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符號用法》是1995年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家語委語言文字套用研究所。該書是一部國家標準,規定了標點符號的名稱、形式和用法,對漢語書寫規範有重要的輔助作用。該標準適用於漢語書面語(包括漢語和外語混合排版時的漢語部分),外語界和科技界也參考使用。
該標準於1995年首次發布,現行標準是2011年發布的版本。
基本介紹
- 書名:《標點符號用法》
- isbn: 7—80126—288—3
- 類別:中國國家標準
- 頁數:28
- 定價:27元
- 出版社:
- 裝幀:
- 開本:16開
- 發布部門:
- 發布時間:2011年12月30日
- 實施時間:2012年6月1日
- 標準號:gb/t 15834-2011
- 國際標準分類:01.140.10
- 中國標準分類:a19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主要內容,術語定義,分類,用法範例,句號,問號,嘆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引號,括弧,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連線號,間隔號,書名號,專名號,分隔號,書寫位置,
內容簡介
該標準規定了標點符號的名稱、形式和用法。該標準對漢語書寫規範有重要的輔助作用,適用於漢語書面語。外語界和科技界也可參考使用。
創作背景
1951年9月,原出版總署發布了《標點符號用法》,同年10月5日,原政務院下達指示,要求全國遵照該標準。後來,文字書寫和書刊排印漸漸由豎排改為橫排,標點符號用法也有了某些發展變化。因此,1990年3月22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發布了修訂後的《標點符號用法》。
1995年的標準就是該《標點符號用法》的一種改制形式,參考了國內標點符號用法的文獻,廣泛聽取了界、、出版界、教育界的意見,對漢語書面語中的常見的標點符號用法進行了規定和說明,目的在於使人們正確掌握標點符號用法,準確表達文意,推動漢語的規範化。
但是,原標準存在著自身對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不夠明確以及與國家相關檔案對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有某些矛盾之處的問題,網路媒體的興起也嚴重影響了出版物標點符號的規範使用,許多新觀念的湧入更是催生了標點符號使用中標新立異和隨心所欲的傾向。所以,經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批准,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科研規劃處於2005年底專門為修訂gb/t 15834-1995《標點符號用法》國家標準立項,項目名稱為“標點符號用法規範修訂”。該項目由全國語言文字標準化委員會語法語篇分委會負責完成。此後,於2006年6月將gb/t 15834-1995《標點符號用法》的修訂任務列入《2006年第一批制修訂國家標準項目計畫》,更名為“《標點符號用法》修訂”。該項目由教授任顧問,瀋陽教授任主持人,並組成課題組負責實施。
2011年版《標點符號用法》信息參見本詞條基本信息欄。
主要內容
術語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該標準。
標點符號(punctuation):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用來表示語句的停頓、以及標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詞語)的特定性質和作用。(、、符號、符號、等特殊領域的專門符號不屬於標點符號。)
(sentence):前後都有較大停頓、帶有一定的語氣和、表達相對完整意義的語言單位。
(complex sentence):由兩個或多個在意義上有密切關係的分句組成的語言單位,包括簡單複句(內部只有一層語義關係)和多重複句(內部包含多層語義關係)。
(clause):複句內兩個或多個前後有停頓、表達相對完整意義、不帶有句末語氣和語調、有的前面可添加的語言單位。
(declarative sentence):用來說明事實的句子。
(imperative sentence):用來要求聽話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interrogative sentence):用來提出問題的句子。
(exclamatory sentence):用來抒發某種強烈感情的句子。
(expression):詞和()。詞,即最小的能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短語,即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按一定的語法規則組成的表達一定意義的語言單位,也叫詞組。
分類
標點符號分為和兩大類。
- 點號的作用是點斷,主要表示說話時的停頓和語氣。點號又分為句末點號和句內點號。
句末點號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頓和句子的語氣,包括、、。
句內點號用在句內,表示句內各種不同性質的停頓,有、、、。 - 標號的作用是標明,主要標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詞語)的特定性質和作用。包括、、、、、、、、、。
用法範例
本一級目錄中下面每個二級目錄解釋一種標點符號,其中第一段說明其定義和形式,下面的用法分為“基本”“補充”和“相關”闡述。前二者中用數字標號說明其不同用法,若每種用法中還有分類,用小寫字母標示。用法下用圓點引導相應的例句。“相關”中列出與該標點相關的其他信息在本詞條中的位置。
內容出自《標點符號用法》,有改動。
句號
句末點號,主要表示句子的陳述語氣。形式是“。”。
基本
1.用於句子末尾,表示陳述語氣。使用句號主要根據語段前後有較大停頓、帶有陳述語氣和語調,並不取決於句子的長短。
-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 (甲:咱們走著去吧?)乙:好。
2.有時也可表示較緩和的和感嘆語氣。
- 請您稍等一下。
- 我不由地感到,這些普通勞動者也是同樣值得尊敬的。
補充
圖或表的短語式說明文字,中間可用逗號,但末尾不用句號。即使有時說明文字較長,前面的語段已出現句號,最後結尾處仍不用句號。
- 行進中的學生方隊
- 經過治理,本市市容市貌煥然一新。這是某區街道一景
相關
列舉時用句號後不用分號。
冒號提示範圍末用句號點斷。
問號
句末點號(也有標號用法,見基本4),主要表示句子的疑問語氣。形式是“?”。
基本
1.用於句子末尾,表示疑問語氣(包括、等疑問類型)。使用問號主要根據語段前後有較大停頓、帶有疑問語氣和語調,並不取決於句子的長短。
- 你怎么還不回家去呢?
