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郡,在漢族地區南部,是中國古代行政區劃之一,初設於公元前214年,位置約在今廣西一帶,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桂林郡之所以取名桂林,與境中多桂樹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桂林郡
- 行政區類別:郡(中國古代郡縣制)
- 所屬地區:中國
- 下轄地區:今、、等
- 政府駐地:(今貴港市)
- 地理位置:今廣西、廣東一帶
秦朝,西漢,孫吳,行政區劃,郡治位置,文獻記載,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占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
桂林郡

西漢
桂林郡於秦末為南越朝所轄。西漢五年(前112年)因南越國內亂派路博德率軍南下,翌年南越滅亡,改置,郡治仍為。統轄布山、安廣、阿林、廣都、中留、桂林、譚中、臨塵、定周、領方、增食、雍雞等縣。即現今、貴港、百色及柳州大部分地區,玉林北部地區,河池東部和南部地區。
孫吳
三國時孫吳分置桂林郡,郡名即以秦代桂林郡來命名。
三國末期,於三年(274年),分鬱林郡潭中、中留、桂林及4縣置桂林郡,治所設於武安,轄境在今流域(今廣西、柳州一帶)。六朝皆沿襲舊制。
行政區劃
地區 | 位置 |
今南寧古屬雒越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嶺南置桂林郡、、,今南寧屬桂林郡所轄 | |
今桂林,古屬百粵地。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桂林屬桂林郡所轄的範圍,桂林郡治布山,在今 | |
今柳州在秦以前屬百粵地。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柳州地屬桂林郡轄地 | |
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屬桂林郡所轄 | |
在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屬桂林郡轄地 |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橫縣北部屬桂林郡轄地,南部屬轄地 |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上林屬桂林郡屬地 |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上林屬桂林郡轄地 | |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今武鳴地屬桂林郡 | |
今馬山縣行政區域,秦朝時屬桂林郡轄地範圍 | |
扶綏縣是建國初期由同正、綏綠三縣合併組成的。這三個縣在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屬桂林郡地 | |
柳江縣在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屬桂林郡所轄 | |
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地屬桂林郡轄地 | |
今的行政區域是由雒容、榴江、中度、三縣合併組成的。雒容縣在秦朝屬桂林郡地”。“,秦朝屬桂林郡地 | |
縣 | 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地屬桂林郡所轄 |
縣 | 來賓縣行政區域是解放初由原來的來賓與合併組成的。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來賓縣為桂林郡轄地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屬桂林郡轄地。三國時代,今象州屬吳國,三年(公元274年)分地置桂林郡,郡治,在今象州縣境,而秦朝的桂林郡,今象州屬其管轄的範圍,是同名異治地。秦的桂林郡治,在今桂平西南 | |
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武宣縣地屬桂林郡範圍 | |
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融安縣地屬桂林郡範圍 | |
今融水苗族自治縣,在民國以前,與融安縣同屬一個行政區域。秦朝屬桂林郡轄地 | |
該市的地域,在秦朝屬桂林郡轄地範圍 |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屬桂林郡轄地 |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陽朔屬桂林郡轄地,郡治在今貴縣境 | |
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靈川縣地屬桂林郡 | |
屬桂林郡地東北部屬地,西部屬桂林郡轄。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興安屬桂林,長沙兩郡交界間的地域 | |
龍勝的行政區域在唐朝從前與靈川縣同屬於一個地域。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龍勝屬桂林郡轄地 |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永福縣地屬桂林郡所轄 |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平樂為桂林郡轄地 | |
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恭城縣屬桂林郡地 |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屬桂林郡 | |
今蒙山縣古稱。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屬桂林郡轄地 | |
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當時屬桂林郡轄地 | |
市 | 玉林市的行政區域是解放初由原來的和合併而成的。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鬱林縣屬桂林郡的轄地。興業縣是唐朝開始設定的,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興業縣也屬桂林郡地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位於廣西東南部,中游,中部,為桂林郡郡治所在地 |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屬桂林郡轄地 | |
縣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為桂林郡轄地 |
秦出兵統一地區,巴馬境地屬桂林郡 |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宜山為桂林郡轄地 | |
今東蘭縣是民國初設定的。該縣在秦漢時代,雖然納入桂林郡的範圍,但因地處邊陲僻地,開發甚慢,直到五代十國,這地方還被稱為“蠻”地 | |
今鳳山縣是民國初年設定的。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地域在當時屬桂林郡範圍 |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都安屬桂林郡的範圍 | |
羅城縣古稱琳州垌。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羅城縣在當時為桂林郡地 | |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凌雲屬桂林郡。但實為虛名。三國以後作為化外之地,史書無記載,總稱為“蠻地 | |
今扶綏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由、同正、綏綠三縣合併組成的。這三個縣在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屬桂林郡地 | |
秦時縣地屬桂林郡,位梧州市北部,縣城距市區65公里 | |
秦時縣地屬桂林郡,位於廣西西北部,地處雲貴東南麓 | |
古稱龔州,位於上游 |
郡治位置
關於秦的桂林郡所在地有三種說法,一是在今廣西桂平市西南(1978年3月和1981年11月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級中學試用課《中國歷史》第一冊採用此說,1986年正式版本沿用);一說在今廣西(1988年再版的國中課本《中國歷史》第一冊採用);一說在今廣西東蘭、一帶(1992年10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主編的《中國歷史》第一冊採用此說法,注釋為“桂林郡治在今廣西百色東北”,直至教科書都採用此說)。
漢代桂林郡治在今。
文獻記載
⒈《》載:
⒉《·》載:
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趙氏。秦時已並天下,略定,置桂林郡(今)、南海、象郡,以謫徙民,與越雜處十三歲。佗,秦時用為南海龍川令。至二世時,南海尉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語曰:“聞等作亂,秦為,天下苦之,、、陳勝、等州郡各共興軍聚眾,虎爭天下,中國擾亂,未知所安,豪傑畔秦相立。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吾欲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會病甚。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郡中無足與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囂死,佗即移檄告、陽山、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吏,以其黨為。秦已破滅,佗即擊並桂林郡、,自立為。已定天下,為中國勞苦,故釋佗弗誅。
蒼梧王者,越王同姓,聞漢兵至,及越令定自定屬漢;越桂林監居翁諭甌駱屬漢:皆得為侯。戈船、下厲將軍兵及馳義侯所發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遂為九郡。。兵以陷堅為將梁侯。自尉佗初王后,五世九十三歲而國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