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從一種透明介質斜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於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既發生折射,同時也發生反射。反射光光速與相同 ,折射光光速與入射光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折射
- 外文名:refraction
- 又名:屈折
- 類型:名詞
基本定義,物理意義,現象,定律,理解,折射率,全反射,相對摺射,相關套用,透鏡簡介,折射題型,
基本定義
光(refract)從一種透明介質(如空氣)斜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如水)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折射(refraction),又名屈折,是一個光學名詞,指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或者在同一種介質中折射率不同的部分運行時,由於波速的差異,使光的運行方向改變的現象。例如當一條木棒插在水裡面時,單用肉眼看會以為木棒進入水中時折曲了,這是光進入水裡面時,產生折射,才帶來這種效果。
折射

物理意義
現象
魚兒在清澈的水裡面遊動,可以看得很清楚。然而,沿著你看見魚的方向去叉它,卻叉不到。有經驗的漁民都知道,只有瞄準魚的下方才能把魚叉到。
從上面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質中的物體,會感到物體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一些.這是光的折射現象引起的。
由於光的折射,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所以,當你站在岸邊,看見清澈見底,深不過齊腰的水時,千萬不要貿然下去,以免因為對水深估計不足,驚慌失措,發生危險。
把一塊厚玻璃放在鋼筆的前面,筆桿看起來好像"錯位"了,這種現象也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定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與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和入射光分居法線兩側;小於;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可逆。當光從水或其他介質中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理解
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一面 (2)兩線分居(3)兩角關係分三種情況:①垂直界面入射時,等於等於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但存在於空氣中的角總是一個大角)。
在光的折射中是可逆的。
折射率
英文名稱:index of refraction;refractive index
定義:光從射入介質發生折射時,光在發生折射時與符合(snell'slaw)。入射角i與折射角r的之比n叫做介質的“絕對摺射率”,簡稱“折射率”。
公式:n=sini/sinr ,這條公式被稱為斯涅爾公式。
說明:表示在兩種介抽中光速比值的物理量。當光線從空氣穿入緊密的介質(固體、水或任何液體)時,即改變它的進行方向。光線入射角的正弦與折射角的正弦比,或光線通過時與通過介質時的速度比,就是折射率。折射率隨介質的性質和密度、光線的波長、溫度而變化。介質的折射率一般都大於1。同一介質對不同波長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可見光折射率通常隨著波長的減小而增大,即紅光最小、紫光最大。除特別說明以外,某物體的折射率,是指對鈉黃光(d線)說的。折射率的測定是在一定的溫度下(通常是20℃)在折射計中進行。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利用折射率的測定觀察聚合反應的進程。在塗料工業中,介質和顏料的折射率的差別,可用以決定塗料的。在塑膠工業中,折射率和溫度的關係,可用以確定透明樹脂的研究凝固溫度。在油脂和香油工業中,從及晶體等中,折射率是一項重要的。
全反射
光由光密(即光在其中傳播速度較小的)射到光疏(即光在其中傳播速度較大的)媒質的界面時,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質內的現象。
當光射到兩種介質界面,只產生反射而不產生折射的現象.當光由射向時,將大於.當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時,折射角將達到90°,這時在光疏介質中將不出現,只要入射角大於上述數值時,均不再存在,這就是.所以產生全反射的條件是:①光必須由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②入射角必須大於.
臨界角是折射角為90度時對應的入射角(只有光線從光密介質進入光疏介質且入射角大於臨界角時,才會發生全反射)
相對摺射
由荷蘭數學家發現,是在光的折射現象中,確定方向的定律。當光由第一(折射率n1)射入第二媒質(折射率n2)時,在平滑界面上,部分光由第一媒質進入第二媒質後即發生折射。
實驗指出:(1)折射光線位於和界面所決定的平面內;(2)和分別在法線的兩側;(3)i的和i′的正弦的比值,對摺射率一定的兩種媒質來說是一個.
淺顯的說,就是光由光速大的介質中進入光速小的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從光速小的介質進入光速大的介質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此定律是的基本實驗定律。它適用於均勻的各向同性的媒質。用來控制和用來成象的各種光學儀器,其光路結構原理主要是根據和。此定律也可根據光的波動概念導出,所以它也可套用於無線電波和聲波等的。
(lawofrefraction)或(snell'slaw)
光線通過兩介質的界面折射時,確定與折射光線傳播方向間關係的定律,基本定律之一。入射光線與通過的界面所構成的平面稱為入射面,入射光線和與法線的夾角分別稱為和,以θi和θt表示。折射定律為:①折射光線在入射面內。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之比為一,用n21表示,即
sinθi/sinθt=n21
sinθi/sinθt=v1/v2=n21
式中n21稱為第二介質對第一介質的。
最早定量研究的是公元2世紀希臘人c.托勒密,他測定了光從空氣向水中折射時入射角與的對應關係,雖然實驗結果並不精確,但他是第一個通過實驗定量研究折射規律的人。1621年,荷蘭數學家w.斯涅耳通過實驗精確確定了入射角與折射角的之比為一常數的規律,即
cscθi/cscθt=常數
故又稱斯涅耳定律。1637年,法國人r.笛卡兒在《折光學》一書中首次公布了具有現代形式之比的規律。與定律一樣,最初由實驗確定的折射定律可根據、或光的電磁理論證明之。
上述只適用於由構成的靜止界面。
相關套用
人們利用折射原理髮明了透鏡有和,細分又有雙凸、平凸、凹凸、雙凹、平凹、凸凹六種。
中央部分比邊緣部分厚的叫凸透鏡,中央部分比邊緣部分薄的叫凹透鏡,凸透鏡具有會聚光線的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正透鏡”(可用於與),凹透鏡具有發散光線的作用,所以也叫“發散透鏡”、“負透鏡”(可用於近視)。
透鏡是組成顯微鏡光學系統的最基本的光學元件,物鏡、及聚光鏡等部件均由單個和多個透鏡組成。
如,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等。
人們還將用光的套用在了現代通訊,發明了。
光纖上載的不是,而是光信號,這樣使得信號傳輸距離比在電纜上增加許多,節省了成本,擴大了。
光纖分為兩層,內層與外層密度不一樣,為形成創造條件;這樣,當光以一定角度入射時,根據全反射原理,可產生全反射,於是,光在光纖中前進所消耗的能量非常小,所以,光信號在光纖中經過很長一段距離才需要用一個中繼器加強強度。
透鏡簡介
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製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邊緣薄,中央厚:邊緣厚,中央薄
凸透鏡

