄。橫不顧王侯之爵,視死如歸,故漢祖流涕稱其賢,班固以為雄才。韓退之道出其墓下,為文以吊曰:‘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其英烈凜然,至今猶有生氣也。為所縛,將死之際,乃語操曰:‘明公之所患,不過於布,今己服矣。令布將騎,明公將步,天下不足定也。’操竟殺之。布之材未必在橫下,而欲忍恥事仇。故東坡詩曰:“猶勝白門窮呂布,欲將鞍馬事曹瞞。’蓋笑之也。”
贊詩
明代登萊巡撫登上蓬萊閣,在《蓬萊閣懷古》一詩中讚嘆道:
秦皇蹤已沉,漢武終闕望。
田橫五百人,至今堪惆悵。
義城,功成甘退讓。
千載有同心,感時懷高尚。
明代即墨縣丞周番曾寫下《吊五百義士》七律一首:
山函巨谷水茫茫,欲向洪濤覓首陽。
窮島至今多義骨,漢廷未許有降王。
斷碑臥地苔痕重,古廟無人祀典荒。
識得靈旗生氣在,暮潮風卷早潮揚。
清代史學家陳廷敬《詠漢事六首》其六讚頌田橫:
田橫能得士,高義陵千秋。
橫來大者王,橫來小者侯。
慷慨五百人,不與韓、彭儔。
富貴苟不樂,沈殞遂所求。
至今滄海上,天風激清流。
宋代·《過田橫墓》
元代· 《田橫墓》
清代 《田橫客墓》
墓地
田橫的墓地位於河南省偃師市首陽山下,只有一塊墓碑。而在修建首陽山電廠的時候被平掉了。
在山東即墨,有一座田橫五百義士墓,1982 年被政府定為定點保護文物,同年即墨市政府在墓冢北側修建田橫碑亭,由李視遠撰文,名書法家修德書寫。
後世紀念
- 建築
後人為紀念田橫,在偃師築墓樹碑;把500餘壯士自殺的海島稱為田橫島,並修墓建祠;蓬萊有、田橫寨;原亦修有田橫墓。
- 藝術
田橫及五百義士寧死不屈的精神,不斷受到後人的讚揚,尤其是戰亂之時或民族危亡的關心,更成為激勵人們堅決抵抗的榜樣。唐朝的就寫過一篇《祭田橫墓文》。鄭成功在《復台》詩中云:“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在《詠史》詩中寫道:“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在抗戰時期費時兩年繪出《田橫五百壯士圖》巨畫。
徐悲鴻作品《田橫五百壯士圖》

- 節日
田橫祭海節發源於田橫鎮周戈莊村,具有500多年歷史。2008年,田橫祭海節被列入第二批,並榮膺首屆節慶中華獎“最佳公眾參與獎”。2005年更名為“田橫祭海民俗文化節”,時間定為每年公曆3月18日前後三天,並增添喝壯行酒等民俗表演及民俗攝影大賽、香餑餑麵塑大賽、民俗研討等活動內容。2006年,田橫鎮將祭海活動正式定名為“田橫祭海節”。
史籍記載
《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