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醫學院(chengdu medical college)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醫學院校,坐落於四川省省會-,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教育部數據中國“”、,是四川省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是一所以醫學學科為主,理學、工學、管理學等學科協調發展,涵蓋碩士研究生、本科、專科和繼續教育的辦學格局的高校。
學院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豫皖蘇軍區開辦的衛生幹部訓練班。2004年8月,根據、中央軍委決定,學校移交四川省政府,由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更名為成都醫學院。2011年學校成為授予單位。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新都、天回兩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1200餘畝,總占地面積約73.69萬平方米,教學實驗儀器設備總值1.8878億;有直屬二級教學單位11個,碩士研究生學位授權點10個,本科專業20個,專科專業5個,三級甲等直屬附屬醫院1所、共建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4所;有專任教師697人,碩士研究生、本科、專科等全日制在校生1.2萬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5個
學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 主管部門:四川省人民政府
- 學校官網:
- 中文名:成都醫學院
- 外文名:chengdu medical college
- 簡稱:成醫
- 創辦時間:1947年
- 類別:
- 類型:醫藥類
- 屬性:(2012年)
(2013年)
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建設院校(2018年) - 現任領導:(書記)
(院長) - 高職專業:5個
- 本科專業:20個
- 院系設定:基礎醫學院、藥學院、臨床醫學院、檢驗醫學院、護理學院二級教學單位11個
- 校訓:博學博愛,精益求精
- 校歌:《我們是守護生命的人》
- 校慶日:8月25日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蓉都大道天迴路601號(天回校區)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都大道783號(新都校區) - 院校代碼:13705
- 主要獎項:四川省普通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四川省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 - 知名校友:、、、等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合作交流,科學研究,研究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學校文化,學校標識,文化傳統,現任領導,傑出校友,
歷史沿革
1947年,成立豫皖蘇軍區衛生學校。
1948年,豫皖蘇軍區衛生學校改編為豫皖蘇軍區衛生學校。
1950年11月,豫皖蘇軍區衛生學校改編為18軍衛生學校。
1952年3月,改編為西藏軍區衛生學校,校址位於西藏拉薩。
1965年7月,西藏軍區衛生學校更名為西藏軍區軍醫學校。
1962年,西藏軍區軍醫學校改編為西藏軍區衛生學校。
1969年,學校與衛生學校合併整編為成都軍區後勤部衛生幹部訓練大隊。
1970年3月,西藏軍區軍醫學校和成都軍區衛生學校合併,組建成都軍區後勤部衛生幹部訓練隊,校址位於四川省新津縣純陽觀。
1974年,以成都軍區後勤部衛生幹部訓練隊為基礎,成立成都軍區軍醫學校。
1986年6月,成都軍區軍醫學校和昆明軍區軍區軍醫學校合併,組建成都軍區衛生學校。
1993年6月,升格為解放軍成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1999年5月,由成都軍區轉劃至,更名為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正師級)。
2000年,學校開辦本科教育。
2004年8月,經、中央軍委批准,學院退出軍隊序列撤銷番號,學校整體移交四川省並更名為,為省屬高等醫學本科院校。
2006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
2011年,學校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2年8月,學校辦學主體搬入新都校區,形成新都校區、天回校區兩校區辦學格局,成為國家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項目試點高校”。
2013年,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牽頭成立的“四川養老與老年健康協同創新中心”獲批四川省首批“2011計畫”項目。
2015年12月,學校與中核控股公司共建。
2016年,學校以優良成績成為省內首家通過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高校。6月,學校與合作共建“成都醫學院附屬婦女兒童醫院”。
2017年5月,學校被評為四川省第二批省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與共建“成都醫學院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
2018年1月,學校成為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建設院校。
成都醫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直屬二級教學單位11個,本科專業20個,專科專業5個。
- 院系設定
基礎醫學院 | 藥學院 | 檢驗醫學院 | 護理學院 |
公共衛生學院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人文信息管理學院 | 心理學院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繼續教育學院 | 臨床醫學院 | --- |
資料來源: |
- 專業設定
專業 | 類別 | 學制 |
---|---|---|
本科 | 五年 | |
醫學影像學 | 本科 | 五年 |
麻醉學 | 本科 | 五年 |
兒科學 | 本科 | 五年 |
預防醫學 | 本科 | 五年 |
本科 | 五年 | |
藥學 | 本科 | 五年 |
藥物製劑 | 本科 | 五年 |
中藥學 | 本科 | 四年 |
醫學檢驗技術 | 本科 | 四年 |
本科 | 四年 | |
護理 | 本科 | 四年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本科 | 四年 |
公共事業管理 | 本科 | 四年 |
生物醫學工程 | 本科 | 四年 |
健康服務與管理 | 本科 | 四年 |
生物技術 | 本科 | 四年 |
