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祿豐龍是原蜥腳下目屬的一個種。巨型祿豐龍生存於侏羅紀早到中期的中國西南部。巨型祿豐龍的身長約6米,它們是第一具在中國出土的完整恐龍骨骼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巨型祿豐龍
- 拉丁學名:lufengosaurus magnus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蜥形綱 sauropsida
- 目: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 科:大椎龍科 massospondylidae
- 屬:祿豐龍屬 lufengosaurus
- 種:巨型祿豐龍 l. magnus
- 分布區域:中國西南部
- 化石時期:侏羅紀早到中期
- 保護狀況:化石
生存年代,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考古發現,
生存年代
巨型祿豐龍生存於一億八千萬年前的早侏羅紀時期。
形態特徵
巨型祿豐龍具有細小的頭顱和相當長的頸,前肢短小,後肢粗壯,能以兩腿直立行走,尾巴粗大,可於奔跑時起平衡作用。身體比較笨重。後腿強壯,能直立行走。
巨型祿豐龍

生活習性
巨型祿豐龍是植食性恐龍,牙齒小而扁平,外緣有粗鋸齒,能把樹葉切碎,銳利的指爪可將樹葉抓下或用來防禦敵人。
巨型祿豐龍

分布範圍
侏羅紀早到中期的中國西南部。
考古發現
2015年12月, 雲南省祿豐縣發現兩具距今約1.8億年的恐龍化石。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7日現場初步鑑定推測,這兩具恐龍化石分別為“巨型祿豐龍”和“許氏祿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