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莘(公元1126年-公元1207年) 字商老,為史學家,文學家,清江(今江西省)人。宋高宗()間進士,官至直秘閣。有感於“”之恥,遂發憤研究宋金和戰關係。著成《》二百五十卷,起自宋徽宗七年(公元1117年)止於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引用官私著述二百餘種。另有《北盟集補》、《會錄》、《讀書記志》、《集送錄》、《》等。
基本介紹
- 本名:徐夢莘
- 字號:商老
- 所處時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清江
- 出生時間:公元1126年
- 去世時間:公元1207年
- 主要作品:《》
- 職業:文學家、官員
人物生平,早期經歷,知政廣西,致力史書,文學成就,歷史評價,家族成員,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徐夢莘,幼時聰慧,嗜好經史,下至稗官小說,皆能過目成誦。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考中進士,歷官為南安軍教授。後改知湘陰縣。當時,湖南施行括田,號增耕地稅,許多縣邑奉令照辦。只有徐夢莘說自己所管之縣沒有新田,租稅無從出。上司怨恨徐夢莘討好於民,想從簿書中找到證據以揭其過錯,但到底未能查到,由此反而更加器重徐夢莘。
知政廣西
不久,徐夢莘主管廣西轉運司文字。時朝廷考慮更改兩廣鹽法,派遣廣西安撫司乾官胡廷直與東西漕臣共同商議。徐夢莘隨行,他認為:“廣西多山,只能仍行官般法,則百姓不致受害;而廣東諸郡靠江,可容許鹽客販賣,因此,不宜使兩廣同行一法。”徐夢莘的建議與胡廷直不合。胡廷直完全撇開徐夢莘的意見,以客販變法得為兩廣轉運使。徐夢莘既知賓州,尤以他以前的建議為阻撓法律的實施,被罷歸。不到三年,兩廣商賈毀業,民苦無鹽,只得重行官般法。
致力史書
徐夢莘淡於營進,每念自己生於靖康之亂世,四歲時,在江西遭金人圍追,是母親抱著他逃亡才幸免於難的。這些抹不去的印象,使他加深了對那段歷史的認識,潛心收羅,編成《》二百五十卷,皇帝特為嘉勉徐夢莘,擢升他為直秘閣。
徐夢莘嗜學博文,孜孜以求,死而後已。於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秋八月去世,終年八十二歲。
文學成就
徐夢莘注意收羅舊聞,然後,會粹同異,編成《》二百五十卷,上起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下至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之死,跨度為四十五年,凡曰敕、曰制、誥、詔、國書、書疏、奏議、記序、碑誌,皆登載不遺漏。他在序言中說寫該書的目的,是要“使忠臣義士、亂臣賊子善惡之跡,萬世之下不得而掩沒也”。
其中徐夢莘引用大量文獻,把45年間宋金和戰的重大社會事件不遺餘力地進行了系列性報導,全方位地記錄、多角度地剖析,意在探討靖康之難的成因、經過以及這種重大社會事實的歷史意義。《北盟》通篇沒有徐夢莘自己明顯的刻意的評論,沒有《》中大量的“臣光曰”文字(司馬光的評論),但歷史是主客一體的,史家的觀點主要隱含於材料的取捨之中。全書250卷,是一部重要的宋代史書。徐夢莘一生著述很多,有《集補》、《會錄》、《讀書記志》、《集醫錄》、《》,皆以“儒榮”二字冠之。
歷史評價
元·等《宋史》:其嗜學博文,蓋孜孜焉死而後已者。
家族成員
弟:,字思叔,淳熙十年進士。著有《靜安作具》十四卷,別集十卷,《郴江志》八卷,《西園鼓吹》二卷,均《》並傳於世。
從子:徐天麟,字仲祥,開禧元年進士。著《》七十卷、《》四十卷、《漢兵本末》一卷、《西漢地理疏》六卷、《》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