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日南概況,歷史沿革,相關典故,
日南概況
日南郡是中國古代上一個郡的名字,其範圍在如今的中部地區,轄境位於越南橫山以南,即從到之間的沿海狹長地帶。漢武帝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漢王朝滅南越國,在百越地區設定了南海、、、、交趾、九真、日南、、共9個郡,隸屬。日南郡位於最南面,其名字的得來是因為當地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深居熱帶地區,大約在北緯16度附近,一年中有近兩個月的時間太陽從北面照射,因而日影在南面,故稱“日南”。《·地理志注》注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謂開以向日者。”《》則解釋道:“區粟(日南被占領後的名字)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

日南郡下轄(今越南美麗)、(今越南廣平省箏河口)、(今越南承天省順化市北)、(今越南)、象林縣(今越南廣南省西南)共5個縣,其中西卷縣為郡治。郡境有16條小河,流入南海。日南產竹,可以做成竹杖。西漢末年日南郡有15460戶,69485人。
日南郡的主體民族是黑皮膚的,時常反叛。東漢末年(192年,一說137年),日南郡南部的象林縣脫離漢朝,獨立為林邑國(占婆國),此後不斷北上蠶食郡境,南北朝以後遂為林邑所有,日南郡廢止。該郡存在時間約600年。
歷史沿革
日南郡在古代相傳為地。《》記載:“日南郡,故秦象郡,六年開,更名。”其中日南為秦朝象郡之說應屬訛誤。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後正式設郡,治所在。時期改為“日南亭”,東漢時恢復了“日南郡”的名稱。公元192年(一說137年),日南郡南部的象林縣發生叛亂,之子、占族人區連(又作區達、區逵、釋利摩羅)聚集數千人起義,殺死了漢朝的縣令,獨立為林邑國(占婆國),中國的由北緯13度縮至北緯16度一線(即今順化一帶)。三國東吳元年(269年),王范熊攻陷了西卷縣城,改稱為,日南郡治遂遷往。後來吳國發兵討伐林邑,恢復了。吳二年(278年),吳國廢除了日南郡,併入。四年後西晉朝廷恢復了日南郡的設定,郡治在象林縣(在今順化附近,非漢代之象林縣)。
相關典故
與北面的交趾郡、不同,日南郡的原住民並非越族,而是占族,屬馬來-人種,《》記載“日南郡男女裸體,不以為羞”,《》中描述他們“深目高鼻,發拳色黑”。因而他們一直被中原王朝的官吏視為非常不開化的野人。日南郡的土著居民曾多次反叛,攻擊焚燒官寺,傷害官民。東漢末年(公元192年,一說137年),占族人區連叛漢,率數千人起兵作亂,殺害漢朝的縣令(姓名失傳),推翻漢朝在的統治,建立林邑國。
當地一年中相當長的時間內(近兩個月)位於以南,因此令在黃河流域居住、習慣了日影終年在北的漢人十分驚訝,遂命名為日南郡。但也容易讓人混淆,覺得日南郡終年在太陽南面,日影朝南。東漢時,日南人去京都洛陽向朝廷進獻記錄當地財政收支的賬簿,在元旦朝會時,漢明帝好奇地問道:“日南郡北向視日邪?”張重回答說:“臣聞不見壘雁為門,不見積金為郡,不見深居雲中。臣雖居日南,未嘗向北看日。”畢竟日南郡在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裡太陽都在南面。
日南郡還出過一名清官——,虞國是(今浙江寧波餘姚)人,東漢末年為日南郡。虞國年少時很孝順,後來擔任日南太守,治理以德化見著。當時常有兩隻棲居在虞國的廳堂上。虞國每次因公務出行,雙雁便起飛追逐虞國的配車。 虞國後來因操勞過度逝世在任上,遺體被送往家鄉安葬。兩隻大雁竟追逐送葬的隊伍到了餘姚,棲息在虞國的墓上不肯離去。著名的典故“雙雁送歸”即由此而來。
日南郡還是漢代罪犯的地方,最著名的是“”中的。竇武是的外戚,他十分同情,而且反感。元年(168年),竇武謀誅宦官,後來計畫泄露,竇武自殺並被,家屬被流放到日南郡之。南宋的就曾在《師伯渾文集序》一文中就以“徙比景”比喻被奸臣陷害。
日南郡還是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唐朝的曾說:“中,遣開百越,置日南郡,其諸國自以來皆獻見。後漢時,、皆由此道遣使貢獻。”最著名的是九年(166年),大秦()遣使來華,就是在日南郡登入前往洛陽的。此舉開創了中歐官方往來之先河。
由於日南郡位於熱帶,出奇珍異寶,又處於貿易要衝地帶,因此歷任日南太守“多貪利侵侮,十折二三”。東晉時,韓戢任日南太守,由於對前來貿易的海外諸國過於苛刻,引起諸國不滿,他竟然調來戰船,聲言要討伐這些國家。本來就少土地,又見日南統治混亂,遂起了歹意,準備乘隙而入。後來夏侯覽任太守時,又沉湎酒色,於是林邑就大舉入侵,占領日南郡,殺死覽,並用他的屍體來祭天。此後一百多年間,日南地區陷入中原王朝和無休止的戰爭之中,因而衰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