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低渦是指夏季出現在柴達木盆地的淺薄西北渦。柴達木低渦的移動路徑主要有三條。柴達木低渦絕大多數是由於柴達木盆地的熱力作用形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柴達木低渦
- 外文名:qaidam vortex
- 學科:天氣學
- 地區:柴達木盆地
- 移動路徑:主要有三條
- 產生機理:主要由熱力作用形成
現象描述,移動路徑,降水地理分布,產生機理,
現象描述
柴達木低渦(qaidam vortex)是指夏季出現在柴達木盆地的淺薄。凡700hpa在區域35°—40°n、90°—100°e內有低壓閉合曲線或,就定義為柴達木低渦。
一個低渦過程從形成到移出源地,每次影響時間多為1—2d,最長3—4d,少則1d,一般是中午前後出現,傍晚消失。
移動路徑
柴達木低渦的移動路徑主要有三條:
第一條是東北路徑,它由源地移出後,過折向東偏北,影響、河西東部、河套等地後,減弱消失。東北路徑占全年低渦總數的33%。
第二條路徑為偏東路徑,低渦生成後移向偏東,過青海湖後,影響蘭州、等地區,比較強的東路低渦還可影響到、等地區,造成該地的低雲降水天氣。
最後需要說明的還有一種路徑其方向主要偏東,高空有深厚冷低槽配合,這種能夠低渦發展往往比較強烈,影響範圍很大,包括了以上三種路徑的全部範圍,其約占4%—5%。
降水地理分布
5—10月間,柴達木低渦造成的降水地理分布為:主要雨區分布在盆地東北側,東端西南側的西寧、門源地區一帶、河西東部、蘭州等地區則次之,而在盆地內降水最少。這說明低渦能否東移發展,是其能否造成降水的主要原因。
同時這種降水分布於盆地周圍的地形特徵也有很大關係,自盆地向東,地形基本呈西低東高走向,門源、西寧等地屬祁連山東南側迎風坡,東側主峰(武威南部天祝縣境內)海波在4500m以上,西南氣流到此後被迫抬升,加強了低渦的輻合上升,使門源、西寧地區成為盆地東北側的大降水區。
產生機理
絕大多數是由於柴達木盆地的熱力作用形成的,在700hpa處最明顯。形成後穩定少動,在其控制下的天氣晴好。另有一種出現幾率較少的,由500hpa移近高原時,在地形動力作用下產生的柴達木低渦,它能向東移出高原並結沿途地區帶來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