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位於台灣南部,面積2775平方公里,2019年時人口82萬,屏東縣瀕臨太平洋,海濱風光秀麗。
屏東縣西北和北面與高雄市相鄰,東面與台東縣毗連,西臨台灣海峽,南臨巴士海峽,東南瀕臨太平洋。縣內東部為丘陵地帶以及中央山脈山區,西部為屏東平原,南部為恆春半島西方台地。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度28°,夏季多雨,冬季較為乾燥,時而颱風經過。
屏東縣最早的居民為台灣原住民,17世紀後期,福建省和廣東省的移民陸續到此定居開墾,18世紀初,農業繁盛,成為台灣南部農產最大的集散中心。
1875年清朝光緒年間設立淡水縣丞,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期,稱為屏東市,隸屬於高雄州,台灣光復後,1950年設立屏東縣,縣政府駐紮屏東市。
屏東縣擁有、、蓮霧、、木瓜糖、等地方特產。屏東縣經濟產業主要以農業、工業、商業為主,2012年全縣gdp152.7億美元,人均gdp17797美元。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氣候,水文,特產資源,萬巒豬腳,里港扁食,屏東椰子,人口民族,人口,宗教,屏東族群,政治體制,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教育事業,體育事業,交通事業,國際交流,歷史文化,博物館,藝文展演空間,文學,國定古蹟,縣定古蹟,著名人物,政治人物,軍事將領,民俗技藝,學術教育,演藝圈人物,體育界人物,工商界人物 望族,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台灣今日的屏東縣與,在屬於萬年州,清朝時期則改稱為。今日屏東縣地,是隔了一條寬廣的(清朝時稱為“下淡水溪”),交通相對不方便。所以早在公元1664年雖然有大力推行之制,或到清朝統治台灣的初期之間,“下淡水溪”以東(當時分為“港東”“港西”兩里)一帶,大概都是以廣東省(即今之)客家族群來此地移民居多,且以揚、張、鄭、古等四姓人家為前來拓墾的主要家族。而另外源自福建省的、一帶的閩南族群,一開始似乎較少來此開墾。
大概約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左右,才開始有源自福建省漳州、泉州的族群在附近建立村落並進行開墾。第一批來屏東拓荒的閩南族群,也是福建省民,有來今日一帶開墾,繼來自廣東省移民後,漳州閩南人來屏東開墾之最早紀錄。
所以隨著到今日屏東縣境內的逐漸增加,清代的,也在今日屏東縣境(當時俗稱為下淡水溪以東),設定“下淡水巡檢分署”於此,等於是鳳山縣的派出單位,但這不是真正的行政區。
到了康熙六十年(1721年),同樣也是漳州人的,隨堂兄南澳總兵來台平定朱一貴事變,事後,藍家等百餘宗族、兵員未返,落腳阿里港(現為)墾荒開發。由此來看,台灣開發初期,本縣境內的閩南族群,大多是以漳州人移民居多,而泉州人似乎較少移民來屏東。約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後,大部分開墾完成。
今日屏東縣內最大城市,舊名阿猴,日治初期改阿緱,原本為聚落,因“阿猴”地理位置位於今高雄市半屏山之東,所以後來在,“阿緱”這個地名,被日本人改名為屏東。
在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今日的屏東市由村落發展為初具規模的市街。再到了道光十六年(1836年),官民合力建築阿猴城堡壘,共有東、西、南、北等四個城門,至此,屏東市街建築全部完成。
而在屏東縣南邊的恆春半島地區,則是在光緒元年(1875年)才從鳳山縣劃出恆春縣,建。
屏東縣在明鄭時期屬於萬年州,清朝時期則稱為鳳山縣。
二十三年(1684年)開始建立村落並進行開墾。
十二年(1734年)屏東平原大部分開墾完成。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屏東市由村落發展為粗具規模的市街。
