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義節度使(昭義軍)

昭義節度使(昭義軍):薛嵩降唐,割據六州,賜號昭義,田氏盜據,魏博強占,朝廷征討,-九游会j9

昭義軍一般指本詞條

昭義軍節度使,是時期在今山西與河北設定的節度使,主要領有古山西澤、潞二州與河北相、衛、貝、邢、洺六州。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在反唐。

元年(公元763年)安史叛將以相、衛、邢、洺四州投降朝廷,唐肅宗封其為相衛六州節度使。治所在相州(今河南安陽市)。領有相州(今河南安陽)、(今河南)、(今河北)、(今河北)、(今河北)。

元年(公元766年),朝廷改相衛節度使為昭義軍

十年(775年),昭義軍兵馬使裴志清在魏博節度使引誘下,舉兵作亂,驅逐節度(又作薛萼),率部歸附魏博鎮。田承嗣占領了相、衛、洺、貝四州。

十二年(777年),朝廷以澤潞節度司馬兼領昭義軍事務。昭義軍節度使遂與澤潞節度使合為一鎮。

初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

年間,因據澤、潞二州,昭義軍曾分為二:一治(今河北邢台市);一治。

初,昭義軍又合二為一。

二年(977年)廢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昭義軍節度使
  • 別稱:相衛節度使
  • 設定時間: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
  • 最初轄區:相、衛、貝、邢、洺、磁六州
  • 之後轄區:澤、潞、邢、洺、磁五州
  • 廢止時間: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
薛嵩降唐,割據六州,賜號昭義,田氏盜據,魏博強占,朝廷征討,抱真為帥,領有五州,討伐四鎮,四鎮之亂,德宗罪己,信人不疑,虔休歸唐,從史叛變,從史二心,士美治軍,辛秘撫境,劉氏割據,劉悟專肆,從諫驕橫,昭義歸正,會昌伐叛,苦心經營,數易其帥,討伐沙陀,梁晉爭霸,方立割據,兩分昭義,晉統昭義,克修含冤,朱溫入境,罕之附梁,歷任節度使,轄區,

薛嵩降唐

割據六州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在反唐。
相衛節度使——薛嵩相衛節度使——薛嵩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朝廷派遣收復河朔。相州守將薛嵩請求投降。收復河朔回來後,就表奏薛嵩及田承嗣、、分理河北道
中央朝廷此時也元氣大傷,無力追究安史叛將。因此,為了籠絡河北安史舊部,朝廷就任命薛嵩為相衛節度使田承嗣魏博節度使。為。為。各自占據數州之地。此後唐朝進入藩鎮割據的局面。
二年(764年),反叛朝廷,邊域各處戰爭不止。朝廷招撫四方之師平叛。所以薛嵩與、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等人得以招回亡散兵卒,各自擁有數萬精兵,修繕城邑,訓練軍隊,自己設定文武官將,地方貢賦據為私有,朝廷也無法控制。
元年(765年)相衛節度使薛嵩上表,請求把相州的,的、劃出來,設立磁州。朝廷同意了。因此,相衛洺邢等州節度觀察使,又稱為相衛六州節度使。

賜號昭義

薛嵩對相衛在大亂之後的重建作出了很大貢獻。使相衛六州很快恢復了生氣。
元年(766年),朝廷封薛嵩為高平郡王,實封二百戶,並為相衛鎮賜號昭義軍,因此相衛六州節度使又稱昭義軍節度使
二年(766年),薛嵩向朝廷請求,任命其子為磁州刺史。之後其又因治民有方,朝廷累遷薛嵩至檢校尚書,封郡王。
八年(773年)正月,檢校尚書,郡王、昭義軍節度使薛嵩去世。其子,年紀才十二歲,將士們想要擁戴他做節度,薛平並不推辭,表面答應了下來。過後,他將這一職位讓給叔父,自己卻在夜裡悄悄護送父親靈樞回歸故里。正月六日,代宗下詔,任命為昭義軍節度。