主光軸,、焦點、
: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後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如圖)
:對光起發散作用(如圖)
凹透鏡

物 距(u) | 像 距( v ) | 成像大小 | 像的虛實 | 像物位置 | 應 用 |
u > 2f | f < v <2f | 縮小 | 透鏡兩側 | ||
u = 2f | v = 2f | 等大 | 實像 | 透鏡兩側 | 無 |
f < u <2f | v > 2f | 放大 | 實像 | 透鏡兩側 | |
u = f | 不 成 像 | ||||
u < f | v > u | 放大 | 透鏡同側 | 放大鏡 |
凸透鏡成像規律:虛像物體同側;實像物體異側;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於,我們調節調焦環,並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凸透鏡成像規律

介質對光的折射率:[絕對摺射率]
n=sini/sinr
它表示光在介質中傳播時,介質對光的一種特徵。
介質對介質的折射率:[]
光從介質1射入介質2發生折射時,θ1與θ2的之比n21叫做介質2相對介質1的折射率,即“相對摺射率”。因此,“絕對摺射率”可以看作介質相對的折射率。
n'=sinθ1/sinθ2=n2/n1
它是表示在兩種()介質中光速比值的。
折射題型
1、下列事例中屬於現象的是( )
a、在平靜的湖邊看到樹的倒影 b、白天濃密樹蔭下有許多小圓形光斑
c、夜晚,路燈下看到自己的影子 d、圓形玻璃缸中的金魚,看上去變大了
2.目前光污染越來越嚴重,是普遍的一類光污染,建築物的玻璃幕牆、釉面磚牆、磨光大理石和各種塗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於( )a、光的反射 b、 c、光有能量 d、光沿著直線傳播
光污染

3.人站在直立的前,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鏡長最少應是人身高的( )
a、1/3 b、1/2 c、1/4 d、一樣高
4.為了使和水平方向成50°角的陽光豎直射入井裡,那么平面鏡的反射面和水平面應成_____度角放置。
5.有一種液面微變監視器,基本結構原理如圖所示,發射器始終以一定角度向被監視的液面發射一束細光:光束經液面反射,其被水平放置的平面轉換接收器接收,再通過顯示器顯示出來。若反射到接收器的光點由s1移向s2(圖中從左向右依次為s2、s1、s3),則表明被監視的液面_____,若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光點由s2移到s3,則說明被監視的液面(選填“上升”或“下降”)。
6.研究特點的實驗情況如圖所示,燭焰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_____像(實/虛),放在“燭焰”上的手指_____被燒痛(會/不會)。
7.如圖所示,電視遙控器對著天棚也能遙控電視機。圖中從a點發出的光(紅外線)經天棚mn反射後射入電視機b,試畫出其圖。
8.如圖所示為一個反射式路燈,s為燈泡位置,圖中已畫山燈泡射出的兩條最邊緣的出射光線。mn是一個可以調節傾斜程度的平面鏡。請在圖中畫出燈s照亮路面的範圍(保留作圖中必要的輔助線).請提出一種能夠增大燈照亮範圍的方法:______。
答案:
1.a 2、a 3、b 4、70
5.上升,下降
6.虛,不會
7.注意作出 a或b的像
8.注意作出s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