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納托利亞(anatolia),又名或西亞美尼亞,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
北臨,西臨,南瀕地中海,東接。主要由和西部低矮山地組成。東西長1000千米,南北寬約600千米,面積52.5萬平方千米。南緣是,北緣是克羅盧山和東卡德尼茲山(兩山合稱),東側是。 形成三面環山、一面敞開,地勢自東向西逐漸降低的地形特徵。
半島內部的海拔800~1200米,由平坦台地和組成。多湖泊、泥沼,廣布。高原西部是較為低矮的山地,多與海岸線垂直。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密布。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主體為,以西,山脈向西延伸,與海岸直交,近海形成低山與陷落谷地相間分布的里亞斯式海岸。
半島沿海地帶為,內陸為。半島大部分屬領土。
公元前1200年,著名的在的沿岸發生,其後,強大的大帝、、古羅馬帝國、、、等先後統治這塊神奇的大地。歷經無數帝國的打造、歷經東西方不同文化的劇烈撞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納托利亞
- 外文名:
- 別名:小亞細亞或西亞美尼亞
- 隸屬國家:土耳其
歷史介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安那托利亞高原,黑海地區,北安那托利亞山,地中海海岸,東部地區,氣候,自然資源,社會經濟,
歷史介紹
有人類居住的遺蹟可上溯至15000年前。
(istanbul)曾是東羅馬和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兩大文明對歐洲文化影響深遠。
土耳其

安納托利亞高原不但是東西文明交通中點,四方人種在此的交流是它最寶貴的特點,、、紛紛移民到此,的思想、美索不達米亞的觀點和愛琴海的信仰於是在此迸成火花。
安納托利亞高原最重要的一次大規模文化運動是由的帶來的希臘化運動,英年早夭的傳奇英雄最後死在伊拉克境內的,他的最後由歷史觀點來看,並不在宣揚武功,打敗波斯帝國而已,而是傳播希臘文化,兩河流域、安納托利亞、埃及全在影響範圍內。
死後,帝國分裂,他的幾名將領瓜分天下,但安納托利亞高原的希臘化運動並沒有停止,反而更融合一地一地的文化特質,而帶來了最代表性的貝加孟風格(主要指各種年齡階層職業的人物都可成為雕塑的主題),因此貝加孟也是土耳其境內和(ephesus)同等重要的文明觀光勝地(貝加孟最重要及最大量的考古出土品則在德國柏林的貝加孟博物館。)
時期,希臘化運動仍在安納托利亞高原進行,馬格尼西亞(magnesia)及(tralles)就是羅馬帝國時期,安納托利亞高原西部的希臘化文化珍珠。希臘化文化將歷史的重心連帶當時的貿易活動由轉到小亞細亞、敘利亞及埃及,希臘化文化也同時和其它的東方文明在這些地區生根、融會。
殘破不堪後,定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成為歐洲文明之所系,直到土耳其人攻下幾乎是不可破的君士坦丁堡為止,延續希臘文明的羅馬文化遍及安納托利亞高原。
與其說的覆亡是被來自東方的突厥人的攻略,不如說它是被歐洲勢力侵蝕宰割。拜占庭帝國末期的十三世紀初時,威尼斯總督領軍的,為了商業利益,攻進了君士坦丁堡,此後拜占庭帝國衰敗不起,失去了國勢,也失去了原本位於的四匹銅馬,大獲全盛回家的威尼斯總督則興高采烈地將銅馬高掛在威尼斯的,直至的軍隊搶走銅馬後再歸還為止。
在安納托利亞高原興起的奧斯曼帝國最強盛時疆土達到歐亞非三洲,從維也納到、阿拉伯半島、埃及,全在它的掌握之下,統治者蘇丹(sultan)統管這占了世界三十七分之一的領土。然而,20世紀初的土耳其卻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的咀上肉,被稱為“”。其國土也被大量瓜分,僅剩下和歐洲的一帶了。
地理位置
大體上相當於的部分。北臨,西臨,南瀕地中海,東接。東經25°~45°,北緯37°~43°(大概)。
地形地貌
安那托利亞高原