道光十六年(1836年),官民合力廷築城壘,共有東西南北四城門,至此屏東市街建築全部完成。
屏東縣內最大都市屏東市舊名阿猴、阿緱,原本為一平埔族聚落,因在半屏山之東,日本占據時期改稱屏東。
1945年10月,台灣正式歸還。
屏東縣縣徽

1946年4月,將屏東區的長興、九塊二鄉,及鹽埔鄉的下倉村劃歸屏東市,改為長興區、九如區;高雄縣東港區的萬丹鄉劃歸屏東市,改為萬丹區。
1946年5月6日,屏東區駐地由屏東市遷往裡港鄉。
1950年3月24日,新園鄉分出崁頂鄉。
1950年10月1日,長興鄉改稱為長治鄉,九塊鄉改稱為九如鄉。
1950年,台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高雄縣合屏東市,分為高雄、屏東二縣。
1951年3月,由林邊鄉分設溪州鄉。
1951年3月,由林邊鄉分設溪州鄉。
1951年4月,由長治鄉分設麟洛鄉。
1956年5月1日,溪州鄉更名為南州鄉。
1992年5月1日,三地鄉更名為三地門鄉。
行政區劃
截止2013年,屏東縣轄1市3鎮29鄉:、、、、、、、九如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屏東縣位於台灣南部,北部和東北部為、兩縣所環抱,東臨太平洋,南面,南臨台灣海峽。屏東縣面積為2775平方公里。
地貌
屏東縣以山地、丘陵為主,西南走向平行,縱貫中部,形成複雜的地貌。
氣候
屏東縣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全年溫差不大,三月底至十一月中氣候,十二月初至次年三月中氣候較溫和.夏季潮濕多雨,平均高溫30-33度,低溫24-26度,冬季較乾燥,平均高溫24-27度,低溫16-19度。
水文
全長171公里,流域面積3257平方公里,流域內平均雨量每年達3046毫米,平均年徑流量高達84億5500萬立方米。平均年輸沙量是3561萬噸,每平方公里流域面積輸送10934噸。
特產資源
萬巒豬腳
屏東縣以風味絕佳的豬腳名聞全省。集中在派出所旁的民和路,其中以林海鴻的海鴻飯店最有名,是萬巒豬腳的創始者。萬巒豬腳其獨特秘方還在於烹煮時的中藥配料和沾豬腳的蒜茸醬油佐料。
里港扁食
里港扁食正宗創始老闆則是位於雙慈宮前的文富餛飩。創始者原是當地的一處小麵攤,老闆幾經研發,以香噴噴的餛飩與清爽的豬腳打出名號,遂成為里港的特色小吃。
屏東椰子
屏東縣堪稱台灣的椰子王國。屏東終年高溫,一年四季都喝得到。在民間的觀念里,椰性屬涼,多飲能退火、祛毒、降低血壓。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屏東縣總人口為90萬人。
宗教
屏東縣有寺廟及教堂共1319間,寺廟數量僅次於台南縣,為全台灣第二,屏東縣佛教寺院有158間,道教的廟有928間,天主堂65間、基督教堂187間、還有1間理教的廟。
屏東族群
屏東縣境內以閩南人多數,不過客家人比例達23%,原住民族及外省人的比例也分別有6.85%和8.4%,在閩南族群中也有泉州和漳州以外的台灣潮州人,而且各族群分布集中,例如原住民族多在三地門鄉、瑪家鄉等八個鄉鎮,客家族群則分布在地區,因此呈現多元族群的文化風貌。由於境內有台灣最古老的教堂,所以也常見到外國人士。 屏東縣按照語言使用分布,原住民語(排灣族)主要分布在三地門鄉(魯凱族)、霧台鄉、瑪家鄉、泰武鄉、來義鄉、春日鄉、獅子鄉、滿州鄉;客家語分布在高樹鄉、長治鄉、麟洛鄉、內埔鄉、竹田鄉、萬巒鄉、新埤鄉和佳冬鄉,其餘鄉鎮則以閩南語為主。
政治體制
屏東縣政府是屏東縣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屬於縣政府位階。屏東縣議會是屏東縣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屏東縣全體縣民立法和監察縣政府之施政。屏東地方法院是屏東縣的司法機關屬於普通法院,管轄屏東縣全境33個鄉鎮市共85萬人口。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2013年,屏東縣農業屏東縣農家戶數63289戶,占總戶數25.42%;農家人口數296552人占總人口數32.67%。耕地面積76685公頃。農產品以米、甘蔗、大豆、紅豆、甘薯、香蕉為大宗,以檳榔、蓮霧、芒果、米為主。林業屏東縣造林面積455公頃,數量98萬餘株,其中相思林217公頃,木麻黃林23公頃,砍伐面積128公頃,砍伐立木材積5654立方米。
