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業學院(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學校,由、“廳委共建”。入選全國建設院校、首批、四川省首批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四川省“本科院校整體轉型發展改革”試點單位,學校科技園為四川省第8家省級。
學校創辦於1913年,是辛亥革命後四川省舉辦的第一所實業學校。學校曾先後12次更名,歷經四川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四川省立成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成都無線電機械學校、等多個歷史發展階段。新中國成立後長期直屬國家電子工業部,1987年起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省電子工業廳主管,2000年調整為主管。2012年3月,升格為省屬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成都工業學院。歷史上,元帥曾於學校染織專業學習;同志曾視察過學校,並親筆為學校七十五周年校慶題詞:“發揚優良傳統,培養優秀人才”。
截至2017年5月,學校占地面積1000畝,主校區位於,此外還有成都市中心的校區和北郊的校區。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近億元,圖書館藏書100萬餘冊。學校設有機械工程學院等12個教學院系,以及一個繼續教育學院,有24個本科專業,17個專科專業。有專任教師600餘人,副高以上高級職稱教師270餘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近460人;全日制在校學生約13000人。
基本介紹
- 所屬地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
- 主管部門:四川省人民政府
- 學校官網:
- 中文名:成都工業學院
- 英文名: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 簡稱:成工院
- 創辦時間:1913年
- 類別:
- 學校類型:理工
- 屬性:全國建設院校
四川省首批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四川省“本科院校整體轉型發展改革”試點單位 - 現任校長:
- 知名校友:陳毅、、、等
- 校訓:手腦並用、學做合一
- 主要院系:機械工程學院、材料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網路與通信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等
- 學校地址:成都市郫縣二段1號
- 學校代碼:11116
- 主要獎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截至2016年4月)
省/市科技進步獎:9項(截至2016年4月)
省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30項(截至2016年4月) - 校慶日:4月26日
- 發展定位: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辦學歷史,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合作交流,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學院校訓,學院校徽,文化傳承,社團活動,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知名校友,
辦學歷史
1913年4月,學校前身四川職業學校,首次招生。

1913年8月,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
1924年8月,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立第一職業學校。
1925年10月,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立第一工科高級中學校。
1934年8月, 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立成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950年1月,學校由行政公署文教廳接管。
1950年11月,學校更名為川西成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952年7月,學校劃歸川西人民行政公署文教廳、工業廳管理。
1952年9月,學校劃歸四川省工業廳管理。
1952年11月,學校更名為四川成都工業學校。
1953年8月,學校劃歸二局西南分局管理;9月,劃歸第二機械工業部二局管理,更名為西南第二工業學校;12月,劃歸第二機械工業部管理。
1955年9月, 學校更名為成都工業學校。
1956年4月,更名為成都機械製造工業學校。
1956年9月,學校劃歸第十工業管理總局管理。
1958年3月,學校劃歸第十工業管理總局管理。
1960年9月,學校劃歸第十工業管理總局管理。
1963年5月, 學校劃歸第四機械工業部管理。
1968年10月,學校更名為成都無線電機械學校。
1982年5月, 學校劃歸部管理。
1987年9月,學校劃歸四川省人民政府電子工業廳管理。
1993年2月,學校更名為。
2000年5月,學校劃歸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廳管理。
2012年3月,學校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教育部考察批准升格為。
2016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8年5月,、簽訂了“廳委共建”成都工業學院協定。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7年5月,學校設有機械工程學院、材料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網路與通信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人文體育與設計學院、建築與環境工程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外語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等12個教學院系,以及一個繼續教育學院,有24個本科專業,17個專科專業。
