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師範學院地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所在地、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世界文化名人的故鄉——被譽為“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的,入選。
學院始建於1978年,200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由原樂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樂山教育學院合併升格為四川省省屬。2006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得良好等級。2012年納入“東部高校對口支援西部高校計畫”,由對口支援建設。
截至2016年9月,學校占地近1000畝,建築面積42.7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43萬冊,電子文獻974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上億元。學校設有18個教學院,54個本科專業,涉及文、理、工、教、經、管、法、農、藝九大學科門類,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5774人 。學校納入國家發改委、教育部、中國殘聯“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規劃(二期)”項目單位,建設有1個國家級特殊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設有四川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心、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心等省級培訓機構。學校設有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點。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學院領導,文化傳統,校徽,校訓,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1978年,創辦樂山教育學院。
南大門

1980年,兩校分立,改為樂山教師進修學院和樂山高師班
1982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樂山高師班升格為樂山師範專科學校,教師進修學院更名為樂山教育學院
1993年,樂山師範專科學校更名為樂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00年3月21日,經國家批准,樂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樂山教育學院合併組建為樂山師範學院。
2012年,列入教育部“對口支援西部高校計畫”,由對口支援建設。
2017年1月18日,學校被認定為。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6年9月,學校設有18個教學院,54個本科專業,涉及文、理、工、教、經、管、法、農、藝九大學科門類。
二級學院 | 辦學層次 | 專業 |
---|---|---|
文學與新聞學院 | 本科 | 、漢語國際教育、新聞學、播音與主持技術 |
專科 | 語文教育 | |
旅遊學院 | 本科 | 、酒店管理 |
專科 | 旅遊管理 |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本科 |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
專科 | 數學教育、投資與理財 | |
經濟管理學院 | 本科 | 、會計學、經濟與金融、工程造價、市場行銷 |
音樂學院 | 本科 | 音樂表演、音樂學、播音與主持藝術 |
外國語學院 | 本科 | 英語、日語、翻譯、商務英語 |
專科 | 英語教育 | |
化學學院 | 本科 | 化學、製藥工程、環境工程 |
生命科學學院 | 本科 |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科學教育、動植物檢疫 |
美術學院 | 本科 | 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 |
專科 | 藝術設計 | |
政法學院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法學、社會工作、行政管理、勞動和社會保障 |
專科 | 社區管理與服務 | |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 本科 | 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汽車服務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本科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技術 |
體育學院 | 本科 | 休閒體育、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教育科學學院 | 本科 | 學前教育、國小教育、心理學 |
專科 | 學前教育 | |
特殊教育學院 | 本科 | 特殊教育、教育康復學 |
繼續教育學院 | -- | -- |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9月,樂山師範學院有教職工1200餘人,其中正高職稱130人,副高職稱282人,博士118人,碩士579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6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3人,樂山市拔尖人才3人。有60名教師在武漢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西南大學等學校擔任兼職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行知樓

省級教學團隊:中國現當代文學(帶頭人:陳曉春)、物理化學(帶頭人:張元勤)。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9月,學校建設有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門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05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建設有5個省級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7個省級特色專業、1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22門省級精品課程、21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項目、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0個省級“卓越計畫”項目。
沫若圖書館

省級特色專業
獲評時間 | 專業名稱 | 所屬院系 |
---|---|---|
2007 | 化學(師範) | 化生學院 |
2007 | 英語 | 外語學院 |
2008 | 旅遊管理 | 旅經學院 |
2009 | 對外漢語 | 文新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政法學院 | |
2010 | 新聞學 | 文新學院 |
社會工作 | 政法學院 |
省級精品課程
序號 | 所在學院 | 課程名稱 | 課程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
1 | 旅經學院 | 旅遊資源與規劃開發 | 陳興中 | 2003 |
2 | 化生學院 | 物理化學實驗 | 張元勤 | 2004 |
3 | 文新學院 | 外國文學 | 陳俐 | 2005 |
4 | 文新學院 | 古代漢語 | 吉仕梅 | 2005 |
5 | 外語學院 | 翻譯 | 夏康明 | 2005 |
6 | 化生學院 | 有機化學 | 劉志昌 | 2006 |
7 | 政法學院 | 比較政治制度 | 肖勇 | 2006 |
8 | 外語學院 | 英語寫作 | 帥培天 | 2006 |
9 | 旅經學院 | 公共關係學 | 鄧健 | 2006 |
10 | 文新學院 | 中國古代分體文學 | 楊勝寬 | 2007 |
11 | 政法學院 | 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姜希 | 2007 |
12 | 外語學院 | 英語學科教學論 | 鄧道宣 | 2007 |
13 | 化生學院 | 化學教學論 | 徐文基 | 2007 |
14 | 旅經學院 | 旅遊經濟學 | 鄭元同 | 2007 |
15 | 文新學院 |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 | 陳曉春 | 2008 |
16 | 數信學院 | 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 | 鄒進 | 2008 |
17 | 文新學院 | 中外文學比較 | 石燕京 | 2009 |
18 | 教科學院 | 教育學 | 譚輝旭 | 2009 |
19 | 外語學院 | 英語辭彙學 | 湯紅娟 | 2010 |
20 | 教科學院 | 旅遊心理學 | 汪紅燁 | 2010 |
21 | 旅經學院 | 旅行社經營管理 | 邱雲志 | 2010 |
22 | 美術學院 | 手繪表現圖 | 李開能 | 2010 |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試驗區名稱 | 負責人 | 批准年份 |
---|---|---|
面向基礎教育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楊勝寬 | 2009年 |
非中心城市本科院校“職業發展型”旅遊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邱雲志 | 2010年 |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旅遊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語言訓練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6年2月,該校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1個、省旅遊局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籌)1個、校級研究機構10個、校級重點實驗室3個。
師魂廊