第二產業
截止2013年,屏東縣工廠登記家數962家,工業區有5個,的內埔工業區,的屏東工業區,的屏南工業區,屏東市的屏東加工出口區,的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
第三產業
截止2013年,屏東縣商業登記家數25901家,其中以商業最多,金融機構計149家,其中公營銀行19家,農會信用部12家,漁會信用部3家,地區中小企業銀行18家,其他私立銀行78家。屏東縣內郵電機構754所,其中自辦67所,委辦687所,電信機構15所,市內電話用戶數346912戶,每百人用戶數38.15。
社會
教育事業
截止2013年,屏東縣有1所教育大學,。3所科技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私立大仁科技大學、私立美和科技大學;3所技術學院,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私立永達技術學院(已關閉)、私立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已關閉);1所專科學校,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除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只授予學位以外,其它7所大學或學院授予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不等,其中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是屏東縣的最高學府。屏東縣擁有63所中等學校,擁有20所,包括12所高級中學和8所高級職業學校,分別為國立屏東高級中學、、國立屏東女子高級中學、國立屏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立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國立恆春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立內埔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國立佳冬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屏東縣立大同高級中學和私立美和高級中學等,方面側擁有43所,國民國小方面則擁有171所。
體育事業
屏東縣的主要體育設施有可容納人數6,000人,可容納人數10,000人。運動公園有五個,賽嘉運動公園、、林邊運動公園、潮州運動公園及麟洛運動公園。
交通事業
航空
屏東縣台北有班機直飛,但航班不多,大部分遊客仍取道高雄小港機場,再轉搭高雄客運進入屏東縣。
屏東機場
- 屏東機場,正式名稱屏東航空站,或稱屏北機場,位於台灣屏東縣屏東市,民用部分是屏東航空站,軍用部分為空軍屏東基地,為一軍民合用之機場。因與小港機場過近而生意不佳。已於2011年8月廢除。
- 恆春機場,正式名稱恆春航空站,或以地名俗稱五里亭機場,為位於台灣屏東縣恆春鎮之機場,以飛行國內航線為主。因為問題常常關閉。
- 小琉球機場,正式名稱小琉球航空站,位於屏東縣琉球鄉,現已廢止。僅留數個直升機停機坪、風向球及一棟廢棄的航站。

鐵路
屏東縣縱貫、南迴鐵路穿過境內,沿途共有17個停靠站,其中屏東站為縱貫線終點站,最為方便;其餘各站中,、、林邊、枋寮四地為較主要的停靠站。
公路