院(系) | 專業名稱 | 科類 |
機械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材料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電氣工程學院 | 理工 | |
電子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通信工程學院 | 理工 | |
計算機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文理 | |
文理 | ||
參考資料: |
院(系) | 專業名稱 | 科類 |
機械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材料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電氣工程學院 | 理工 | |
電子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通信工程學院 | 理工 | |
計算機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文理 | |
文理 | ||
文理 | ||
文理 | ||
文理 | ||
建築與環境工程系 | 理工 | |
理工 | ||
人文與藝術系 | 文理 | |
藝術 | ||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 理工 | |
外語系 | 文理 | |
文理 | ||
體育系 | 運動休閒服務與管理 | 體育 |
參考資料: |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5月,學校有專任教師600餘人,副高以上高級職稱教師270餘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近460人;3名國家級教學名師和6名省級教學名師 ,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計算機、機械、機電)和4個省級教學團隊,榮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教師、省師德標兵、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突出貢獻專家等稱號40餘人次。該校還擁有、、、、信息與通信學科副教授(副研究員)職務任職資格評議權。
國家級教學名師:、、邱士安
省級教學名師(不全):、
序號 |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獲批年份 | 類別 | 級別 |
1 | 模具設計與製造教研室教學團隊 | 成虹 | 2008 | 高職高專 | 國家級 |
2 | 計算機信息管理課群組教學團隊 | 劉甫迎 | 2009 | 高職高專 | 國家級 |
3 | 數控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 曹鳳 | 2010 | 高職高專 | 國家級 |
4 | 微電子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 李可為 | 2010 | 高職高專 | 省級 |
5 | 數控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 曹鳳 | 2009 | 高職高專 | 省級 |
6 | 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教研室教學團隊 | 成虹 | 2007 | 高職高專 | 省級 |
7 | 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 劉甫迎 | 2008 | 高職高專 | 省級 |
參考資料: |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6年4月,學校有5個專業先後被教育部批准為“全國教改試點專業”,其中“”專業是教育部2001年評審批准的“全國高等工程專科示範專業”,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試點專業7個,四川省精品專業2個,四川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教指委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資源課程22門;有國家級實訓基地3個,四川省優秀基礎課實驗室1個。
2007年,在教育部組織的“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15個一級指標全優的結論。學校“校企合作,實現工程實訓基地運行機制創新的探索與實踐”曾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還獲得四川省教學成果獎20餘項,其中一等獎9項。
截至2014年1月,學校有教育部批准設立的3個國家級實訓基地。學校還建有教學實習工廠和“模具技術中心”、“數控技術中心”、“工程素質訓練中心”、“學生特質培養創新中心”及與著名品牌企業合作建立的一大批校外實習基地。
全國教改試點專業(5個):、、資料庫套用與信息管理、、會計電算
全國高等工程專科示範專業(1個):模具設計與製造
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7個):、、、、、、
四川省精品專業(2個):、計算機信息管理
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數控技術
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套用型示範專業(3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visual foxpro資料庫(資料庫程式設計基礎vfp)、衝壓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
