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黃棕壤:定義,簡介,-九游会j9

山地黃棕壤是山地棕壤和山地黃壤之間的過渡土壤類型。在地區於東坡及東南坡,海拔1300-2300米左右的河穀穀坡。分布廣,垂直幅度大。它形成於亞熱帶濕潤的山地常綠闊葉和落葉闊葉混交林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地黃棕壤
  • 形成環境:亞熱帶濕潤的山地
  • ph值:5.0-6.0
  • 類型:山地棕壤和山地黃壤之間的過渡
定義,簡介,

定義

山地黃棕壤是山地棕壤和山地黃壤之間的過渡土壤類型。

簡介

貢嘎山地區
於東坡及東南坡,海拔1300-2300米左右的河穀穀坡。分布廣,垂直幅度大。它形成於亞熱帶濕潤的山地常綠闊葉和落葉闊葉混交林下。常見的主要常綠闊葉樹種有殼斗科的石櫟 (lithocarpus)、 (cyclobalanopsis );樟科地樟 (cinnanmomum)、 (phebe)、 (machilus)、 (lindera) 等屬植物;落葉闊葉樹主要有槭 (acer)、樺 (betula)、 (magnonia ) 等屬植物。此外,還有雲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滇青岡 (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 組成的小片混交林。植被生長茂密,加之氣候溫暖、潮濕,土壤風化作用較強,有機質積累快,兼具黃壤與棕壤的發育特徵。但肥力高于山地黃壤。表層有機質含量高,但下層急劇降低。土壤表層呈暗棕色,下層為黃棕色。酸性反應,ph值5.0-6.0。為重壤到輕粘土,團粒結構。成土母質以花崗岩、二長花崗岩等為主的坡積物。
山地黃棕壤山地黃棕壤
黃棕壤由於肥力高,是主要的農業耕作土類(常將自然植被破壞從事農業活動)。但經耕作後,有機質含量大大下降,改變了原有土性和肥力,故應採取增肥措施。否則,將愈漸貧瘠和板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