屏東縣從台北、台中、台南、均有台汽客運直達屏東市,其中以高雄站班車最多,並有車直驅潮州、枋寮、恆春、墾丁。屏東客運總站位在屏東火車站前,為全縣的交通中心,有班車可通達境內大多數和鄉鎮;而恆春是恆春半島的交通中心,由此可搭高雄、屏東客運前往台灣尾的各風景點。
國際交流
屏東縣在世界各地共締結了三個省郡,美國2個郡,1個。
洲別 | 國家 | 州/省 | 郡/縣 | 締約時間 |
---|---|---|---|---|
美國 | 茂宜郡 | 1983年12月12日 | ||
傑佛遜郡 | 1989年11月1日 | |||
大洋洲 | 三麻省 | 1995年4月13日 |
歷史文化
百合盛開的民族
百合盛開的民族處在一片青蔥蒼翠中的霧台聚落,多數房舍已平地化,偶有改良式石板屋及雕刻圖騰點綴期間,洋溢著幾許魯凱風味。路旁山坡栽種最多的是山芋和小米,兩者都是的主食,而象徵著純潔與堅忍不拔的百合花,常可見於當地住家庭院或路旁,是魯凱族人的族花;夏秋時節,高山絕壁上裝點著朵朵紅色的高山杜鵑,更添高山聚落之美。
精雕圖飾的石板屋
精雕圖飾的石板屋除了豐年祭以外的時日,隱匿山中的霧台只是一片寧靜,唯有登山露營者及喜愛探訪部落風情的遊客尋幽而來。石板屋與創作工藝是魯凱族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魯凱族的文化特色
魯凱文化以刺繡和木刻藝術見長,人物、臉譜及百步蛇圖案是木雕中常見的題材,百步蛇是貴族特有的紋飾,將百步蛇圖案套用在住屋的木雕、身體的、的紋飾及服飾的刺繡上,是身份的表征。
博物館
位在屏東縣境內,列入《台灣博物館名錄》的博物館有:
- :台灣排灣族雕刻館、屏東佛光緣美術館、鄉土藝術館。
- :魯凱族文物館。
- :、撒卡勒文物陳列館。
- :北排灣族文物藝術館。
- :屏東縣客家文物館。
- :劉活山地石板屋民俗文物館、農業機具陳列館。
- :、洋蔥產業文化館。
- :恆春半島原住民手工藝館。
- :砂島貝殼展示館、屏東縣自然史教育館、、墾丁國家公園瓊麻工業歷史展示館、墾丁國家公園自然資源展示館
- :屏東縣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
藝文展演空間
- 屏東市立美術館
- 枋寮藝術村
文學
- 林德義(林歌):第一位在台灣主流媒體擔任重要職務的原住民,曾任第一份新聞性報紙-南島時報的總編輯,現任副總編輯,也是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的拓荒者之一,1999年起建置(原住民文學院-原住民文學創作園地)網站,成功的為台灣原住民建立了第一個網路文學創作平台。1993年台灣行政院文建會第一屆原住民藝術季文學創作新詩組以一篇〈太陽族〉獲第一名。2012年以一首《我從山中來》獲得台灣高雄市政府主辦的打狗鳯邑文學獎評審獎。
在文學史及其相關論述方面,到(2012/2/20)為止,還沒有一本“屏東文學史”、“屏東文學發展”之類的專書出版。比較相關的專書有:文訊雜誌社所出版的“高屏澎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林欣慧與吳中傑合著的《屏東地區馬卡道族語言與音樂研究》。其次,屏東地區的古典詩歌、縣市文學獎、日治時期新文學作家等議題,已有人從事研究。博碩士論文有王俊勝〈清代台灣詩歌研究〉、邱春美〈客家古典文學研究〉、張宏誠〈台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等;期刊論文有莊永清〈日治時期高屏地區新文學作家簡介〉、文訊雜誌社所出版的“高屏澎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江海〈屏東文學發展現況淺析—從屏東縣文學泰斗說起〉等論文。
在民間文學方面,有陳枝烈等人採訪、編輯而成的《神話故事》、戴錦花編採而成的《排灣族傳統歌謠精華》;盧正君編採《歌謠採擷》、陳美玲編著《之歌》(有聲書);康啟明編注的《台灣三字經:漢文讀本》、賴慶智等人著的《客謠新調》、江海主編的《念念屏東集作品集》等書。
