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權(明朝寧獻王)

朱權(明朝寧獻王):人物生平,專鎮一方,受迫起兵,改封南昌,晚年生活,主要成就,歷-九游会j9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朱權(1378年5月27日-1448年),明太祖第十七子,封,號臞仙,又號涵虛子、丹丘先生。封地為寧國(今內蒙古),在中被綁架,共同反叛,朱棣即位後,將朱權改封於南昌,並加以迫害,朱權只好將心思寄託於道教、戲劇、文學,鬱鬱而終。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三歲的朱權被封為,二年之後,朱權前往藩地。大寧地處外,屬古之地,東連,西接,為一大鎮。朱權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騎兵均驍勇善戰。朱權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

(概述內圖片來源:江西寧藩《盱眙朱氏八支宗譜·甯獻王遺像》藏)

基本介紹

  • 本名:朱權
  • 字號:臞仙、涵虛子、丹丘先生
  • 所處時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金陵(今南京)
  • 出生時間:1378年5月27日
  • 去世時間
  • 主要作品:《寧國儀范》《》《史斷》《文譜》《詩譜》
  • 主要成就:在道學、音樂、茶道等領域頗有建樹
  • 封爵
  • 諡號:寧獻王
人物生平,專鎮一方,受迫起兵,改封南昌,晚年生活,主要成就,歷史評價,史籍記載,家庭成員,妻,子女,墓葬紀念,

人物生平

專鎮一方

洪武十年五月(1378年5月),朱權出生於金陵(今南京),是為第十七子,母為,自幼聰明好學。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三歲的朱權被封為。兩年後,朱權前往藩地。大寧地處外,屬古之地,東連,西接,為一大鎮。朱權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騎兵均驍勇善戰。朱權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

受迫起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死,皇孫即位,是為,建文帝即位不久即開始對他的叔叔們進行削藩行動。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發動長達四年的。朱棣曾與諸將商議道:“以往我巡察塞上時,見大寧諸軍十分剽悍。如果我能獲得大寧,截斷遼東,採用邊騎助戰,便大事可成啊!”
同時,建文帝害怕朱權投向朱棣,派人召朱權回京,朱權未到,被削三護衛。當年九月,江陰侯進攻永平,燕王前往營救。吳高退兵,朱棣於是從抄小路直趨大寧,詐稱是因為前來求救。
朱權邀請朱棣一人騎馬入城,朱棣握住朱權的手大哭,訴說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求他代為起草奏章謝罪。朱棣居住數日,朱權都誠懇相待,全無防備之心。北平精稅部隊則埋伏城外,官兵也漸漸入城,暗中勾結三衛部長及諸守軍。朱棣這才告辭離去,朱權到郊外為其餞行,伏兵趁機而起,將朱權擁往前行。三衛弓廣騎及諸守軍,一呼雲集。守將朱鑒抵擋不住,力戰而死。王府妃妾世子均隨入,回到,大寧成了一座空城。朱權進入燕軍之後,時常為朱棣草擬檄文。朱棣對朱權許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

改封南昌

待朱棣即帝位後,朱權請求改封南方。當他要求蘇州時,朱棣回答:“蘇州屬於畿內。”當他要求時,燕王則說:“先父將它賜給五弟,終無結果。建文帝無道,在錢塘封其弟為王,也未能享受。、重慶、、都是好地,你隨意選擇吧。”
永樂元年(1403年)二月,改封南昌,朱棣親自寫詩送行,命朱權以為宮邸,建築規模毫無變更。不久,有人告發朱權用巫術害人,並且誹謗別人,成祖命人秘密查訪,未獲證據,於是停止追查此事。從此以後,朱權終日韜光養晦,並建造書齋一間,彈琴讀書於其間,因此,朱棣在位期間,朱權未遭禍患。

晚年生活

時,法禁稍有緩解,朱權乃上書說南昌並非他的封國。仁宗回信說道:“南昌,叔父從先皇那裡受封已達二十餘年了,不是封國,那又是什麼呢?”
宣德三年(1428年),朱權請求將靠近南昌城的灌城鄉土田賜給他。宣德四年(1429年)又議論說宗室不應確定品級。明宣宗十分生氣,對朱權頗有指責之意。朱權便上書謝罪。當時朱權年紀已老,有關官員大多相互傾軋,以顯示自己的威權,而朱權則整日與文學士互相往來,寄託自己的遠大志向,自號月瞿仙。朱權曾奉命編輯《通鑑博論》二卷,又寫成《家訓》六篇,《寧國儀范》七十四章,《》二卷,《史斷》一卷,《文譜》八卷,《詩譜》一卷,其他記載、編纂數十種。
正統十三年(1448年),朱權去世。