高原內部大部由陷落盆地與地壘高地組成,海拔一般在800—1,000米之間,最高峰埃爾季亞斯山 海拔3,916米。氣候乾旱,多為乾草原。周圍山地礦藏較豐富。山地以外的沿海平原大都狹小。
安納托利亞地形

像一座橋連線著亞洲和歐洲大陸。安那托利亞高原是一個位於中心地區的半乾旱大高原,四周由連綿的山丘和山脈圍繞。很多地方都受到地理上的限制,因此要接近富饒的地區很困難,也就造成了濃密的人口聚居在海岸地區。
安那托利亞的地形結構很複雜。上升了的地塊和低洼地槽組成一座中央的山丘,覆蓋在上的新堆積物形成了高原表面上粗糙的地形。山丘楔入在兩段聚合在西邊的褶皺山脈之間。
黑海地區
陡峭和布滿岩石的海岸,還有河流於的山峽像瀑布般噴流直下。少數較大的河流橫穿‘本廷山’(ponticmountains),支流散布於遼闊高拔的盆地。由海岸到內陸的連線被一些由起伏的而造成的狹窄山谷所限制,‘咔卡山脈’(kackarmoutains)西部的海拔從1525到1800米而東邊的更有3000至4000米高,形成一堵近乎完整的牆分隔著海邊和內陸地區。面向西北方較高的斜坡趨向擁有茂密的樹林。因為這些自然環境,所以黑海海岸有史以來都是和隔絕的。
北安那托利亞山
就像一條鐵鏈橫穿與黑海海岸平行的褶皺高地。西邊的山脈的海拔較低,僅僅超過1500米,不過越向東邊海拔就越高,及至‘萊滋’(rize)的南邊,這裡的海拔有超過3000米那么高。南邊的山坡-座向安那托利亞高原-大部分都是不長樹木的,北邊的山坡卻有著生長得很密集的和。
地中海海岸
具有集中的耕作地、高達海拔2000至2750米的‘托魯斯山脈’(可譯作‘山脈’,taurusmountains]從中將地區狹窄的沿岸平原跟分隔開。肥沃的土壤和溫暖的氣候使致海岸很適合種植柑桔、葡萄、無花果、香蕉、各種蔬菜、大麥、小麥,還有在進行灌溉的地方-稻米和棉花。在東邊的‘苦卡勞法’(çukurova)平原在地中海地區中是農業最發達的地方之一。
東部地區
本都山脈(pontusmountains)和金牛座山脈(taurusmountains)匯合在的安納托利亞東部地區是具有高海拔、更加嚴峻的氣候、比的降水量更多的一個崎嶇地帶。
在海岸邊的山脈防止著來自地中海沿岸向內推移,令到內部的大陸氣候很獨特的季節。然而比沿海地帶遭受著更多的極端影響。
冬天的高原更是特別的嚴峻。東邊的山脈地區的氣溫可以低至-30攝氏度到-40攝氏度,而且一年中120天地面都可能覆蓋上冰雪。在西邊,冬天的平均氣溫低於1攝氏度。夏天趨於炎熱和乾燥,氣溫高於30攝氏度。平均年降水量大約400毫米,而實際數量隨著海拔的高度而改變。最熱的地區是科尼亞盆地(konyaovasi)和‘馬拉亞盆地’(malatyaovasi),年降雨量常常少於300毫米。五月份通常是最多雨的還有七月和八月份是最乾燥的。
氣候
屬,受周圍山脈阻擋,顯著,冬季寒冷,大部分地區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無霜期240天以上,東部山地有時出現-30℃低溫;夏季乾旱炎熱,7月平均氣溫25℃左右,有些地區超過30℃;年降水量200~600毫米,也屬冬雨型,夏季乾旱,呈草原景觀,山地降水較多,多是針葉林。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礦藏豐富,鉻、汞、銻、硼、等儲量均居世界前列。鉻礦儲量6000多萬噸,僅次於蘇聯,居世界第二位。
此外,還有煤、鐵、銅、鉛、鋅、錳等。
森林面積約200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26%。
凡湖(lakevan)盛產魚和鹽。
社會經濟
土耳其中部區(區)。面積占全國28%,人口占21.8%,是最重要的農牧區和新興工業區,經濟發展居全國中等水平。農業生產以糧食、甜菜為主,畜牧業屬粗放型。工業以食品和機械較發達,小麥種植普遍,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北部(包括部分)地區。
農業較好,糧、棉、蔬菜、水果、肉類等基本自給,農產品主要有小麥、大麥、玉米、甜菜、棉花、菸草和馬鈴薯等。糧食和水果等能自給自足,並有出口。
安卡拉羊毛聞名於世。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硼、鉻、銅、鐵、鋁礬土及煤等。和礦儲量分別約為7000萬噸和1億噸。