- 難道這些普通的戰士不值得歌頌嗎?
- (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
2.選擇問句中,通常只在最後一個選項的末尾用問號,各個選項之間一般用逗號隔開。當選項較短且選項之間幾乎沒有停頓時,選項之間可不用逗號。當選項較多或較長,或有意突出每個選項的獨立性時,也可每個選項之後都用問號。
- 詩中記述的這場戰爭究竟是真實的歷史描述,還是詩人的虛構?
- 這是巧合還是有意安排?
- 要一個什麼樣的結尾:的?傳統的?大團圓的?荒誕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徵意義的?
- (他看著我的作品稱讚了我。)但到底是稱讚我什麼:是有幾處畫的好?還是什麼都敢畫?抑或只是一種對於失敗者的無可奈何的安慰?我不得而知。
- 這一切都是由客觀的條件造成的?還是由行為的慣性造成的?
3.在多個問句連用或表達疑問語氣加重時,可疊用問號。通常應先單用,再疊用,最多疊用三個問號。在沒有異常強烈的情感表達需要時不宜疊用問號。
- 這就是你的做法嗎?你這個總經理是怎么當的??你怎么竟敢這樣欺騙消費者???
4.問號也有標號的用法,即用於句內,表示存疑或不詳。
- (1250?―1321),大都人,元代戲曲家、散曲家。
- (?―518),人,文學批評家。
- 出現這樣的文字錯誤,說明作者(編者?校者?)很不認真。
補充
使用問號應以句子表示疑問語氣為依據,而並不根據句子中包含有疑問詞。當含有疑問詞的語段充當某種句子成分,而句子並不表示疑問語氣時,句末不用問號。
- 他們的行為舉止、審美趣味,甚至讀什麼書,坐什麼車,都在媒體掌握之中。
- 誰也不見,什麼也不吃,哪兒也不去。
- 我也不知道他究竟躲到什麼地方去了。
相關
問號後再加嘆號。
放在書名號內。
嘆號
句末點號,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嘆語氣。形式是“!”。
基本
1.用於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嘆語氣,有時也可表示強烈的祈使語氣、反問語氣等。使用嘆號主要根據語段前後有較大停頓、帶有感嘆語氣和語調或帶有強烈的祈使、反問語氣和語調,並不取決於句子的長短。
- 才一年不見,這孩子都長這么高啦!
- 你給我住嘴!
- 誰知道他2月7日是怎么搞的!
2.用於後,表示聲音短促或突然。
- 咔嚓!一道閃電劃破了夜空。
- 咚!咚咚!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3.表示聲音巨大或聲音不斷加大時,可疊用嘆號;表達強烈語氣時,也可疊用嘆號,最多疊用三個嘆號。在沒有異常強烈的情感表達需要時不宜疊用嘆號。
- 轟!!在這天崩地塌的聲音中,猛然醒來。
- 我要揭露!我要控訴!!我要以死抗爭!!!
4.當句子包含疑問、感嘆兩種語氣且都比較強烈時(如帶有強烈感情的反問句和帶有驚愕語氣的疑問句),可在問號後再加嘆號(問號、嘆號各一)。
- 這么點困難就能把我們嚇倒嗎?!