田氏盜據

魏博強占

十年(775年)正月三日,昭義軍裴志清在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的引誘下,舉兵作亂,驅逐了節度,請求率部歸附田承嗣。田承嗣假言救援,卻率軍長途奔襲,攻占了相州。被迫逃到,並上表朝廷,請求入朝為官,答應了他。於是,朝廷隨後任命昭義軍大將薛擇為相州刺史,為刺史,薛堅為刺史,因為他們都是薛嵩的族人。
十年(775年)正月十四日,代宗命內侍孫知在到魏博節度使駐地魏州告諭田承嗣,希望他恪守本境,不要侵擾旁鎮。但田承嗣卻沒有奉詔。不僅如此,正月十九日,田承嗣反而派遣麾下大將盧子期攻取(今河北),楊朝光攻取(今河南)。
大曆十年()二月一日,田承嗣引誘刺史投降,薛雄沒有答應,田承嗣在被拒絕後派人將薛雄暗殺,還將他的妻子、兒女和全家老小屠殺殆盡。完全占據了昭義軍相、衛、洺、磁五州,還自己設定官吏,掠奪了昭義軍的精兵良馬,把他們全部帶回了魏州。又逼迫孫知在和他共同巡視磁、相二州,並讓二州的將士用刀割下耳朵,劃破臉龐,請求朝廷讓田承嗣為大帥。
十年(775年)二月七日,朝廷以皇十三子為忻王、領昭義節度大使。

朝廷征討

十年(775年)二月十二日,朝廷以刺史李承昭為相州刺史、兵馬。
十年(775年)三月,朝廷下詔貶魏博節度使、郡王田承嗣為刺史。詔令薛兼訓、、、、、節度使、節度使、李承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共同出師進討。
十年(775年)五月,田承嗣的部將霍榮國據磁州歸降朝廷。同時,攻陷了。攻陷了。
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
十年(775年)八月,田承嗣無奈,只得遣使進獻降表,表示願意歸附朝廷,但不久,卻又命部將盧子期進犯磁州
十年(775年)十月,派精兵救援,生擒盧子期,送往京師。
十一年(776年)春正月,田承嗣上表請罪。朝廷派到魏州傳旨,允許他改過自新。相衛之戰遂止。
此戰之後,相衛鎮的六州,只剩下了邢州、磁州。朝廷遂以李承昭為昭義軍節度使,磁、邢兵馬使。

抱真為帥

十一年(776年)十二月,昭義軍節度使李承昭上表稱疾,朝廷遂以澤潞行軍司馬為磁、邢兵馬留後。暫時主持昭義事務。
十二年(777年),昭義軍與澤潞鎮合為一鎮。仍號昭義軍。領有、、、磁州、懷州及。
元年(780年)二月,朝廷正式下詔任命昭義軍節度留後為昭義軍節度使。昭義軍節度遂徙治。

領有五州

二年(781年),魏博節度使反叛,一面命部將康愔進軍,一面命部將楊朝光駐軍於西北的盧家砦,斷絕昭義軍糧道,自己隨即跟進。下詔,命和大將援救。
河東軍、與昭義軍自東下,在盧家砦、雙岡先後擊敗魏博軍,殺死了田悅的將領楊朝光,解除邢州之圍,後又在臨洺打敗了田悅,於是解除了對臨洺和邢州的包圍。田悅退保。
李抱真又和在洹水大敗,田悅只率了幾百名騎兵逃回魏州。與其副使李瑤帥兵降於。以博州降唐。
與之間積恨很深,等到共同討伐,兩人多次發生爭執,導致大軍久無戰功。行營從中勸和,終於使二人釋怨結好。
這時刺史田昂請求歸降,馬燧上奏將洺州隸屬於昭義軍,請盧玄卿為刺史。朝廷同意了。
此戰,李抱真率昭義軍奪回了自十年時就被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奪占的全境,昭義軍自此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之地。

