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然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對人類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動物、植物、微生物有機體以及由它們所組成的生物群落。
經典的生物資源是指當前人類已知的有利用價值的,泛義而論,對人類具有直接、間接或具潛在的經濟、科研價值的生命有機體都可稱為生物資源,包括基因、物種以及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資源
- 外文名:biotic resources
- 意義: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生態
- 條件:經濟技術條件
- 物種:5億種生物
- 特徵:再生性、可解體性、多樣性等
基本內容,基本特徵,利用價值,存在威脅,保護措施,公約條例,印度,中國,國內狀況,動物資源,植物資源,
基本內容
生物資源是自然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指中對人類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動物、植物、微生物有機體以及由它們所組成的。生物資源包括、物種以及三個層次,對人類具有一定的現實和,它們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物質體現。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結構千差萬別,分布極其廣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如平原、丘陵、高山、高原、草原、荒漠、淡水、海洋等都有生物的分布。已經鑑定的生物物種約有200萬種,據估計,在自然界中生活著的生物約有2000~5000萬種。它們在人類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類的一切需要如衣、食、住、行、衛生保健等都離不開生物資源。此外,它們還能提供工業原料以及維持穩定。
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是中一切動、植物和微生物組成的生物群落的總和,包括、植物資源和三大類,其中:動物資源包括陸棲野生動物資源、內陸漁業資源、;包括森林資源、、野生植物資源和資源;包括細菌資源、真菌資源等。
生物資源也是一種遺傳資源,一種生物體,一種生物群體,一種生態系統中任何其它生物的組成部分,它或具有實際的用途,或具有潛在的用途,能夠在適宜的條件下進行繁衍和再生,屬於可再生性自然資源。
從研究和利用角度,生物資源通常分為森林資源、、栽培作物資源、、馴化動物資源、、遺傳基因(種質)資源等。
據估計,地球上曾經有過5億種生物。在整個過程中,生物賴於生存的地理環境曾發生過多次重大變化,生物在自然選擇和本身的下,也不斷地發生分異與發展,舊種逐漸滅亡,新種相繼產生,不斷演化和發展而形成今日地球繁榮的生物界──豐富的生物資源。大約有數百萬種生物,其中占絕大多數的是和植物。物種的數量以熱帶地區最多,向逐漸減少。過去的滅絕大都是的,但近400年來,人類活動的影響日趨加劇,導致了大量人為的物種的滅絕。全球平均每4天有1種動物絕跡。今天,每4個小時就有1個物種在地球上消失。這種大量物種相繼消失的過程,不亞於過去數百萬年發生的滅絕的規模。因此,如何根據生物資源的特性,合理利用和保護生物資源,就成為當前國際科學界密切關注的問題之一。
生物資源

基本特徵
生物資源的基本特性:
(1)生物資源的再生性
在自然和人為條件下,生物所具有的不斷自然更新和人為繁殖的能力。再生性是生物資源的基本屬性。為人類提供無窮無盡的各種產品。
(2)生物資源的可解體性
生物資源受自然災害和人為的破壞而導致某些生物種類減少以至滅絕的特性。每種生物都有自身獨特的遺傳基因,並且存在於該種生物的種群之中,任何其他的生物個體都不能代表其種的。生物資源破壞後難以自然恢復,從這個意義上看,生物資源是有限的。
微生物

(3)生物資源用途的多樣性
生物資源種類的多樣性和功能的多樣性,決定了其用途的多樣性。
(4)生物資源分布的區域性
生物總是生長在與其生態相應的環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生物資源分布的區域性是人類進行開發利用生物資源的重要依據。
(5)生物資源的未知性
很多生物還不知或不完全知道其價值,即使已經認識、開發的生物資源,也不是完全清楚其所有的價值,如銀杏。
(6)生物資源獲取的時間性圖
不同生物種類,獲取有用物質的時間不一樣。“三月茵陳四月篙,五月六月當柴燒” 。(7)生物資源的可引種馴化性
可以通過人為的引種馴化而成為家養生物。生物的引種馴化,不僅可以解決野生生物資源獲取的困難,而且可以拯救、保護瀕危物種,擴大分布區,提高產量。
(8)生物資源的不可逆性
生物資源屬可更新自然資源,在天然或人工維護下可不斷更新、繁衍和增殖;反之在環境條件惡化或人為破壞及不合理利用下,會退化、解體、耗竭和衰亡,有時這一過程具有不可逆性。
(9)生物資源的穩定性和變動性
生物資源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變動性。相對穩定的生物資源系統能較長時間保持和平衡,並對來自內外部干擾具有,使之不破壞系統的穩定性。但當干擾超過其所能忍受的極限時,資源系統即會崩潰。不同的資源系統的穩定性不同。通常,資源系統的組成種類和結構越複雜,抗干擾能力越強,穩定性也越大。反之亦然。
利用價值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有3萬多種,6347種脊椎動物,和599類類型。其中生物特有屬種比例大,動植物區系起源古老,珍稀物種眾多。從而提供了大量可資利用的生物資源。 豐富的生物資源是具有的無形資產,也是我國在智慧財產權競爭格局中比較優勢之所在;善加利用,可以對我國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發揮重大作用。生物資源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為醫學、農業、製藥等生物技術創新提供樣本或工具,進而形成產業套用。基因運用於基因工程,野生植物品系用於育種,或其提取物用於生物製藥,可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生物資源