- 他連這些最起碼的常識都不懂,還敢說自己是高科技人材?!
相關
放在書名號內。
逗號
句內點號,表示句子或語段內部的一般性停頓。形式是“,”。
基本
1.複句內各分句之間的停頓,除了有時用分號,一般都用逗號。
- 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而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 學歷史使人更明智,學文學使人更聰慧,學數學使人更精細,學考古使人更深沉。
- 要是不相信我們的理論能反映現實,要是不相信我們的世界有內在和諧,那就不可能有科學。
2.用於下列各種語法位置:
a.較長的主語之後。
- 建築各種門窗的精美設計和功夫,都令人嘆為觀止。
b.句首的狀語之後。
-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
c.較長的賓語之前。
- 有的考古工作者認為,南方古猿生存於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
d.帶句內語氣詞的主語(或其他成分)之後,或帶句內語氣詞的並列成分之間。
- 他呢,倒是很樂意地、全神貫注地幹起來了。
- (那是個沒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個村子——白房頂啦,白樹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見。
e.較長的主語中間、謂語中間或賓語中間。
- 母親沉痛的訴說,以及親眼見到的事實,都啟發了我幼年時期我追求真理的思想。
- 那姑娘頭戴一頂草帽,身穿一條綠色的裙子,腰間還繫著一根橙色的腰帶。
- 必須懂得,對於文化傳統,既不能不分青紅皂白統統拋棄,也不能不管精華糟粕全盤繼承。
f.前置的謂語之後或後置的狀語、定語之前。
- 真美啊,這條蜿蜒的林間小路。
- 她吃力地站了起來,慢慢地。
- 我只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
3.用於下列各種停頓處:
a.復指成分或成分前後。
- 老張,就是原來的辦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經調走了。
- 車,不用說,當然是頭等。
b.語氣緩和的感嘆語、稱謂語或呼喚語之後。
- 哎喲,這兒,快給我揉揉。
- 大娘,您到哪兒去啊?
- 喂,你是哪個單位的?
c.某些序次語(“第”字頭、“其”字頭及“首先”類序次語)之後。
- 為什麼許多人都有長不大的感覺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總認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總要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第三,父母出於愛心而總不想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走彎路。
- 《》所以成為書法的範本,不外乎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其一,具有點畫、構體的規範性;其二,承上啟下,成為的極致;其三,字如其人,愛人及字,高尚的書品、人品為後人所崇仰。
- 下面從三個方面講講語言的污染問題:首先,是特殊語言環境中的問題;其次,是濫用引起的語言污染問題;再次,是空話和廢話引起的語言污染問題。
補充
用頓號表示較長、較多或較複雜的並列成分之間的停頓時,最後一個成分前可用“以及”或“及”進行連線,“以及”或“及”之前套用逗號。
- 壓力過大、工作時間過長、作息不規律,以及忽視營養均衡等,均會導致健康狀況的下降。
相關
有順序並列項間的停頓用頓號。
非提示性話語後用逗號。
頓號
句內點號,表示語段中並列詞語之間或某些序次語之後的停頓。形式是“、”。
基本
1.用於並列詞語之間。
- 這裡有自由、民主、平等、開放的風氣和氛圍。
- 造型科學、技藝精湛、氣韻生動,是石雕的特色。
2.用於需要停頓的重複詞語之間。
- 他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辯解著。
3.用於某些序次語(不帶括弧的漢字數字或“”類序次語)之後。
- 我準備講兩個問題:一、邏輯學是什麼?二、怎樣學好邏輯學?