縣內屏東市於2008年3月成立阿緱文學會。文學活動方面,屏東縣政府舉辦“大武山文學獎”徵文活動,每隔幾年也會舉辦“青少年大武山文學獎”徵文活動。
在屏東縣出生以及後來歸入屏東縣的作家、學者,比較知名的有:林德義(林歌)、鐘吉雄(內埔)、利玉芳(內埔)、(內埔)、(萬巒)、馮喜秀(麟洛)、曾寬(竹田)、陳寧貴(竹田)、(高樹)、梁景峰(高樹)、(本名:葉輝明)(高樹)、曾貴海(佳冬)、王成勉、白葦(本名:林鈴)、(本名:李志剛)、、林剪雲(本名:林素珍)、、封德屏、凌拂(本名:凌俊嫻)、、、高岱君、、張雪媃、張誦聖、郭品潔、(本名:鄭頻)、曾國民、、劉愛微(本名:劉頻華)、、蔡富澧、羅任玲。此外,縣籍作家還有杜i紫楓、邱金士、周廷奎、林文彥、、許其正、莊世和、郭漢辰、、張瓊秀、、許思、林開海、黎華亮、魏連坤、路衡、陳田薌、梁明雄等人。
國定古蹟
古蹟名稱 | 地址 | 類型 | 創建年代 |
---|---|---|---|
屏東縣恆春鎮城南城北城西等三里 | 城郭 | 1875年 | |
魯凱族好茶舊社 |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段 | 其他 | 明代以前 |
屏東縣屏東市與高雄市大樹區竹寮裡間跨高屏溪 | 橋樑 | 1914年 |
縣定古蹟
古蹟名稱 | 地址 | 類型 | 創建年代 |
---|---|---|---|
藍家古厝 | 屏東縣裡港鄉鄉玉田村玉田路48號 | 宅第、祠堂 | 1723年 |
佳冬蕭宅 | 屏東縣佳冬鄉溝渚路1號 | 宅第 | 1834年 |
六堆天后宮 | 屏東縣內埔鄉廣濟路111號 | 寺廟 | 1803年 |
屏東縣屏東市勝利路38號 | 書院 | 1815年 | |
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萬興路24號 | 教堂 | 1869年 | |
(朝陽門) | 屏東縣屏東市中山公園內 | 關塞 | 1836年 |
茄冬西隘門 | 屏東縣佳冬鄉六根村冬根路上 | 關塞 | 1890年 |
新北勢莊東柵門 | 屏東縣內埔鄉豐田村懷忠路1號 | 關塞 | 1786年 |
建功莊東柵門 | 屏東縣新埤鄉建功村建功路150號 | 關塞 | 1883年 |
石頭營聖跡亭 | 屏東縣枋寮鄉玉泉村大向營段947地號 | 其他 | 清嘉慶年間 |
佳冬楊氏宗祠 | 屏東縣佳冬鄉六根村冬根路19之30號 | 祠堂 | 1918年 |
宗聖公祠 | 屏東縣屏東市勝豐里謙仁巷23號 | 寺廟 | 1927年 |
九如三山國王廟 | 屏東縣九如鄉九明村仁愛街174號 | 寺廟 | 明代以前 |
崇蘭蕭氏家廟 | 屏東縣屏東市崇蘭里69號 | 祠堂 | 1880年 |
朝林宮 | 屏東縣潮州鎮通潮一巷4號 | 寺廟 | 日大正年間 |
北勢寮保全宮 | 屏東縣枋寮鄉保全路215號 | 寺廟 | 1927年 |
著名人物
政治人物
- :人,現任立法委員、前屏東市長
- 蔡英文:台灣省屏東縣枋山鄉楓港人,民進黨主席、前行政院副院長、前,現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四分之一原住民血統,祖母為屏東獅子鄉排灣族原住民,排灣族名:tju ku(啾谷)。
- 李安:屏東縣潮州鎮人,著名中國導演,曾獲得多個主要國際電影獎項,包括兩屆奧斯卡金像獎、五屆英國電影學院獎、五屆金球獎、兩屆威尼斯影展最佳電影金獅獎以及兩屆柏林影展最佳電影金熊獎。
- :人,屏東縣第12任縣長,2003年起被行政院列為台灣十大通緝要犯。 2008年9月22日,因糖尿病併發症病逝於上海。
- :萬丹鄉人,現任考試院長,伍澤元胞弟
- :人,現任國民黨秘書長,曾任行政院秘書長、新北市副市長
- 林亞蓴:人,現任屏東市長,曾任屏東縣議員
- :人,曾任屏東縣麟洛鄉第四、五屆鄉長、屏東縣議會第七屆議員、台灣省議會第五、六屆議員、屏東縣第九屆縣長。後當選為第一屆第五、六次增額立法委員及第二屆立法委員。
- :人,現任立法委員、父為邱茂男
- :人,第五、六屆屏東縣縣長,官派第十任台北市長,前內政部長,曾任體育運動總會會長
- :人,曾任第15、16任屏東縣縣長(2005年~2015年、立法委員、台灣省議員、農委會主委。