討伐四鎮

四鎮之亂

三年(782年),、恆冀都團練等因抱怨朝廷賞賜不公,遂聯合魏博田悅,共同聚兵反叛。並派遣使者至淄青鎮,與相約稱王。史稱“”。朝廷急命與等率軍討伐。
建中四年()六月,派遣節度參謀賈林到的軍營去勸降。賈林見到王武俊後,說道:“我來此是奉詔規勸,不是來投降的。”王武俊聞言色變,進問詳情。賈林道:“天子深知您忠義為國,在您登壇稱王之時,您還對左右的侍衛們說:‘我本來就十分忠義,只是天子不察。’諸將也曾共同上表證明大夫的忠義之志。天子覽表動容。對我說:‘先前處事有誤,追悔莫及。朋友間有了過錯尚可道歉,朕為四海之主,你們怎能因為一點小事就耿耿於懷呢!
說:“我是個胡人,為將尚且懂得安撫百姓。天子怎么可能會專以殺人來安定天下?如今山東有五股叛軍,等到戰勝他們時,百姓已盡皆暴屍荒野,即使戰勝了叛軍又能讓誰來守衛呢?我不害怕歸順朝廷,但先前已經與諸鎮結盟。我們胡人性直,不願做理虧的事。如果天子能下詔赦諸鎮之罪,我當帶頭回響歸順。諸鎮如果有不順從的,我肯定會奉詔予以討伐。這樣一來,我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朋友,不用五十天,便能平定。”說完,就讓賈林回去稟報,暗中結盟。
四年(783年)十月,爆發,唐德宗出逃到(今陝西)。原幽州節度使被叛軍擁立為帝。等將都回師勤王,李抱真也打算退回。打算與、一同襲擊李抱真。這時,賈林再次遊說王武俊道:“如今退兵前面是糧食輜重,後面是精銳部隊,人心堅固,難以圖謀。就算戰勝,利益也歸所有;一旦失敗,則大傷元氣。您為什麼不先收復原轄的易定滄趙四州呢?”王武俊便背棄了與田悅的約定。

德宗罪己

元年(784年)正月初一,德宗在奉天下,宣布大赦天下。、、見赦令後,皆去王號,上表謝罪。惟有自恃兵強財富,謀劃稱帝,建國號,改元。
赦令下達後,四方人心大悅。等到次年德宗返回長安後,李抱真入朝對唐德宗說:“山東宣布赦書,士卒皆感泣,臣見人情如此,知賊不足為慮也!”
德宗在奉天下,宣布大赦天下後。又派門客賈林勸說王武俊,聯合對付朱滔,王武俊雖然答應了。但內心卻還在猶豫。
雙方軍隊當時還互不信任,李抱真打算帶幾名親兵親自到王武俊軍營里去。他去之前,門客都勸阻他,李抱真讓昭義軍節度盧玄卿掌管軍隊並囑咐他說:“我今天的所作所為,關係到國家的安危。我如果死了不能回來,管理軍隊聽從朝廷的命令,就靠你了;指揮軍隊東討叛逆,洗刷我的恥辱,也靠你了。”說完頭也不回的帶著幾騎親兵就走了。

信人不疑

當時王武俊的軍營戒備森嚴,李抱真對他說:“、相繼稱帝,圍攻,他們這是想騎在我們頭上。凌辱我們啊。您既然不能和他們爭雄,難道願捨棄大唐的九世天子反而去臣屬叛賊嗎?何況,陛下已經在奉天頒布了罪己詔,真可以說是夏禹、商湯一樣的好天子啊。如今皇帝被迫離京避難,您自己難道能安心嗎?”
司空 李抱真司空 李抱真
說到德宗因逃難而出奔奉天,他情不自禁地抱著王武俊哭了起來,哭的淚水與鼻涕直流,王武俊也哭了,周圍的人也被感動了。
李抱真便和約為兄弟,發誓共同剿滅亂賊。王武俊道:“十兄(李抱真家中排行第十)您天下聞名,得蒙您的勸諭,讓我棄惡從善,免去死罪,還享受到王公的尊貴與榮寵。如今又不因為我是個胡人,而認為與我結為兄弟是一種恥辱,您讓我用什麼來回報你啊!所倚仗的,不過是的騎兵罷了,十兄不必擔心。到時交戰,請十兄坐在馬上,看著我指揮作戰。我一定為十兄擊敗他!”到了晚上,李抱真就睡在營帳里,睡的很死。對他不懷疑自己而很受感動,對他更加恭敬,用手指著心對天發誓道:“我這條命就交給十兄破敵了。”於是兩軍連營而進,屯軍於貝州三十里外。
朱滔命大將馬寔、帶領回紇、契丹軍前來挑戰,王武俊派趙珍率精騎三百對陣,同時,李抱真部將也結成犄角之勢接應。兩軍交戰時,回紇穿陣而過。王武俊按兵不動,待回紇退出,便趁勢進逼。朱滔大敗。在王武俊、李抱真合力追殺下,逃奔,丟棄武器甲冑堆積如山。李抱真因功加封為檢校、食實封五百戶。