- 風格的具體內容主要有以下四點:甲、題材;乙、用字;丙、表達;丁、色彩。
4.相鄰或相近兩數字連用表示通常不用頓號。若相鄰兩數字連用為縮略形式,宜用頓號。
- 飛機在6000米高空水平飛行時,只能看到兩側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範圍內的地面。
- 這種兇猛的動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覓食和活動。
-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二、三產業的基礎。
5.標有引號的並列成分之間、標有書名號的並列成分之間通常不用頓號。若有其他成分插在並列的引號之間或並列的書名號之間(如引語或書名號之後還有括注),宜用頓號。
- “日”“月”構成“明”字。
- 店裡掛著“顧客就是上帝”“質量就是生命”等橫幅。
- 《》《三國演義》《》《》,是我國長篇小說的。
- 李白的“白髮三千丈”(《》)、“朝如青絲暮成雪”(《》)都是膾炙人口的詩句。
補充
1.表示含有順序關係的並列各項間的停頓,用頓號,不用逗號。下例解釋“對於”一詞用法,“人”“事物”“行為”之間有順序關係(即人和人、人和事物、人和行為、事物和事物、事物和行為、行為和行為六種對待關係),各項之間套用頓號。
- 〔對於〕表示人,事物,行為之間的相互對待關係。(誤)
〔對於〕表示人、事物、行為之間的相互對待關係。(正)
2.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年月日的簡寫形式時,用短橫線連線號,不用頓號。
- 2010、03、02(誤)
- 2010-03-02(正)
相關
最後一個成分前用“以及”或“及”連線。
分號
句內點號,表示複句內部並列關係分句之間的停頓,以及非並列關係的多重複句中第一層分句之間的停頓。形式是“;”。
基本
1.表示複句內部並列關係的分句(尤其當分句內部還有逗號時)之間的停頓。
- 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成一種習慣。
- 內容有分量,儘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內容沒有分量,即使寫得再長也沒有用。
2.表示非並列關係的多重複句中第一層分句(主要是選擇、轉折等關係)之間的停頓。
- 人還沒看見,已經先聽見歌聲了;或者人已經轉過山頭望不見了,歌聲還。
- 儘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開始時總是弱小的,所以總是受壓的;但是由於革命的力量代表歷史發展的方向,因此本質上又是不可戰勝的。
- 不管一個人如何偉大,也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因此,個人的見解總難免帶有某種局限性。
- 6月夜裡下了一場雨,以為可以涼快些;誰知沒有涼快下來,反而更熱了。
3.用於分項列舉的各項之間。
- 特聘教授的崗位職責為:一、講授本學科的主幹基礎課程;二、主持本學科的重大科研項目;三、領導本學科的學術隊伍建設;四、帶領本學科趕超或保持世界先進水平。
補充
分項列舉的各項有一項或多項已包含句號時,各項的末尾不能再用分號。
- 本市先後建立起三大農業生產體系:一是建立甘蔗生產服務體系。成立糖業服務公司,主要給農民提供機耕等服務;二是建立蠶桑生產服務體系。……;三是建立熱作服務體系。……。(誤)
本市先後建立起三大農業生產體系:一是建立甘蔗生產服務體系。成立糖業服務公司,主要給農民提供機耕等服務。二是建立蠶桑生產服務體系。……。三是建立熱作服務體系。……。(正)
相關
複句內的停頓一般用逗號。
冒號
句內點號,表示語段中提示下文或總結上文的停頓。形式是:":"
基本
1.用於總說性或提示性詞語(如“說”“例如”“證明”等)之後,表示提示下文。
- 北京有四座城門:、、和。
- 她高興地說:“咱們去好好慶祝一下吧!”
- 小王笑著點了點頭:“我就是這么想的。”
- 這一事實證明:人能創造環境,環境同樣也能創造人。
2.表示總結上文。
- 張華上了大學,李萍進了技校,我當了工人:我們都有美好的前途。
3.用在需要說明的詞語之後,表示注釋和說明。
- (本市將舉辦首屆大型書市。)主辦單位:市文化局;承辦單位:市圖書進出口公司;時間:8月15日-20日;地點:市體育館觀眾休息廳。
- (做閱讀理解題有兩個辦法。)辦法之一:先讀題乾,再讀原文,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讀課文。辦法之二:直接讀原文,讀完再做題,減少先入為主的干擾。
4.用於書信、講話稿中稱謂語或稱呼語之後。
- 廣平先生:……
- 同志們、朋友們:……
5.一個句子內部一般不應套用冒號。在列舉式或條文式表述中,如不得不套用冒號時,宜另起段落來顯示各個層次。
-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補充
1.冒號用在提示性話語之後引起下文。表面上類似但實際不是提示性話語的,其後用逗號。
- 《》記載:“沼西際山枕水,有祠。”(提示性話語)
- 據《蘇州府志》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有150多座,可算是名副其實的園林之城。(非提示性話語)
2.冒號提示範圍無論大小(一句話、幾句話甚至幾段話),都應與提示性話語保持一致(即在該範圍的末尾要用句號點斷)。應避免冒號涵蓋範圍過窄或過寬。
- 有三個傳播途徑:,和,日常接觸是不會傳播愛滋病的。(誤)
愛滋病有三個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日常接觸是不會傳播愛滋病的。(正)
3.冒號套用在有停頓處,無停頓處不套用冒號。
- 他頭也不抬,冷冷地問:“你叫什麼名字?”(有停頓)
- 這事你得拿主意,光說“不知道”怎么行?(無停頓)
引號
標號,標示語段中直接引用的內容或需要特別指出的成分。形式有雙引號“ “ ” ”和單引號“ ‘ ’ ”兩種,左側的為前引號,右側的為後引號。
基本
1.標示語段中直接引用的內容。
- 李白詩中就有“白髮三千丈”這樣極盡誇張的語句。
2.標示需要著重論述或強調的內容。
- 這裡所謂的“文”,並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3.標示語段中具有特殊含義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成分,如別稱、簡稱、等。
- 電視被稱作“”。
- 人類學上常把古人化石統稱為,簡稱“尼人”。
- 有幾個“慈祥”的老闆把撿來的茶葉用鹽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餚。
4.當引號中還需要使用引號時,外面一層用雙引號,裡面一層用單引號。
- 他問:“老師,‘’是什麼意思?”