教指委精品課程(1門):環境監測
省級精品課程(22門):、、模具cad/cam、模具製造工藝及實訓、、刀具與實訓、、、積體電路封裝與測試技術、、(uml)、電子產品綜合實訓、、、、、、、、、大學生指導、資料庫基礎(oracle)、、、基礎。
國家級實訓基地(3個):實訓基地、實訓基地、實訓基地
四川省優秀基礎課實驗室(1個):電工電子實驗室
四川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物聯信息技術與套用實驗教學中心
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高校套用型示範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教學成果
該校“校企合作項目《實現工程實訓基地運行機制創新的探索與實踐》曾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 學生成績
截至2017年5月,學校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實踐、創新能力。學校成立了下屬無人機公司、科技園公司並啟動運營,與富士康合作建設的工業4.0智慧型製造人才培養基地已成立股份制經營實體。該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等比賽中,獲得國家級一、二等獎數十項;2013年該校學生榮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冠軍榮譽——“高教社杯”。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5月,學校廣泛開展了與加拿大、德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紐西蘭等國家及我國香港、台灣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每年選派多名師生赴海外和港台地區訪學進修、合作研究和交換學習。與加拿大荷蘭學院合作培養了十屆近千名雙文憑畢業生。
學校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intel公司、五糧液、長虹、華為、九洲、邁普、京東方、tcl、格力電器、重慶平偉、上海莫仕、富士康等知名企業合作。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5月,學校有教育部批准設立的3個國家級實訓基地,兩個四川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模具、電加工)和一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有71個實驗室(215個實驗分室),其中15個實驗室或分室是與英特爾成都公司等校外單位共同建設的“產學研用”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室為“四川省優秀基礎課實驗室”。
國家級實訓基地(3個):、、
四川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2個):電加工重點實驗室、模具技術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性社會學與性教育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1月10日,學校完成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和科研多項,曾獲得全國教育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四川省哲社優秀成果二、三等獎等獎項20餘項;獲得國家專利43項。
2009年至2014年1月,學校科研經費累計達到1500餘萬元,縱向科研立項累計達200餘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600餘篇,被sci、cssci檢索的上百篇;撰寫出版著作20餘本;主編教材111部,其中31部為普通高校國家級規劃教材,《》教材的發行量超過120萬冊。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成都工業學院圖書館建築面積30674平方米,於2010年10月投入使用,經過幾年的建設,館藏紙質圖書總量在2012年87.4萬 冊的基礎上,2013年藏書總量為91.8萬冊,2014年藏書總量達到95.6萬冊,到2015年達到101.4萬冊,生均紙質藏書達到100冊,已經 超過教育部規定的工科類本科80冊的標準;2015年訂有中英文期刊1123種(外文購權期刊12種),並常年維持這一數量;訂報紙34種, 整個圖書館已實現無線網路有效覆蓋。
成都工業學院圖書館

學校購買了“超星數字圖書”、“書生數字圖書”、“中國數字圖書館數字圖書”、“金圖國際外文數字圖書館”等的永久使用權,總計數字圖書有36萬多種(冊)。另外還購買了cnki(中國知網)資料庫(學術期刊 7729種,遠程訪問 本地鏡像)、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7603種期刊)、ebsco外文科技期刊資料庫(8200種期刊)。
圖書館軟體通資料庫平台及視頻基礎庫有8489個視頻,擁有《暢想之星隨書光碟管理平台v4.0》,將圖書館8910種隨書光碟建成本地鏡像。同時還自建了《基於“國家機械電子工程實訓基地”的高職高專學生實訓與師資培訓特色資料庫》、《模具設計與製造技術特色資源資料庫》和《塑膠模具技術電子文獻資源庫》等3個特色資料庫。
- 學術期刊
《》(季刊)前身為《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創刊於1996年,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5-5383,國內統一刊號cn 51-1747/tn。
成都工業學院學報

學報是《》(cnki)、《中國學術期刊資料庫》(萬方)、《》、《》(維普)、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波蘭《》(ic)等科技資料庫的收錄期刊。
學報被教育部評為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評為四川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文化傳統
