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居留》是由雲翔電影出品,執導並編劇的一部愛情電影,由、等人主演。該片於2009年3月27日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個關於同性戀男子與異性戀男子“談感情”的故事。
基本介紹
- 導演:雲翔
- 編劇:雲翔
- 主演:李日焺,洪智傑,周德邦,彭冠期,劉裕康
- 出品公司:雲翔電影
- 發行公司:高先電影有限公司
- 中文名:永久居留
- 外文名:permanent residence
- 其它譯名:永久居住、永久留居
- 出品時間:2009年
- 製片地區:中國香港
- 拍攝地點:中國香港
- 拍攝日期:2009
- 類型:愛情
- 片長:115分鐘
- 上映時間:2009年3月27日(香港國際電影節)
- 分級:中國香港:ⅲ;中國台灣:r-18
- 對白語言:粵語、英語、漢語國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1386963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圖片,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製作發行,製作與發行,上映日期,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因為不相信自己能活過30歲,雲海(飾)很早就加倍努力於自己的人生,在事業上獲得了一般男人無法企及的成就。然而他在健身房邂逅了林風(飾),他是一位無論在外型、志趣、談吐都深深吸引他的男子。如同性戀中的情侶般,兩人熱切而大膽地探索著彼此,運動、拳擊、旅行、拼酒。在空無一人的海灘與深夜的泳池邊,他們恣意裸身享受親密,感受著那份無可替代的激情與共鳴。佐斯(飾),一位迷人的以色列男子,總能提供雲海在林風身上無法獲得的溫暖和慰藉。在雲海三十歲那夜,當所有深愛的人都離他遠去的絕望時刻,他與雲海做了一個秘密而“永生”的約定。歷經數度生死離別,避居到世界最偏端的雲海,原以為此生不會再見到林風,卻沒想到在那裡等待著他的,竟是一個永恆和心碎的諾言。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雲海 | 李日焺 | ---- |
林風 | 洪智傑 | ---- |
佐斯 | 周德邦 | ---- |
雲南 | 彭冠期 | ---- |
- | 劉裕康 | ---- |
少年雲海 | wei zi li | ---- |
奶奶 | 候煥玲 | ---- |
伯母 | chung yui yu | ---- |
叔叔 | luk hoi kai | ---- |
青年雲海 | jonathan lee | ---- |
幼年林風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監製 | 導演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美術設計 |
---|---|---|---|---|---|---|---|
賴昌東、雲翔 | 雲翔 | 雲翔 | 梁國榮 | 香子俊 |
角色演員介紹
- 雲海演員:李日焺雲海是一名加倍努力工作至深夜,甚至連周末也加班的白領,因為不相信自己能活過30歲,他很早就加倍努力於自己的人生,在事業上獲得了一般男人無法企及的成就。
- 林風演員:洪智傑林風是一位無論在外型、志趣、談吐都深深吸引雲海的男子。與雲海如同情侶,兩人經常運動、拳擊、旅行、拼酒。會在空無一人的海灘與深夜的泳池邊,恣意裸身享受親密,感受著那份無可替代的激情與共鳴。
- 佐斯演員:周德邦佐斯是一位迷人的以色列男子,總能提供雲海在林風身上無法獲得的溫暖和慰藉。在雲海三十歲生日那夜,當所有深愛的人都離雲海遠去的絕望時刻,他與雲海做了一個秘密而“永生”的約定。
幕後花絮
- 在該片未開拍前,洪智傑並不認識李日焺,只見過他的照片,甚至還以為他是外國人。
- 第一場戲是洪智傑與李日焺在桑拿室相遇,該場戲兩個人都要全裸上陣,導演為好照顧他們的情緒,場景都是清場拍攝。
- 為了演好戲中角色,李日焺事前做了很多資料蒐集,並去了觀察男同性戀者的生活習慣。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得獎項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2010年 | 最佳新演員 | 李日焺 | 獲獎 |
製作發行
製作與發行
製作與發行 | 相關公司 | 發行地區 |
---|---|---|
製作公司 | 藝行者電影公司 | 中國香港 |
發行公司 | 高先電影有限公司 |
上映日期
上映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 |
---|---|
中國香港(香港國際電影節) | 2009年3月27日 |
中國香港 | 2009年4月23日 |
中國台灣 | 2009年6月12日 |
製作發行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永久居留》在導演對死亡與永生、親情與愛情的複雜思考中,講述了男主角雲海和林風之間的曲折的同性愛情故事。除了使用身體凸顯男性氣質來顛覆偏見外,還著重運用了汽車和啤酒(酒精)兩個物品。但在用汽車和酒精體現男性氣質來反對刻板角色和“同質化”壓迫的同時,卻跌入了同樣的圈套,這些男性氣質的標誌和象徵變為一種突破的假象,陷入了另一個套路之中。總體來說,該片在對同性群體的關注和人文關懷、對同性影像的建構等方面也有積極的一面。(《視聽》雜誌影評人溫明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