5.獨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號;不止一段時,每段開頭僅用前引號,只在最後一段末尾用後引號。
- 我曾在報紙上看到有人這樣談幸福:
“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和不喜歡什麼。……
“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和不擅長什麼。……
“幸福是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選擇。……”
6.在書寫帶月、日的事件、節日或其他特定意義的短語(含簡稱)時,通常只標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強調該事件或節日本身時,也可連同事件或節日一起標引。
- “5·12”
- “五四”以來的話劇,是我國戲劇中的新形式。
- 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
補充
“叢刊”“文庫”“系列”“書系”等作為系列著作的選題名,宜用引號標引。當“叢刊”等為選題名的一部分時,放在引號之內,反之則放在引號之外。
-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中國哲學典籍文庫”
- “20世紀心理學通覽”叢書
括弧
標號,標示語段中的注釋內容、補充說明或其他特定意義的語句。主要形式是“()”。此外還有“[]”、“〔〕”和方頭括弧“【】”等。
基本
1.標示下列各種情況,均用圓括弧:
a.標示注釋內容或補充說明。
- 我校擁有(含已退休的)17人。
- 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熱烈鼓掌)
b.標示訂正或補加的文字。
- 信紙上用稚嫩的字型寫著:“阿夷(姨),您好!”。
- 該建築公司負責的建築工程全部達到優良工程(的標準)。
c.標示序次語。
- 語言有三個要素:(1)聲音;(2)結構;(3)意義。
- 思想有三個條件:(一)事理;(二)心理;(三)倫理。
d.標示引語的出處。
- 他說得好:“未畫之前,不立一格;既畫之後,不留一格。”(《板橋集·題畫》)
e.標示漢語拼音注音。
- “的(de)”這個字在中最常用。
2.標示作者國籍或所屬朝代時,可用方括弧或六角括弧。
- [英]《》
- 〔唐〕著
3.報刊標示電訊、報導的開頭,可用方頭括弧。
- 【新華社南京訊息】
4.標示公文發文字號中的發文年份時,可用六角括弧。
- 國發〔2011〕3號檔案
5.標示被注釋的詞語時,可用六角括弧或方頭括弧。
- 〔奇觀〕奇偉的景象。
- 【】物理學家。生於德國,1933年因受政權迫害,移居美國。
6.除科技書刊中的數學、邏輯公式外,所有括弧(特別是同一形式的括弧)應儘量避免套用。必須套用括弧時,宜採用不同的括弧形式配合使用。
- 〔茸(róng)毛〕很細很細的毛。
補充
括弧可分為句內括弧和句外括弧。句內括弧用於注釋句子裡的某些詞語,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應緊跟在被注釋的詞語之後。句外括弧則用於注釋句子、或段落,即本身結構獨立,不屬於前面的句子、句群或段落,應位於所注釋語段的句末點號之後。
- 標點符號用來表示語句的停頓、語氣以及標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詞語)的特定性質和作用。(數學符號、貨幣符號……不屬於標點符號。)
相關
與書名號同時使用。
破折號
標號,標示語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釋、補充說明或語音、意義的變化。形式是“——”。
基本
1.標示注釋內容或補充說明。
- 一個矮小而結實的日本中年人——老闆走了過來。
- 我一直堅持讀書,想藉此喚起弟妹對生活的希望——無論環境多么困難。
2.標示插入語。
- 這簡直就是——說得不客氣點——無恥的勾當!
