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依族是越南的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人口超過90萬,主要聚居在、、北太、、等省。岱依族主要以農業為生種植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岱依族
- 人口:超過90萬
- 分布國家:越南
簡介,習俗,居住方式,分布,
簡介
習俗
岱依就是種田人的意思。他們除種植水稻、雜糧,開發森林土特產外,還種植柑子、柿子、龍眼、桃、李和梨等多種果樹。七溪的梨、諒山的柿子和高平的李子,在越南是很有名的。重慶、高平和諒山地區還出產負有盛名的栗子,其果實顆大味香。幾乎所有的家庭都養有雞、鴨、豬、牛,有的家庭還養馬和羊。諒山的豬十分有名,馬也是印度支那地區的良種馬之一。很多地方的岱依族人都養殖塘魚和田魚。
養田魚的地區往往是深水稻田,他們先在小池塘里養好魚苗,待陰曆六、七月稻秧長高時,把魚苗放到田裡,只需3個月就可長大食用,用它製成的一種美味魚露叫“田魚魚露”,以宣光和安沛等地的產品最為著名。岱依族的家庭手工業也十分發達,主要行業有編織、木器製作、榨油、紡線、織布、制陶等。岱依族居住地區出產的土錦,色彩鮮艷,圖案多樣,已成為一種帶地方特色的工藝品。
居住方式
岱依族居民以村寨為居住單位,每個村寨少則二十戶,多則六七十戶,大的村寨達一百戶以上。村寨倚山傍水,四周竹柵環繞。在邊界地區,有的村寨還圍有堅固的石牆,以防盜賊。住房主要有高腳屋、平房和防守型住房三種類型。高腳屋又有木結構和土木結構兩種類型。岱依人建造的房屋,經久耐用,有的住了三、四代人仍然很堅固。
岱依族男女一般都穿藍色布衣褲,幾乎是一種樣式,長衫、耷腰褲。婦女頭上纏巾,呈鴉喙狀,上衣長至腿肚,衣袖較緊,右腋下開縫,有5個紐扣。岱依族居民喜裝飾,婦女常扎腰帶,戴銀質的項圈、手鐲和腳鐲,有的還戴有金耳環。現在,大部分岱依族青年的穿著同越族青年已經差不多了,只有逢傳統節日時,婦女們才著傳統的民族服裝。
供奉祖先是岱依族主要的祭禮,供牌位於堂屋正面,是家庭中最神聖的地方。岱依人除祭祀祖先外,還供奉其他許多神靈,從玉皇、北斗、河神到本地的神靈、鬼怪都要祭祀。此外還信奉道、佛、孔三教,在祖先的供桌上,既祭孔子,又祭觀音菩薩。在岱依人的觀念中,三教已被混為一體。岱依族有一些忌諱,如客人在家中烤火時,不能把腳踏在沒有燃盡的柴枝上,不能把刀伸進火塘,不能用腳蹬踏灶台。參加葬禮回來後,未經洗澡,不能去看家禽家畜。孕婦不能採摘水果,等等。
岱依族文化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過去,岱依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利用漢字造字方式,在古代漢字的基礎上創立了“”。這種文字學習起來較困難,不易普及,人們依然習慣使用漢字,至今還有許多岱依族老人能用漢字作詩、寫對聯。70年代,越南政府有關部門幫助岱依族創造了拼音文字,出版了岱依文字典和其他一些書籍。岱依族民間文化,歷史悠久,其中首先應提及的是古代神話和民間故事,內容豐富生動,歌頌了歷史上為故鄉和民族作出貢獻的有志之士,讚揚團結互助的精神,鼓勵勤勞、仁義和忠貞,讚美才幹和智慧,譴責社會的不平和腐敗。有代表性的民間傳說有《儂智高的故事》、《岳父與女婿》、《廣珍·玉良》、《坎海》、《宋珍與陳菊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