- :人,現任立法委員,曾任台北市議會士林、北投選區議員
- :人,前任立法委員,因東港信用合作社23億元掏空案判刑入獄
- :人,現任總統府秘書長,曾任立法院副院長、國民黨副主席、秘書長
- :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時任屏東市參議會副議長
- :人,前任立法委員
- :車城鄉人,現任屏東縣縣長,曾任立法委員、屏東縣議員、車城鄉民代表
- :人,已死刑槍決,政治代表人物,人稱屏東地下皇帝,曾任屏東縣議會議長,因於1994年地下賭場利益槍殺鐘源峰,經中華民國最高法院判處死刑確定,2000年8月2日於高雄看守所附設刑場被執行槍斃,為台灣第一位因重大犯罪而遭槍決的地方議長。
- :曾任屏東縣副縣長、國民大會代表,現任立法委員。
- :人,現任行政院秘書長
- :人,原住民,現任民意代表
- :人,前、前總統府秘書長、前台北縣長、曾任屏東縣長(1989年~1993年),常以“電火球”(台灣話,指電燈泡)為競選標誌。
- :人,現任國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心臟外科醫師
- :繁昌村馬卡道族族人,前民進黨秘書長、前內政部長、曾任屏東縣長(1997年~2001年),現任立法院長。
- :長治鄉人,蘇嘉全的侄子,現任立法委員。
軍事將領
- :人,二級上將,現任國安局局長,前國防部軍備副部長、前陸軍司令、前司令;於1996年(民國85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擔任陸軍飛彈指揮部指揮官
民俗技藝
- :大光人,紅目達仔,彈唱月琴聞名的台灣民謠歌手,台灣最後一個傳統說唱藝人
- 盧崇義:布袋戲大師,屏東“復興社”,擅於風情戲(愛情戲)
學術教育
- 朱樹勛:台大醫院心臟外科教授亞東醫院院長、台大醫學院教授
- :中央研究院院士、院士
- 李政昌:成大醫學院暨醫院外科主任、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 :教授
- 汪乃文:烏趛橋(搖仔搖)及屏東搖之作者、美術家
- 林奎佑:筆名魚夫
- 林進清:台中榮總放射腫瘤科科主任、陽明大學醫學系及臨床醫學研究所合聘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兼 任 教授
- 林德義(林歌):1976年起就從事新聞編採工作,是第一位在台灣主流媒體擔任重要職務的原住民,也是台灣原住民族文學拓荒者之一,寫作的年代很早,1967年(17歲)就開始在報章雜誌發表文章,1993年行政院文建會第一屆原住民藝術季文學創作新詩組以一篇(太陽族)獲第一名,2012年的作品—我從山中來》—獲高雄市政府主辦打狗鳯邑文學獎[1]評審獎,2010年台東縣政府薦任公職退休,目前擔任總編輯。
- 周芬伶:作家
- :香港珠海學院文學院院長暨亞洲研究中心主任
- 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 :、、美和中學青少棒隊、美和青棒隊創辦人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所長
- :台北藝術大學教授、前文建會主委。
- :作家
- :玉里慈濟醫院院長、台九線上的愛的主角
- 張詠佑:指揮家
- 張昭鼎:台灣無機化學研究先驅學者,曾任化學研所所長兼系主任
- :最高法院院長
- :台灣客家籍作家代表人物
- 蕭中正:蕭中正醫院院長
演藝圈人物
- :歌手、演員
- :歌手、演員
- :歌手、主持人、舞台劇演員、港都電台藝術總監、全台電台情人總冠軍、首位獲頒學位之藝人。
- 丹耐夫正若:媒體工作者,原住民電視台副台長,電影《海角七號》飾演交通警察“歐拉朗”(勞馬的父親)
- :台灣著名導演、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 :歌手、超級星光大道第一季冠軍
- :主持人、演員
- :歌手、演員
- :模特兒、演員