虔休歸唐

十年(794年),昭義軍節度使因服食丹藥而死,朝廷三日,贈官。
李抱真去世那天,其子秘不發喪。昭義軍副使盧會昌讓的外甥元仲經暗中和李緘謀劃讓領軍。皇帝沒有答應。使者召見昭義軍步軍,讓他主持昭義鎮事務,讓李緘入朝。元仲經逃跑了,被王延貴捕殺。軍中大亂,王延貴正色對眾人說道:“軍州是天子的軍州,將帥空缺,應當等待朝廷的命令,怎么能亂來,敗壞朝廷法度!”軍中將士聽從了他的話,避免了潰亂。
朝廷知道後嘉獎他,任命邕王領昭義節度大使、澤潞邢洺磁等州觀察等使。任命為左司馬,兼御史大夫,昭義軍節度。賜名。讓他安撫昭義鎮,王虔休嚴明號令,勤勤懇懇地處理軍政事務,儉省節用,減輕農民負擔,鼓勵發展社會生產。潞州連年豐收,民富軍強。兩年後,升為潞州長史、昭義軍節度使、澤潞磁邢洺觀察等使,不久又任為檢校工部尚書。

從史叛變

從史二心

十五年(799年),去世。朝廷三日,贈官左僕射。朝廷任命李長榮(亦或李元淳)為昭義軍節度使。
二十年(804年)八月,李長榮(亦或李元淳)去世,派遣宦官前往昭義鎮,挑選繼任者,昭義軍大將素來奉迎宦官,他便站出來自請擔任節度使,得到朝廷同意,朝廷授他為昭義軍節度使。然而,盧從史擔任節度使後,行為卻逐漸狂恣,為政無道。
曾暗中獻誅滅的計謀,來迎合皇帝的意思。但是當五年(810年)朝廷命令他出兵討伐,卻逗留不進。反而一面與叛亂的秘密往來,又一面向朝廷求宰相之位,還誣告說各道討伐軍多與成德叛軍有私下的聯繫,無法進兵。這些行為使得非常憂慮。

士美治軍

五年(810年)四月,秘密逮捕了,立即押送長安。昭義軍將士聽說節度使被擒,都列陣出營查看情況,昭義軍大將素來忠於朝廷,大聲喝止住軍隊,大家才不敢動。朝廷因此功,任命昭義軍都知兵馬使、左司馬為刺史、。任命為潞州長史、昭義軍節度使、澤潞邢洺磁觀察使。
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朝廷任命為栓校、潞州大都督府,昭義軍節度使。來代替。
郗士美號令嚴明,賞罰有度,一改前任積習,當時朝廷下令討伐割據承德的王承宗,郗士美派遣兵馬使王獻率領精兵一萬充當先鋒。不料,王獻畏敵,逗留不進,郗士美將其召回,數其罪後斬之。下令軍中:“敢後出者斬!”然後,郗士美親自擊鼓,昭義軍奮力死戰,成德叛軍大敗。當時,包圍成德鎮的有七、八個藩鎮,共十餘萬人,但只是包圍著,並不真正作戰,且多犯法,只有的昭義軍勇敢精勇,威聲甚振。