級別 | 科研機構名稱 |
---|---|
四川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四川旅遊發展研究中心 |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 |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四川特殊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
四川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研究中心 | |
四川省旅遊局重點研究基地 | 四川省旅遊局遺產旅遊重點研究基地 |
四川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 四川世界遺產普及基地 |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竹類病蟲防控與資源開發實驗室 |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籌建) | 生物有機化學與表面科學實驗室 |
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西南山地瀕危鳥類保護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天然產物化學與小分子催化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
網際網路自然語言智慧型處理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
四川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川南地方品種雞產業化工程研究中心 |
校級科研機構 | 高教研究所 |
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 | |
峨眉武術研究所 | |
外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 | |
社區發展研究中心 |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 |
矽材料研究所 | |
地方文化研究中心 | |
分子設計中心 | |
少數民族與地方音樂舞蹈文化研究中心 | |
校級重點實驗室 | 峨眉山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研究所 |
智慧型信息處理及套用實驗室 | |
旅遊規劃實驗室 |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2月,學校獲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3項,省、部、市級科研獎300餘項,其中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項,四川省科技進步獎1項。在郭沫若研究、蘇軾研究、旅遊研究、世界遺產保護、仿酶催化研究等方面特色較突出。獲得國家授權專利99項,在優質水稻種植、竹蟓蟲防治、黃連地膜除草、禽畜糞便循環利用等農業科技的研究和技術轉化等方面取得了成績。
曠怡樓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2月,館藏文獻總量藏書135萬冊,電子文獻632萬冊。擁有《cnki中國知網》、《萬方資料庫》、《超星數字圖書》、《世紀中數圖外文資料庫》等各類型中外文資料庫24種;已建成《樂山旅遊研究》、《郭沫若研究》、《三蘇研究》、《樂山師範學院學生學位論文資料庫》、《樂山師範學院教師成果資源資料庫》、《考研資料庫》6個特色文獻資料庫,新建《特殊教育特色資料庫》,開闢特殊教育特色館藏區,形成了以該校12個二級學院的教學參考文獻、中等教育文獻和地方文獻為主,其他學科專業文獻為輔的藏書體系。
學術刊物
截至2016年2月,該校辦有《》、《郭沫若學刊》和《基礎教育論壇》三種學術刊物。
《樂山師範學院學報》(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創辦於1985年,是由樂山師範學院主辦,四川省教育廳主管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來源期刊。
《郭沫若學刊》創刊於1987年5月,是由中共樂山市委宣傳部主管,四川郭沫若研究學會主辦的全國唯一的以郭沫若為研究對象的學術性期刊。主要欄目有:郭沫若與百年中國、郭沫若與先進文化、中外文化、作品研究、美學研究、文藝思想研究、地方文化、學術爭鳴等。面向社科工作者、高校教師、郭研愛好者等發行。
武珈山學生公寓

《基礎教育論壇》雜誌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教育學術期刊,主要刊登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探討及課程改革、教學改革、考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文章,面向中國小教師、教育教學研究人員及教育行政管理者發行。
學院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
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
副校長 | 、、、 |
資料來源:
文化傳統
校徽
樂山師範學院校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以深藍色為標準色。雙圓之間上方是蘇軾體“樂山師範學院”、下方是學校英文名“leshan normal university”(adobehebrew-bold字型)。內圓正中是“大佛”與“三江”圖像標誌。
校徽

校訓
“弘毅自強 篤學踐行”
弘毅:寬宏堅毅;剛強,勇毅。謂抱負遠大,意志堅強。
百景苑食堂

自強:自我勉勵,奮發圖強。
篤學:指專心好學。語出《論語.泰伯》:“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踐行:實踐,用實際行動去做某些事。踐,履行,實行。
知名校友
,樂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羅佳明,樂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黎兵,四川省人民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兼省級機關國有資產管理中心主任
實驗實訓大樓

,深圳市新視聽廣告有限公司、世紀辰祥(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四川大學 教授
,上海大學 教授
陳曉春,樂山師範學院副院長、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
,樂山市民間藝術研究院 院長
李仲輝,四川教育學院化學系有機化學教授、系主任
蔣伯瀚,四川師範大學附屬第一實驗中學校長
,四川眉山一中校長
,四川省綿陽水利電力學校黨委書記、校長
陳三五,廈門市藝恩慶典策劃有限公司 總經理
熊建華,高級工程師,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四川峨勝水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斷臂天使” 四川博愛感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總經理
,樂山迪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3快樂男聲全國9強
王宇,中國好聲音第二季著名選手、2012《完美聲音》全國6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