3.標示總結上文或提示下文。
- 堅強,純潔,嚴於律己,客觀公正——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 畫家開始娓娓道來——
數年前的一個寒冬,……
4.標示話題的轉換。
- “好香的乾菜,——聽到風聲了嗎?”趙七爺低聲說道。
5.標示聲音的延長。
- “嘎——”傳過來一聲水禽被驚動的鳴叫。
6.標示話語的中斷或間隔。
- “班長他犧——”小馬話沒說完就大哭起來。
- “親愛的媽媽,你不知道我多愛您。——還有你,我的孩子!”
7.標示引出對話。
- ——你長大後想成為科學家嗎?
——當然想了!
8.標示事項列舉。
- 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分為以下五個分支學科:
- ——;
——;
——;
——;
——。
9.用於副標題之前。
- 飛向太平洋
——我國新型號發射目擊記
10.用於引文、注文後,標示作者、出處或注釋者。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樂浪海中有,分為白余國。——《》
- 很多人寫好信後把信箋折成方勝形,我看大可不必。(方勝,指古代婦女戴的方形首飾,用彩綢等製作,由兩個斜方部分疊合而成。——編者注)
省略號
標號,標示語段中某些內容的省略及意義的斷續等。形式為“……”,即六個小圓點。
基本
1.標示引文的省略。
- 我們齊聲朗誦起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標示列舉或重複詞語的省略。
- 對政治的敏感,對生活的敏感,對性格的敏感,……這都是作家必須要有的素質。
- 他氣得連聲說:“好,好……算我沒說。”
3.標示語意未盡。
- 在人跡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見一縷炊煙,……
- 你這樣乾,未免太……!
4.標示說話時斷斷續續。
- 她磕磕巴巴地說:“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認錯了。”
5.標示對話中的沉默不語。
- “還沒結婚吧?”
“……”他飛紅了臉,更加起來。
6.標示特定的成分虛缺。
- 只要……就……
7.在標示詩行、段落的省略時,可連用兩個省略號(即十二連點)。
- 從隔壁房間傳來緩緩而抑揚頓挫的吟詠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 該刊根據工作質量、上稿數量、參與程度等方面的表現,評選出了高校十佳記者站。還根據發稿數量、提供新聞線索情況已經對刊物的關注度等,評選出了十佳通訊員。
…………
補充
1.不能用多於兩個省略號(多於12點)連在一起表示省略。省略號須與多點連續的連珠號相區別(後者主要是用於表示目錄中標題和頁碼對應和連線的專門符號)。
2.省略號和“等”“等等”“什麼的”等詞語不能同時使用。在需要讀出來的地方用“等”“等等”“什麼的”等詞語,不用省略號。
- 含有鐵質的食物有豬肝、大豆、油菜、菠菜……等。(誤)
含有鐵質的食物有豬肝、大豆、油菜、菠菜等。(正)
著重號
標號,標示語段中某些重要的或需要指明的文字。形式是“.”,標註在相應文字的下方。
基本
1.標示語段中重要的文字。
2.標示語段中需要指明的文字。
補充
不應使用文字下加直線或波浪線等形式表示著重。文字下加直線為專名號形式;文字下加浪紋線是特殊書名號()。著重號的形式統一為相應項目下加小圓點。
連線號
標號,標示某些相關聯成分之間的連線。形式有短橫線“-”、一字線“―”和浪紋線“~”三種。
基本
1.標示下列各種情況,均用短橫線。
a.化合物的名稱或表格、插圖的編號。
- 為無色液體,對眼及皮膚有強烈刺激性。
- 表2-8、表2-9。
b.連線號碼,包括門牌號碼、電話號碼,以及用表示年月日等。
- 2011-02-15
c.在複合名詞中起連線作用。
- 吐魯番-哈密盆地
d.某些產品的名稱和型號。
- wz-10直升機具有複雜天氣和夜間作戰的能力。
e.漢語拼音、外來語內部的分合。
- shuōshuō-xiàoxiào(說說笑笑)
- 人
- (“讓-雅克”為雙名)