辛秘撫境

十二年(817年),朝廷任命為檢校工部尚書,代替為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昭義軍節度使、澤潞磁洺邢等州觀察使。當時朝廷又出兵討伐,昭義軍出鎮作戰,花費很大。朝廷商議在戰爭過後,要能使昭義鎮恢復生機,於是任命為節度使。辛秘做節度使四年,府庫積錢七十萬貫,兵馬糧草積累無數。
淄青叛亂平定後,朝廷將要對、用兵。於是在十五年(820年)九月,任命為檢校、、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昭義軍節度使來代替。十月,去世,朝廷讓魏博節度使改任為成德節度使。

劉氏割據

劉悟專肆

唐穆宗元年(821年)四月,朝廷讓改任為魏州魏博節度使。十月,朝廷讓因斬殺了而被封為的移鎮潞州,任昭義軍節度使兼。
七月,幽州大將叛亂,囚禁節度使,朝廷想讓名將到幽州鎮守,於是任命為檢校、平章事,。劉悟剛到,成德又叛變,軍隊不能進入幽州。認為幽州方亂,不要立即進討,請授予節鉞,慢慢再做打算。於是朝廷又讓為昭義軍節度使,檢校兼,。兼幽、鎮。
監軍劉承偕多次侮辱,又縱容手下違法亂紀。昭義軍士兵作亂,劉悟卻不制止他們。將士們囚禁了劉承偕。朝廷無奈,只得貶謫了劉承偕。從此之後,劉悟十分驕縱,想要效仿,割據昭義。朝廷失意之徒,大多來潞州向他求援。

從諫驕橫

元年(825年)九月,去世。遺表請任命其子繼任為昭義軍節度使。
昭義軍節度使:劉從諫昭義軍節度使:劉從諫
僕射認為昭義鎮是內地,與不一樣,不能答應。但宰相、中尉因為接受了的賄賂,就說可以繼任。最終任命領昭義軍節度大使,任命主持昭義事務。不久後,又任命昭義留後為昭義軍節度使
元年(827年),在兵敗,回到淺口的時候,親自帶領騎兵救他,得到了的信任。因此劉從諫後又升任檢校尚書左僕射,任命司空,封為沛國公。
七年(833年),劉從諫來京城朝拜文宗,本來打算請求朝廷把自己調到其它藩鎮。但抵達京城後,發現朝廷政出多門,事權不一,士大夫大多通過行賄走門路才能做官升遷,於是,從心底里輕視朝廷。回到昭義後,變得更加驕橫跋扈。

昭義歸正

會昌伐叛

三年(843年),病重,欲效法河北諸鎮,割據一方、對抗朝廷。
四年(844年),宰相用、、等鎮兵力進攻昭義,由、一起攻討,史稱“”。、、磁州相繼倒戈。昭義軍節度被殺,昭義平定。

苦心經營

朝廷任命為檢校,兼潞州、昭義軍節度使、澤潞邢洺磁觀察等使。次年冬天,盧鈞奉詔命五千昭義軍遠戍代北,昭義兵不願遠戍,在與家人訣別時,乘醉倒戈攻城門,盧鈞被迫入潞城,至晚撫勞方定。
元年(847年),李執方接替盧鈞擔任昭義軍節度使,當時邢州等地瘡痍未復,愁怨尚多,朝廷希望他能果枉雄方,以孚至化。
三年(849年),薛元賞接任李執方時,朝廷又告誡他:“上黨束山東之襟要,控河內之封壤”,希望他能解長裾於戚藩,樹高牙於戎閩。右職分五兵之重,南台膺亞相之雄。
此後,又經鄭涓【六年(851年)到九年(854年)】、韋博【九年(854年)到十年(855年)】兩任節度使。
十年(856年)十月,畢瑊接任昭義軍節度使。朝廷稱畢瑊“得營平屯田之術,有伏波寇之謀”。是“方澤良帥”,希望他能像時的昭義軍節度使李元淳那樣,使昭義五州重新繁榮。

