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州
- 時代:時期
- 所屬:九州、
- 地理範圍:淮河以北、以南、以西
- 民族:漢族
名稱由來,地理範圍,漢代,晉代,隋代,歷史沿革,文獻記載,
名稱由來
淮海間其氣,稟性,故曰徐。徐,舒也。
九州是中國古代典籍中所記載的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後中國的代稱。古代人將中國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帝王經世圖譜》中繪製的禹貢九州山川之圖。根據《》的記載,九州分別是:、豫州、、、徐州、、、、。
地理範圍
徐州是古“”之一,範圍大致在今地區。
徐州者。《》曰:徐,舒也,土氣也。其地東至海,北至岱,南及淮。《禹貢》云:海岱及淮惟徐州。《呂氏》云:泗上為徐州,魯也。《》云:濟東曰徐州。
夏禹之時,更制九州,徐州成為九州之一。
殷商沿襲夏朝的九州。
周朝滅,監於二代而損益之,定官分職。徐州被合併入內。
《周禮·職方》作:冀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幽州、并州。
漢代
∶琅邪郡、東海郡、楚國、臨淮郡、泗水國、廣陵國
晉代
徐州∶徐州
隋代
徐州∶彭城郡、魯郡、琅邪郡、、下邳郡
歷史沿革
四千多年前,中華大地上洪水為患,受命治水。他採用“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高處鑿通,低處疏導”的治水理念,疏通河道,讓洪水快速通過,最終導之流入大海。
治水的並非大禹一人,還必須得到沿途各個氏族部落首領們的支持配合才行得通。於是,夏部落的大禹,就成為了所有部落(聯盟)中的總指揮,對付共同的水患。
經過13年的治理,洪水終於全部都向下游流入海中,江河從此暢通,中華大地上也就初步形成了“九州”。
“州”,從字形上看,乃是河流環繞著高地、山丘之形,《》稱:“水中可居曰州。”可見,最初的本意與無關,而是天然的地形地貌。
每一個“州”,都是一個高於水面的可以住人的陸地板塊。這樣的陸地板塊共有九個,也就是“九州”。
文獻記載
《》所記為夏朝九州;《》所記為商朝九州;《呂氏春秋》所記為周朝九州。所謂“三代九州”。
《尚書·禹貢》: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爾雅·釋地》:冀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幽州、營州;
《呂氏春秋》:何謂九州?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晉也;河、濟之閒為,衛也;東方為,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越也;南方為,楚也;西方為,秦也;北方為,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