- 皮埃爾·孟戴斯-弗朗斯(“孟戴斯-弗朗斯”為複姓)
2.標示下列各種情況,一般用一字線,有時也可用浪紋線:
a.標示相關項目(如時間、地域等)的起止。
- 沈括(1031―1095),人。
- 2011年2月3日―10日
- 北京―上海特別旅客快車
b.標示數值範圍(由阿拉伯數字或漢字數字構成)的起止。
- 25~30g
- 第五~八課
補充
浪紋線連線號用於標示數值範圍時,在不引起歧義的情況下,前一數值附加符號或計量單位可省略。
- 5公斤~100公斤(正)
- 5~100公斤(正)
相關
用阿拉伯數字書寫日期,見4.6頓號補充2。
間隔號
標號,標示某些相關聯成分之間的分界。形式是“·”。
基本
1.標示外國人名或少數民族人名內部的分界。
- 阿依古麗·買買提
- 莎拉·布萊曼
2.標示書名與篇(章、卷)名之間的分界。
- 《·》
3.標示詞牌、曲牌、名等和題名之間的分界。
- 《》
- 《》
- 《》
4.用在構成標題或欄目名稱的並列詞語之間。
- 《天·地·人》
5.以月、日為標誌的事件或節日,用漢字數字表示時,只在一、十一和十二月後用間隔號;當直接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時,月、日之間均用間隔號(半角字元)。
- “五四”運動
- “一二·九”運動
- “”消費者權益日 “9·11”恐怖攻擊事件
補充
當並列短語構成的標題中已用間隔號隔開時,不應再用“和”類連詞。
- 《水星·火星和金星》(誤)
《水星·火星·金星》(正)
書名號
標號,標示語段中出現的各種作品的名稱。形式有雙書名號“《》”和單書名號“〈〉”兩種。
基本
1.標示書名、卷名、篇名、刊物名、報紙名、檔案名稱等。
- 《》(書名)
- 《史記·本記》(卷名)
- 《》(篇名)
- 《每周關注》(刊物名)
- 《》(報紙名)
- 《》(檔案名稱)
2.標示電影、電視、音樂、詩歌、雕塑等各類用文字、聲音、圖像等表現的作品的名稱。
- 《》(電影名)
- 《追夢錄》(電視劇名)
- 《》(歌曲名)
- 《》(詩詞名)
- 《》(雕塑名)
- 《》(電視節目名)
- 《社會》(欄目名)
- 《莊子研究文獻資料庫》(光碟名)
- 《系列掛圖》(圖片名)
3.標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稱中占主導地位的軟體名。
- 科研人員正在研製《電腦衛士》防毒軟體。
4.標示作品名的簡稱。
我讀了《紀行》一文(以下簡稱《念》),收穫很大。
5.當書名號中還需要書名號時,裡面一層用單書名號,外面一層用雙書名號。
- 《教育部關於提請審議〈〉的報告》
補充
1.不能視為作品的課程、課題、獎品獎狀、商標、證照、組織機構、會議、活動等名稱,不套用書名號。下面均為書名號誤用的示例。
- 下學期本中心將開設《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市場行銷》兩門課程。
- 2月1日將召開《關於“兩保兩掛”的多視覺理論思考》課題立項會。
- 本市將向70歲以上(含70歲)老年人頒發《敬老證》。
- 本校共獲得《最佳印象》《自我審美》《卡拉ok》等六個獎盃。
- 《閃光》牌電池經久耐用。
- 《文史雜誌社》編輯力量比較雄厚。
- 本市將召開《全國食用天然色素套用研討會》。
- 本報將於2018年暑假舉行《墨寶杯》書法大賽。
2.有的名稱應根據指稱意義的不同確定是否用書名號。如文藝晚會指一項活動時,不用書名號;而特指一種節目名稱時,可用書名號。再如展覽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的組織形式時,不用書名號;特定情況下將某項展覽作為一種創作的作品時,可用書名號。
- 2008年重陽聯歡晚會受到觀眾的稱讚和好評。
- 本台將重播《2008年重陽聯歡晚會》。
- “雪域明珠——中國西藏文化展”將於3月11日隆重開幕。
- 《大地飛歌藝術展》是一部大型現代藝術作品。
3.書名後面表示該作品所屬類別的普通名詞不標在書名號內。
- 《我們》雜誌
4.書名有時帶有括注。如果括注是書名、篇名等的一部分,應放在書名號之內,反之則應放在書名號之外。
- 《(並序)》