生物製藥 | 本科 | 四年 |
衛生檢驗與檢疫 | 本科 | 四年 |
套用心理學 | 本科 | 四年 |
食品營養與檢測 | 專科 | 三年 |
護理 | 專科 | 三年 |
資料來源: |
- 附屬醫院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三級甲等直屬附屬醫院1所、共建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4所。
直屬附屬醫院:
共建附屬醫院:(與中核控股公司共建)、成都醫學院附屬婦女兒童醫院(與共建)、成都醫學院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與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共建)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專任教師697人,其中高級職稱270人,占38.7%。博士學位147人,占21.09%。碩士學位307人,占44.05%;有四川省教學名師4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名、後備人選29名,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2人,四川省衛生計生委學術帶頭人4人,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兼職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4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3人,全國醫德標兵2人,獲全國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二等獎2人,有四川省高校優秀教學團隊1個。
2016-2017學年,學校師資隊伍數量為994名,其中專任教師961名,外聘教師33名,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的教師669名,占教師隊伍的69.61%;具有正高級職稱的81名、副高職稱的199名,高級職稱教師比例為35.22%。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鄒強、余小平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凌保東、唐平、羊惠君等
四川省教學名師:羊惠君、張曉、賴雁等
四川省高校優秀教學團隊:醫學機能實驗學教學團隊(2009年)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四川省套用示範專業2個,四川省本科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1個,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四川省級精品課程7門,四川省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專業:、護理學、
四川省套用示範專業:、生物技術
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臨床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藥學技能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醫學檢驗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課程名稱 | 課程層次 | 所屬學科 | 負責人 |
---|---|---|---|
本科 | 預防醫學類 | 陳建 | |
本科 | 基礎醫學類 | 張曉 | |
本科 | 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 賴雁 | |
本科 | 藥學類 | 臧志和 | |
本科 | 基礎醫學類 | 李亞 | |
資料來源: |
課程名稱 | 主持人 | 製作時間 |
---|---|---|
張曉 | 2006年 | |
劉隆祺 | 2007年 | |
梅挺 | 2008年 | |
藥物分析 | 臧志和 | 2007年 |
賴雁 | 2006年 | |
潘克儉 | 2009年 | |
臨床檢驗微生物學 | 王躍 | 2010年 |
資料來源: |
- 教學成果
2016年,學校獲大學生“創青春”省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8項;獲“網際網路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銅獎1項;2017年,獲“網際網路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金獎3項、銅獎6項。2013-2017年,獲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四川省級賽一等獎6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1項。
2017年,學校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學校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大賽中,獲全國總決賽一等獎1次、二等獎2次、三等獎1次。
2018年,學校4項成果榮獲四川省第八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項目名稱 | 等級 | 時間 |
---|---|---|
思想、心理育人模式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 省級一等獎 | 2000年 |
培養21世紀醫學專科人才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省級三等獎 | 2000年 |
建立新的實驗教學管理體系 | 省級二等獎 | 2004年 |
醫學專科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教學研究 | 省級三等獎 | 2004年 |
大學生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研究 | 省級三等獎 | 2004年 |
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培養醫學創新人才 | 省級二等獎 | 2010年 |
醫學生臨床技能訓練和考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省級三等獎 | 2010年 |
臨床醫學生綜合能力考核內容設計研究 | 省級三等獎 | 2010年 |
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理論研究與實踐 | 省級三等獎 | 2010年 |
醫學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系統化改革 | 省級二等獎 | 2014年 |
打破科學界限,構建“理論—實踐一體化”的醫學院校生物學科實驗教學體系 | 省級二等獎 | 2014年 |
醫學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 省級三等獎 | 2014年 |