存在威脅
在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利用與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動植物資源和等。生物資源具有再生機能,如利用合理,並進行科學的撫育管理,不僅能生長不已,而且能按人類意志,進行繁殖更生;若不合理利用,不僅會引起其數量和質量下降,甚至可能導致滅種。
近代以來,由於對自然界的不當開發利用,地球系統脆弱的已經被破壞。研究表明,每年大約有10000個物種消失,滅絕的速度是史前時期的100到1000倍。預計未來30年,我們將失去百分之五到十的,隨之將有60000個植物品種,甚至更多的脊椎動物和昆蟲滅絕。有資料顯示,到2015年全世界將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物種趨於滅絕,地球已基本喪失自我再生的能力。
保護措施
一、貫徹“保護、培育、合理開發利用”的原則,保護好現有植物。
二、適當增加物種數量,不斷擴大其種群數量。
生物資源調查

三、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規定,嚴禁捕殺野生動物,不得妨礙野生動物的活動。
四、制定健全的生物安全保護法及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使生物資源得以持續利用,必須強調保護的原則與戰略。
一類是,即在原生地既保護種群,又保護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與整個。
一類是異地保護,將物種遷出原生地加以保護,例如種子庫、基因庫,也包括利用超低溫對生殖細胞與胚胎的保護等。
要強調科學管理,其與方法的核心要求,是要使開發利用與物種種群的恢復增殖相協調,利用生物資源的強度與開發速度不能超出生物資源的生態耐受能力,不能破壞生物資源的復原和再生特性,使之不致出現衰退與滅絕。總之,不能“竭澤而漁”或“殺雞取卵”。對於已經出現衰退的生物資源或退化的生態系統,要通過科學的管理,採取重建或恢復的種種措施,使其結構與功能得到恢復,重現旺盛的。
公約條例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一個明確確認各國對其植物生物資源享有權利的法律檔案是1992年在全球首腦峰會開放簽署的《》(cbd)。公約序言明申:“各國對其生物資源擁有。”
同年,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生物資源指對人類具有實際或潛在用途或價值的,生物體或其部分、生物群體或中任何其他生物組成部分。”“最好在遺傳資源原產國建立和維持移地保護及研究植物、動物和微生物設施”。也就是說明生物為我們提供食物,能源和各種原材料。調查身邊的經濟生物的種類,了解這些生物具有的經濟價值,可以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印度
印度的法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生物多樣性法案》,規定了生物資源保護的基本法律制度;一是《》關於來源披露的規定,是實現生物資源保護的重要法律措施。兩部分相互配合,。
2003年2月5日通過的《生物多樣性法案》(the biodiversity act)對生物資源的概念作出明確界定。所謂“生物資源”是指“有實際或潛在用途與價值的植物、動物、微生物或者其組成部分、基因、附屬物。包括了,但不包括人類基因和價值增值產品。”
該法案所稱價值增值產品(value-added product), 指包含了無法識別,物理上無法分離的植物、動物組分或提取物的產品。這一規定使該法案不能適用於印度豐富的中草藥資源,導致與草藥相關的生物資源和傳統知識不能依據該法案得到有效保護。這是明顯的立法漏洞。
中國
就我國生物資源法律保護的現狀而言,一些法律法規從不同側面對此有所涉及。《》、《》等對生物資源的歸屬和管理有所涉及。繼印度之後,馬來西亞、等許多國家頒行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建立生物多樣性獲取準則的法律,以應對“生物海盜”行為。
野生動物保護法

國內狀況
生物資源是農業生產的主要經營對象,並可為工業、醫藥、交通等部門提供原材料和能源。隨生產發展和科技進步,生物資源作為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基礎,已越來越為人們了解和重視,同時生物資源的承載能力與人類需求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故其研究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受關注和充滿活力的領域之一。
中國的生物資源約48萬種。其中3萬餘種、20萬種、昆蟲15萬種,其他動物5萬餘種。
動物資源
作為中國特有的,國家採取了多項措施,如對大熊貓予以保護(中國野外大熊貓數量已經達到了1590多隻)。中國有豐富多彩的生物資源,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僅脊椎動物就約有4880種,占世界總數的11%。其中有獸類410種,鳥類1180種,爬行類300種,兩棲類190種,魚類2800種。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朱䴉等,是中國獨有的珍稀動物;東北的,川陝甘的,滇藏的,以及綬帶鳥、和等,是名貴珍禽;昆蟲中的蝴蝶,在台灣、雲南、四川等地,也多有名貴種類。
大熊貓

植物資源
中國植物種類繁多。(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約有2.5萬種,其中裸子植物約有200多種,占世界的1/4,被子植物近3000個屬。木本植物有7000多種, 其中喬木2800多種。、銀杏、等保存下來的中國特有的屬,為舉世矚目的“”。在東部季風區,有熱帶雨林,,中、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落葉常綠闊葉,,,以及、溫帶森林草原等植被類型。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區,有、、乾灌叢、高原寒漠、高山草原灌叢等植被類型。
中國有5000年的農業史,中華民族先民培育更新了很多植物品種,如谷稷、水稻、高粱、豆類、桃、梨、李、棗、柚、荔枝、茶等,為人類農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多種栽培植物同繁多的原始天然植物一脈相承,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按經濟用途劃分,中國用材林木約有1000種,300多種,600多種,蔬菜植物90餘種,藥用植物4000多種,果品植物300多種,纖維植物500多種,還有世界著名的觀賞植物梅、蘭、菊、牡丹 等。中國是世界上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僅次於世界植物最豐富的馬來西亞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