數易其帥

十一年冬,朝廷任命為檢校、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昭義軍節度使、潞澤磁邢洺觀察使。
宰相  裴休宰相 裴休
元年(860年),朝廷任命朔方節度使接替擔任昭義軍節度使。
二年(861年),昭義軍節度使死於任上。
三年(862年),朝廷任命靈武節度使接任。
四年(863年),為昭義軍節度使。沈詢為政簡易,性情恬和。沈詢的一個奴僕和侍女私通,沈詢想要殺他,結果奴僕勾結牙將作亂,夜攻府第,沈詢全家遇害。
五年(864年),朝廷以李蠙為昭義軍節度使。
九年(865年),朝廷任命接任昭義軍節度使。
十三年(872年),朝廷以為昭義軍節度使。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昭義軍亂,大將逐節度使,自為留後。朝廷任命左金吾大將軍為昭義軍節度使。

討伐沙陀

四年(877年)六月,以李鈞為檢校尚書右僕射、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昭義軍節度使、潞刑洺磁觀察等使。九月,、父子侵犯、。十月,朝廷詔命昭義軍節度使李鈞、、和白義誠、安慶部和薩葛部合兵討伐李國昌父子。
五年(878年)十二月,代北北面行營、昭義軍節度使李鈞,與沙陀李克用在河東的洪谷大戰,大敗而歸,李鈞中流箭而死。昭義軍將士大亂,被沙坨李克用屠殺殆盡。朝廷遂以高潯代之。

梁晉爭霸

方立割據

元年(881年)八月,高潯與的將領李詳在石橋作戰,大敗而歸,高潯無奈,只得投奔河中,李詳乘勝攻取了華州。九月,高潯為部將所殺。昭義鎮的守將又率領士卒攻殺了成麟,自稱留後,將昭義鎮的治所改在。潞州人推舉宦官吳全勖為。
二年(882年)諸道行營都統以皇帝的名義任命為刺史。孟方立拒絕受命,並拘押了吳全勖,稱宦官不能為留後。,他寫信給王鐸,要求派一名文官來任節度使。王鐸任為。隨後,僖宗又任為新任昭義節度使。嫌路途遙遠,且得知孟方立已控制了昭義鎮在以東的邢州、和磁州,便拒絕赴任,反而推薦了。
赴潞州就任,但不到三個月就離開了,使孟方立實際控制了昭義鎮。朝廷無奈,就任命他為檢校左僕射,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昭義軍節度使、潞澤邢洺磁觀察等使。

兩分昭義

三年(883年)冬,命大將賀公雅攻打,被孟方立擊敗。李克用又派左營軍使討伐,李克修攻陷了澤州、潞州,並殺了潞州刺史李殷銳。李克用和孟方立從此開始為了昭義鎮的控制權而開戰。
四年(884年)秋,在要求下,僖宗任為昭義軍節度使,據澤、潞二州,,使得昭義鎮出現了兩位節度使。據邢、洺、磁三州,並遙領,從此昭義五州有了兩個節度使。

晉統昭義

元年(889年)六月,李克用親自帶兵討伐,孟方立派大將馬溉和袁奉韜抵抗,在琉璃陂被李克用打敗,二將被俘。李克用包圍邢州。孟方立無望,飲鴆自殺。士兵推他的弟弟為留後。
元年(890年)正月,李克用派遣再次攻打,以邢、洺、磁三州投降。被搬到了居住,李克用任命安金俊為邢、洺、磁,以孟遷為刺史。

克修含冤

勝利歸來時,在慰勞諸將。生性節儉,不好奢華浪費,因此場面安排的比較簡便。李克用為此非常生氣,對李克修處以笞刑並嚴詞辱罵。李克修氣得大病一場。元年(890年)三月,在潞州家中去世,享年三十一歲。
元年(890年),李克用的弟弟接任昭義軍節度使。李克恭橫暴不法,又不懂軍事,潞州人很怨恨他。將領馮霸反叛。李克用派遣李元審討伐他,在沁水作戰,李元審大敗被傷,跑到了。

朱溫入境

元年(890年),昭義軍安居受反叛,殺了李克恭及李元審,派人去傳召馮霸,馮霸沒有聽從,安居受害怕而逃跑了,到了,被人殺了,首級被送給了馮霸。馮霸於是進入,自稱留後,依附。
昭義節度使(昭義軍)
朱全忠請朱崇節做潞州留後。李克用派遣康君立、李存孝率兵包圍了潞州。此戰後李克用封為昭義軍節度使,為刺史。
元年(892年)李存孝向朝廷上呈表章以、、磁州三州歸順朝廷,昭宗頒發詔令,任命李存孝為邢、洺、磁三州節度使。
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代替為。