資料來源: |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其中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有四川省級重點學科2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基礎醫學、醫學技術、馬克思主義理論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藥學、公共衛生、套用心理、護理
四川省級重點學科:燒傷整形外科、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1月,學校與合作開辦了國際護理班,與新加坡政府合作開辦了“護理醫科獎學金項目”。
科學研究
研究機構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重點科研平台15個,組建高水平研究團隊11個,其中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實驗室1個,校級研究機構6個,國家中醫藥二級實驗室3個,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10個,有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1個,四川省高校科研創新團隊4個。
四川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發育再生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科研團隊(2010年,蘇炳銀)等
類別 | 級別 | 機構名稱 |
---|---|---|
實驗室 | 部級 | 體溫調節國家中醫藥科研二級實驗室 |
微生物與免疫國家中醫藥二級實驗室 | ||
中藥藥劑學國家中醫藥二級實驗室 | ||
省級 | 發育與再生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
省級(高校) | 結構特異性小分子藥物研究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
體溫與炎症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
消化系腫瘤與微環境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
省級工程實驗室 | 四川省動物源性食品獸藥殘留防控技術工程實驗室 | |
哲學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 省級 | 四川套用心理學研究中心 |
協同創新中心 | 省級 | 四川省養老與老年健康協同創新中心 |
研究機構 | 校級 | 成都醫學院體溫調節與炎症研究中心 |
成都醫學院科研實驗中心 | ||
成都醫學院醫學文化研究中心 | ||
成都醫學院藥物研究所 | ||
成都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 ||
成都醫學院體溫與炎症研究中心 | ||
資料來源: |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5月,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97項。署名成都醫學院被sci、ei、istp收錄的論文600餘篇。青年教師連續6年國家基金項目保持在10項以上,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9項,社會科學基金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150項。發表科技論文4700餘篇,sci、ei、istp收錄論文380餘篇,2013年cell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1篇。
-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大眾化研究(系列論文)
- 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醫學文化概論》 作者:
- 2016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慢性腎臟疾病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研究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1月,成都醫學院圖書館有紙質藏書77.58萬冊,2016年新增圖書7.98萬冊,購買(中國知識資源總庫)、ebscohostasp bsp學術論文資料庫、等25個資料庫,有中外文電子圖書1010240冊。
成都醫學院圖書館

- 學術期刊
《》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美國《》(ca)、《》(ic)、《烏利希期刊指南》(upd)、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等收錄。主要設有專題研究、論著、臨床報導、綜述和護理研究等欄目。
學校文化
學校標識
- 校徽
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是圓形徽標,由成都醫學院的中英文名稱及圖形兩部分組成。徽章有兩種,一為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一為和徽志同形的圓形證章。
校徽

- 校旗
長方形藍色旗面,圖文為校徽和“成都醫學院”校名。
校旗

文化傳統
- 校訓
“博學博愛,精益求精”
“博學”體現了“厚基礎”的要求,醫學生要學習的知識多,學習要求也高;醫學生必須具有很高的人文素養,“沒有愛心、良心、善心,不配做醫生”,“博愛”正是醫學教育“高素質”要求的概括;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這要求醫學生必須具備高超的技術和良好的知識,做事必須“精益求精”,好上更好,這是“強能力”教育要求的體現。
- 校歌
《我們是守護生命的人》曲,詞 美麗的校園綠樹成蔭,嘹亮的歌聲抒發胸襟, 教學相長師生情深,奮發有為,團結一心。 醫學高峰勇攀登,我們是播種健康的人, 醫學高峰勇攀登,我們是播種健康的人。 成都醫學院,改革激活青春, 我們與時俱進,我們開拓創新, 我們是白求恩的後來人,白求恩的後來人。 年輕的校友精神振奮,攜手負起歷史重任, 白衣使者以人為本,報效祖國,奉獻青春。 救死扶傷盡天職,我們是守護生命的人, 救死扶傷盡天職,我們是守護生命的人。 成都醫學院,改革激活青春, 我們與時俱進,我們開拓創新, 我們是白求恩的後來人,白求恩的後來人。 成都醫學院,改革激活青春, 我們與時俱進,我們開拓創新, 我們是白求恩的後來人,白求恩的後來人。 |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
副院長 | 周京國、、、 |
資料來源: |
傑出校友
,監事、監事會主席。
,政協副主席。
,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少校軍銜,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全國“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