- :歌手,演員,,電影《》飾演交通警察“勞馬”
- :音樂人
- :歌手
- :歌手,演唱組合成員之一。
- :歌手,演唱組合js成員之一。
- :音樂人
- :歌仔戲演員、編劇、導演,現任台灣歌仔戲劇團明華園戲劇團總導演。
- :女子團體成員 ella,歌手、演員、主持人
- :季軍,排灣族
- :歌手、演員,《超級偶像 super idol》亞軍,第22屆最佳台語男歌手獎
- :歌手
- :歌手
- :歌手,麟洛客家人
- :主持人、演員,內埔客家人
- 溫升豪:演員、模特兒、歌手
- :導演、演員
- :台灣演藝界大亨,第一媒體國際有限公司創辦人,八大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前任董事長、現任榮譽主席。(已歿)
- :第三屆超級星光大道第五名,魯凱族
- :歌唱團體,
- :歌手
- :歌手,排灣族
體育界人物
- 王溢正:人,棒球國手,中華職棒選手,現效力於職棒lamigo桃園隊
- :人,職棒總教練(已歿)
- :籃球國手
- 吳偲佑:人,旅日棒球選手
- :人,棒球國手,旅美職棒選手
- :人,跆拳道選手、雪梨奧運銅牌得主
- :旅日棒球選手
- 陳政賢:棒球國手,職棒統一獅隊傳奇球星
- :人,舉重運動員,2000年雪梨奧運舉重比賽女子75公斤級獲得銅牌。
- :美和人,台灣棒球教父,兄弟象第一任總教練。(已歿)
- 詹智堯:人,棒球國手,現為lamigo桃猿隊球員
- :攀岩國手
- :棒球國手,旅美職棒選手
- :人,棒球國手
- :萬金人,棒球國手,職棒統一7-eleven獅隊球員,現cpbl勝投王
- :萬巒鄉萬金人,棒球國手,職棒統一7-eleven獅隊球員
- :人,旅日棒球選手
- 羅嘉仁:人,棒球國手,旅美職棒選手
- :舉重運動員,2008年舉重比賽女子63公斤級獲得銅牌。
- :人,羽毛球國手
工商界人物 望族
- 阮朝日:(1900-1947)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時任台灣新生報總經理
- :台灣知名麵包師
- :趨勢科技前董事長
- :聯發科技董事長
風景名勝
鵝鑾鼻燈塔
鵝鑾鼻燈塔位於台灣的最南端,地勢東陡西緩,沿岸布滿珊瑚礁。“鵝鑾”一詞為排灣族語,有“帆船”之意;鵝鑾鼻的地標為鵝鑾鼻燈塔,也是台灣尾的代表。燈塔塔身全白,呈圓柱形,高18公尺,周長110公尺,分4層,光力可達20海里之遠,強度幾為亞洲燈塔之冠,有“東亞之光”的美譽。公園位在燈塔右後方的海岸邊,占地59公頃,是以珊瑚礁石灰岩地形為主的風景區,有一條賞景路線貫穿好漢石、妙妙洞、滄海亭、迎賓亭、獵豬石、相逢谷、古洞、虬榕、非非洞等18處勝景。而白色的“台灣最南點”意象標誌,側看象拇指,清楚的標示出地球上台灣最南點的所在位置。巴士海峽和太平洋的滔滔白浪經年在此澎湃交鋒,而鵝鑾鼻燈塔聳立海岸邊,始終靜默護衛著台灣的最南線。
南仁湖保護區
南仁山位在墾丁公園東北部,泛指八以南、以北的5000餘公頃山區,受到特殊季風及雨量季節性分布的景響,孕育著非常豐富的生態景觀,囊括了1200餘種高等植物、129種蝴蝶、近百種的鳥類及多種哺乳、爬蟲動物;而南仁湖坐落其中,聲名在外。南仁湖主要是由路口的潭、中央水域和獨立的南仁湖所組成,前二者為人工湖泊,所以真正的南仁湖僅為單一湖泊。
美人洞
美人洞相傳有位蘇州美女,因海難漂來小琉球,獨居在此洞內,後人便稱此地為美人洞。洞內奇石陳列、花草叢生,洞外碧波萬頃;風景區分海濱與山坡兩個遊憩地帶。
烏鬼洞
烏鬼洞為一天然洞穴,因傳說早年有矮黑人居住而是名,惟後遭英軍屠殺殆盡;其人種究屬傳說中的台灣矮黑人,抑為荷蘭據台期間引進的南洋黑奴,仍眾說紛紜。入口的礁岩上有百年老榕樹,盤根錯節,區內有、碧波亭、怡橋、洌池等勝景。走入洞穴,恍如走進迷宮陣,曲折幽暗、深不可測,據說有側洞可直通靈山寺。
小琉球海底觀光船
小琉球海底觀光船透過玻璃的船身,可清楚窺伺水面下多采多姿的珊瑚礁和魚群梭游的美景。雖然難免有隔靴搔癢之憾,但對於不願“下海”的遊客,這可是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