學院校訓
手腦並用、學做合一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成都工業學院曾派人遍訪西南西北數十家企業,以聽取對學院培養人才的質量評價和使用情況,各單位普遍反映學院畢業生“工作上手快”、“動手能力強”,這充分表明“學做合一”始終是學院一以貫之的育人特色,也是學校成功的一大優勢。學院提倡學生“用我手,用我腦,不單是用我筆,要做,不單是要說”,教育中強調“動手與動腦”的同樣重要性,“掌握知識”與“掌握技能”的同樣重要。
學院校徽
成都工業學院校徽的最大特點,是把黃炎培當時提倡的職業教育思想和職業教育辦學理念集中體現在了圖案中。象徵工業、工人的“工”字和象徵農業、農民的“”是“勞工神聖”的體現;展開的“雙翅”如同“雙手”,寓意著“雙手萬能”、“振翅高飛”;而“手”和“眼”則是“用我手,用我腦,不單是用我筆,要做,不單是要說”教學方法的形象體現。總體而言,校徽將黃炎培等人提倡的職業教育思想“勞工神聖、雙手萬能”和職業教育辦學理念“手腦並用、學做合一”完整融入其中,是校“學做合一”辦學特色的最好詮釋,也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傑作。
校徽

文化傳承
學校建有2000平方米的弘毅廣場,廣場內世紀大道上的11塊浮雕展現了學校的風雨歷程;陳毅雕塑場景匯聚傳承元帥精神。學校還建有具有“甲工校”舊址建築風格的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毅紀念園)和面積達1500平米、實物藏品豐富的校史展覽館,展教一體的模具科技館、機械博物館等場館和以陳毅學名、建校首任校長和建國後首任(也是建國前最後一任)校長名字命名的“允明”、“德五”、“文澄”樓,此外該校還有百年呤詩碑、九洲湖、長虹會堂等景觀和場館。
社團活動
- 學生社團
學校共有電子協會、陳毅研究協會、forfun網際信息社、計算機協會、衍昕文學社、棋牌協會、英語協會、桌球協會、吉他聲樂協會、弘毅話劇社、羽毛球協會、博藝印刷研究協會、旅遊協會、魔幻空間協會、網球協會、環境監測協會、健美操協會、軍事興趣協會、聯盟創業協會、輪滑協會、七維動漫協會、新攝會、炫街舞協會、演講與口才協會、足球協會、心理協會、龍魂雙截棍協會、武術協會、排球協會、陽光線上協會、籃球協會、檯球協會、make-up化妝協會、腳踏車協會、創新設計協會、文苑書法協會、wa-o視覺創意協會、知愛社、散打協會、數學建模協會、歷史興趣協會等41個學生社團。其中電子協會、心理協會、wa—o視覺創意協會是四川省百佳社團。
- 學生活動
學校常年舉行有風箏藝術節、主持人風采大賽、k歌大賽、miya設計大賽、服裝設計大賽、年度風雲人物評選、廚藝大賽、學習之星、陳毅杯籃球賽、素質拓展、益暖中華”――杯中國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等學生活動。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黨委書記 |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
黨委副書記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
副校長、黨委常委 | 、、葉仲斌、劉保縣 |
參考資料: |
歷任領導
姓名 | 任職時間 | 姓名 | 任職時間 | 姓名 | 任職時間 | 姓名 | 任職時間 |
彭炳 | 1913.1-1914.8 | 黎子卿 | 1929.12-1933.2 | 郭雨三 | 1914.9-1915.6 | 陳祥德 | 1933.2-1935.7 |
朱紫潮 | 1915.7-1919 | 張映奎 | 1935.7-1939.11 | 陳次錚 | 1919-1924.2 | 任壽彭 | 1939.11-1949.1 |
蔡家驥 | 1924.2-1925.7 | 楊慎修 | 1949.1-1949.8 | 陳次錚 | 1925.7-1927.11 | 文澄 | 1949.8-1949.12 |
周鴻錫 | 1927.11-1929.12 | 文藻青 | 1949.12-1958.3 | 張基縞 | 1958.4-1958.7 | 雷洪 | 1958.7-1959.8 |
張基縞 | 1959.9-1961.2 | 康萍 | 1961.2-1965.5 | 王士英 | 1965.5-文革 | 李德勝 | 1978.11-1982.3 |
孫茂營 | 1982.4-1984.6 | 匡世錟 | 1984.6-1998.4 | 朱晉蜀 | 1999.5-2014.08 | --------------- | |
參考資料: |
知名校友
陳毅: 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一,副總理,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 原省長,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屆中央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曾任公司原黨委書記、副董事長;高級經濟師
: 思維理論“”創立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科學專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 思維科學專家、兵器工業部專家、兼職教授,是科學大師的學生、助手
:中國書畫大師,與、張大千齊名,被譽“海外有張大千,國內有晏濟元”
李仁:電子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陳春善:董事長
侯昌元:重慶平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何林虎:董事,副總經理
曾尚成:董事長兼總經理
熊海濤:董事、副總經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副主任
任曉強:曾任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副區長,現任成都興信商務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張明華:空調公司副總經理
韓利:深圳勝高達電子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兵:成都亞光機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