主要成就

朱權是名道教學者,修養極高。被改封南昌後,深感前途無望,即韜光養晦,托志沖舉,多與文人學士往來,寄情於戲曲、游娛、著述、釋道,結交道家第43代天師張宇初友善,拜為師,研習道典,弘揚道教義理。朱權於南昌郊外構築精廬,曾於西山創建道觀與陵墓,成祖朱棣賜額“南極長生宮”。所撰道教專著《》八卷,成書於(1444年),收入《》。
朱權朱權
朱權多才多藝,自經子、九流、星曆、醫卜、黃老諸術皆具,且戲曲、歷史方面的著述頗豐,有《漢唐秘史》等書數十種,堪稱戲曲理論家和劇作家。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二種,現存有《》、《私奔相如》兩種。作品和論著多表現道教思想。生平好宏裝風流,群書有秘本,莫不刊布之。
朱權善古琴,編有古琴曲集《》和北曲譜及評論專者《》(中國現存最早雜劇曲譜,是中國戲曲史上重要的理論著作)。所製作得“中和”琴,號“”,是歷史上有所記載的曠世寶琴,被稱為明代第一琴。明代有“四王琴”之說,按其順序和年代的排列為:寧、衡、益、潞。“飛瀑連珠”傳世僅一張,制琴人署“雲庵道人”。
朱權耽樂清虛,悉心茶道,將飲茶經驗和體會寫成《》,對中國茶文化頗具貢獻。
一生著述頗豐,尤好戲曲,作有雜劇今知有12種,現存《沖漠子獨步大羅天》、《卓文君私奔相如》兩種,戲曲論著《》、《務頭集韻》、《》等,今存《太和正音譜》。編有古代琴曲集《神奇秘譜》和北曲譜及評論專著《太和正音譜》,收琴曲63首。富藏書,根據明代慣例,藩王就封時,皇帝皆有賜書,據載“洪武初年,親王之國,必以詞曲一千七百本賜之”,家有藏書樓曰“雲齋”,凡群書秘本,莫不刊布。據《》載有《寧獻王書目》1卷,收書137種,詞曲、院本、道藏等書均有著錄。

歷史評價

蔡東藩:燕王善戰,寧王善謀。

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諸王二》

家庭成員

  • 妃張氏,兵馬指揮之女,先薨

子女

  1. 莊惠世子(寧惠王)
  2. 未名,早殤
  3. 臨川康僖王
  4. 宜春安簡王
  5. 新昌安僖王
  6. 信豐悼惠王
  1. 永新郡主,配金鄉衛舍人高鶴齡
  2. 玉山郡主,配都督舍人方景祥
  3. 清江郡主,配西寧衛指揮陳通弟逸
  4. 奉新郡主,配王爽
  5. 金溪郡主,配右軍都督韓觀弟輔
  6. 泰和郡主,配鄱陽縣民汪彥誠子湛然
  7. 彭澤郡主,配龍驤衛指揮王剛侄質
  8. 廬陵郡主,配蘄州衛指揮田晟弟昱
  9. 新喻郡主,配贛州府照磨胡羽子光霽
  10. 新城郡主,配留守中衛指揮李俊子瓛
  11. 浮梁郡主
  12. 十二女夭折
  13. 南豐郡主,配江西都指揮張祥子雯
  14. 永豊郡主,適孟日敬

墓葬紀念

江西省東麓璜源村,壟畝阡陌之間,一幢高約數丈的石柱,挺拔肅立。這石柱便是皇親宮殿前的。它後面是宮殿的遺址和明代寧王朱權的陵寢。
朱權墓朱權墓
正統七年(1442),朱權自建生墳,屢往遊覽。墓前原有南極長生宮,前有南極殿,左有泰元殿和沖霄樓,右有旋璣殿和凌江樓。宮前有醉仙亭和一對6.9米高的八棱形華表,上刻道家符篆。
宮後墓室隱於山中。墓室系採用青磚砌成卷拱結構,全長31.7米,寬21.45米,高4.5米,分前室、次前室、中室和後室四部分。前室用自來石頂住,二門無自來石。中室之後,有券門通後室。後牆正中有一壁龕,兩旁用紅石作八稜柱,柱下有礎,礎上有正心坊,坊上有斗拱,以支持出檐。
由於朱權晚年學道,道冠道袍入殮,口含一枚金錢,體壓大小金錢二行,每行六枚。其他隨葬品,有金、銀、銅、錫、玉、瓷等器物,有些珍品已由故宮博物院收藏,余者藏省博物館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