罕之附梁

元年(898年)十二月,去世,乘其喪期,率軍直入潞州,自稱,並寫文書給李克用說:“我聽到薛志勤去世,新的統帥還沒來,怕潞州被其他勢力窺視,所以沒等命令現屯兵潞州了。”李克用大怒,派遣討李罕之。李罕之向求援。
二年(899年)六月,李罕之病重,朱全忠令代李罕之為昭義軍節度留後。
元年(901年),朱全忠派遣攻打李克用,兵出天井關,投降,被帶到了。朱全忠厭惡他的反覆無常,將他殺了。
四年(904),朱全忠殺害,準備自立為帝,任命為昭義軍節度使。
唐哀帝天祐三年(906年),李嗣昭與攻取,招降丁會。李嗣昭被任命為昭義軍節度使。

歷任節度使

姓名 任職任期 去職日期
  1. 薛嵩。元年(763年)。大曆八年(773年)
  2. 。十二年(777年)。貞元十年(794年)
  3. 。十年(794年)。貞元十五年(799年)
  4. 李元淳。貞元十五年(799年)。貞元二十年(804年)
  5. 。二十年(804年)。元和五年(810年)
  6. 。五年(810年)。元和六年(811年)
  7. 。元和六年(811年)。元和十二年(817年)
  8. 。十二年(817年)。元和十五年(820年)八月
  9. 。元和十五年(820年)八月。 元和十五年(820年)十月
  10. 。元和十五年(820年)十月。寶曆元年(825)
  11. 。元年(825年)。會昌三年(843年)
  12. 。四年(843年)。會昌六年(845年)
  13. 李執方。元年(847年)。大中二年(847年)
  14. 薛元賞。大中三年(848年)。大中六年(851年)
  15. 鄭涓。六年(851年)。大中九年(854年)
  16. 韋傅。大中九年(854年)。大中十年(855年)
  17. 畢瑊。十年(855年)。大中十一年(856年)
  18. 。大中十一年(856年)。大中十三年(858年)
  19. 。元年(860年)。鹹通二年(861年)
  20. 。鹹通三年(862年)。鹹通四年(863年)
  21. 。四年(863年)。鹹通四年(863年)十二月
  22. 李蠙。鹹通五年(864年)。鹹通七年(866年)
  23. 。九年(868年)。鹹通十一年(870年)
  24. 。鹹通十三年(872年)。鹹通十四年(873年)
  25. 。二年(875年)。乾符五年(878年)
  26. 李鈞。乾符五年(878年)。乾符五年(878年)十二月
  27. 高潯。六年(879年)。中和元年(882年)
  28. 。元年(882年)。八月中和三年(884年)
  29. 。中和二年(883年)。中和二年(883年)
  30. 。三年(884年)。大順元年(890年)三月
  31. 。大順元年(890年)三月。大順元年(890年)五月
  32. 朱崇節。元年(890年)五月。大順元年(890年)九月
  33. 。大順元年(890年)五月。乾寧元年(894年)九月
  34. 。元年(894年)九月。光化元年(898年)十二月
  35. 。二年(899年)。光化二年(899年)六月
  36. 。二年(899年)六月。 ————————————
  37. 。二年(899年)九月。天復元年(901年)五月
  38. 。元年(901年)。天祐三年(907年)十二月
  39. 。三年(907年) 。天祐四年(908年)

轄區

(治,轄,,,,,,,,,)。
(治,轄,,,,,,,)
(治,轄,,陽城縣,陵川縣,,端氏縣)
(治,轄、、、、)
磁州(治滏陽縣,轄,,)
短期領有
(轄、、、、臨清縣、、、、縣、歷亭縣)
相州(轄安陽縣鄴縣、、內黃縣、、、湯陰縣、縣)
(轄、、、、衛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