- 《(試行)》
- 《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組織條例(草案)》
- 《百科知識》(彩圖本)
- 《》(海外版)
5.書名、篇名末尾如有嘆號或問號,應放在書名號之內。
- 《日記何罪!》
- 《如何做到同工又同酬?》
6.在古籍或某些文史類著作中,為與專名號配合,書名號也可改用浪線式“﹏”。這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專名號或特殊的書名號。
相關
“叢刊”等作選題名用引號,見4.9引號補充。
專名號
標號,標示古籍和某些文史類著作中出現的特定類專有名詞。形式是一條直線,標註在相應文字的下方。
基本
1.標示古籍、古籍引文或某些文史類著作中出現的專有名詞,主要包括人名、地名、國名、民族名、朝代名、年號、宗教名、官署名、組織名等。
2.現代漢語文本中的上述專有名詞,以及古籍和現代文本中的單位名、官職名、事件名、會議名、書名等不應使用專名號。必須使用標號標示時,宜使用其他相應標號(如引號、書名號等)。
相關
與專名號配合的書名號,見4.16書名號補充6。
分隔號
標號,標示詩行、節拍及某些相關文字的分隔。形式是“/”。
基本
1.詩歌接排時分隔詩行(也可使用逗號和分號,見4.5逗號基本1、4.7分號基本1)。
-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標示詩文中的音節節拍。
-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分隔供選擇或可轉換的兩項,表示“或”。
- 動詞短語中除了作為主體成分的動詞之外,還包括述語動詞所帶的和/或。
4.分隔組成一對的兩項,表示“和”。
- 13/14次特別快車
- 羽毛球女雙決賽中國組合/兩局完勝韓國名將/。
5.分隔層級或類別。
補充
分隔號又稱正斜線號,須與號“\”相區別(後者主要是用於編寫電腦程式的專門符號)。使用分隔號時,緊貼著分隔號的前後通常不用點號。
書寫位置
橫排文稿
- 句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均置於相應文字之後,占一個字位置,居左下,不出現在一行之首。
- 問號、嘆號均置於相應文字之後,占一個字位置,居左,不出現在一行之首。兩個問號(或嘆號)疊用時,占一個字位置;三個問號(或嘆號)疊用時,占兩個字位置;問號和嘆號連用時,占一個字位置。
- 引號、括弧、書名號中的兩部分標在相應項目的兩端,各占一個字的位置。其中前一半不出現在一行之末,後一半不出現在一行之首。
- 破折號標在相應項目之間,占兩個字位置,上下居中,不能中間斷開分處上行之末和下行之首。
- 省略號占兩個字位置,兩個省略號連用時占四個字位置並須單獨占一行。省略號不能中間斷開分處上行之末和下行之首。
- 連線號中的短橫線比漢字“一”略短,占半個字位置;一字線比漢字“一”略長,占一個字位置;浪紋線占一個字位置。連線號上下居中,不出現在一行之首。
- 間隔號標在需要隔開的項目之間,占半個字位置,上下居中,不出現在一行之首。
- 著重號和專名號標在相應文字的下邊。
- 分隔號占半個字位置,不出現在一行之首或一行之末。
- 標點符號排在一行末尾時,若為全形字元則應占半角字元的寬度(即半個字位置),以使視覺效果更美觀。
- 在實際編輯出版工作中,為排版美觀、方便閱讀等需要,或為避免某一小節最後一個漢字轉行或出現在另外一頁開頭等情況(浪費版面及視覺效果差),可適當壓縮標點符號所占用的空間。
豎排文稿
- 句號、問號、嘆號、逗號、頓號、分號和冒號均置於相應文字之下偏右。
- 破折號、省略號、連線號、間隔號和分隔號置於相應文字之下居中,上下方向排列。
- 引號改用雙引號“﹃”“﹄”和單引號“﹁”“﹂”,括弧改用“︵”“︶”,標在相應項目的上下。
- 豎排文稿中使用浪線式書名號“﹏﹏”,標在相應文字的左側。
- 著重號標在相應文字的右側,專名號標在相應文字的左側。
- 橫排文稿中關於某些標點不能居行首或行末的要求,同樣適用於豎排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